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725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docx

七下科学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

七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第1节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参照物:

⑴定义:

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⑵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注意:

①参照物可以是任意选取的:

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2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作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⑵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当两者速度相近时,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将物体的运动分为和。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将直线运动分为:

⑴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运动快慢。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即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⑵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运动快慢发生

了。

〃匀滅直线运动

r貢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

hi变速直线运动

:

曲线运动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⑵:

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⑶龟兔赛跑、百米赛跑是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

2.

(过程单位同后)

速度:

⑴定义:

⑵意义:

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⑶公式:

,变形公式

⑷单位:

 

①国际单位:

,符号:

,读作:

②常用单位:

,符号:

,读作:

③两者换算:

1米/秒-千米/时1千米/时-米/秒

④1m/s意义:

注意:

①单位换算过程:

2m/s=

km/h=km/h

2人步行的速度约为;自行车速度约为

汽车行驶的速度约为;光速为。

3认识几幅图像及对应的运动情况:

匕匕匕匕

O厂Vt0t°t

A

图A是;图B是

图C是;图D是

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

在v-t图像中,所围成的面积代表。

4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总踣樫总时同

A.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B.总时间包括停止的时间。

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即平均速度工(V1+V2)/2

3.速度公示的应用

第2节力的存在

一、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

力是。

⑴施力物体:

施加力的物体。

⑵受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

⑶孤立的一个物体是不会出现力的作用的,且有受力物体存在时,一定就有施力物体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

⑴必须有的物体;

⑵物体间必须有但可以不接触。

-一-t如吸铁石

⑶相互接触的物体产生力。

-----t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

⑴形变:

物体形状上的变化。

⑵形变的种类:

1弹性形变: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形状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形变在外力撤去以后,

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非弹性形变:

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注意:

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有些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

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非弹性形变。

2.力可以。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

⑴物体的:

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运动到静止、从静止到运动。

⑵物体的:

左转弯、右转弯、圆周运动。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则单独的一个物体是不能产生力的。

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3.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条件:

⑴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

⑵大小相等;(等大)

⑶方向相反;(反向)

⑷作用在同一直线;

四、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

⑴国际单位制:

,简称,符号。

⑵常识: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_n,一个苹果重_n。

2.力的测量工具:

⑴力的测量工具叫,实验室常用测力计为或

⑵弹簧测力计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

即胡克定律:

F=k"x,其中"x=I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弹簧原来的长度I

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调零的方法:

拉动挂钩使指针上下移动,且挂钩与面盘无摩擦

3当指针指在“0”以下时,测量值真实值,真实值=

4当指针指在“0”以上时,测量值真实值

5当弹簧秤倒过来,且物体挂在吊环上,手拉挂钩上时,此时物体的重力指针

的示数

6把弹簧秤上的弹簧截去一段后称得物体的示数F2原来称得物体示数Fl

3.弹力:

⑴弹性:

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⑵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

⑶弹力产生的必要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⑷弹力的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五、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是、和,力的作用效果与这三要素有关。

2.力的三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

注意:

当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填“可能”、“一定”、

“不一定”、“一定不”)

六、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

科学上通常用一条表示力的三要素: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

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线段

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2.力的图示:

3.

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是:

力的图示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4.力的示意图画图举例:

⑴画出作用点在B点,受到斜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为45°角的拉力F拉=30N示意图

 

⑵画出作用点在A点,受到斜向左下方与水平方向成300角、大小为20N拉力的示意图

⑶画出与水平方向成600角、斜向右上方且大小35N的拉力示意图

第3节重力

一、重力及其方向

1.重力:

⑴定义:

(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

⑵产生的原因:

地球的吸引

⑶施力物体:

⑷受力物体:

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

⑸作用效果:

①使得吊起的物体把悬线拉紧;

2使物体对支撑它的表面产生压力;

3使抛向空中的物体落回地面。

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地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同时,其他物体也吸引地球。

2.重力的三个特征:

普遍性

地面上及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

不等性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非接触性

重力是非接触力,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样受到重力

3.重力的方向:

⑴重力的方向:

(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

各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注意:

①“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地心方向。

2“竖直向下”是指和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3“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

⑵重力方向的应用:

重垂线-----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4.重力的作用点:

⑴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⑵重心的确定:

重心与和有关

1质量分布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2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质的重心,可用悬挂法和支撑法确定

⑶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如圆环的重心不在环上,而在圆心处

2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稳定程度,重心越低,稳定程度越

3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内部质量发生变化时,其

重心位置要发生

二、重力的大小

1.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

⑴实验器材:

⑵实验步骤:

1把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的挂环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2往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100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在挂钩上逐渐增加钩码的个数,分别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把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G/N

0.98

1.96

2.94

3.92

4.90

⑤以质量m为横坐标,重力G为纵坐标,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是

 

A.B.C.D.

⑶实验分析: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⑷实验结论:

2.重力的大小:

⑴重力公式:

,变形公式或

1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

千克),G表示重力(单位:

牛)

2g=,含义:

(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

3如果没有说明,则一般默认用g=9.8牛/千克计算。

若有注明则用g=10牛/千克计算

⑵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跟有关:

纬度越高,重力越;

2跟有关:

高度越高,重力越;

3跟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重力)

3.没有重力的情况:

不能倒水,物体滞留空中,人一跳能离开地球,不能测重力,但能用弹

簧测力计测拉力

4.在太空中物体由于失重,(填“能”或“不能”,下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5.在月球上,(填“能”或“不能”,下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弹簧测

力计测物体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6.质量与重力的比较

质量m

重力G

区别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单位

性质

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地球施加给物体的力

测量工具

方向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有大小(G=mg,方向总是

变化

与位置无关

f.r\.tnnr-t,亠、/与位置有关

联系

①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重为9.8牛②重量与质量的关系式是G=mg

第4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⑴实验设计: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⑵实验现象:

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在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

⑶实验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的速度减

小得越,运动的距离越。

⑷科学推理:

假如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则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永远

运动下去。

即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

2.牛顿第一定律

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点: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⑵伽利略观点:

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其速度将保持不变。

第一个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观点。

⑶笛卡儿观点:

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向右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⑷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研究方法:

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

2内容:

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本质:

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惯性

⑴定义: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⑵说明:

1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运动的性质。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且越大,惯性越,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⑶对惯性的三点认识:

①普遍性:

一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

②决定因素:

惯性是由物体决定。

3

与力的区别:

 

第5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

1.平衡力: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我们

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

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外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或

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即二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1;②

3;④

4

下列图中属于受到平衡力的是。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

⑴实验中,(“考虑”、“不考虑”)小卡片或塑料板;

⑵在右上图中可以通过来改变力的大小;

⑶在右上图中可以通过把小卡片(“翻转”、“旋转”)后,来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

线这一条件;

⑷如果要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

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

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①;②;③

八、、

作用对象

两个力冋时作用在

分别作用在

力的性质

两个力的性质相同

两个力的性质

力的作

用效果

两个力作用的效果

两个力分别产生各自的效果

作用时间

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注:

①判断平衡力的方法:

同一受力物体(圈出受力物体),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判断相互作用力的方法:

两个受力物体(圈出受力物体),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5.力和运动的关系

⑴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1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2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⑵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

力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⑶物体如果受到外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外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⑷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第6节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存在

1.摩擦力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⑴含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叫做摩擦力。

⑵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要;

2物体接触面;

3物体之间要存在;

4物体间发生或物体间有。

注意:

①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②相同条件下,液体的摩擦力比气体的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

⑴滑动摩擦:

两个物体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

1大小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拉力且大小不会变化,小于作加速运动时的拉

力,大于作减速运动时的拉力。

2光滑表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⑵滚动摩擦:

两个物体之间因相对滚动而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远滑动摩擦)

⑶静摩擦:

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有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叫做静摩擦(摩擦力大

小等于拉力,只要物体保持静止,其拉力多大,摩擦力就多大,随推力变化而变化)_注:

①这里的拉力也可能是推力;

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东西与桌面不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就不具有静摩擦。

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方法:

1假设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是绝对光滑的;

2判断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会运动;

3若会运动则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而且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若不会运动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3.摩擦力的方向

⑴由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若失去这个摩擦力,物体会向哪里运

动就是运动趋势。

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就看它们的运动趋势)。

⑵摩擦力的方向必定与物体方向或方向。

1物体B受到向右的拉力F而向右开始运动,则物体B

受到地面给它的滑动摩擦力向;

2物体A原本静止,而B开始向右运动,则A由于惯性

保持原本的静止状态,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A受到

的静摩擦力向。

左图:

物体静止,它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故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向。

右图:

物体静止,它有向斜下方运动的趋

势,故它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

右图:

皮带轮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注意,物体与

皮带轮之间是相对静止的,故要用相对运动趋势来判断,而不是它们的运动方向V

4.摩擦力的特点

⑴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

⑵产生的效果:

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注意: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5.没有摩擦力,将会出现的结果:

⑴人不能行走;

⑵自行车和汽车不能行驶(后轮是主动轮,前轮是从动轮)

⑶不能用筷子夹东西吃;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仅仅与和有关,与其他无关。

-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压力相同时,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滑动摩擦力■

"•与压力大小有关: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

2.

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⑴做实验时,应该使图甲中的铜块做,运用的知识,

使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铜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⑵图甲、乙、丙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

⑶由图甲、乙实验,可得出结论是:

⑷由图乙、丙实验,可得出结论是:

⑸由以上实验可知,(填“木块”或“铜块”)与长木板的表面更粗糙。

3.

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甲、乙两种实验方案中,你选择方案,理由(优点)是

三、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1.摩擦力的利与弊

⑴有益摩擦:

鞋底花纹、防滑垫、拉弦、皮带轮运货

⑵有害摩擦:

滑梯、机器转轴、旱冰鞋

2.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⑴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②

3。

⑵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①:

3:

第7节压强

一、压力

1.压力的定义

⑴定义: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是一种弹力:

压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接触面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2.压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并且相互挤压而发生。

注意:

接触的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存在压力。

3.压力的特点

⑴压力作用在,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并指向

⑵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心上。

4.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压力

重力

产生原因

物体间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力的性质

弹力

引力

施力物体

产生压力的物体

力的作用点

物体的表面上

物体的重心上

力的方向

与接触面

,指向

力的大小

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成正比

作用效果

_LJ_

力的示意图

1

'F

当物体孤立静止不动地放在水平支撑面上时:

在竖直方向上

①和

是一对平衡力;

②和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③在数值上,压力重力(填“V”、“=”、“>”)。

5.画出下列各图中的压力示意图并计算压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为G)

A.F压=F

D.F压=F

压=C.F

压=F.F

BCD

压=

压_G(填“v”、“=”、“>”)

二、压强

1.

JLAJU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⑴由图甲、乙可得出结论:

⑵由图乙、丙可得出结论:

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⑷压力的直接作用效果是。

⑸压力的作用效果由决定的。

2.压强

⑴定义:

⑵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⑶压强的计算公式:

1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2用字母表示公式为,

变形公式为。

⑷压强的单位:

1压力的国际制单位是,面积的国际制单位是。

2压强国际制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31Pa=1N/m,1帕表示的物理意义:

4压强的单位帕斯卡非常小,一张对折报纸对桌面压强约为帕。

初中生两只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帕。

5计算时:

人行走,算脚面积;人站立,算脚面积;

大象行走,算脚面积;汽车,算四个轮胎面积;坦克,算两条履带面积。

注意:

计算液体和规则的柱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压强时,可以用公式。

(推导:

F=G=mgpVg=pShg,贝VP=F/S=pShg/S=pgh)

练习1:

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

则当他站立在

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

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

练习2:

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3.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损坏。

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刀刃、钉鞋、啄木鸟的喙);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坦克履带、沙发、骆驼的脚趾);

3.

实验结论:

水和其他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

1比较A、B、C三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2比较CDE三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E、F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4.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⑴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和有关。

⑵深度与高度的区别:

1深度是液面到液体内部某处的垂直距离;

2高度是指液体底部到液体内部某处的垂直距离。

5.比较压力和压强的大小

⑴比较固体对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

先比较压力F的大小,再根据P=F/S比较压强。

⑵比较液体对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

先根据P=pgh比较压强,再根据F=PS比较压力。

 

7777777777777^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容器倾斜后,相同的液体液面会

A

:

橡皮膜向凸(越深,越向凸)

:

橡皮膜向下凹

相同液体,相同高度,相同底面积,液体对

底部压强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pgh,密

度、深度相同,又由于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

根据F=PS,压力F也相同)

正放

倒置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iP2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iF2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i'—巳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i'―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