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8694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A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hángxíngsīkāixiàhuhǎiōumiáozhǔn

qídǎogùzhǔmǎtouchāozàishēngchù

评卷人

得分

二、信息匹配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渺小(miǎomiào)附庸(yōngyǒng)鼻涕(tìdì)

搔痒(yǎngyáng)窈窕(yáoyǎo)秽物(huìsuì)

3.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下面是根据“马”的比喻义所填的成语,错的两项是_______和____。

A.粗略地看(走马观花)B.走在前列(一马平川)

C.非常危险(盲人瞎马)D.随便走走(快马加鞭)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4.活学活用课内课外的积累,根据要求填空。

(1)唐国强、邓亚萍、杨澜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这三个人的姓名按姓氏笔画由少到多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按音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

(2)我能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____)疾病(____)知识(____)信息(____)文明

(3)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龙成为一种文化。

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龙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子:

__________________

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示:

__________________

君: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

__________________

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_》。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_______,不能自圆其说。

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_________,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________。

(2)《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由于田忌的马______不够,最后在_______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从而________的故事。

说明要办好事情,要对客观情况进行________,并合理分配使用力量。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牧场之国指的是_____,金字塔在_______(填写国家名)

评卷人

得分

四、判断题

7.判断题,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爷爷的腰板还比较结实”和“这塑料袋一点都不结实”中的“结实”意思一样。

(_______)

(2)“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所表达出的情感色彩是有区别的,不可混用。

(_______)

(3)“鹿”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比”部。

(_______)

(4)我国成语大都有丰富的内涵,下面的成语就是谈的用兵之法。

围魏救赵暗渡陈仓釜底抽薪金蝉脱壳(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赞美夏天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是一个好学生。

(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口语交际。

彬彬正在看课外书,他很喜欢在课外阅读书报杂志。

可他的爸爸却反对他看课外书,只是要他读课本,做练习。

现在彬彬的爸爸又在说彬彬了:

“你就是不好好复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那么起劲……”

请替彬彬设计一段话回答他爸爸,要说服他爸爸同意彬彬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以消除父子间的误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聚集—(_____) 挺立—(_____)庄重—(_____)

11.用“~~~”画出体现船夫“操作自如”的语句。

12.依据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想一想,除了文章中写的,还会有哪些人也会乘坐小艇?

他们会去干什么呢?

请写三种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

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

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

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

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

“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

”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

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的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

“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着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中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

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

“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

”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

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

”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

“我可不相信。

”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跑赢兔子。

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4.请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上下文看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呆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一阵”能否改为“一眼”?

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面对同一问题,父子观点截然不同。

相信你读了这篇文章定会有很多感受,请简单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七、书面表达

19.作文。

小学生活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扬起想象的风帆,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②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航行撕开吓唬海欧瞄准

祈祷雇主码头超载牲畜

2.miǎoyōngtì

yǎngyǎohuì

3.BD

4.邓、杨、唐邓、唐、杨传染传授传递传承龙腾虎跃龙风呈祥生龙活虎

5.儿子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给……看。

你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存在于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6.韩非子·难一相互抵触实话客观规律实力孙膑转败为胜科学分析荷兰埃及

7.×√√√

8.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的一天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

虽然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但是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那条街热闹。

他真是一个好学生啊!

9.读课外书能使我学到许许多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读课外书能开阔我的视野,能使我的头脑变得聪慧,使我受益无穷。

而且我保证不会耽误学习,只会使我的学习越来越好。

爸爸,您就让我看课外书吧。

【解析】

【详解】

这道题是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要把自己的看法阐述清楚,有条理。

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还要有说服力,能够说服爸爸同意彬彬看课外书。

可以从读课外书的收获和益处入手,并向爸爸保证不会耽误自己的功课。

10.拥挤耸立庄严

11.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12.月亮闭上了眼睛,天亮了。

13.女教师提着手提包,匆匆忙忙坐上小艇去学校上课。

病人坐小艇去医院。

旅客去游览。

小朋友提着蛋糕坐在小艇里过生日。

运动员坐小艇去打球。

14.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15.“呆望”指认真思考。

不能。

“一阵”表明思考时间长,与“呆望”吻合;而“一眼”时间短,与“呆望”矛盾。

16.父亲认为:

踏实,有韧性。

保罗认为:

靠运气。

17.儿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与父亲不一样。

18.两代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就像生活中我的父母和我一样,他们总是尝试站在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日后也应该努力同他们一样,这样才能更好的沟通。

19.示例:

我好想快快长大

刚冒尖的小芽想快点长大,变成参天大树能看到更远更神奇的地方;刚破壳的雏鸟想快点长大,变成大鸟可以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刚出卵的小蝌蚪想快点长大,变成青蛙到田野里吃上肥嘟嘟的害虫;我也想快点长大,变成大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每当看到妈妈穿着漂亮的衣裳,蹬着高跟鞋,走起来路来气质十足,我就羡慕不已,每次我心里就会有一份好奇:

如果我穿上这身会变得怎么样呢?

是更好看还是不合适呢?

周末里的一天,我趁妈妈外出,就拿出妈妈的高跟鞋穿上,呀,瞬间长高十几厘米,我正想得意地想向爸爸炫耀下我已经快一米四了,可是才迈出一小步,就“哎呀”一声惨叫,把自己摔了个大屁股墩!

无奈,我只能把鞋子放回原处,生怕又惹怒它,原来高跟鞋不适合我,那衣服总不会与我过不去吧。

我就来到妈妈的衣柜里翻箱倒柜一番,左看看右挑挑,生怕衣服也有“机关”,最终选中妈妈的一件短款皮草,我解开绑带往身上一套,呀,这不是正适合我穿的么,妈妈的短款衣服我穿起来正好,抚摸着那雪白的狐狸毛,觉得自己瞬间成了时髦的大人,美丽的无与伦比。

小朋友们,你们想长大吗?

那我们就从小一起好好学习,这样长大了才有能力买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等,长大后才有能力让自己过上轻松、快乐的生活,你们说对吗?

 

9古诗三首

一、读拼音,写词语。

mótiānyíliútìlèiwūxiá

()()()()

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

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

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

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

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____________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本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________的意思,“金甲”是指________,“穿金甲”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中感受到战争的_____、___。

“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_________,“有感”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是___________。

(2)诗题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遗民泪尽胡尘,南望王师又一年。

(1)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A.感到遗憾的人民。

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两句话包括四个距离遥远的地方,用加点的词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是_________。

(2)作者用字准确: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所以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驰,所以用“_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所以用“______”。

六、课内阅读

(一)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是_____________曲名,内容多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

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

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

为什么?

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不包含下列哪项?

()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2.“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A.春天。

B.年轻的时光。

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

3.“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远的距离,而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

①戍(shù)楼:

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

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

A.和平宁静B.悲伤凄凉

C.欢快热烈D.紧张激烈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

C.第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3.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摩天遗留涕泪巫峡

二、C

三、A

四、1.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夸张2.抒情沮尽望3.现实诗圣诗史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五、1.磨穿盔甲把盔甲磨穿了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2.

(1)快要天亮的时候表达诗人的感受

(2)A

3.

(1)B

(2)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在金人的暴政下,眼泪都哭干了,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能收复河山。

4.

(1)回家的船疾速奔驰,一下子就到家了

(2)穿下向

六、

(一)1.乐府边塞情况战士的生活2.D3.“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二)1.黄河华山长高2.B3.C4.不好。

“尽”字强调眼泪流干,程度比“滴”和“流”字要深。

5.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同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三)1.D2.A3.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七、1.C2.A3.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4.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