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033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doc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展望

----以昆明市为例

【择要】作为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事业单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昆明市自1995年开始在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到2006年7月在全市所有事业单位全面展开的人事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就改革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情况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情况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上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制定并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性政策措施。

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试点工作,在试点中抓住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这两个重点难点问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全面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现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方面。

因此,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性问题

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几乎都反复提出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问题。

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阐述可以概括为四大指导方针:

一是在结构性改革计划经济时期大一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

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体思路,十三大、十四大、十六大都先后一致地强调这一主题。

二是给予企事业单位必要的人事自主权。

三是人事制度改革应该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以“增强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全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如果从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比较完整地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开始算起,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最先分离出大一统的传统人事劳动制度,已经拥有充分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基本形成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特征明显,具有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的活力。

国家行政机关于1993年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人事制度,2005年4月又颁布了《公务员法》,进一步扩大了公务员范围,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在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然而,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制度却迟迟没有建立起来,至今没有制订出一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律,事业单位缺乏足够的人事自主权,人事管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特征不明显,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活力不如企业。

由此可见,相对于企业和国家机关而言,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滞后。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无疑将制约我国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在断断续续的进行,尤其是2000年中共中央制定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已经加快。

近几年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

以昆明市为例,至2008年底,全市已有60多个事业单位、20多万职工实行了聘用制度。

但与各项事业发展对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相比,用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办发〔2000〕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人发〔2000〕78号)的指导方针来衡量,总体进展及成效并不理想。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多种形式的选人用人制度、深化职称改革、促进人才流动、搞活工资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党政机关干部制度改革和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所有这些,都要求把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促进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现阶段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概括为:

一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员在量上远远超过了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只有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才能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二是事业单位集中了我国的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实行全员聘用制,可以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四是有利用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改革要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

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

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积极促进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与机构编制、社会保障、财政供给等领域改革的综合配套,做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在合理划分政府和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按需设岗,建立科学分类的岗位管理制度

  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主要是明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基本问题,明确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等级、结构比例、岗位设置的程序、核准的权限和程序、管理体制等。

  

  第二,按岗聘用,建立新型的用人制度

  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个人的工资及各方面待遇,与所从事的岗位、能力绩效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个人的资历、学历、职务、职称等身份因素有关,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所以,必须按岗聘用,建立新型的用人制度。

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通过职工自主择岗、依靠个人能力竞争上岗,在单位内部形成竞争激励的用人机制。

  

  第三,以岗定薪,建立新的工资分配制度

  以岗定薪,建立新的工资分配制度,也是一场深刻的改革。

因此,搞活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建立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是搞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关键。

三、对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建议

改革也应与时俱进,如同其它体制或制度改革一样,在加速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无论是指导改革的决策者、还是实施改革行为的事业单位,都需要适当转换传统思维方式、开阔视野,勇于探索一些改革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基于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分析,笔者就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3点个人见解。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各事业单位要从旧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更新观念,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适应这种转变的要求。

  

  第二,精心组织,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精心组织,加强协调,督促指导,把握重点,点面结合,稳步实施。

  1.要注意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

人事部门作为政府负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职能管理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牵好头,引好路,把好关。

  2.完善配套措施。

要抓好岗位设置方案的酝酿、讨论、审批程序。

各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一定要经过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酝酿、研究,并经过单位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单位领导人员集体研究通过,报主管部门审批。

  3.掌握政策把好关。

各主管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做好各种方案的制定和核准工作。

在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要把握好实施范围、结构比例、岗位条件、“双肩挑”等政策关。

  4.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要按照实际,制定好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工作。

由于各行业、各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不应搞“一刀切”。

  

  第三,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1.要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事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

让他们认识到,触动到一小部分干部和职工的既得利益,是改革的必然现象,它最终是为大部分干部、职工的利益着想的。

2.要精心组织,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科学制订改革实施方案。

要正确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力求把改革的震动调整到适合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