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537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docx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

李白诗四首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4、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学习要点:

 

一、李白的生平 

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    习剑任侠     

                            求仙访道    思想复杂 

2、第一次漫游[25──42]   辞亲远游    酒隐安陆 

                            十年活动    名动京师 

3、长安三年  [42──45]   应昭入京    供奉翰林 

                            得罪权贵    自请放还 

4、第二次漫游[45──55]   客居梁园    喜逢高杜    

                            漫游寻仙    忧心国事 

5、战乱时期  [55──62]   避居庐山    流放夜郎 

                            奉节遇赦    病卒当涂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

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

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

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

他曾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

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

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

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

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

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

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

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二、李白的思想和性格 

思想:

李白的思想是杂家(儒家、道家、纵横家),以道家为主。

 

性格:

热爱自由,向往自然,傲岸不羁 

  

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二)抒发理想抱负,张扬自我个性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三)歌颂壮丽河山,表现热爱自然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四)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丁都护歌》  

  

四、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是李白对其诗歌雄奇豪放的自我描述.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则是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及艺术魅力的高度评价。

 

浪漫主义发展流程:

 

神话——屈原(庄子)——李白——李贺(梦境)——苏轼(幻想夸张)——陆游(梦境)——辛弃疾——高启——龚自珍——郭沫若。

 

  

强烈的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的风格,浪漫主义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不重视如实地描绘现实,侧重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以幻想出现的人物,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

 

  3、偏重于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

      

    这些特征在李白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一)浓厚的主观色彩 

李白诗歌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非凡的艺术形象 。

 

他的每一首诗作都能让人感觉到诗人的形象在其中,“我”字的频频出现,处处留下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某些诗抒发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夸张、比喻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幻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清新明快的语言 

    李白诗歌主导风格是豪放飘逸,同时又有清新明快的一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如:

《朝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再如: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

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白所运用自如的。

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乐府古题《长干行》) 

  

(四)豪放飘逸的风格 

  

五、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李白诗歌是继承屈原之后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2、李白以其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扫清了六朝的形式主义诗风。

 

3、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和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

使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六、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介绍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二)解题 

梦游:

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

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的情绪决定。

 

留别: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正音、辨字、诵读全诗。

 

思考:

全诗按何顺序进行?

 

后人评说这是一首“游仙诗”,文中有何体现?

 

作者的梦境象征什么?

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四)文本分析 

(一)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1、为何从“瀛洲”谈起?

 

东海三神山:

蓬莱、方丈、瀛洲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是怎样体现的?

 

天姥山的特点:

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3、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

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

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思考:

 

1、“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2、“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三)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思考:

 

1、为何提到“谢公”?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这段文字在全文起何作用?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四)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1、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峰回路转,昏暗恍惚,山鸣水啸。

 

2、含兮字句使用了什么句式?

有何作用?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五)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思考:

 

1、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

与前文有何联系?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六)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1、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2、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七)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

写了什么事?

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

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

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思想。

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

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五)要点总结 

1、全诗脉络及主旨:

 

入梦缘由(梦前)  心驰神往 

游梦历程(梦中)  迷离恍忽 

梦醒嗟叹(梦后)  惆怅感怀 

[主旨]:

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艺术特色 

(1)此诗奇谲而变幻莫测,运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历来被当作李白代表作之一。

诗人抛开现实时空的牵制,任意驰骋想象。

 

(2)诗的语言格调奔放,以七言为主,间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这正是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诗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千古名篇。

 

  

七、学习《哭晁卿衡》 

(一)介绍写作背景: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

晁衡是开元五年来中国的日本学生。

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许多朋友。

 天宝十二年(753),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

李白作此诗哀悼他。

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

 

  

(二)分析鉴赏 

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

“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

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

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

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 

惜和悲愁。

 

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

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

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

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三)要点总结 

1、主旨:

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2、抒情手法:

 

    

(1)寄情于物。

“明月不归” 

    

(2)拟人手法。

“白云愁色” 

    这样,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

 

3、诗歌风格:

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

 

  

八、学习《丁都护歌》 

(一)解题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旰去处理后事。

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

”语声很哀切。

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二)诗歌分析 

1、在诗中找出描写“纤夫”劳苦的句子。

 

2、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纤夫”们的心情?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纤夫们拖着船,唱着号子,歌声凄切哀怨,故口中唱,心中悲,泪水更是如雨一样零落不止。

 

3、“万人凿磐石”二句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这二句又和诗中的哪句是照应的?

 

给我们展示的是:

磐石大且多,即使有万人之力拖曳也难以达至江边,的确是让人惊心动魄的场景 。

此句照应“拖船一何苦”,极言行役之艰巨。

 

4、诗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题之笔?

 

“君看石芒砀”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石芒砀,是指石头又大又多。

这样的石头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

深化了诗歌主题。

 

  

(三)小结:

 

这首诗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通过写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表达了诗人 

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九、学习《越女词》 

(一)【赏析】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会稽一带所作。

描写越女美丽的容貌和活泼的姿态。

诗的题材和语言受到南朝民歌影响,风格清新活泼。

 

“棹”、“入”二词为入神之笔。

“棹”指摇船的动作。

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入”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二)【要点总结】 

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附:

 [鉴赏·探究·练习]讲解 

1、第一题 

命题意图:

了解诗中神仙世界的描绘,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

诗中对神仙极乐世界的描写,包含两个层次:

从“千岩万转路不定”至“水澹澹兮生烟”,写出了神仙世界的环境;从“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神仙自由自在、动人心魄的生活情态。

诗人在梦中面对神仙世界的自由,联系现实世界的冷酷,在此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也是他对现实的暂时逃避和超脱。

 

  

2、第二题 

命题意图:

掌握此诗中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景抒情的特色。

 

参考答案:

参见鉴赏要点总结。

 

  

3、第三题 

命题意图:

感悟李白诗歌语言清新的特色。

 

参考答案:

 

《越女词五首》(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哭晁卿衡》: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丁都护歌》: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4、第四题 

命题意图:

复习并认知李白诗善于用数字夸张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参考答案:

这四句都用了夸张手法。

“天台四万八千丈”,极言天台山之高,但如此之高仍对天姥山“欲倒东南倾”,衬出天姥山高耸之势。

 

“金樽清酒斗十千”,极言所饮之酒名贵,一斗值十千钱。

见出诗人怀才不遇,前途迷茫,不惜用名贵之酒浇愁而愁思难消的痛苦心声。

 

“白发三千丈”,极言愁思之深重。

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不知不觉已是白发丛生而功业难成,令人伤感不已。

 

飞流直下三千尺:

极言瀑布之高和奔腾直下的气势。

 

  

【模拟试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

野鸡鸣叫。

②式微:

《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

“式微,式微,胡不归?

”  

【阅读训练】  

1、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           诗。

作者王维是           (时代)诗人,字           ,有文集《          》。

  

2、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

                                                                     

                                                                          

【鉴赏点拨】  

第一题的知识点关涉古代诗歌的类别,按格律分类有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所以从格律和字数看,《渭川田家》属于七言古体诗(七言古风)。

王维,字摩诘,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维摩诘是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的人物,在佛世时代以在家身分奉持梵行的菩萨道行者,他也是象征大乘佛教兴起的关键人物。

  

【试题答案】 

1、七言古体;盛唐或唐代;摩诘;《王右丞集》。

  

2、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

牛羊归巷、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诗人借此以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