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人大讲义 吴汉红.docx
《宏观 人大讲义 吴汉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 人大讲义 吴汉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人大讲义吴汉红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
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济中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在只有家庭和厂商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厂商生产的产出等于所有的各种要素的收入,而家庭和厂商用收入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又使得厂商获得收入。
在包含家庭、厂商以及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除了厂商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之外,家庭及厂商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是家庭和厂商向政府提供生产要素或产品而获得收入,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需要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包含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借助于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加以核算。
掌握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核算GDP的基本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熟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I=S,三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为I+G=S+T,而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可以表示为I+G+X=S+T+M。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按货币价值衡量的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价值总和,而实际GDP是消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商品及劳务的价值总和。
第三节价格总水平
一、GDP折算指数
一国的价格总水平由价格指数加以表示。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
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
GDP折算指数又被称为GDP平减指数,是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二、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以消费品价格衡量价格总水平的指数。
了解构造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思想。
三、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
凡是用当前市场价值来衡量的变量被称为名义变量,用不变的价格衡量的量就称为实际量,实际变量=名义变量÷价格总水平。
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一、核算恒等式与均衡条件
借助于核算恒等式可以理解经济中的均衡条件,但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必要的。
二、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
总需求是指特定价格总水平下的计划支出,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国外的需求构成。
总支出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就是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是指特定价格总水平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供使用的消费品和投资品,它由消费、储蓄和税收构成。
价格总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关系可以由总需求曲线加以表示。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经济处于均衡。
理解四部门、三部门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
三、投资与储蓄相等
投资与储蓄相等是两部门经济的基本均衡条件。
它构成了凯恩斯理论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核心。
第十一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消费函数
经济中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得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
消费随着收入变动的规律可以由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加以刻画。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条重要的心理规律。
消费曲线、线性消费函数以及引致消费和自主消费等概念用来说明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可以由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进一步刻画。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储蓄曲线、线性储蓄函数等概念是为了说明储蓄函数而引申出来的。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第二节投资函数
一、投资的概念
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含重置投资和净投资。
二、资本的边际效率
贴现和贴现率是理解资本的边际效率概念的重要概念。
资本的边际效率衡量了厂商的预期收益率的大小。
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以及资本品的价格。
三、投资函数
在资本的边际效率既定的条件下,投资取决于利息率。
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投资函数。
理解投资函数的决定过程。
线性投资函数、投资曲线、自主投资和引致投资等概念有时用来说明投资。
第三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过程和均衡条件。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也可以由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I=S加以说明,理解投资等于储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过程和均衡条件。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分析可以扩展到三部门经济中。
理解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过程和均衡条件。
在三部门经济中,投资加政府购买等于储蓄加税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理解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过程和均衡条件。
除了私人部门的因素之外,政府购买和税收对总支出和总收入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通过均衡条件可以知道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各个因素。
例如,在三部门经济中,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增加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增加,而储蓄、税收增加则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第四节乘数理论
一、投资乘数
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是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理解乘数定理的结论以及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
二、其他乘数
除了投资乘数之外,值得注意的乘数还包括:
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等。
理解表示这些乘数的相关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
第五节产品市场的均衡:
IS曲线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
均衡的国民收入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又取决于利息率,因而利息率与均衡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由IS曲线加以表示。
通过对产品市场均衡的分析,理解两部门经济IS曲线的推导以及该曲线的特征。
利用IS曲线说明产品市场的均衡调整过程,了解导致IS曲线移动的因素及机理。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
把两部门的IS曲线的推导推广到三部门经济中。
理解IS曲线移动的原因及机理,并初步建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
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
货币需求或流动偏好源于三种动机,理解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以及投机动机的含义和决定因素。
流动偏好陷阱的含义。
可以用货币的需求函数和货币的需求曲线说明影响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
二、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控制,它取决于名义货币量和价格总水平。
货币的供给曲线表示出了利息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一曲线的含义。
三、利息率的决定
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利息率。
货币的需求或供给变动对均衡利息率产生影响,理解这种影响。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曲线
一、LM曲线的推导
在货币市场上,不同的收入与不同的均衡利息率相对应。
表示这一对应关系的函数就是LM曲线。
理解LM曲线的含义以及推导过程。
利用LM曲线说明货币市场的均衡调整过程。
二、LM曲线的移动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理解LM曲线变动的机理。
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以及政策含义。
第三节产品、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分析
一、IS-LM模型
IS-LM模型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
能写出IS-LM模型的基本公式,分析产品和货币同时处于均衡的过程。
二、均衡收入和均衡利息率的变动
IS曲线变会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息率产生影响,联系引起IS曲线变动的因素,进而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均衡的收入和均衡利息率。
同样地,LM曲线变动会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息率产生影响,联系引起LM曲线变动的因素,进而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均衡的收入和均衡利息率。
第四节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
凯恩斯理论可以概括为总需求决定论。
理解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说明凯恩斯理论是如何利用三大心理规律对萧条作出解释的,说明相应的政策对策。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平衡。
理解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对失业率的定义,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的含义能够准确地加以说明。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决定论,即ISLM模型。
根据LM曲线的形状,区分萧条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有所不同,能理解这一点。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西方财政制度
财政政策的含义。
西方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规定。
了解西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制度以及预算制度。
能说明公债的含义。
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这种自动稳定作用通常被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理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自动稳定作用。
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含义。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政府财政收支政策的各种手段。
四、财政政策的效应
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财政政策对收入产生的效应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理解这些制约因素,说明政策滞后和挤出效应的含义。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方银行体系的构成
货币政策的含义。
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构成,说明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了解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构成。
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制度规定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主要制度规定包括:
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贴现制度和日常监管。
理解这些制度规定的含义,了解制度对商业银行行为潜在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
调整法定准备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理解存款创造乘数的含义及其过程。
理解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以及操作过程。
中央银行也可以采用其他手段执行货币政策,这些手段包括:
道义劝说、严格或放宽信贷条件和贴现配额等。
四、货币政策效应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流动偏好陷阱,政策时滞的影响,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方式包括: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搭配;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相搭配。
理解执行这些政策搭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手段。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中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即总需求曲线表示经济中均衡的总支出量随着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它可以由总需求函数加以表示。
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通过总支出与总供给均衡的45°线分析可以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理解推导过程,并能借助于推导过程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通过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说明推导过程以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理解调控这些因素的政策含义。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所提供商品和劳务总量,即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总产出量随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
依照于要素价格相应于价格总水平作出的调整,总供给曲线又可以区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含义。
在短期中,名义工资变动缓慢,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三、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中货币工资的调整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四、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借助于劳动市场的均衡可以推导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
在劳动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货币工资率,厂商根据实际价格总水平推算实际工资率,而劳动者根据预期价格总水平推算实际工资。
短期中,劳动者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不变,因而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中,与厂商一样,劳动者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随着实际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而调整,因而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数量轴。
四、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理解总供给增加或减少的含义。
第三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理解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含义,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决定均衡收入和价格总水平的过程。
二、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
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均衡分析。
短期内,总需求变动对均衡收入和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滞涨的含义。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
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均衡分析。
长期内,总需求变动对均衡收入和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四、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同时使用的政策含义
总需求与总供给短期和长期分析可以解释短期内的经济波动,同时,这两种分析一起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分析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短期内会出现不稳定,但适当的经济政策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而在长期中经济自身的调节使得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西方经济学证明,辅之以政府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经济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可以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第十五章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一般价格总水平通常由GDP折算指数和各种物价指数加以衡量。
价格总水平由物价指数衡量。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幅度由通货膨胀率加以衡量。
准确表述通货膨胀率。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了解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平衡和不平衡通货膨胀,未预料到的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的含义。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具有的收入财富分配效应和产量和就业效应,理解这两种效应的含义,能对这两种效应做出说明。
四、通货膨胀的成本
通货膨胀是有成本的。
理解这些代价的成因。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过程。
能分析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过程。
分析造成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理解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及其过程。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含义。
理解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相互作用推动通货膨胀过程。
四、通货膨胀惯性
通货膨胀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惯性。
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相应的预期。
理解预期的含义以及人们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
第三节价格调整曲线
一、价格调整曲线
价格调整曲线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它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
解释价格调整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
理解价格调整曲线移动的原因以及它隐含的政策含义。
二、价格调整方程
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写成价格调整方程。
理解价格调整方程公式所表示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含义。
第四节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用制造衰退降低通货膨胀率
可以通过制造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理解逆转通货膨胀的“冷火鸡”方案和渐近主义方案以及通过制造衰退逆转通货膨胀的过程。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手段主要包括:
价格和工资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理解这些政策手段的含义。
第十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理解经济增长定义需要注意的问题。
了解经济增长率的定义。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导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生产要素投入量和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即单位投入要素的产量。
理解促进要素投入量增加和提高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率的分解
了解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公式,能用余值法测算生产率提高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四、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发展
初步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和方法现状。
第二节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假定条件以及这些假定条件的经济含义。
理解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等概念的含义。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含义和推导过程。
根据这一公式说明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
三、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多马模型稳定增长的条件及其含义。
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的含义。
对稳定增长的可能性分析。
“刃锋”稳定增长路径的含义。
第三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假定条件及其这些假定条件的经济含义。
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定相比较,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性假定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特征。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利用公式说明资本广化和资本深化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条件
新古典增长模型稳定增长的条件及其含义。
新古典增长模型给出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的分析说明。
四、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不发达经济的意义
新古典增长模型蕴含的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政策含义。
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和降低人口增长率来提高入均收入量。
第四节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
通过理解新古典增长理论存在的缺陷,说明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
了解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发展线索。
三、一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
了解AK模型的基本公式、含义以及政策意义。
第五节有关经济增长的争论
一、赞成经济增长的理由
能举例说明经济增长的益处。
二、反对经济增长的理由
理解经济增长的代价。
三、没有结果的争论
社会似乎只能在加快增长与延缓增长中进行权衡。
第一节“古典”的传统与凯恩斯革命
一、“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解释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对劳动市场、生产和就业的看法。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政策含义。
二、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存在非志愿失业,而总需求不足使得这种现象得以维持。
三、新古典综合派
了解新古典综合派主要理论观点和内容。
理解新古典综合派遇到的困境。
第二节货币主义
一、新货币数量论
了解货币主义的概要情况及试图论证的三大命题。
新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
了解货币主义利用新货币数量论对宏观经济运行给予解释。
二、自然率假说
了解自然率的含义及决定因素。
货币主义借助于菲利普斯曲线对宏观经济运行做出的解释。
三、政策分析
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批评。
理解单一货币规则的内容。
四、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概要说明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的分歧。
第三节供给学派
一、恢复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的一般情况。
供给学派否定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的理由。
了解萨伊定律的基本内容。
二、减税
理解高额边际税率的负效应,从而理论供给学派主张减税的原因。
了解拉弗曲线的含义。
三、其他政策建议
理解供给学派的其他政策主张。
四、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
了解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
第四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和简要情况。
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设:
个体利益最大化、市场出清、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的含义。
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看法
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看法。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三、政策含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的含义。
了解该流派的政策思想。
四、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
了解导致实际产量发生变动的因素。
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西方宏观经济理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
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状况。
理解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本假定的含义:
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和非市场出清。
二、工资和价格粘性
理解工资粘性的含义。
了解导致工资粘性的主要原因。
了解长期合同论、交错合同调整论、隐含工资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以及效率工资论的基本含义。
理解价格粘性含义。
了解导致价格粘性的主要原因。
了解菜单成本论、不完全竞争论的含义。
三、经济周期理论
在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基础上,新凯恩斯主义用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对经济偏离自然水平的可能性进行了解释。
四、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不仅认为管理总需求是有效的,而且主张政府协调不完全的市场上出现的价格和工资粘性等市场失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