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9559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docx

煤矿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

1井下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1事故风险

a)矿井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

b)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

外因火灾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场中。

c)火灾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火灾还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引发瓦斯煤尘爆炸,造成很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d)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现为:

1)空气温度、湿度持续性升高,有时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现煤炭和坑木干馏的行列火灾气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

4)人体有不舒适感,如头痛、闷热、四肢无力等。

5)电器、电缆发热,有胶皮味。

1.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

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1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2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1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尽可能米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1.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火灾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

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

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2)撤离期间注意事项:

1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

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

2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

3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

4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

(3)灭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1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2不致造成风流逆转。

3不致危及人员安全。

4有助于阻止火势扩大,抑制灾情,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

5油类着火时,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6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将人体或手持的用具触及导线及设备,以防触电。

c)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d)报警电话:

调度室:

58658006600

1.4注意事项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2)井下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3)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

(5)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避免佩带呼吸器工作,等等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矿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佩戴自救器的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中途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夹。

(2)佩带自救器操作准确迅速,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配用,等等。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兼职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抢救井下人员以专业矿山救援人员为主;

(4)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5)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6)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等。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安全撤离,妥善避险。

(2)沉着冷静,控制情绪。

(3)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4)团结协作,服从指挥。

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了解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事故类型、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备器材。

(2)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制定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2)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3)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

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区、市煤炭局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

同时将事故灾难分析处理报告(包括事事故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灾难类别、伤亡人数及经济损失;事故灾难经过,对事故灾难原因和性质的分析;事故灾难抢救情况;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和米取的防范措施)及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上报区、市煤炭局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井上下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

(2)事故单位井口、地面治安警戒线设置。

(3)井下救护基地位置确定与警示。

(4)事故现场人员撤离路线变化等重要地点标识。

2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1事故风险

a)瓦斯事故主要有瓦斯窒息、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

b)事故多发生采空区、采掘工作面、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巷中。

c)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爆炸,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d)瓦斯、煤尘爆炸发生前的的征兆为:

感觉到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这可能是爆炸前爆源要吸入大量氧气所致,这就是与其爆炸前的预兆。

2.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

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1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2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1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尽可能米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2.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会感到空气剧烈震动,有急速流动声或巨响,此时:

(1)要立即背向空气颤动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盖住身体,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附近有躲避硐时,可立即进入躲避硐内以降低爆炸冲击波对人身的直接冲击。

(2)保持冷静,尽快判明发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

(3)设法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4)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

(5)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老工人、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

(6)若因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时间(40min)内不能到达安全地带时,可利用避难硐室或在独头巷道、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

(7)若避灾地点有压风管,应将阀门打开以提供氧气。

避灾时应将衣服,矿灯等物挂于明显位置,以便于救护人员发现。

(8)在临时避难硐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硐内只留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

(9)若人员被堵在独头斜巷时,不可走向顶部,以防顶部积聚的瓦斯造成窒息。

c)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d)报警电话:

调度室:

58658006600

2.4注意事项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2)井下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3)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

(5)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避免佩带呼吸器工作,等等。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矿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佩戴自救器的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中途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夹。

(2)佩带自救器操作准确迅速,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配用,等等。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兼职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抢救井下人员以专业矿山救援人员为主;

(4)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5)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6)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等。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安全撤离,妥善避险。

(2)沉着冷静,控制情绪。

(3)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4)团结协作,服从指挥。

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了解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事故类型、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备器材。

(2)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制定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2)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3)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

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区、市煤炭局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

同时将事故灾难分析处理报告(包括事事故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灾难类别、伤亡人数及经济损失;事故灾难经过,对事故灾难原因和性质的分析;事故灾难抢救情况;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和米取的防范措施)及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上报区、市煤炭局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井上下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

(2)事故单位井口、地面治安警戒线设置。

(3)井下救护基地位置确定与警示。

(4)事故现场人员撤离路线变化等重要地点标识。

3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3.1事故风险

a)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还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b)事故多发生采空区、采掘工作面、盲巷中。

c)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超限,会造成人员伤亡。

3.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

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1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2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1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尽可能米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3.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超限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

(1)正常作业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应急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程序: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由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组织撤到全风压进风巷道新鲜风流中,并汇报调度室。

撤离前必须按照调度室要求切断工作地点机电设备电源。

因瓦斯异常涌出造成出现人员窒息、伤亡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搞好自救、互救。

撤离期间要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2)井下采掘工作面风流中及其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达到1.5%时,安全监测系统必须切断采掘工作面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如安全监测系统不能切断电源,现场

作业人员必须手动切断所有机电设备电源),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到采区主要进风巷中,并汇报调度室。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汇报矿调度室和通风工区值班人员。

c)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d)报警电话:

调度室:

58658006600

3.4注意事项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2)井下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3)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

(5)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避免佩带呼吸器工作,等等。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矿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佩戴自救器的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中途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夹。

(2)佩带自救器操作准确迅速,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配用,等等。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兼职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抢救井下人员以专业矿山救援人员为主;

(4)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5)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6)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等。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安全撤离,妥善避险。

(2)沉着冷静,控制情绪。

(3)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4)团结协作,服从指挥。

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了解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事故类型、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备器材。

(2)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制定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2)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3)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

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区、市煤炭局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

同时将事故灾难分析处理报告(包括事事故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灾难类别、伤亡人数及经济损失;事故灾难经过,对事故灾难原因和性质的分析;事故灾难抢救情况;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和米取的防范措施)及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上报区、市煤炭局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井上下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

(2)事故单位井口、地面治安警戒线设置。

(3)井下救护基地位置确定与警示。

(4)事故现场人员撤离路线变化等重要地点标识。

4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1事故风险

a).顶板事故主要有工作面片帮、漏顶、冒顶。

b)事故多发生采煤工作面、采掘巷道、维修巷道中。

c)顶板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超限,会造成人员伤亡。

d).顶板的预兆:

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顶板下沉量增加。

煤帮预兆:

煤质变得松软,片帮煤增多;电钻打眼时感到钻进省力。

支架预兆:

木支柱大量被压劈、压裂或折断,

工作面可以连续听见木支柱断裂声。

绞接顶梁工作面顶梁楔子会弹出。

4.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

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1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2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1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尽可能米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4.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超限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如果冒顶面积较大,又伤及人员

(1)现场人员立即在区队长或安监员或班组长的带领下,打好点柱或支设工字钢,防止冒顶的扩大,并同时将冒顶情况立即报告调度室。

(2)现场如果受伤人员未被埋,要积极进行包扎或进行其它救护,如果有人员被埋

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组织扒矸救人,在扒矸救人前必须对巷道进行支护,以防再次冒

顶,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2、处理冒顶事故时:

(1)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抢救、处理条件。

(2)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被埋或截堵区人员供给新鲜空气;下山掘进必须采取排水措施,进行排水处理。

(3)在处理中必须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员的通道,必要时可以向遇难人员处开掘专用小巷道。

(4)在抢救处理中必须有专人检查与监视顶板情况,防止发生二次冒顶。

(5)在抢救中遇到大块岩石,不许用爆破法处理,应尽量避开。

如果威胁遇难人员,则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救出遇难人员。

c)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d)报警电话:

调度室:

58658006600

4.4注意事项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2)井下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3)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

(5)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避免佩带呼吸器工作,等等。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矿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佩戴自救器的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中途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夹。

(2)佩带自救器操作准确迅速,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配用,等等。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兼职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抢救井下人员以专业矿山救援人员为主;

(4)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5)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6)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等。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安全撤离,妥善避险。

(2)沉着冷静,控制情绪。

(3)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4)团结协作,服从指挥。

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