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233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微观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每题2分,出15题)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出2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出2题)

四.计算题(每题5分,出1题)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出1题)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出1题)

第一章概述

1、稀缺性:

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性表明了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2、经济学:

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使用稀缺资源和恰当的时候生产各种物品并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社会科学。

3、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时所放弃的价值最大的东西。

4、帕累托最优

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5、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

6、什么是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

是什么[客观描述]

▪规范分析:

应该是什么[主观看法、判断]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量:

在某一时期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2、需求:

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外的一种关系。

3、需求规律,是表明某物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4、影响需求变动的困素:

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关系、互补品关系)

消费者收入水平(正常商品与劣等商品)

预期的未来价格

人口规模;偏好(可通过广告、示范效应改变)

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减少

产品价格下降

物品价格上升

替代品价格上升

替代品价格下降

互补品价格下降

互补品价格上升

收入增加

收入减少

未来预期价格上升

未来预期价格下降

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5、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在需求曲线上有什么区别?

P24

当价格变化,其他景响需求的因素不变时,需求量会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当收入、偏好、相关物品的价格、预期发生变化时,需求的变化在原有的曲线上反映不出来,需求曲线就会移动。

6、供给量:

某一时间内,某一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且通史向市场提供的数量,分为市场供给量和个别供给量。

7、供给:

假定商品价格不变。

8、供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物品的价格越高,则供给量越多;某种物品价格越低,则供给量越低(表明某物品价格和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的)

9、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

技术状况

生产要素的价格

相关物品的价格

预期的未来价格

政府税收

10、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均稀产量的影响:

需求

供给

均衡价格

均衡产量

增加

不变

上升

增加

减少

不变

下降

减少

不变

增加

下降

增加

不变

减少

上升

减少

增加

增加

不定

增加

减少

减少

不定

减少

增加

减少

上升

不定

减少

增加

下降

不定

11、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在供给曲线上有什么区别?

P27

供给曲线是描述在所有其他决定供给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物品供给量的变动。

当其他决定因素发生变动时,供给曲线随之移动。

12、支持价格:

又称最低价格或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这个价格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13、限制价格:

由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就是限制价格或称价格上限。

这个价格低于市场的均稀价格。

14、需求的价格弹性: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为负。

15、影响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

物品的替代性

物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时期的长短

物品的用途

需求强度

16、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总收益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若将需求量作为销售量,总收益的变动取总司令于价格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的程度,取总司令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17、需求的收入弹性: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程度,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18、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种商品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是分比之比。

19、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生产的难易程度

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成本的变化

21、弹性理论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

✓为增加收入:

农产品提价,高档消费品降价

✓为增加外汇收入:

弹性大商品降价

收入弹性的应用

✓收入弹性大的行业加快发展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边际效用: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也称戈森第一定律。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除了受到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影响外,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消费者才能做出最优决策,以达到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假设:

▪消费者的偏好是给定的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和既定的

▪消费者购买消费品X,Y,Z⋯的价格是既定的,分别为Px,Py,Pz⋯

▪消费者收入是既定的,并全部用来购买上述商品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无差异曲线及特点

是一条表示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3.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高

4.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5、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MRS)

✓为保持同等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一单位X商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商品

6、预算线:

表明在既定的价格和既定的预算情况下可以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所有可能组合的图形。

7、序数效用下消费者均衡(P56.60图)

消费者均衡简单地说就是既定收入下的效用最大化,具体地说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如何以有限的货币收入在现形价可知条件下对可买到的商品作合理配置或正确选择从而使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最大。

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所用的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的主观选择,预算线代表了代表了消费者的客观限制,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

表示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由各种投入要素的给定数量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

2、短期:

指时间短到生产者有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不及变动。

3、长期:

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都可以变动,不存在固定要素。

4、固定投入:

投入不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

5、可变投入:

投入随着产量而变化。

6、几个产量的概念(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

总产量:

是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

平均产量:

是指平均每一个单位可变要素的产出量。

边际产量:

是在其它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减少)一单位某一投入所能增加(减少)的产量

6、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上升

⏹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下降

⏹边际产量等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

7、边际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dQ/dL>0,且d2Q/dL2>0时,边际产量大于零,总产量递增,且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dQ/dL>0,且d2Q/dL2=0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总产量递增

⏹dQ/dL>0,且d2Q/dL2<0时,边际产量大于零,总产量递增,但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dQ/dL=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

9、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

第一区域为平均收益递增阶段

第二区域为平均收益递减阶段

第三区域为负边际收益阶段

第三区域为经济区域

第一、三区域为不经济区域

10、等产量线:

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11、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2、规模报酬: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3、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yofscale)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随之下降或效率提高

✓采用先进设备;

✓技术创新

✓降低了销售成本

14、规模不经济: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ofscale)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随之上升

第五章成本理论

1、短期成本

⏹短期:

厂商无法改变其固定设备限定的规模

⏹固定成本是厂商即使暂时关闭工厂,什么也不生产也会承担的费用。

⏹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而变动的成本

2、总成本、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

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千

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交点

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的交点

3、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1.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2.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就是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的相交点

3.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就是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的相交点

4、长期成本

⏹长期:

厂商本身规模的问题,不存在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分

⏹长期成本包括:

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条件:

人数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完备的信息。

2、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计算

MC=MR=P

3、完全竞争市场中,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4、完全竞争市场中,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TR=P*Q

5、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MC=MR=P

6、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特点:

完全竞争长期均衡表明,在假定的完全竞争的前提条件下,市场机制能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行业长期均衡时厂商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

✓行业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行业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位于其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而且必然位于其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7、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P=MC=SAC=MAC

第七章完全垄断

1、完全垄断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完全垄断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特点:

1)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一个卖者(企业=行业)

2)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可自己决定产量。

✓较少采用非价格竞争:

广告

✓垄断企业可实行差别价格

3)没有相似替代品

4)存在进入壁垒

2、垄断市场边际收益与销售价格的关系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

✓垄断者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销售量

✓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2)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单位产品的卖价

✓边际收益曲线总是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较低价格不仅适于多售出单位,也含以前

3、边际收益、销售价格与需求弹性

▪E>1:

降低价格导致总收益增加,即MR>0

▪E=1:

降低价格总收益不变,即MR=0

▪E<1:

降低价格导致总收益减少,即MR<0

4、垄断厂商不能随意抬高价格的原因:

价格越高,销售量可能变小,导致总收益很小;

价格高消费者会寻找替代品;

政府的干预

5、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对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价格歧视

✓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产品收取不同价格

✓同一时间内对不同成本产品收取相同价格

✓无法用成本差异解释

6、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1)垄断力量

2)市场分割

3)不能转卖:

不能套利

7、差别定价的三种形式

1)市场分割:

对不同团体顾客收取不同价格

2)多重价格

✓根据购买量定价,对购买数量多者实行优惠

3)完全差别定价

✓对每个消费者所购买的每单位产品分别定价

第八章寡头与垄断竞争

1、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含义: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许多厂商出售相似而不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

特征:

市场上有许多的卖者

买方是价格接收者

产品差别

自由进出

2、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正如垄断市场上一样,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与完全竞争企业不同,垄断竞争企业可以增加其产量并降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

▪正如竞争市场上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

✓自由进入和退出使经济利润为零

✓价格必定高于边际成本

长期均衡的条件:

MR=LMC=SMC;AR=LAC=SAC

3、垄断竞争市场短期概念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利润最大化条件与完全垄断业类似。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其边际收益曲线MR和边际成本曲线MC的A点,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2、Q2

3、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含义:

市场中有许多买者,买者没有能力影响价格

特点:

厂商数量较少

厂商相互依存

进出行业比较困难

4、什么叫卡特尔P108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商,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产品价格等方面签订默写而成立的同盟。

第九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1、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量的确定

⏹边际物质产品(MPP):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收益产品(MRP):

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MRP=MPP*MR)

⏹边际要素成本(MFC):

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量的确定:

MRP=MFC

2、资本供求与利息率的决定

⏹利息率是由资本供求关系决定的

⏹厂商对资本的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边际收益产品=资本边际产量*产品边际收益

✓预期利润率=利息率时,资本需求量不再增加

⏹资本供给取决于:

让渡资本的机会成本及风险

3、地租的相关概念

⏹地租是由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土地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递减的)

⏹土地供给:

1)全国;2)行业

⏹使用劣等土地也必须支付地租

⏹农产品价格由劣等地生产的产品成本决定的

⏹中等地、优等地生产者获得的超额利润通过竞争必然落到土地所有者手中,成为级差地租

⏹准地租:

短期内,使用耐久性设备的租金

✓不易转移

⏹经济租:

长期内,要素留在行业的报酬超过机会成本的部分(经济租大于零,则留在行业)

4、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基尼系数: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平等面积之比

5、边际物质产品: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6、边际收益产品:

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7、边际要素成本:

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第十章微观经济政策

1、反垄断政策

是通过反托拉斯法实现的,主要内容有:

禁止参加固定价格或分割市场的协议+禁止企业获得太大的市场+禁止企业为消弱竞争而合并;禁止企业参与排外或协同性规定等等。

2、外部性或外部影响

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利益或损失都不是消费者或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

第三方承担了成本或享受了收益

3、消除外部性的对策:

征税:

对消极外部影响(外在成本内部化)

管制:

规定排放标准与最高排放量

补贴:

对积极外部影响

内部化的合并

明确所有权

4、买卖排污权的合理性:

案例:

1992年美国南加州美孚炼油厂从加州南门以300万美元购买了每天可排放900磅的有毒瓦斯气的权力。

加州政府环保部门批准了,环保主义者也没有反对,为什么?

污染带来了负外部性

污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治理污染也要讲究效率

5、科期定律:

只要产权的初始分配是明确的,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低的情况下,资源的最优配置与产权的初始分配无关,(它强调的是产权关系的明确性,如果产权是明确界定的,忽略市场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无论产权是由交易的哪一方拥有,都能带来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都会形成帕累托最优效率。

6、公共物品:

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7、公共物品的特点

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具有排它性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具有竞争性。

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提供

8、公共资源的定义

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一样消费也没有排它性,但使用有竞争性。

9、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市场失灵:

因为单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不会自动显示出来,我们无法将它们垂直叠加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并且无法进而确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这就是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的原因。

公共资源市场失灵:

因为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一个人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就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机会,如果人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导致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就会产生公共资源的市场失灵问题。

10、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是指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但可以是对称的,即交易双方拥有的不完全信息是一样的;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的分布不均匀,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信息一定是不完全的;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表现之一。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学

1、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但也可视研究的需要规定为一个季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或是这一国家或地区所有单位所创造的附加价值的总和。

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P176)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水平

3、GNP(国民生产总值):

既国民总产品,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中(发一个季度,但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价值的总和,或是该国所有单位所创造的附加价值的总和。

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1)收入法

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国内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

2)GDP=C+I+G+(X-M)

5、国民收入决定中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均衡的概念

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6、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

消费函数C=a+bY

投资函数I=I0

均衡条件:

总供给=总需求

Y=a+bY+I0

Y*=(a+I0)/(1-b)

三部门:

▪总供给=总需求

✓总供给=Yd+T=C+S+T

✓总需求=C+I+G

✓个人储蓄+政府净税收=政府购买支出+企业投资

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一国政府或是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或是为了掏通货膨胀,也或者是为了使本国的国民收入达到更高的水平,有目的地通过对财政支出和政府税收的调节,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行为。

财政政策的基本政策手段就是政府对支出和税收的调节,其实施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货币政策: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不力的总合;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直接的、不通过任何中间变量的;而货币政策则要通过利率的变动间接地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8、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试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第一,交易动机,即是家庭和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第二,预防动机,即是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第三,投机动机,即是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和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9、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

央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行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10、货币供应量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机制

11、CPI: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

1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