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965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docx

贵州省全力抢抓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抢抓机遇

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

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

  

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省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发展机遇,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快推进历史性跨越,根本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实际、体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是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期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主线。

要加快推进历史性跨越,必须始终不渝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程度,正确认识和处理涉及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具有贵州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二)加快推进历史性跨越,根本任务是立足新的起点,加快实现富民兴黔。

近些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正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同时应看到,欠发达、欠开发仍是目前我省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特征,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是我省一切问题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立足新的起点,顺应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新期待,必须按照“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来抓,尽快提升我省经济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早日改变我省贫困落后的面貌。

(三)加快推进历史性跨越,当务之急是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带来经济调整和振兴的重大契机,特别是中央作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民生等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随着全国各地谋划推进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发展,新一轮产业转移升级不断加快,新一轮区域竞争蓄势待发。

在新的重大机遇和竞争挑战面前,如果能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牢牢抓住机遇,就会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如果抓得不紧、错失良机,就会与其他省份拉开新的差距。

全省上下一定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应对挑战,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集中建设一批多年想上而没有条件上的大工程项目和大产业项目,办成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有效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四)加快推进历史性跨越,关键举措是实施重点突破、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当前,我省加快发展、推进历史性跨越的任务十分繁重,而支撑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有限,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把握加快推进历史性跨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跨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从全省发展大局来看,更为重要、更为迫切的是集中力量,解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优势产业总体实力偏弱、城镇化进程缓慢、生态环境脆弱、民生的质量和水平仍然较低等突出问题,加快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进一步明确和把握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历史性跨越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总目标,切实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实施重点突破,推动整体跨越。

举全省之力,突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多彩、民族团结、山川秀丽、人民幸福的美好贵州。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全省生产总值在2008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基本形成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较为完善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现代信息网络体系,基本解决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努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基本形成以大中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全省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完善的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人才、教育、卫生、文化等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开创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构建“和谐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和外部经验发展自己,始终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努力探索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

面对提高质量效益和壮大经济总量的双重任务,必须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科学开发、绿色发展。

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环境建设于资源开发之中,融资源开发于生态环境建设之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切实使经济社会发展上水平、有后劲、可持续。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立足实际发挥好比较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抓关键促突破,抓重点带全局,努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

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经济规律,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监管、管理和服务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

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程度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进一步抢抓机遇,集中力量,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

(一)以交通、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尽快从根本上改善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瓶颈”。

必须抢抓中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机遇,始终坚持把以交通、水利、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省加快发展的最紧迫任务,举全省之力,千方百计加快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城乡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使我省基础设施条件在短期内有一个大的突破。

1、加快构建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交通体系,推动我省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

牢固树立交通引领经济的理念,加快贵广快速铁路、贵阳铁路枢纽等在建项目进度,推进贵阳至昆明、成都、重庆、长沙、南宁等快速铁路的建设,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建成连接周边各省会中心城市快速铁路系统,形成贵阳通往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7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进而规划建设和实现用快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连接各市(州、地)首府的目标。

大力加强全省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加快建成贵广高速公路贵州段,加快建设已纳入国家路网规划的其他高速公路项目;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加快国省道公路改造和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确保到2012年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和行政村通公路。

加快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完善以龙洞堡国际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力争早日开通贵阳至全国所有省(区、市)级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线和若干国际航线。

坚持航电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加快南北盘江、红水河、乌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和都柳江、清水江航道建设,提高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航能力。

2、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着力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在建成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5亩基础上,着力推进农村人口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建设。

大力加强水源建设,统筹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以管代渠、长距离管道输水建设试点,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滋黔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大中小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治理力度,抓好烟水配套工程。

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者和农民广泛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建设。

加强城镇供水及工业用水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和工业供水保障能力。

到2012年,基本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3、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覆盖广度和深度。

加快建设和完善通信网、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多层面推动“三网融合”。

按照“市场引导、企业建设、政府推动”的方针,全力推动3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建设省数据处理交换中心、数据采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为“数字贵州”建设和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建成全省农业资源数据库及其应用服务系统,加快推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民族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网络和信息的安全监控和防御体系。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二)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为重点,促进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工业化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

必须抢抓中央大范围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所有新上项目都要严把产业政策关、环保政策关和资源节约利用关,绝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促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努力形成以现代特色优势工业为主导、现代特色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格局。

1、加快做强做大特色优势工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强化发展导向,提高准入标准,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计划,突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起点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特色优势工业。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建设大煤矿带小煤矿体系,推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形成,加快建设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等地煤化工、煤电一体化基地;坚持实施“西电东送”,推进电源项目和城乡电网统筹建设与改造,千方百计开拓省内外电力市场;规范有序地探索发展新能源产业。

做强做大原材料工业,推进煤电化和煤钢电、煤电铝、煤电磷一体化;以煤化工、磷化工、铝及铝加工、锰及锰加工、钛及钛加工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

做强做优烟酒工业,提高卷烟工业整体实力和效益水平,努力实现从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的转变;采取综合措施支持茅台酒厂发展,切实加强茅台酒厂周边生产经营环境整治,加大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国酒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国酒茅台品牌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贵州白酒”品牌,全面提升白酒产业整体市场竞争优势。

加快发展民族制药业和特色食品业,培育发展现代生物产业,支持相关骨干企业和行业参与制定、完善行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整合重组,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提高规模化、集团化水平。

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充分发挥军工企业优势,推进军民结合、军地合作,大力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积极发展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通信终端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以贵阳、遵义、安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国家级研发基地建设,搞好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形成整机带动配套的发展格局。

2、引导和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内外结合、重点突破、协调发展”,注重立足区域特色,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增值链和就业链。

围绕交通网络主干线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加快建设重点产业聚集区;积极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规划建设若干承接基地。

加大对重要产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和重点产业园区及基地的建设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服务功能,不断提高重点开发区、产业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配套服务能力和聚集带动能力。

实施“企业发展十百千亿工程”,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支持优势企业重组、兼并困难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管理科学、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专、精、特、新”的中小骨干企业。

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特色优势行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十亿、百亿、千亿元的企业、园区和产业。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特色农业和促进开发扶贫。

注重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建立集中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优势农业。

坚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着重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重点扶持养殖大县。

2015年以前实现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积极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大力支持和推动蔬菜、油菜籽、茶叶、马铃薯、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及基地建设。

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名优品牌培育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

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探索以种草养畜、特色种植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石漠化地区开发扶贫新路子。

探索建立扶贫工作新机制,在实施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础上,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要求整合扶贫资金,坚持样板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

完善党建扶贫制度,建立贫困农民创业资金和贷款担保资金,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4、加快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高起点编制和完善旅游规划,着重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加强重点风景名胜区等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多彩贵州”品牌效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加紧培育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业,形成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济区,加快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转变。

大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在中心城市、重要交通通道和重点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一批枢纽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努力把贵阳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推动交通运输业、科技、金融、信息、市政公用和餐饮、酒店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三)以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重点,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要抢抓国家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培育城市群等机遇,注重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着眼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区域统筹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大城镇建设与发展力度,突出发挥大中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

1、加快大中城市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

坚持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加快完善贵阳市的省会城市综合功能,加大以金阳新区为重点的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力度,促进城市新区与老城区的连接与融合,积极发展卫星城镇,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加快把贵阳培育发展为带动全省发展的增长极,促进黔中崛起。

着力推动市(州、地)政府所在地城市率先发展,加快把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培育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城市,积极发展都匀、凯里、兴义、铜仁、毕节等中等城市。

以县城为重点,规划建设好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小城市、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

2、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紧紧抓住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三个关键环节,高质量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等专项规划,科学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把城市发展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起来,坚持以路网规划建设引领城市发展。

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经营管理市场化的要求,培育一批集投、建、管一体的市政公用事业大型企业。

高标准加强城市路网、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城镇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面提高各类重点城市的产业容纳能力、就业吸纳能力、人口承载能力和人居环境质量。

依法高效管理城市,创新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

3、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大中城市,必须增强城市经济的支撑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要考虑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在城市周边合理集中布局一批大产业、大项目和大企业,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中心和产业带,推动优势产业向城市产业发展功能区集聚,促进城市以现代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建立有效的战略协调机制和利益连接机制,注重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引导,依托中心城市深化重点领域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切实推动贵阳城市经济圈、黔北综合经济区、毕水兴经济带、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等经济区建设,使我省大中城市切实成为产业和要素集聚程度较高、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承接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扩权强县的政策措施,在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试点的同时,从经济社会管理方面探索省直管县的改革试点,着力增强县级统筹发展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建设经济强县;采取活而有序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沿边县(市、特区)发挥自身特色,进一步加强与相邻省(区、市)及县(市、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步伐。

4、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转移,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把加快城镇化与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结合起来,努力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就业、住房、就医、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管理制度。

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省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把在城市、小城镇有相对固定工作和相对固定住所的本省籍农民工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

积极探索农民进入城镇以后原有承包地的流转制度,进城进镇农民在办理城镇户口后,在承包期内可保留原有承包地,承包地可有偿转让使用权或委托代耕;积极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和进城农村人口延伸,逐步把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农村人口纳入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范围;对于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并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和最低生活保障。

(四)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也是我省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之一。

必须抓住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都必须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和监控措施,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努力走出符合省情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1、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和多元化节能环保投入机制,健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激励制度,大力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

围绕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一批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改造、现有生产工艺改造等工程和工业节水项目,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进一步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

强化环境监管,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和区域限批制度,着重抓好火电项目脱硫并确保正常稳定运行,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乌江、南北盘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等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区环境保护和建设。

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监督工业企业实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

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活动,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抓住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再生资源产生和消费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煤炭、电力、冶金和化工等重点产业的区域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一体化建设。

继续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资源开发中的伴生资源、工业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努力实现能源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加快实施贵阳市国家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和瓮福集团公司、开磷集团公司、赤天化纸业公司、茅台酒厂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水、矿产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重点建设一批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和建筑弃渣等主要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点项目,鼓励瓦斯抽采及综合利用,推进建筑墙体材料革新、污水再生循环利用和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

积极支持以能源、矿产等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地方和企业发展深加工产业和新兴产业,超前谋划和加大对资源枯竭地区接续产业培育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经济转型。

3、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

坚持治水与固土并重,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并举,整合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

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不同类型和不同地貌单元石漠化地区综合防治的主攻方向,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广农村节能技术。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珠江防护林体系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稳定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和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区)。

继续推进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改革试验与发展。

到2015年,基本遏制石漠化面积扩大的趋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抢抓中央加大解决民生问题力度的重大机遇,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来抓,更加注重民生建设,更加注重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