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000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docx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

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

(1)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孙双武历史工作室

(时间:

2013年5月9日)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

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

他们都是为了(  )

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B.削弱丞相在百宫中的影响

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A[解析]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就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又规定:

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分别称“制”和“诏”。

汉高祖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意在改变朝仪混乱无度的状况。

这些均体现了封建制度下皇权至上、皇帝至尊的特点,A正确。

25.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

26.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B[解析] 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百姓认为“之所非”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

27.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

“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答案] D[解析] 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因为作者生活于明代,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普及,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故B、C两项错误。

A项材料没有反映。

28.张之洞在《劝学篇》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A、C、D三项都是材料引言的体现,C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反映了维新派不仅仅学西方科学技术,更学先进的政治制度,所以选C项。

29.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原来在学校里的名字是胡洪骧。

有一天早晨,我请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

二哥深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想了一个“适”字。

我很高兴,就用“胡适”二字。

胡适所说的“当时风气”应该是(  )

A.封建伦理道德遭到批判,三纲五常的束缚开始摆脱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强音,“物竞天择”思想被宣传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趋于强烈

[答案] B[解析] 联系所学可知,这所学校指的是北大,进而联系到新文化运动。

当时面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以及他在思想界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力图“根本之救亡”的新文化运动,其中“适”就是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所以选B项。

30.1928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

“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

”这一判断(  )

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

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答案] A[解析] 注意时间提示“1928”,此时正逢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所以“乡村是高涨的”,而由于20年代的国民大革命及南昌、秋收起义的失败“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正是A项的体现,而且B、C、D三项皆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

31.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

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

从人群的分布看也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被完全改变,排除A。

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

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D。

正确答案为C。

32.1978年8月12日中日在北京签订《中日友好条约》:

“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在(  )

A.促成中日两国尽快建立外交关系

B.缓和中日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C.结束两国敌对状态

D.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答案] D[解析] 1972年中日建交,战后中日开始了新的友好交往。

1978年签订的《中日友好条约》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33.下列作品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格尔尼卡》《日出·印象》《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 A[解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选自孔子整理编定的《诗经》,《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各选项中体现现实主义色彩的是A项,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项是西班牙现代主义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

C项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印象派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为特点。

D项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

3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孟德斯鸠的上述思想(或受其影响)(  )

A.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员成为共和国总统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答案] C[解析] 孟德斯鸠的思想是强调“贵族参与立法的程度应该和他们在国家中所享有的其他利益成正比例。

贵族应组成一个团体,有权制止平民的侵犯,正如平民有权制止他们的侵犯一样”。

参议院的设立体现了这一思想。

35.《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

……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答案] B[解析] 斯大林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是,题目中的两个例子无法说明此点,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D项表述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

第40题25分。

第41题12分,共37分。

要求:

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分两部分。

它首先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订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在整个工业界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合作运动,以达到广泛的再就业,缩短工业周,实行合理工资,防止不公平的竞争和灾难性的超产。

”该法的第7条第1款即著名的劳工条款,给予工人在“公平竞争法规”所包括的所有工业部门组织工会的权力和全体谈判的权利。

其次,该法授权总统建立公共工程管理局,拨款33亿美元,举办公共工程以实施大规模的直接就业计划。

——罗永宽《罗斯福传》

材料二(七届)三中全会后,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全面展开,(1950年)9月底基本完成。

调整的范围很广,最突出的是三个基本环节:

(一)调整公私关系,即调整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

当时,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通过调整,将他们的生产和销售大体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之从困境中走出来,为发展生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和恢复经济服务,并获得正当利润,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次调整,首先是国家对私营工业扩大产品收购和加工、订货,对私营商业在经营范围和价格上给以出路。

……其次是调整税负。

农业税由原来占农业总收入的17%降至13%,工商税目由1136种减为358。

工商税依率计征,盐税减半征收。

同时对私营工商业发放贷款,予以扶持。

(二)调整劳资关系。

遵循确认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发展生产、以协商方法解决劳资纠纷三条原则调整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一方面责成资本家改进经营,节省开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工人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担负更多的劳动任务。

(三)调整产销关系,主要是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

中央召开了一系列专业性会议,公私代表一起参加,开诚协商,按以销定产原则,具体制定各行业的产销计划,合理分配任务。

国家还公布生产情况,以减少企业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国家还具体帮助一些企业及时转产。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中美两国政府都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调整,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工业调整的不同背景。

(10分)

(2)中美两国政府都对经济活动实行一定的计划性,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国工业调整的不同特点。

(7分)

(3)中美两国政府的工业调整都有一定成效,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调整对两国的不同影响。

(8分)

【答案】(25分)

(1)美国:

由于资本家盲目竞争,超前消费,股票投机等原因,导致发生经济危机,社会动荡;1932年底罗斯福当选为总统,进行经济改革。

(6分)

中国:

新中国刚成立,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恢复发展私营工商业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政权。

(4分)

(2)美国:

基本以立法形式进行;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推动就业、促进工业发展;维持自由企业制度,尽量避免国有化;政府与私人垄断资本家结合,损害部分资本家的眼前利益。

(4分)

中国:

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通过调整税负、发放贷款、收购产品、加工订货、激发工人劳动、公布生产情况等各种方式,帮助和促进企业发展;确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内部的关系。

(3分)

(3)美国:

促进了经济复苏;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后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分)

中国:

促进了私营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大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4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

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取贸易保护……美、德等国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托拉斯垄断了国内市场;而英国就不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因为在自由贸易政策下,外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

——张跃发、刘养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

……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与它利益相近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为了与之抗衡,美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了“美元集团”,法国也曾组织了“金本位集团”……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

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咸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评述李斯特关于自由贸易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1.(12分)【答案】【评分标准】

第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②充分结合材料并利用相关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证过程合理;④表达准确,条理清晰。

第二等(9—5分)①观点较明确;②结合材料,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逻辑比较严密,论证过程较合理;④表达较清晰。

第三等(4—0分)①观点不明确;②未结合材料或相关史实来解释观点;③论证不合理;④表达不清晰。

【评分细则】

(1)观点(2分)观点明确,并作一定阐述,2分。

观点模糊或背离材料0分。

(2)论证(8分)紧扣材料观点,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8分。

简单运用史实,论述不全面,6分。

简单转述材料史实或论点,论述角度单一,4分。

(3)结论(2分)简单重复观点,0分。

分析观点内涵或实质,2分。

【参考答案】

(一)此观点正确。

(2分)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凭借强大的工业经济,在全球范围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主张通过自由贸易来打开或占领落后国家市场。

亚非拉等落后国家不断沦为工业强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受到工业化强烈冲击,资源和财富不断外流,贫困化加剧。

李斯特对英国自由贸易的批评,说明他认识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质,强调对民族经济的保护。

(8分)

李斯特认为落后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应该予以贸易保护,符合落后国家的利益要求。

(2分)

(二)此观点不正确。

(2分)

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进一步发展,落后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和市场,发达工业国则输出商品和资本。

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贸易保护和壁垒容易导致国家间经济冲突和矛盾加剧,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8分)

李斯特对自由贸易政策的否定,带有狭隘的民族保护色彩,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全球化趋势相冲突。

(2分)

【解析】首先应理解材料中的观点。

李斯特认为,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取贸易保护。

其次,应从不同时期各国的经济实力角度及采取的贸易政策理解该观点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充分运用事实进行论证。

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选考题:

每小题15分。

只能选择做其中的一道题。

45.(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史载,明清时期,在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了永佃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

”永佃契中一般都有“其田租如不欠租,听其永远耕作”“自安之后,务要用力耕作,不得抛荒丘角,亦不得欠少租粒,听佃永远耕种,黄家(指业主)不得另召”等内容。

材料二    清代福建地区部分山园永佃契内容简表

时间

所种作物

地租形态

雍正七年(1729年)

种竹杂木供造纸

货币租

雍正七年(1729年)

青果

货币租

嘉庆十五年(1810年)

杂果、桐茶

货币租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杂果并松树杂木

货币租

道光五年(1820年)

龙眼树

货币租

——均摘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地租剥削形态》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永佃制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佃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历史意义。

(9分)

【答案】(15分)

(1)在完整缴纳佃租后,佃户可拥有永久的佃种权(2分);佃种权可以转让,也可随时收回(2分);即使田主变换,租佃权仍归原佃户所有(2分)。

(2)原因: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开垦荒地时耕种者投入的成本;改良农田以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人地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对土地所有权的共同享有等。

(3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意义: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永久“佃种权”的实施,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佃户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传统的阶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3分)佃户耕种自主性增强,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6.(15分)【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在英国,对印刷品的审查始于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时代。

当时,他寻求保护国教和王权。

他的继任者则利用审查制度来推行不同的宗教政策。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通过多部法律对报刊和戏剧进行审查,以保证它们不背离她所认定的英国国教,不传播天主教思想和不批评王室。

其中,1559年的一道法令规定出版由大主教进行管制。

为控制报刊,王室1557年责成书商公会发放印刷许可证,规定每本书刊必须得到许可方可出版。

在其后一个多世纪中,尽管英国发生了革命,但王室继续实行国家审查制度,尽管其目的越来越多是为了维护王室免遭批评。

……最后,17世纪以来的报纸形成了难以审查的出版机制。

由于报纸是地方性的和短命的,任何审查都必须快速和就地进行,因此,过去的审查方式难以适应对这些新式印刷品的审查。

于是在169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停止了对书面材料的出版前审查。

——展江《英国专制君王花样百出的出版钳制手段》

(1)英国王室实行书刊审查制度的目的前后有什么不同?

(2分)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后期英国停止对出版物审查制度的因素以及其主要影响。

(9分)

【答案】(15分)

(1)最初目的是为了保护英国国教和王权,后来是为了避免王室受到批评。

(2分)

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影响;英王掌控了英国国教的教权,并利用教权强化专制统治;后来王权逐渐成为社会舆论批判的焦点。

(4分)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王权受到限制和削弱;英国革命过程中的共和思想或者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报刊具有地方性和短时性的特点,很难完全控制。

(6分)

(3)扩大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2分,答出2点即可。

47.(15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旧金山和约》规定,“将日本人民在制造上、打捞上及其他工作上的服务,供各该盟国利用,作为协助各该国修复其所损害的费用。

”吉田茂内阁外相说:

“赔偿,应该作为政治问题来解决。

”1954年,日缅签订协议,日本在10年内向缅甸提供价值相当于2亿美元的实物和劳役赔偿,每年提供500万美元的经济协作,同时规定在日缅共同经营的实业里,日本要持股40%,日缅实现了经济政治关系正常化。

1956年5月,日菲赔偿协议签订,日本拟以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形式在20年内向菲律宾支付2.5亿美元的民间借款,是年7月23日,日菲赔偿协议生效时,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苏哈托执政时期,日本对印尼援助总额为32250万美元,其中包括贷款和赠款250万美元,印尼对华关系逆转,掀起迫害华侨和反共高潮。

日本的机械、化肥、化学品等工艺品涌入印尼,日本资本侵入印尼的农业、石油、渔业和制造业各个部门。

日本所需的燃料和矿物性原料许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如锡及锡合金占同类资源进口的96%,天然橡胶为98%。

日本首相岸信介说:

“日本是亚洲的日本……作为其代表去和美国握手,就会给日本增添光彩,也会给整个亚洲增添光彩。

” 

——摘自《日本外交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特点。

(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影响。

(9分)

47.【答案】(15分)

(1)伴之以贸易和劳务输出;赔偿和借贷款支持;控股和资源共享;附加政治条件。

(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2)通过经济赔偿、经济合作和援助等方式,日本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也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呈现不平等的趋势,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日本亚洲大国主义倾向滋长,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9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48.(15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他借鉴金代制度,在以“藩邸旧臣”为核心的中原知识分子参议下推行“汉法”,同时保留能充分保障蒙古贵族特权地位的种种制度,重新在华北确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统治体系以及相应的各种典章制度。

中统、至元间的创置,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

元朝制度多沿袭金制,同时又有不少前代所不具备的特点。

其中有的反映了中原王朝历代相承的传统体制本身的发展变化,如行省的,建立;有的反映了被保留的蒙古旧制,如蒙古、探马赤军中的奥鲁(老小营)建置;也有一些是在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如刑罚体系中某些不同于前代的变化,对吐蕃地区实行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等。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建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劝农,指导、督促各地的农业生产,并以“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课官吏的主要标准;编辑《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限制抑良为奴,禁止占民田为牧地;招集逃亡,鼓励垦荒;军民屯田;减免租税;设置粮仓、常平仓,赈济灾民,储备种子;举修水利等。

这些措施是元代前期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忽必烈居藩时,征召回回星历学者,波斯人札马鲁丁应召东来,后主西域星历司,至元四年(1267)撰进《万年历》,并制造了一套西域仪象,包括浑仪、天球仪、地球仪等七种。

后立回回司天台,即以札马鲁丁为提点,吸收了不少西域天文学者在其中工作。

——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忽必烈创立政治制度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简评忽必烈的统治。

(9分)

48.【答案】(15分)

(1)①蒙古旧制与先进的宋金制度并存。

(2分)②既有继承性,又有开创性。

(2分)③保障蒙古贵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