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0209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docx

中国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版

 

2017年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7月出版

 

1、钢结构建筑我国未来建筑的主要推进方向之一

广义上的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工业化生产,将建筑的框架、外墙、楼梯、阳台等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安装的建筑种类。

按照结构体系可以划分为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往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建造模式将逐步向建筑产业化方向过渡。

其中具备节能环保以及良好抗震性等特征的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产业化进程中的主要载体。

作为装配式建筑主要分类之一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将迎来发展机遇。

1.1、钢结构建筑在节能环保以及抗震等性能上具备显著优势

钢结构是一种利用型钢、钢板和钢管等经过加工、连接、安装后形成的工程钢制

结构,常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大型工厂、大跨度空间结构、轻钢住宅建筑中,是

一种抗震性强、自重轻、环保节能的施工架构。

目前钢结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表格1:

钢结构技术简介

钢结构建筑属于装配式建筑范畴,即先在工厂内进行部件部品的预制,得到施工所需的钢构框架,之后运到现场进行拼装。

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相比,具备较短工期,节能环保、噪音污染较少等特点。

另外,钢材本身具有自重小、强度大、韧性高、易于施工等特点,从而提升建筑在结构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等领域的优势。

 

图表1:

济南市百花小区1#楼高层住宅钢结构工程

 

图表2:

日本某重型钢结构独立小住宅建造施工现场

 

 

表格2:

钢结构建筑在性能、环保、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广义上的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工业化生产,将建筑的框架、外墙、楼梯、阳台等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安装的建筑种类。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装配式建筑按照结构体系分类的话,除了上文提到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还有预装混凝土结构以及木结构体系。

预制率与装配率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两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政府制定装配式建筑扶植政策的依据指标。

即建筑整体在按照装配式建筑工序建设以及达到相关评价指标的情况下,可以基本认定为装配式建筑。

 

表格3:

2016年1月1日实施《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中相关定义。

 

1.2、我国钢结构产量占钢产量比值依然过低,发展空间可观

根据钢结构协会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钢结构产量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5%左右,

而美日等国家都达到了30%以上。

从近八年粗钢与钢结构产量的增速来看,在我国粗钢

产量增速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钢结构产量增速呈逐步上升态势;钢结构产量占粗钢产量占比也从2010年的4.16%,连续上升至6.93%,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低位,钢结构用钢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结合钢结构建筑在环保、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叠加我国钢结构用钢量的显著提升空间,钢结构建筑的推进将是我国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表格4:

我国钢结构产量占钢产量比值依然过低

图表3:

我国粗钢产量近三年逐步趋于稳定

 

图表4:

我国钢结构产量缓步提升

 

 

此外,钢结构在我国居住类建筑的应用比例依然过低,且钢结构在公路桥梁领域有待发展。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数据,2016年已竣工有一定规模1的钢结构工程项目中住宅仅占4.1%,桥梁、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占18.2%;而商业地产、场馆、以及厂房合计占74.5%。

因此,住宅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中钢结构建筑的推进与普及将构成显著的潜在市场增量。

 

图表5:

钢结构在居住类和部分基建相关建筑中应用较少

 

 

图表6:

2016年已竣工钢结构工程项目住宅占比仅为4.1%

 

2、对比美日发展路径,我国已具备推广钢结构的宏观经济基础

通过简要对比美国与日本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期的宏观经济状况,我们认为在我国工业化水平稳步推进、人口红利消退,以及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等因素的背景下,以钢结构为主的装配式建筑的宏观经济发展基础已初步形成。

从图5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我国钢结构建筑用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值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仍低于部分发达国家。

 

图表7:

2010年以来,我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粗钢产量比值显著增加

 

表格5:

我国钢结构总产值占比较低

 

2.1、我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升,铸成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基础工业条件

装配式建筑部件的制造和加工可以提前在工厂中完成,这是其与混凝土建筑相区

别的重要特点,故一国工业化程度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了成规模的生产,才能提升各建筑构建的生产效率与效益。

由于中国缺乏工业化程度衡量的指标,我们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来反向衡量一国的工业化程度。

美国的工业化水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在70年代遭遇一段瓶颈期后继续增长。

从90年代开始,工业化水平就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度,20多年的变化幅度不超过1%。

而通过回顾历史可以发现,1950年到1973年正是美国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故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的确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支持作用。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建国初期第一产业占GDP的比值超过50%,但除去

60年代因大跃进时期而出现的非正常数据外,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处于稳步推进态势。

从本世纪开始,工业化的步伐开始放缓,10年来数据下降不超过2%,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铸成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工业条件。

 

图表8:

美国农业、林渔业和狩猎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表9:

中国农林牧渔业占GDP的比重

 

2.2、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装配式建筑迎来又一利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口红利和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使混凝土结构较钢

结构建筑具有显著成本优势,这是我国装配式建筑难以推动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红

利的逐渐消失,未来人力成本或将加速上升,装配式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美国非农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进入加速上涨阶段,并在80年

代出现放缓拐点。

同样的时期内,美国也迎来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高速增长时期,因此成本因素是促进产能升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中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工资也在快速地上涨,10年内工资翻了三倍,并且仍然还没有出现拐点。

在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条件下,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增速的放缓,但从长期趋势上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整体中枢有所上移,产能升级逐渐迫切。

然而人力成本上移将进一步缩小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的整体差额,从而对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化推进形成利好。

 

图表10:

美国部门生产力和成本指数:

非农企业单位劳工成本(定基:

2009年=100)

 

图表11:

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定基:

2009=100)

 

2.3、城镇化水平提高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广阔市场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基于成熟化的城市建设水平上的,对我国的参考意义

不大。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超过了60%。

相对的,

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城市化起点比较低,可以作为我国发展的参考指标。

日本的装配式建筑在1958年至1973年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下图可看出,战后日本城镇化水平也在快速地提高,并在1975年达到拐点,随后进入平稳期。

就日本而言,城市建设地扩张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在日本,钢结构建筑地比例已超过70%。

目前我国也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

相对应地日本是在1955年达到这一水平,随后几年便开启了装配式建筑的增长,因此,中国目前城镇化率的稳定提升,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动,装配式建筑将从城镇化率的扩大中获利。

 

图表12:

日本的城镇化率

 

图表13:

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4、日本出路:

建立标准化、施行经济补助、完善住宅性能认定

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国,因此从一开始就对环保节能的装配式建筑给予很高的重

视。

1968年,日本专家首次提出“住宅产业化”,从此便开始了装配式建筑的高速发展。

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通过标准化的建立、经济补助的开展、住宅性能认定的完备来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建立。

目前日本装配式建筑占总建筑比例超过

70%,钢结构建筑占新建房屋比例超过20%,已经形成了非常发达的工业化建筑生产体系。

 

表格6:

日本“住宅产业化”重要政策

 

图表14:

标准化、经济救助、住宅性能认定是日本的“三大法宝”

3、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之路仍有荆棘

通过对比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的推广经验,我们认为有以下两大因素制约了钢结构在我国建筑市场的推动。

首先,相关行业标准体系的缺乏和现存标准的不统一,使得钢结构建筑行业并未形成统一的发展规范标准。

其次,市场因素方面,我国钢结构建筑的成本较传统现浇建筑仍具有一定的劣势,社会对于钢结构建筑的认知较为滞后,钢结构建筑项目相关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仍有待提升。

3.1、我国钢结构相关行业标准体系较为缺乏,现存行业标准不统一

钢结构建筑行业相关标准较其他发达国家相对缺乏,比如生产标准、性能标准等,

从而导致钢结构建筑从标准构件的制作到项目的验收等环节存在一定的效率瓶颈,降

低业主选取钢结构建筑的积极性。

 

表格7:

相对于我国,部分发达国家已成立了较为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

 

随着国务院与住建部对于以钢结构建筑为主的装配建筑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政策,各省市地区也相继推出配套政策与标准,但各地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指标以及评价标准有所差异。

行业统一标准的缺乏与规范评价体系的制定已经成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格8: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评价体系与计算方法各地有所分歧

 

3.2、我国钢结构建筑成本较高、社会认知不足、发展模式仍处探索阶段

有三项主要市场因素阻碍了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市场化推广。

第一,我国钢结构

建筑成本较传统现浇建筑依然过高;第二,业主对于钢结构建筑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

知滞后;第三目前钢结构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1、成本问题为推广钢结构建筑的主要障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成本高于现浇建筑是市场化推行钢结构建筑的最大障碍。

基于

工序的不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土建工程部分高于传统现浇建筑,主因正增量成本

项目通常高于负增量成本项目。

对于同样可以现浇技术建设的住宅建筑来说,钢结构净增成本的值通常随着工程预制率高低、构件类型、运输距离等因素有所不同,通常

在100-800元/平米左右(将人力成本节约、财务费用下降的等成本减量因素考虑在内)。

 

表格9:

装配式钢结构的正增量成本项目通常高于负增量成本项目

从微观上来看,钢结构建筑在土建工程中有两点突出的劣势,从而限制了钢结构

建筑的推广。

首先,装配式构件和部品在规格标准上或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或造成构件运抵现场而无法安装。

其次,由于装配式钢结构预制件需要在工厂完成制作,而拟建建筑周围预制件生产工厂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是钢结构建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在目前我国传统现浇建筑的成本依然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市场化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显得较为困难。

2、业主对于钢结构建筑的认知有待提高,房地产原有产业链体系具备粘性尽管随着钢结构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往在钢结构建筑普遍存在隔音效果不佳、耐

热不耐火、钢材质量缺陷等问题已经慢慢得到解决。

但社会观念的转变总不是朝夕间

可以发生的事情。

再加上目前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的不完善也加重了业主对于钢结构建筑质量上的忧虑。

对于业主而言,与其拥抱潜在问题未知的钢结构建筑,不如继续选择传统现浇建筑。

此外,此前存在许久的房地产产业链模式具备一定粘性。

故在推进钢结构建筑时,相关房地产建设上有供应商将会有所变化,供应商中钢结构企业将会增多,而改变原有产业链模式的过程或较为缓慢。

3、钢结构建筑企业发展模式仍在探索中行业内钢结构建筑龙头公司仍然在探索最适合国内环境的发展模式。

其中,精工钢构与东南网架等部分钢结构企业正在向钢结构总承包商转型。

目前

我国钢结构建筑总承包资质呈现逐步放开趋势,从第一批的17家试点,到目前的43家。

公司通过取得总承包资质,搭建总承包管理架构,从而提升公司承接大型项目的能力,并在钢结构产业链撷取更多利润。

鸿路钢构和富煌钢构等企业则通过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从各地政府财政基建支出的增加与市政层面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中确保自身业绩增量。

杭萧钢构通过技术输出模式在业内独树一帜。

公司通过向合作方授权钢管束组合结构相关技术,收取3000万左右的技术资源服务费作为合作方的沉没成本。

后期收益增量来源于合作方开发与承建钢结构项目中向公司支付的5-8元/平米的专利使用费。

此外,公司会与当地合作方设立区域性钢结构公司(其中公司占10-30%的股份),从而提升对区域市场的开拓能力。

综上,由于上述发展模式均处于初期阶段,随着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很

难去判断何种发展模式为最优选择。

而龙头企业间发展模式的差异性,也对钢结构建筑行业整体推广效率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3.3、我国钢结构建筑在施工技术与管理技术存在一定不足

我国钢结构在整体技术方面的起步较晚也制约了钢结构建筑的推进。

整体技术水

平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施工技术。

基于操作人员经验与素质、以及

技术设备等因素,我国钢结构施工模式仍未达到全面智能化和信息化。

产品层面上,对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外墙、内墙、楼板等相关技术的提升需求仍旧迫切。

第二,管理技术。

基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在工序的不同,成熟管理体系与管理人才的缺位也同样成为钢结构建筑推广之路的障碍之一。

4、以往发展瓶颈出现良性变化,推进钢结构建筑正当时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在以往掣肘钢结构建筑推进之路上的部分因素已现消退或缓解态势,钢结构建筑迎来发展良机。

首先,2015年以来,从中央到大部分地方政府均在政策层面上提升对于装配式建筑(尤其是钢结构建筑)的推进力度,政策方向已呈明朗态势。

其次,通过相关评价标准与技术标准的逐步发布,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痛点之一---行业标准的缺失,也将趋于缓解。

再次,在技术层面上,以往钢结构中建筑存在的部分问题已经逐渐得到解决,配套体系逐步完善,部分关键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因此,多因素推动下,公众对于钢结构建筑的认知也在发生改变,使钢结构的市场化推动可行性显著提升。

4.1、中央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配套行业标准逐步推出

通过观察近年来中央关于装配式建筑相关文件的出台频率变化,我们可以发现,

中央对于装配式建筑(尤其是钢结构建筑)推动方向已经趋于明朗。

2016年9月,在

国务院所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出现“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的语句,这对于钢结构建筑在中央层面上的推广具有指示重要意义。

 

表格10:

近两年中央对于钢结构建筑的政策支持逐步升级

 

此外,通过相关评价标准与技术标准的逐步发布,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痛点之一---行业标准规范体系的缺失,也将趋于缓解。

2015年8月,住建部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对预制率和装配率等术语进行首次官方层面界定的同时,从设计、建造、和管理三个阶段对工业化建筑(主要为装配式建筑)做出评价标准;2017年《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也将正式实施。

我们认为,尽管目前钢结构建筑相关行业标准仍未形成成熟体系,且地方标准与国标间或存在一定差异,但行业标准规范体系逐步规范与统一的趋势已经逐渐显现,这将对钢结构建筑的推进起到关键作用。

4.2、地方层面上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政策陆续推出,政策支持进一步细化

地方层面上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配套指导政策的出台也十分值得关注。

截止到目前,

已有约20个省市地方政府出台关于装配式建筑的配套指导政策(见下图)。

基于对各

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观察,具体指导政策往往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指导:

第一,设定装配式建筑的推动占比目标。

比如上海市规定从2016年起新建建筑单

体预制率不低于40%、广东省要求在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需达到30%

等等。

第二,对于装配式建筑实施相应财政补贴。

比如长沙市财政对于达到要求预制装

配率的装配式项目进行300元/平方米或400元/平方米的财政补贴、四川省对于实施装配式建筑的研究项目制定容积率奖励政策等等。

第三,通过政府投资来直接拉动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比如天津对于其规模最大的保障房项目“双青新家园”全部采用预制装配技术、四川省对于政府投资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面应用“钢结构”等等。

此外,部分地区也通过制定建筑产业化政策与发展规划(如建立试点)、启动行业标标准研究边缘、制定实施方案等方式来对装配式建筑提供更多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支持。

与中央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动形成配合,并通过补贴、目标规划、实施指引等角度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进行细化指导,弥补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市场化推进力度较弱的不足。

 

图表15:

目前已出台装配式建筑推进指导政策的相关省市地区(棕色区域)

 

4.3、钢结构建筑相关技术趋于成熟,多因素推动下公众认知有所改变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国内大多数经典钢结构建筑竣工于2000年之后。

以往钢结构中建筑存在的部分问题已经逐渐得到解决,比如隔音效果、构件生产制作、耐热性、以及预埋件等相关问题均在技术的发展中依次解决。

此外,装配式钢结构的配套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外墙、内墙以及其他配套楼板的相关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随着公众对于钢结构建筑认识的普及,房产开发商、合作商、以及业主对于钢结构建筑的固有认知正在发生变化。

房产开发商方面,钢结构建筑施工周期较短的特点可以使房产商方面提前回款,并减少利息占用。

此外政府给予的相关补贴以及其他推进优惠或是房产开发商未来逐步倾向于选择钢结构建筑。

合作商方面,钢结构建筑的推广有助于带动相关板材、整体化卫浴、以及整体化厨房等产业链相关产品的销售。

国家对于全装修的推进与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效应。

业主方面,随着钢结构以往存在的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钢结构建筑在抗震性优良、自重轻、得房率较高等优点显得更为突出。

此外,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业主对钢结构建筑的接纳程度有所提升。

 

图表16:

公众对于钢结构建筑的固有认知正在发生变化

 

4.4、钢结构建筑的成本劣势有所改善

随着钢结构技术与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钢结构建筑成本较高的劣势正在逐步改善。

首先,钢结构工程用工量较少,在目前我国人力成本上升趋势下,钢结构工程所受到的人力成本冲击也较小。

 

图表17:

建筑业私营单位人均工资逐步提升(左-元,右-百分比)

 

图表18:

建筑业非私营单位人均工资逐步提升(左-元,右-百分比)

其次,中央与部分省市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多角度补助,叠加钢结构技术趋于成熟,

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的成本差异。

拿地方面,为推行装配式建筑,上海、沈阳、北京、浙江、宁夏等地区对于施工项目拿地进行了限制,大多对新建建筑的装配率和预制率提出特定要求;建筑费用方面,部分地区对于传统土建工程的施工用水与建筑垃圾外运提升了相应费用;财务补贴方面,中央对于钢结构等绿色建筑提供财政补贴(绿色建筑三级标准为80元/平方米,目前此项补贴执行状况良好),且部分地方政府也会对地区内装配式建筑提供相应财务补贴或贷款优惠,从而进一步降低钢结构建筑的整体成本;自身技术方面,随着钢结构技术的逐步成熟,钢结构建筑的造价或呈现下降趋势。

此外,建筑全生命周期来看,钢结构建筑在节水、节材(建材消耗下较传统方式减少约30%)、节地(得房率较高)等方面较传统现浇建筑具备一定优势,因此,若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钢结构建筑的整体成本未必处于劣势。

 

5、钢结构行业的市场增量值得期待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并且目前大多数省市已经提出了相关配套政策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进行支持,辅助国家层面目标的实现。

经过测算,预计未来十年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或达万亿。

此外,钢铁产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与经济结构转型下社会各层面环保意识的提升,均给钢结构行业提供了发展良机。

5.1、政策大力推动下,未来十年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或达万亿

根据意见中到2026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增住宅面积占之比达到30%的目标,我们保守估计,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总营收达0.69万亿,行业总毛利1202亿元;到

2026年行业总营收可达2.585万亿,行业总毛利可达4362亿元。

而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将从整体市场增量中显著受益。

此外,由于以往钢结构存在技术与质量等发展瓶颈,钢结构往往为建筑国企较为忽视的一块市场,从而在不断的向外分包中使得钢结构民企在这一利基市场得到了快速成长。

因此,在目前中央大力推动钢结构建筑的背景下,已深耕钢结构多年的部分民营企业或成为最大赢家。

以下是我们的估计假设和估计结果。

假设1:

2016年全年新开工房屋(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面积16.69亿平方米,保守估计新开工面积增速2017-2021年依次为5%、4%、..1%,之后维持1%的增速。

假设2:

统计各省2016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保守估计全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的比例约为4%。

假设装配式建筑面积经历两阶段增长,第一阶段从2016年到

2021年,装配式建筑面积从4%增长到15%,(每年增长1.83个百分点)基于装配式建筑前期推广瓶颈仍然存在,故第一阶段增速较为缓慢;第二阶段从2022年到2026年,装配式建筑增速较第一阶段显著提升,占新开工房屋面积比例每年增长3.75个百分点。

假设3: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小高层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每平米造价在2000元到2300元之间,高层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每平米造价在2200元到2600元之间,高层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每平米造价约为2776元。

我们估计2016年

装配式建筑每平米造价约为2600元,由于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升,造价每年上升

5%。

假设4:

大型钢结构厂家多高层钢结构的毛利率约为15%,因此我们保守估计装配式建筑毛利率为15%。

中央政府给予装配式建筑80元每平米的补贴,各地方政补贴标准各不相同,多数只对达到环保要求的装配式建筑补贴。

保守起见,不计算地方政府补贴。

 

表格11:

保守估测下,未来十年装配式建筑市场容量超过万亿。

 

5.2、环保与供给侧改革下,钢结构建筑为国家长期推进的发展方向

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广钢结构建筑的态度与我国钢铁产业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中

对于环保要求的提升两大目标相辅相成。

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6.99%,根据业内标准可划分为严重产能过剩(低于7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