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043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docx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

一、填空题(真的是填空题吗?

怎么赶脚是简答题!

ヾ(≧O≦)〃嗷~)

1、认知科学、认知理论或广义认知心理学、狭义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的概念

2、信息加工理论产科学理论基础中的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3、心理和行为的研究的途径:

高层-程序、中层-语言、基础层-硬件

4、联结主义概念:

通过简单加工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进行计算的一类模式。

特征:

(1)具有平行结构和平行处理机制;

(2)分布式表征;

(3)具有连续性和亚符号性的特征;

(4)具有很强的容错性;

(5)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等特点;

(6)具有抵制噪音的特性。

5、活动主义概念:

认为认知行为是以“感动-行动”的反应模式为基础,智能水平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在真实世界的复杂境域中进行学习训练,在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作用与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和体现。

另外名称:

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

原理:

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系统,它是20世纪末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取向和范式。

6、两代认知科学:

第一代的非具身认识科学和第二代的具身科学

7、格罗斯伯格(Grossberg)的视觉神经理论中的视觉识别的两个系统:

边界轮廓系统BCS、特征轮廓系统FCS

8、创造性的结构:

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创造活动的技能,工作动机。

9、Bower与Gilligan的情绪网络理论的假设和推论的假说

假设是语义网络中的单元或节点,这些节点与相关的概念、生理系统事件、肌肉和表达模式等存在大量连接。

情绪材料以命题或主张的形式储存于语义网络中

思维通过语义网络中的节点而产生

节点可以被内外部刺激激活

被激活的节点把激活扩散到与其相连的其他节点上

“意识”是指网络上所有被激活节点的总激活量超过其一阈限值假说

10、情绪的认知偏向:

注意偏向、解释偏向、记忆偏向、归因偏向

11、JohnSearle对人工智能的划分:

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12、图灵的工作主要包括,图灵机和图灵检验

物理符号系统或通用符号处理系统在认知心理学产生中的作用:

如果没有图灵机,认知心理学就不会产生,计算机的出现,似乎找到了建立人类认知和智能的形式模型的有效工具认知智能。

13、符号主义的认知概念:

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智能模拟方法,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

14、联结主义的基本假设:

神经元结构假设和联结主义动力系统假设

15、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出发点:

略去知识的表征和推理环节,考虑在感知觉与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期望主体在感知刺激后,通过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方式产生适当的行为反应。

16、意向性的结构---意向内容、意向态度

17、马尔(Marr)的视觉计算理论中低水平视觉形成的两种约束机制---独立特性约束、连续性约束;

两种单元或神经元连接方式---抑制性联结、兴奋性联结

18、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

19、认知神经科学的任务:

阐明心理活动尤其是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脑如何产生心理活动或心理活动的神经机制

基本观点:

脑的结构与功能有多层次性

20、焦虑和抑郁的作用与加工机制:

焦虑具有预测的功能,与优先加工威胁性刺激联系在一起,编码是知觉性质的;抑郁涉及对失败目标的置换,主要是概念加工

21、离身认知心理学的身心关系论:

身心二元论

具身认知的身心关系论:

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

22、类比的种类:

本域的类比、近域的类比、远域的类比

二、单项选择题

1、认知科学、认知理论或广义认知心理学、狭义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及其区别。

(1)以“认知可计算主义”为硬核的认知心理学:

A、认知理论B、认知建构主义C、认知神经科学D、狭义认知心理学

(2)“阐明心理活动的脑基础,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探讨心理的神经活动机制”的是:

A、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B、认知理论C、认知神经科学D、建构主义心理学

(3)“发展出与原有的认知心理学完全不同的取向,强调意义、建构和活动等”的心理学取向是:

A、认知神经科学B、建构主义心理学C、信息加工论D、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4)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是:

A、凡是以认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B、通过研究所构建的关于认知的心理学理论C、以“认知可计算主义”为硬核的认知心理学D、强调意义、建构和活动等的认知心理学

(5)下列哪项是“通过研究所构建的关于认知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自心理学诞生以来所有以认知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取向或流派。

A、广义认知心理学B、认知建构主义C、认知科学D、狭义认知心理学

2、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借助某些仪器,对在进行操作时的眼睛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借此分析大脑的”,这一方法是:

A、计算机模拟方法B、口语报告法C、反应时实验法D、眼动实验法

(2)“建立与研究对象相类似的数学模型或描述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加以体现和试验”的方法是:

A、反应时实验法B、计算机模拟方法C、口语报告法D、眼动实验法

(3)“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的方法是:

A、眼动实验法B、口语报告法C、计算机模拟方法D、反应时实验法

(4)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如解数学题)的同时或刚刚完成之后,将自己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的进程、各种心理操作等用口头方式报告出来,记录他们的口头陈述,按一定程序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据此揭示被试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

A、眼动实验法B、口语报告法C、计算机模拟方法D、反应时实验法

(5)“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A、眼动实验法B、减法反应时法C、计算机模拟方法D、加法反应时法

(6)下列哪种方法认为:

“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A、口语报告法B、减法反应时法C、计算机模拟方法D、加法反应时法

(7)下述方法中,( )适合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A.眼动记录法B.反应时记录法C.开窗实验D.出声思考法

(8)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A.开窗实验B.计算机模拟实验C.减法反应时实验D.加法反应时实验

3、赫布(Hebb)规则、∆(Delta)规则、误差反传算法的概念和原理

(1)照赫布(Hebb)规则,当神经细胞A的轴突足够接近细胞B并能使之兴奋时,如果A重复或持续激活B,那么在这两个细胞或其中一个细胞上必然有某种生长过程或代谢过程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A激活B的效率

A、不变B、减少C、增加D、变化无规则

(2)按照∆(Delta)规则,学习程序是由运用相应的输出模式和期望模式之间的差异来调节权重而进行的,权重的增量与误差梯度的关系是:

A、正比B、反比C、既可能正比也可能反比D、不成比例

(3)按照∆(Delta)规则,实际输出和目标输出之间的差异大小是改变权重的索引(指示器),权重向量的调整结果能够使误差

A、减少B、增加C、时增时减D、不变

(4)下列哪项是“设置一个小的初始值,选择一个样本并计算相对于该样本的误差梯度,通过调整权重使误差值达到全域的最小值直至为零。

利用均方误差和梯度下降实现对联结权重的修正或调整。

”其目标是“使网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

A、∆(Delta)规则B、赫布(Hebb)规则C、误差反传算法(BP)D、上述三项都是

4、符号主义、联结主义、活动主义、建构主义、具身认知等认知心理学的概念。

(1)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的原理“为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

A、符号主义B、联结主义C、活动主义D、建构主义

(2)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的出发点是“略去知识的表征与推理环节,考虑在感知和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期望主体在感知刺激后,通过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方式产生适当的行为反应。

”?

A、符号主义B、联结主义C、活动主义D、具身认知

(3)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认为,“认知行为是以“感知-行动”的反应模式为基础的”?

A、符号主义B、联结主义C、活动主义D、具身认知

(4)认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形成的。

”是下列那种认知心理学取向理论观点。

A、具身认知B、活动主义C、联结主义D、建构主义

(5)“又被称为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其实质是模拟人的抽象逻辑思维,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的功能机理,用某种符号来描述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这种符号输入到能处理符号的计算机中,就可以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从而实现人工智能。

”的是:

A、符号主义B、联结主义C、活动主义D、建构主义

(6)下列哪项的基本假设是“认知即计算”

A、符号主义B、联结主义C、活动主义D、建构主义

(7)“又被称为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通过简单加工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进行计算的一类模式”的是:

A、符号主义B、联结主义C、活动主义D、建构主义

5、两代认知心理学及其身心关系理论基础

(1)符号主义的身心关系理论基石是:

A、身心一体论B、身心二元论C、身心对立统一论D、都不是

(2)联结主义的身心关系理论基石是:

A、身心一体论B、身心二元论C、身心对立统一论D、都不是

(3)第一代认知心理学的身心关系理论基石是:

A、身心一体论B、身心二元论C、身心对立统一论D、都不是

(4)第二代认知心理学的身心关系理论基石是:

A、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B、身心二元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C、身心一体论和身心二元论D、都是

(5)以“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为理论基础的是下列那种认知心理学取向?

A、具身认知B、活动主义C、建构主义D、符号主义

6、认知心理治疗、活动环境疗法、形体化心理治疗等分别基于哪种认知心理学取向。

(1)认知疗法主要基于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

A、建构主义B、联结主义C、符号主义D、具身认知

(2)形体化心理训练与治疗基于下列哪种认知心理学理论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

A、建构主义B、联结主义C、符号主义D、具身认知

(3)活动环境疗法主要基于下列哪种认知心理学理论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

A、建构主义B、联结主义C、符号主义D、活动主义

7、创造性的特殊性遗忘理论

(1)依据创造的特殊性遗忘理论,对创造活动产生干扰的因而应被遗忘的是

A、控制信息B、实际信息C、控制信息与实际信息D、二者都不是

(2)依据创造的特殊性遗忘理论,对创造活动有积极作用的因而应不被遗忘的是:

A、控制信息B、实际信息C、控制信息与实际信息D、二者都不是

8、本域类比、近域类比、远域类比

(1)“把当前所作的研究与以往本研究领域内成功的研究相对应与比较,确定成功研究与不成功研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成功研究中的特异性或差异性成分借鉴到当前不成功的研究中。

”指的是:

A、本域(local)类比B、近域(regional)类比C、远域(long-distance)类比D、创造类比

(2)“把两个很少有联系的学科领域的对象或范畴加以类比。

”这种类比是:

A、本域(local)类比B、近域(regional)类比C、远域(long-distance)类比D、思维类比

(3)“研究者把当前研究领域与相邻研究领域进行类比,以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是:

A、本域(local)类比B、近域(regional)类比C、远域(long-distance)类比D、思维类比

9、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评估参数,完成认知任务之前、之中、之后。

(1)在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评估参数中,在认知活动之前,其参数主要是:

A、认知策略有效性判断B、认知容易度判断

C、认知绩效感D、认知测验成绩预测

(2)下列哪项属于“在认知活动之中,评估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参数”?

A、认知容易度判断B、认知策略有效性判断C、知道感D、认知绩效感

(3)下列哪项属于“在认知活动之后,评估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参数”?

A、认知容易度判断和学习程度判断B、策略有效性判断和认知绩效感

C、学习程度判断和策略有效性判断D、认知绩效感和认知测验成绩预测

10、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及其两次革命

(1)“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第一次革命”是:

A、脑解剖B、事件相关电位C、脑电波D、磁共振成像技术

(2)“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第二次革命”是:

A、事件相关电位B、脑电波C、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D、脑磁图技术

(3)“能提供详细的大脑活动时间信息,但空间分辨率差,只能用于研究基本认知过程。

”这一技术是:

A、脑电图B、磁共振C、单细胞记录D、事件相关电位

(4)根据对认知过程中对细胞的神经电信号进行测量的方式,下面属于直接测量的是:

A、EEG(脑电图)B、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D、fMRI(功能磁共振技术)

11、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的几个系统及其作用。

(1)“如果某一事件在图式水平以相同的方式不断地被加工,那么一个联想表征就会形成。

当将来遇到同一事件时,个体的相关情绪就会被自动地引发出来。

”是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中下列哪个系统?

A、类比系统B、命题系统C、图式系统D、联想系统

(2)在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中,下列哪个系统“包含对外界或自我的信息,不涉及情绪”?

A、类比系统B、命题系统C、图式系统D、联想系统

(3)“来自命题系统的事实与来自个体近期目标的有关信息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针对情境的内部模型,从而引发情绪反应。

”是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中下列哪个系统?

A、类比系统B、命题系统C、图式系统D、联想系统

(4)“对环境刺激进行基本的感觉加工”是:

A、类比系统B、命题系统C、图式系统D、联想系统

12、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1)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当前问题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把总目标分成小目标(子目标),应用算子逐步缩小问题状态与总目标的差异或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子目标),最终实现解决问题。

其实质是是对问题进行分解。

这一方法:

A、爬山法B、手段-目标分析C、反推法D、优选法

(2)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里,从起始状态开始,有系统地检查每一种中间状态,直到搜寻到目标状态为止。

这种策略是()。

A、逆推法;B、顿误法;C、爬山法;D、手段-目的分析

(3)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限于条件,先不缩小,而是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这种方法是:

A、逆推法;B、试误法;C、爬山法;D、手段-目的分析

(4)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D.演绎式

13、感知的优势效应

(1)心理学研究表明,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识别单个字母。

这一现象是:

A、字词优势效应B、客体优势效应C、结构优势效应D、面部优势效应

(2)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这种现象叫做

A.字母优势效应B.字词优势效应C.构型优势效应D.客体优势效应

(3)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这种现象叫做 

A.字词优势效应B.客体优势效应C.构型优势效应D.字母优势效应

(4)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正确率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同一线段或单独该线段,这种现象叫做

A.字母优势效应B.字词优势效应C.构型优势效应D.客体优势效应

(5)Pomerantz、Sager和Stoever(1977)的研究要求被试进行一个视觉搜索作业。

被试需要按键判断屏幕呈现的四个刺激中哪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

Pomerantz等人的实验发现被试对于由“斜线”和“正L”组成的图(c)上的反应速度竟然比其基本组成特性“斜线”(a)还要快,也就是对整体构型的反应比对组成特征的反应还要快,这种现象称为:

A、图优效应;B、格式塔优势效应;C、位置优势效应;D、结构优势效应。

14、学习规则

(1)误差反传(error-BackProp)是是下列哪项的学习规则。

A、产生式系统;B、联结主义网络;C、语义网络;D、信息加工系统

15、问题、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者由问题的某些()状态开始,通过某些()状态,到达满足()的状态,这一连串的状态与操作即称为问题空间。

A、初始…转换…条件B、条件…中间…目标C、初始…中间…目标D、条件…中间…目标

(2)把人脑比拟为计算机,又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是(     )。

A.建构主义    B.联结主义     C.顿悟说    D.信息加工论

(3)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是(     )。

 

A.算法式     B.问题空间     C.算子     D.手段—目的分析

(4)根据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原型启发”一般出现在()。

 

A.准备阶段    B.孕育(潜伏)阶段    C.明朗(豁朗)阶段    D.验证阶段 

(5)从已知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信息,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是()。

 

A.分析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求同思维

16、创造性与智力、知识经验的关系

(1)下面说法中正确是()。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C.低智力者,创造力高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

(2)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识经验与创造性的关系是()

A.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越高         

B.知识经验越多,规则越多,越禁锢人的创造性 

C.知识经验是创造性的基础,但决不能说知识经验越多就一定有创造性 

D.知识经验与创造性关系不大 

17、记忆编码

(1)在生活中,我们记忆电话号码“”时,常常按“”的编码来记忆;而对号码“”,如果看过影片《2046》,则往往按“”来记忆,这个现象反映了()。

A、记忆编码受知识经验影响;B、记忆编码特异性原则;C、记忆编码的选择性;D、不同的编码加工水平路径。

18、判断与决策

(1)a、得到40元,概率为;b、得到30元,概率为。

通常选择a方案。

体现出:

A.期望效用理论     B.确定性理论     C.构造效应     D.预期理论

(2)a、得到40元,概率为;b、得到30元,概率为。

通常选择a方案。

体现出:

A.期望效用理论     B.确定性理论     C.构造效应     D.预期理论

(3)在下面备选方案中,a、采取措施A,将有200人获救;b、采取措施B,600人全被救的概率为1/3,全部死亡的概率为2/3。

通常选择a方案。

而在下面备选方案中,c、采取措施C,将有400人死亡;d、采取措施D,1/3的概率没人死亡,2/3的可能600人全死亡。

则通常选择d方案。

体现出:

A.期望效用理论     B.确定性理论     C.构造效应     D.预期理论

19、群体决策偏差或效应

(1)在群体决策中,个别有不同看法的人通常遵循大多数人的看法而不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一现象是:

A.从众效应     B.权威主宰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情感效应

(2)在群体决策中,第一个发言或最后一个发言的人的意见作用大。

这一现象是:

A.从众效应     B.权威主宰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情感效应

(3)群体决策比起单个个体决策通常倾向于更为保守或更为冒险。

这一现象是:

A.从众效应     B.权威主宰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极化现象

20、长时记忆的理论模型

(1)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样例集和特征集

B.概念、事件和背景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2)根据HAM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概念、事件和背景

B.样例集和特征集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3)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A.联想B.命题C. 原型D.概念

(4)在Quillian和Collins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___,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命题B.联想 C.概念D.原型

(5)在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命题B.联想C.概念D.原型

21、信息选择性加工理论

(1)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

(2)根据(),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

(3)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

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A.过滤器理论B.衰减作用理论C.晚期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4)假如一项研究发现,非追随耳的信息不能到达语义水平加工,那么该发现支持()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5)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即让一个通道工作,接受信息,另一个通道就关闭,因此也被称为单通道模型的是。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6)认为“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受到期待的刺激等,人才会作出反应。

其他刺激虽然也得到识别,但由于它们在当时并不重要,所以,人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

”的是: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22、模式识别的理论

(1)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为

A.模板B.原型C.样例D.维量

(2)“将模式识别视为人们将人脑内部对外部事物一模一样的缩小拷贝与外部事物进行匹配的过程”的是:

A.模板说B.原型说C.特征分析说D.反应选择论

(3)“将模式识别视为人们将人脑内部对某类范畴事物的概括性表征与外部事物进行匹配的过程”的是:

A.模板说B.原型说C.特征分析说D.反应选择论

(4)“通过特征匹配方式识别外部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