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docx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1.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阅读教材P78~80,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它们的解?
怎样列方程?
知识探究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自学反馈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列方程得:
4x=24.
2.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
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52%x,男生数为52%x-80,依题意得方程:
52%x+52%x-80=x.
3.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
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解:
设小明买了x本,列方程得:
0.8x=10-4.4.
4.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长比宽多2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
设长为xcm,则宽为(x-2)cm,依题意得方程:
2(x+x-2)=24.
先设未知数,再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x+3=4;(√)
②-2x+3=1;(√)
③2x+13=6-y;(×)
④
=6;(×)
⑤2x-8>-10;(×)
⑥3+4x=7x.(√)
例2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
-1=x-2的解.
解:
-3是,2不是.
带入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3 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10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2)长方形的周长为40cm,长比宽多3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4)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
略.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活动2 跟踪训练
1.下列方程的解为x=2的是(C)
A.5-x=2
B.3x-1=4-2x
C.3-(x-1)=2x-2
D.x-4=5x-2
2.在2+1=3,4+x=1,y2-2y=3x,x2-2x+1中,一元一次方程有(A)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老师要求把一篇有2000字的文章输入电脑,小明输入了700字,剩下的让小华输入,小华平均每分钟能输入50个字,问:
小华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
(请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尝试求出方程的解)
解:
设小华要x分钟完成,由题意,得
50x+700=2000,
x=26.
活动3 课堂小结
1.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如何列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3.1.2 等式的性质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阅读教材P81~82,思考下列问题.
1.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
用字母怎样表示?
字母代表什么?
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知识探究
1.如果a=b,那么a±c=b±c(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2.如果a=b,那么ac=bc.
3.如果a=b(c≠0),那么
=
.
自学反馈
1.已知a=b,请用“=”或“≠”填空:
(1)3a=3b;
(2)
=
;(3)-5a=-5b.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2(x+1)=10.
解:
(1)x=19.
(2)x=-4.(3)x=-6.
注意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逐步变形,最终可变形为“x=a”的形式.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9=6;
(2)-0.2x=10;
(3)3-
x=2;
(4)-2x+1=0;
(5)4(x+1)=-20.
解:
(1)x=15.
(2)x=-50.(3)x=3.(4)x=
.(5)x=-6.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不能漏掉某一边或某一项.
活动2 跟踪训练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5=8;
(2)-x-1=0;
(3)-2-
x=2;
(4)6x-2=0.
解:
(1)x=3.
(2)x=-1.(3)=-16.(4)x=
.
活动3 课堂小结
1.等式有哪些性质?
2.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1.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阅读教材P86~87,思考下列问题.
1.“合并”起了什么作用?
如何将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2.如何列方程?
分哪些步骤?
知识探究
1.形如“ax+bx=c”的方程,先合并,再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
2.列方程步骤:
(1)设未知数;
(2)找相等关系;
(3)列方程.
自学反馈
解下列方程:
(1)6x-x=4;
(2)-4x+6x-0.5x=-0.3;
(3)3x-1.3x+5x-2.7x=-12×3-6×4.
解:
(1)x=
.
(2)x=-
.(3)x=-15.
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解方程:
+x+2x=140.
解:
x=40.
例2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解:
20台.
活动2 跟踪训练
1.在一卷古埃及草卷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啊哈,它的全部,与它的
,其和等于19.”你能求出这个问题中的它吗?
解:
.
2.工厂今年计划生产洗衣机25500台,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种洗衣机的数量之比为1∶2∶14,这三种洗衣机计划各生产多少台?
解:
1500,3000,21000.
活动3 课堂小结
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2.如何列方程?
分哪些步骤?
(1)设未知数;
(2)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2课时 移项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阅读教材P88~90,思考下列问题.
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移项起到什么作用?
移项的根据是什么?
知识探究
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通过移项把“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自学反馈
解下列方程:
(1)5x-8=-3x-2;
(2)3x+7=32-2x.
解:
(1)x=
.
(2)x=5.
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移项要改变符号.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解下列方程:
(1)x-2=3-x;
(2)-x=1-2x;
(3)5=5-3x;
(4)x-2x=1-
x;
(5)x-3x-1.2=4.8-5x.
解:
(1)x=
.
(2)x=1.(3)x=0.(4)x=-3.(5)x=2.
例2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
解:
36.
活动2 跟踪训练
1.解方程:
(1)-0.48x-6=0.02x;
(2)5x+2=7x-8.
解:
(1)x=-12.
(2)x=5.
2.好马每天走240里,劣马每天走150里,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可以追上劣马?
解:
20天.
3.甲粮仓存粮1000吨,乙粮仓存粮798吨,现要从两个粮仓中共运走212吨粮食,使两仓库剩余的粮食数量相等,那么应从这两个粮仓各运出多少吨?
解:
甲运出207吨,乙运出5吨.
活动3 课堂小结
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
有哪些步骤?
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
第3课时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两种不同的式子表示同一个量,从而建立等量关系.
3.能正确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阅读教材P87的例2和P90的例4,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例2这列数有什么规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分析)?
用方程怎么解?
2.自学例4,思考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此类和差倍分的问题.
知识探究
1.探究规律一般从较小的数入手,探索相邻两数的差或比值,根据规律设其中一个数为x,相邻的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解和差倍分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析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自学反馈
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7,求这三个数.
解:
7,9,11.
2.如果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9,你能求出这三个奇数吗?
解:
不能.
设中间的数为x,再表示其他两数,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某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664座城市中,按水资源情况可分为三类:
暂不缺水城市、一般缺水城市和严重缺水城市.其中,暂不缺水城市数比严重缺水城市数的4倍少50座,一般缺水城市数是严重缺水城市数的2倍,求严重缺水城市有多少座?
解:
102座.
活动2 跟踪训练
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为1,把这个两位数的数字对调后,得到的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小18,求原两位数.
解:
31.
2.把一批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下20本;若每本分4本,则还差2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人?
解:
45人.
3.某乡镇农民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这个乡镇农民今年人均收入是多少元?
解:
4800元.
活动3 课堂小结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1课时 去括号
1.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
2.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是找出条件中的相等关系.
阅读教材P93~94例1,思考下列问题.
解方程“去括号”这一变形是运用了什么根据?
去括号要注意什么?
知识探究
要去括号,就要根据去括号法则及乘法分配律,特别是当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时,各项都要变号,若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
自学反馈
1.解方程:
(1)2(x-2)=-(x+3);
(2)2(x-4)+2x=7-(x-1);
(3)-3(x-2)+1=4x-(2x-1).
解:
(1)x=
.
(2)x=
.(3)x=
.
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解:
初一有60人参加了搬砖.
去括号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解方程:
(1)4x+2(x-2)=12-(x+4);
(2)6(
x-4)+2x=7-(
x-1);
(3)3(x-2)+1=x-(2x-1).
解:
(1)x=
.
(2)x=6.(3)x=
.
例2 杭州新西湖建成后,某班40名同学去划船游湖,一共租了8条小船,其中有可坐4人的小船和可坐6人的小船,40名同学刚好坐满8条小船,问这两种小船各租了几条?
解:
可坐4人的小船租4条,可坐6人的小船租4条.
活动2 跟踪训练
1.解方程:
(1)5(x+2)=2(5x-1);
(2)4x+3=2(x-1)+1;
(3)(x+1)-2(x-1)=1-3x;
(4)2(x-1)-(x+2)=3(4-x).
解:
(1)x=
.
(2)x=-2.(3)x=-1.(4)x=4
2.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多少时间?
解:
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1分钟.
活动3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又有哪些收获?
2.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什么?
第2课时 行程问题
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
3.利用方程的原理,解决“行程问题”.
阅读教材P94例2,思考下列问题.
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在顺逆流问题中速度关系又是什么?
知识探究
路程=速度×时间,顺风速度=风速+无风速度,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自学反馈
1.两人分别骑摩托车和自行车从相距29.8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摩托车的速度比自行车速度的5倍还快2千米/时,半小时后两车相遇,求两车的速度.
解:
自行车的速度是9.6千米/时,摩托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
2.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速度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解:
设无风时飞机的速度为x千米/时,由题意,得
(x+24)=3(x-24).
解得x=840.
则3(x-24)=2448.
答:
无风时飞机的速度为840千米/时,两城之间的航程为2448千米.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一列火车匀速行驶,完全通过一条长300m的隧道需要20s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s,求火车的速度.
解:
30m/s.
例2 汽船从甲地顺流开往乙地,所用时间比从乙地逆流开往甲地少1.5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解:
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由题意,得
=
-1.5.
解得x=120.
答:
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20米.
活动2 跟踪训练
1.甲、乙两人登一座山,甲每分钟登高10米,且先出发30分钟,乙每分钟登高15米,两人同时登上山顶,问甲用了多少时间?
解:
90分钟.
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逆流行驶,用了4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8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以及两个码头之间的航程.
解:
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由题意,得
2.8(x+2)=4(x-2).
解得x=
.
则2.8(x+2)=
.
答: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千米/时,两个码头之间的航程为
千米.
活动3 课堂小结
行程问题.
第3课时 去分母
1.会运用等式的性质2正确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2.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教材P95~98,思考下列问题.
1.为使方程变为整系数方程,方程两边应该同乘什么数?
2.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易错的问题?
去分母的根据是什么?
知识探究
1.去分母的关键在于:
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去分母时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要将分子、分母看成一个整体,用括号括起来,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每一项.
3.含有分母的方程的解法的一般步骤为:
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自学反馈
1.解方程:
3x+
=
-
.
解:
两边都乘12,去分母,得12×3x+6(x-1)=3(x+1)-4(2x-1).
去括号,得36x+6x-6=3x+3-8x+4.
移项,得36x+6x-3x+8x=3+4+6.
合并同类项,得47x=13.
系数化为1,得x=
.
2.解方程:
+1=2-
.
解:
x=
.
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每一项,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项式的要用括号括起来.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解方程:
(1)
=
-
;
(2)
-
=1;
(3)3x-
=2-
.
解:
(1)x=-
.
(2)x=2.(3)x=
.
活动2 跟踪训练
1.k取何值时,代数式
的值比
的值小1?
解:
由题意,得
=
-1,解得k=
.
2.碧空万里,一群大雁在飞翔,迎面又飞来一只小灰雁,它对群雁说:
“你们好,百只雁!
你们百雁齐飞,好气派!
可怜我是孤雁独飞.”群雁中一只领头的老雁说:
“不对!
小朋友,我们远远不足100只.将我们这一群加倍,再加上半群,又加上四分之一群,最后还得请你也凑上,那才一共是100只呢”.请问这群大雁有多少只?
解:
设这群大雁x只,由题意,得
2x+
x+
x+1=100.
解得x=36.
答:
这群大雁有36只.
活动3 课堂小结
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最小公倍数的目的是什么?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产品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1.进一步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阅读教材P100~101,思考下列问题.
1.前面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几步?
2.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应注意什么?
知识探究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2.解决配套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参加配套的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列方程求解.
3.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
(1)把总的工作量看作1;
(2)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3)三者之间的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自学反馈
1.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8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解:
设安排生产甲种零件x天,由题意,得
120x∶80(30-x)=3∶2.
解得x=15.
30-x=30-15=15(天).
答:
安排生产甲种零件15天,生产乙种零件15天.
2.一件工作由一个人做要50小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5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10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问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
设先安排x人工作,由题意,得
×5x+
(x+2)×10=1.解得x=2.
答:
先安排2人工作.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解:
设x人挖土,由题意,得
5x=3(48-x).解得x=18.
48-x=48-18=30(人).
答:
18人挖土,30人运土.
例2 某工程要按时完工,甲队独做6天可以完工,乙队独做12天可以完工,现由两队合作2天后,余下的由乙队独做,刚好按期完工,问该工程的工期几天?
解:
设该工程的工期x天,由题意,得
2(
+
)+
(x-2)=1.解得x=8.
答:
该工程的工期8天.
活动2 跟踪训练
1.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8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片,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
解:
设用x张制盒身,由题意,得
16x∶48(100-x)=1∶2.解得x=60.
100-x=100-60=40(张).
答:
用60张制盒身,40张制盒底.
2.一本稿件,甲打字员单独打20小时可以完成,甲、乙两打字员合打,12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两人合打7小时,余下部分由乙完成,还需多少小时?
解:
设还需x小时,由题意,得
×7+(
-
)x=1.解得x=12.5.
答:
还需12.5小时.
3.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
设应先安排x人工作,由题意,得
×4x+
(x+2)×8=1.解得x=2.
答:
应先安排2人工作.
活动3 课堂小结
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解题关键.
第2课时 销售中的盈亏
1.使学生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阅读教材P102探究1的内容,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标价”“售价”及“利润”的含义.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
知识探究
1.利润=售价-进价.
2.售价=标价×
.
3.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4.利润=成本×利润率.
自学反馈
1.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a(1-10%)元.
2.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3%以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
元.
3.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4.8元,则原定价是18.5元.
4.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2__722.5元.
5.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30%后,2001降价70%至a元,则这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前的价格为
元.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教材P102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
一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
或是不盈不亏?
两件衣服的进价、售价分别算出来比较.
活动2 跟踪训练
1.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为1500元,由于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为5%,那么商店可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
解:
设可降x元出售此商品,由题意,得
=5%.
解得x=450.
答:
可降450元出售此商品.
2.某商场将某种产品按进价提高35%,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打的费”的广告,结果每台产品仍获利208元,则每台产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解:
设每台产品的进价是x元,由题意,得
x(1+35%)-50-x=208.
解得x=1200.
答:
每台产品的进价是1200元.
活动3 课堂小结
1.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后有何感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