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8044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这些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改变环境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B.合作C.竞争D.食物网

3.极地狐的耳朵大小、形状与大耳狐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温度B.水分C.光照D.空气

4.“朝蝇暮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空气B.温度C.阳光D.湿度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生物圈D.沙漠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D.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7.下列是生物圈中的一些常见的生物,其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月季和蜜蜂B.水稻和小麦

C.蝗虫和玉米D.酵母菌和蘑菇

8.显微镜在对光时应选用:

()

A、高倍目镜B、低倍物镜

C、低倍目镜D、高倍物镜

9.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

A.花、果实和种子B.根、叶和种子

C.根、花和种子D.根、茎和叶

10.在同一地区的同一时间段,以下环境中,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

A.森林B.草地C.灌木丛D.裸地

11.把有“P”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  )

A.bB.dC.pD.q

1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D.有空气、无空气

13.在进行探究时,如果试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依据试验结果下结论

14.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水藻B.真菌C.大豆D.鱼

15.下列生态系统中,被称为“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16.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决定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D.保护和支持

17.小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8.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液泡D.细胞壁

19.构成染色体的物质主要是(  )

A.DNA和蛋白质

B.DNA和糖类

C.蛋白质和糖类

D.DNA和脂类

20.菜豆的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其中胚包括哪几部分(  )

A.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B.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C.种皮、子叶、胚乳和果皮D.胚芽、胚轴、胚乳和子叶

二、填空题

21.生物学是研究______和______规律的科学.

22.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要与其________相适应,这种适应是________存在的。

2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________内, _______与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

24.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属于生产者的成分的是__,动物和人通常属于__,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的是__.

25.书写食物链时,起始第一位应该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26.使用显微镜通常分为四个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_________,(3)_________(4)收镜

27.科学家们在寻找科学答案的过程中通常经历五个步骤:

(1)通过详实的观察___________,

(2)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_________,(3)____________,设计科学合理的的实验来验证假设,(4)实施实验(5)分析数据,__________。

当然,这五个步骤并不是固定的

28.下图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图,你判断的依据是此图中的细胞具有[A]____、[E]____、[F]____,属于动物细胞的是________图。

(2)若将细胞甲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B]____,它能够控制物质的____。

(3)结构A在细胞的最外层,作用是保护和____细胞。

(4)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是[]______,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5)图中[D]所表示的结构是____具有流动性,可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6)图中结构E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是进行______作用的场所.

(7)西瓜之所以甜美多汁,主要是因为______中含有大量细胞液.

29.显微镜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工具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显微镜中能够放大观察材料的结构是[1]____和[4]____。

(2)已知[1]上标有10×,[4]上标有50×,则这台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___倍。

(3)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____像。

(4)对光时,先转动[3]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____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____,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____的圆形视野为宜。

(5)观察时,要使镜筒下降,应首先转动[]____准焦螺旋,这时我们一定要侧视物镜,其原因是以免____。

当看到物像不太清楚时,应略微调节[]____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0.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____,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缺少生物部分的_____,非生物部分的______。

(3)如果该食物网被人类排放的某种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生物_____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4)在食物网中,影响蛇生活的直接生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此生态系统中鼠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鼠与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6)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狐,草的数量_____,停止围猎后,经过若干年恢复,狐的数量显著增加,草原植被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能力。

一般地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_____。

四、判断题

3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

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鱼类必须在水环境中生活,离开了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

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A

【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合作、捕食、寄生等关系,据此答题。

【详解】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

树→蝉→螳螂→黄雀,故A符合题意。

B.合作关系,是生物之间为了完成某一项活动,需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而形成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许多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传递物质和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知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基础题。

3.A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极地狐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

而大耳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

因此极地狐的耳朵大小、形状与大耳狐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故选A。

【点睛】

考查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C

【解析】

【分析】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

苍蝇是白昼活动频繁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蚊子怕光但又不喜欢光线太暗,最喜欢在弱光下吸血。

所以“朝蝇幕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

【点睛】

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C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点睛】

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B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选项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考生要熟练掌握。

7.B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选项中蜜蜂、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酵母菌和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因此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水稻和小麦。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9.A

【解析】

【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详解】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点睛】

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此题难度一般。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森林、草地、灌木丛和裸地这四者相比,从茂盛程度上看,最茂盛的应该是森林,植物较多,其次是灌木丛,植物比草地多,再次是草地,植物比灌木丛的少、但比裸地的多较多,最后是裸地。

考点: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所以把写有p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d”。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2.B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对照试验变量的唯一性。

【详解】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是唯一的,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否则就得不出准确的结论。

A.变量是光;B.变量是光和水两个变量;C.变量是水;D.变量是空气。

选项A、C、D的变量是唯一的。

B的变量有两个。

综上所述:

A、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13.B

【分析】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

【详解】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

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但应该指出的是目前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只注重实验结论和机械的操作训练,学生做实验时,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依样画葫芦”,机械地完成实验任务就行了,而对实验步骤为什么要这么做缺乏深入思考,对实验的成败缺少有效的反思,其直接结果是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选项中A、C、D都不符合探究性实验的处理方法,B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的处理方法正确。

14.B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选项中水藻、大豆是生产者,鱼是消费者,真菌是分解者。

15.D

【解析】

【分析】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

生态系统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前者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后者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详解】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

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A错误。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B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C错误;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正确。

【点睛】

生态系统的特点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16.A

【分析】

动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

【详解】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能够控制有益的物质不随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随意进入细胞。

细胞膜的这种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进入或排出细胞的特性,是细胞膜最基本的一种功能,细胞膜也具有保护作用。

故选A。

17.D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物(人)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比较人体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只要有细胞壁就不是动物细胞。

【详解】

AB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苹果的果肉细胞、菠菜的叶片细胞均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故AB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D符合题意。

故选D

18.B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据此解答。

【详解】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动物是异养的,其细胞内不含能叶绿体,只有线粒体。

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

所以,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中的两个能量转换器,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能量转换的不同。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是非常重要的,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的组成。

点评:

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0.B

【解析】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如图:

21.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学:

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

考点:

生物的基本常识。

22.生存环境普遍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

蒲公英、柳等,果实或种子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借助风来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植物,这样可以随风飞扬.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

例如,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3.地域生物环境森林生态系统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

考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24.绿色植物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体内,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物质被植物吸收。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5.生产者(植物)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26.对光观察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

最后整理实验台,收放仪器。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7.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

【解析】

出问题:

问题来源于观察,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

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一定是问句“?

”)

②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③制定计划:

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④实施计划:

按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计算其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

⑤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8.甲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细胞膜进出支持C细胞核细胞质光合液泡

【解析】

(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图甲细胞含有[A]是细胞壁、[F]液泡和[E]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而乙细胞没有,属于动物细胞。

(2)细胞膜由于透明度很高,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容易看到,它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结构A是细胞壁,处在植物细胞的最外面,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5)图中[D]所表示的结构是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可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6)图中结构E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是进行光合作用作用的场所。

(7)植物细胞的液泡内溶解着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和色素,所以西瓜甘甜可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9.目镜物镜500倒转换器光圈10反光镜明亮9粗物镜和标本碰撞11细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图中,结构分别是:

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反光镜,⑩镜座,11镜柱,12镜臂,13细准焦螺旋,14粗准焦螺旋。

(1)

(2)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因此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④]物镜,[1]上标有10×,[4]上标有5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0倍。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4)显微镜的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视野对光完成。

(5)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