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803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docx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

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

(征求意见稿)

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建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了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力求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

本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l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

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要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

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默写汉语拼音。

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

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

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

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恰当,角色分配要明确,时间不宜过长。

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

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

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

可以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诃,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

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掌握生字需要多次复现,经常运用。

第10条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

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只要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

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第11条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12条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

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

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

第13条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

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

朗读与默渎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渎和背诵。

提倡单元整组备课、整组教学。

第14条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要经常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落。

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渎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条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

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

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

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

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段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小作文。

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

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作文批改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

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

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

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条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要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口语交际的谙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开始教学。

第19条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20条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

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

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

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2l条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

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第22条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

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

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

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3条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低年级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年级逐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第24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

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第25条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

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第26条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27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

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28条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

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

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渎材料。

第29条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

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30条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附: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

1.培养学习兴趣。

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小衔接,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

采用游戏、比赛等活动教学形式要讲究效益,要逐步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学习形式转向学习内容本身。

2.养成良好习惯。

从入学开始就应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教学要着重培养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主动交流、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要特别关注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

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学生要多给表现机会,多加鼓励和指导。

3.课内完成作业。

每节课书面练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分钟。

书面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落实识字任务。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生字教学要区分不同汉字在音、形、义上的难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要坚持音形义结合的原则,以字义为核心,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和字形。

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整体识记、结构分析、加减和更换部件、联想识字、字理识字等。

要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句子结合起来。

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记忆生字,如识字游戏、编成新材料阅读等。

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5.注重写字指导。

切实指导学生把要求写的字写正确、写工整。

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注意笔顺正确。

难写的字教师要示范,学生写完字要有讲评。

写字指导和反馈应在课内进行,防止对只要求认的字提出写的要求,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

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6.加强阅读教学。

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增加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但不要让学生多讲应该怎么读,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示范。

要多背诵和复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阅读感受。

阅读教学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符合儿童的自然阅读过程。

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避免孤立地抽出一些词句作过细的分析。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有创意的想法和表达,适时纠正错误。

要把解决疑难问题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对学生难以探究明白的内容,教师要作讲解,讲解要正确、通俗。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任务,教师要作具体指导,防止流于形式。

要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图像资料一般采用先读课文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防止用看图像代替课文阅读。

7.提高口语水平。

口语交际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说话。

注意学生说话时的仪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8.做好作文起步。

写话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看图写话、观察写话、阅读写话、编写童话等方式,提前起步写话教学。

要结合阅读和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多写话。

要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写话,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9.倡导课外阅读。

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第一学段的阅读可以从读图画书开始,从听教师读起步,逐步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习惯。

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10.改进评价技术。

考试要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命题,不拔高要求,提高难度。

题型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

 

数学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学习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基于以上学科的特点及我省现阶段的教学实际,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作业本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

为环节目标。

第2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

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

注意三维目标的渗透与融合。

第3条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其中凝聚着教学经验,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4条教材研渎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

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式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条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

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第8条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9条教学环节的构建和情境的创设都须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

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但环节不宜过多。

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

第10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同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

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12条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

第13条课堂调节要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

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

第14条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15条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问的有效互动。

对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作用。

第16条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

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第17条要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与辅导

第18条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

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

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19条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可以将练习穿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练习的时间。

第20条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

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第2l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第22条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

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多些面批。

在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第23条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24条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

个别辅导时,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但不能让“小老师”过多代替教师进行辅导。

第25条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以对症指导。

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

要做到:

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条对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订合适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四、命题与学业检测

第27条纸笔检测作为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改进教学。

教师在编制试卷前,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检测范围,理清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条编制的试卷要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

试题的难易要适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第29条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

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30条        要重视试卷讲评。

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时。

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社会)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

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这两门课程的核心。

为规范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理念和实施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第l条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通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

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第3条了解任教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以便结合学习主题做好预先安排。

第4条根据本册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

安排教学进度。

整体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

协调与学校活动、其他课程的配合。

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5条进行单元备课。

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

了解单元体现的内容标准、单元设计目的和思路,掌握单元教学目标。

第6条进行课文备课。

分析单元内各课之间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课文定位。

通过观察、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与课文学习主题相关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

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划分教学课时。

第7条进行课时备课。

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时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要求。

第8条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及时吸收社会发展信息。

第9条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目标、内容、资源条件、学生特点和能力等情况。

既要备教师的教法,也要备学生的学法。

第10条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录音、投影、课件等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第11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广泛,教师要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第12条编写教案。

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案,一般以课文教案和课时教案结合呈现。

课文教案主要包括:

课题名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课时教案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课外延伸活动设计等。

二、教学实施

第13条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渎、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第14条课前熟悉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等。

第15条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量适中。

第16条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能力培养,相关知识概念、技能传授准确。

第17条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第18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

教学活动形式、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第19条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

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第20条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元对话,教师有真情实感。

第2l条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合理调整教学预设。

第22条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扩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

教学时间可以在与学校活动或其他课程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第23条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布置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伸活动。

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三、学习评价

第24条学习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