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6875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x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我下面侧重和大家分享6个阅读单元,先把全册的整体框架和阅读目标让老师们做一个了解;接着就阅读这一块儿分单元和老师们做一个单元内容的重点解读。

一、教材概览

首先我们一起看来教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共8课和六个阅读单元共21课,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

本册有四次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语文园地,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

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

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语文园地: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大家已经使用过部编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了,对教材编排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对全册的整体框架只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下面我们具体看六个阅读单元,在假期我看了电子版的一下教材,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对这六个阅读单元进行了梳理。

第一单元的识字略过,我们看第二单元,有两篇传统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四个太阳》,新增了两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和《一个接一个》,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心愿,语文要素是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

第三单元中《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个故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新增的课文是《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一看题目,《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我们就能就猜出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可能是好朋友,树和喜鹊可能也是好朋友,所以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伙伴,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四单元体裁多样,有思念亲人的古诗《静夜思》,儿童诗《夏夜》,《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习俗的散文,《彩虹》是一篇想象奇特的散文,表达了一个小女孩对家人的关心。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人,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

第六单元有两首古诗和两篇传统的课文都是描写夏天的诗文,人文主题是夏夜,语文要素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七单元由《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猴子下山》这四篇文章组成,编者是想让孩子们学完一篇课文就明白自己应该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所以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习惯,语文要素是:

1、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2、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

第八单元由《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课文组成,其中《咕咚》是旧教材的选读课文,三篇文章大家都不陌生,这三篇文章想要让孩子们他通过根据课文中的明显信息进行推断后学习一些科普性的知识,养成爱思考会质疑、不盲目跟从的好习惯。

所以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问号,语文要素是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

这六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我给大家列了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一下,教学时我们可以一一对照,每个单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个单元就要一以贯之的来落实,不要以为一个单元学完了,这个语文要素就结束了。

后面进行新的要素训练的同时也要把前面的要素给予落实。

过度:

我结合课程纲要、各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出了本册的阅读目标,分为朗读、阅读理解和语言积累三部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本册的阅读目标:

二、本册的阅读目标

1、朗读

(1)学习朗读比较长的句子。

重点在(2、3单元)落实

(2)学习读好感叹句和疑问句,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重点在这些单元落实(2、3、6、7单元)

(3)学习对话比较多的短文,能读好人物间的对话,学习分角色朗读。

重点在这些课落实(5、11、13、14、17、19、21课)

2、阅读理解

(1)读懂课文,学习提取明显信息。

(2、3、6、7单元)

(2)根据课文信息作出简单推断。

(7、8单元)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第6课开始就应给予关注了)

(4)训练学生愿意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

(3、5、6、11课)

(5)读好连环画课文。

(20、21课)

其中

(1)读懂课文,学习提取明显信息。

(2)根据课文信息作出简单推断。

(4)训练学生愿意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

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3、语言积累

(1)用扩词法积累一些词语。

(每课)

(2)积累偏正短语(2、19课)、AABB式词语(6课)、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6课)、和动宾短语(7课)。

(3)分类积累表示地点、颜色等词语(4课)。

(4)积累“×来×去”的词语。

(11课)

(5)

(6)积累课内7首古诗(8和12课、语文园地2、3、4、8)、课外15首古诗。

过度:

以上这些阅读目标如何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每一课呢?

下面我就分单元地给老师们进行单元内容的重点解读。

三、单元内容的重点解读

我们看第二单元,两篇传统的课文我就不说啦。

我们看新增的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在过去是一首小诗现在部编教材改编为一篇散,这篇课文用两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这两个孩子不同的愿望,大家可以打开书十九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是住在天山的孩子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仪式,另一个是写住在北京的孩子想去新疆的天山去看看的美好愿望。

课文的两个段落结构相似,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学好一段放手让学生自学下一段的方法来教学。

《一个接一个》这篇课文写了一个非常乐观向上的小孩儿,文章每一个小节的特点都是当他玩儿的正高兴的时候突然被打断,有些遗憾,不过••••••又转回来,想到了做••••••也很高兴。

通过对这个单元的简要分析,我给这个单元订了四条目标。

第二单元心愿教学重难点

1.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想象画面、句子删换、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语气词)

2.读懂课文,学习提取明显信息。

(句段、篇章、相似构段)

3.训练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

4.利用相似段落的特点,通过“讲、扶、放”让学生自主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

语言积累我就不读了,在后面具体讲。

第一个目标:

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

1、想象画面、句子删换2、联系生活实际。

3、借助语气词。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途径:

想象画面、句子删换。

例如在《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老师们可以一起看一下,这篇文章有两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结尾都反复出现了两次“我多想去看看”而且句尾带有一个感叹号,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带有感叹号的句子呢?

首先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第一段,让学生初步熟悉这个语段的表达。

第二、分句读。

可以分句同桌可以分句读,也可以开火车读,这样就让孩子们疏通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第三、换成诗行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第四、想象画面读。

因为我们可以借助图片想像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一些描述性的话语让学生想象画面来读这一自然段。

第五、对比体会读。

这一段最后一句反复两次出现“我多想去看看”,我们把去掉结尾带有感叹号的的那句“我多想去看看”,让学生对比读,在对比当中感受小作者想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我们通过句子删换让学生明白了带有反复修辞手法的感叹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从而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第二种途径是:

联系生活实际

比如《一个接一个》这一课。

第一小结的后两个句很短,“哎,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但是她的语气完全不同。

前一分句是说当我游戏被打断后的无奈,有些遗憾;后一句中“不过”是心里的一个转折,虽然不能玩了,但是回家睡觉还能做各种各样的好梦呢!

这时孩子的心里很高兴,也很期待。

但是小朋友不容易作出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老师怎么办呢?

1.联系生活,换位体验。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们在给他们一些小提示:

同学们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呀?

读的时候你的心情一样吗?

现在把自己换位当成文中的我练着读一读来体验一下,一会儿老师来采访。

这样我们就把孩子自己带进去了。

2.采访体会

学生读完后我们就采访,当你读第一句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哎,还想玩呢,有点无奈。

”你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一读。

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

当你读到第二句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情啊?

“我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好梦呢!

心里很高兴,也很期待!

”经过我们的提示孩子们就会体会到了前面还很无奈-----哎,但是后面还可以干什么什么呢!

又很高兴。

3、同桌练读这个句子,一个读出无奈,一个读出高兴、期待。

4.同桌转换心情合作读,然后给同学们展示。

这样就把朗读句子读活了,先给一个揣摩的过程,在揣摩时通过老师的采访以及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感叹句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种途径是:

借助语气词

我们来看单个的感带有感叹号的句子,学生已经能够读得很好了。

如果我们把带有不同语气词的句子拿出来,放在一组让学生再来读一读。

比如说:

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不过,••••••虽然是三个不同的语气词,但是他们表达的情感却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借助语气词进一步的体会感叹句中不同的语气词能表达同样的情感。

过渡:

朗读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那么,读了之后,学生读明白了吗?

我们需要训练他们读懂课文,学习提取明显的信息。

第二个目标:

读懂课文,学习提取明显信息,可以用下三个方法进行训练。

(1)句段中训练

(2)篇章中训练(3)相似构段中训练

具体来看第一个

(1)句段中训练:

如《我多想去看看》

第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

我多想去看什么?

学生圈划的可能都是一些词或者短语。

第二步我们可以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我多想去看什么。

这样学生就把第一自然段的信息提取出来了。

因为这篇文章的两段结构相似,所以呢我们重点讲第一自然段,后面第二自然段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2)、篇章中训练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一步:

结合题目,提取简单信息。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题目提取简单信息。

“挖井人是谁?

谁不忘挖井人?

第二步:

在深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来提取暗含的信息。

“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让孩子从全文去寻找答案,一下就把文章的主线拎起来了。

由此体会毛主席为百姓着想心系百姓的品质;同时把暗含的信息提取出来。

不忘挖井人是一种感恩,百姓们现在已经喝上自来水或纯净水,可是这口井为什么依然屹立在那里,说明百姓毛主席对他们的关时刻记在心里。

永远“饮水思源”。

(3)相似构段中训练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相似段落来提取信息。

《四个太阳》这一课的特点是构段相似,但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同中求异。

在《四个太阳》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问题“我画了个太阳,因为。

”这个时候学生需要有一种甄别,同时还有一种表达在里面,即把提取信息整合成一句通顺的话,让孩子在这样提取的过程中练习语言表达。

3.训练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

主要有两个途径:

(1)借助课后题训练

(2)拓展延伸训练

首先我们看

(1)借助课后题训练

我们以第3课《一个接一个》的课后题为例:

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

学生说时可能只停留在相似经历上,不说转折后又想到什么高兴的事情,如看电视---写作业。

仿照课文的形式,用上下面的提示词说一说:

正••••••

就••••••

哎,要是••••••

不过,•••••

由这个例子我想大家一定明白了在处理这类课后题时,我们不是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和我们今天所学的语言文字做一个链接。

让孩子既联系生活,有使用规范的语言。

第五课和第十课课后也有这样的问题,意在训练学生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

那么课后题没有出现这样提示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训练。

(2)拓展延伸训练

例如:

第6课《树和喜鹊》

我设计的问题是:

想一想:

一棵树和一只喜鹊会怎么交谈;后来很多树和很多喜鹊,它们在叽叽喳喳地聊什么?

4、利用相似段落的特点,在讲、扶、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

《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这3篇课文都适合用这种策略,前面已经说过,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5、积累词语

积累偏正短语

拓展:

弯弯的()宽宽的()••••••

变换

小路弯弯的公路宽宽的••••••

分类积累p25

与地点有关:

高山果园田野

与颜色有关:

碧绿金黄火红

(像什么一样红)拟物式的词语丰富:

梨黄、葡萄紫、橘红、玫粉

与感觉有关:

清凉香甜温暖

(提示:

一阵微风吹来,我感到很清凉。

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老师们一定很熟悉,我在这里主要介绍新增课文《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

首先看《树和喜鹊》,大家打开书我们看到了三幅图,其实这三幅图正好是三个场景,一二自然段对应的第一个场景,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很孤单;第二幅场景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朋友;第三个场景是树和喜鹊有了伙伴很快了,也让让我们感受到有伙伴才快乐,正好切合了这个单元的主题。

再看《怎么都快乐》这篇课文从小朋友游戏的角度来写一个人玩好,两个人、三四个人玩儿也很好,不管怎样只要有伙伴就很快乐。

这首儿歌非常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学完以后还可以引导孩子积累一些表示游戏活动的短语,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单元的目标。

第三单元伙伴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提取明显信息。

2.读好人物的对话,读好并列式语段。

3.学习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孤单、快乐、有劲”等词语)

第一个目标在二单元我们已经做了具体分析,请老师们在这个单元继续落实。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目标:

2.读好人物的对话,读好并列式语段。

(1)读好人物的对话

我们以《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第3段为例。

1、画出对话练读。

用横线画出小鸭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公鸡说的话,同桌练读。

谁来读读小鸭子?

你会怎么和小公鸡说呀?

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你为什么要这么苦口婆心的说呢?

我们通过学生练读、教师采访体会到劝说的语气。

2.采访换位读

第二我们教师可以进行采访:

小鸭子你为什么不让小公鸡下水呢?

你会怎样对小公鸡说这些话呢?

小公鸡你为什么不听小鸭子的话偷偷地跟在它的后面也下水了呢?

通过采访知道小鸭子苦口婆心的劝说语气就能体会到了。

把自己想象为文中的人物换位来读一读。

3.分角色体验读。

4.同桌合作展示读。

(2)读好并列式语段。

例如《树和喜鹊》

1.引读——关注重点词语,发现并列式语段。

第一自然段,“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三个“只有”她在反复强调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关注到了这个重点词语,老师进行引读,让学生来感受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比如老师读前面“从前这里只有”,学生接读“一棵树”••••••

进而引导学生会接读第二段“树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很孤单。

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类似的语段?

发现并列式语段。

大家看2、4、6这三个自然段在段落上是并列式的,但在在语气上却是递进的。

我们从“树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很孤单。

”入手,只要引读好这一段,下面的两个并列的语段学生自然也会接读了。

2.对读——读好并列式语段,感受(孤单-快乐)

第二部步就进行男女生的对读。

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节对读后半句,在对读的过程中他们就能把并列式语段读好,会体树和喜鹊由孤单到有了邻居后的快乐,这种情感每次都是在强化在递进。

3.学习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

主要有三种,1、联系上下文理解2、换词法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经验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树和喜鹊》中“孤单”是什么意思?

第一步:

先联系上文让学生读一读第1自然段,圈一圈这一段里面都写到了谁?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出示: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一棵树让我们感到树很孤独、寂寞,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到喜鹊很孤单、寂寞。

把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体会“孤单”的意思。

《怎么都快乐》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了解“有劲”一词的意思是“有趣”。

(2)换词法:

《树和喜鹊》“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的快乐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我们与快乐相近的词语是什么?

开心。

换到句子中行不行?

“树很开心,喜鹊也很开心。

”两句话意思基本相同,这就是换词法。

(3)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经验理解:

如“空气很潮湿”中的“潮湿”一词,先关注偏旁,两个字都是三点水,说明与水有关,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里有很多小水珠。

在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阴雨天的时候在哪些地方会看到小水珠呢?

瓷砖上、玻璃上冒的“汗”。

《要下雨了》中的“闷”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经验来理解:

夏天,天快下雨了,教师里会怎么样啊?

很闷,透不过气来。

在看课文,要下雨了,水里透不过气来,所以小鱼要又出水面。

3、积累词语

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

(1)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

例如《树和喜鹊》课后题

横着读你有什发现?

竖着读,你又发现什么了?

在对比中读词,引导学生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

(2)积累AABB式词语“拓展”

开开心心红红火火冷冷清清仔仔细细明明白白

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来来往往结结实实高高兴兴

(3)积累动宾短语

《怎么都快乐》积累表示游戏、活动的词语。

让学生先说一说,我们在给这些词语分分类,分层出示哪些是一个人活动的词语,哪些是多个人活动的词语。

这样既让孩子积累了词语,又与课文的主题相结合,有了伙伴怎么都快乐。

第四单元《夜色》(44页)是一首儿童诗主要讲了一个一个小男孩儿有怕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从此不在怕黑的故事。

我们看最后一句: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这一句大家也许会产生质疑,说不符合逻辑。

但是我们从要知道这是诗歌,是从孩子的视角进行的诗意的表达,就说明他胆子变大了,不在害怕黑夜了。

《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习俗的散文,《彩虹》也是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

这三课里出现了很多长句子,长句子的教学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好下面我们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第四单元家人教学重难点

1.读好长句子。

(词语连读、学习停顿、抓关联词读好各分句)2.主动搜集端午习俗的相关信息和小伙伴交流。

1、读好长句子。

(词语连读、学习停顿、抓关联词读好各分句)

(1)培养学生养成连词读的习惯

首先我们看培养学生词语连读的习惯。

在教学时我们要求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可是有些学生总是一字一顿的读,当我们提醒“要连起来读你的时候”,学生又会一连到底。

所以我们应该示范朗读,提出词语连读的要求。

如《夜色》这一课:

1、听读感受

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这个长句子中哪些没有标点的地方是老师做了自然的停顿,自己试着通过读把它们找出来做上标记。

2、学生模仿老师练习朗读

3、练习标记

4、对照练读出示画停顿线的句子,让学生对照朗读。

他们会发现画停顿线的地方多是词或词组。

老师示范的多了,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做标记。

养成连词读的习惯,为后面读好长句子做铺垫。

(2)学习停顿,读好长句子。

1、拆分句子提短语

如:

《端午粽》“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看到这个长句子我们先不要急于一下子教会学生读好,首先我们看这里面有三个偏正短语,所以我第一步就把句子拆分这三个偏正短语单独呈现,先让学生从短语入手,练读。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2、理解内容来分解

然后用内容分解法来对这个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

读一读,想一想,粽子是什么样子的?

(用粽叶包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3、理清顺序做标记

再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粽子的样子的?

由外到内

最后,把这三个分句连起来整体读一读。

如果这样学困生还是不能读好,我们就出示做好标记的句子帮助他再练习。

(3)抓关联词读好各分句

我们一起看《彩虹》中的这个长句子: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是我在下雨吗?

前三个分句是陈述句,后面是一个反问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最后一句也在陈述,(举例读)因为他们不知道前后分句是有的关联的。

怎么样能够让学生把前面的陈述句和后面的反问句连贯的读出来呢?

我用这样三个步骤来进行训练。

1、练读暴露问题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一读这句话,他们会发现问题,读不通。

2、对比感受语义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对比来感受语义,出示句子“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我在下雨。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再和原文进行对比,他们会发现第二句前面的三句和后面的一句话语意上没有关联。

3、巧借关联词语

那怎么办呢?

我们借助一组非常神秘的关联词来把他们连起来。

出示“如果••••••那不是••••••吗?

”,现在请你把这个关连词加入到这个句子当中,再来读一读,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把这句话读得连贯了。

课文中还有几个也是这样前面是陈述后面是反问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巧借关联词语来读好长句子。

2.主动搜集端午习俗的相关信息和小伙伴交流。

《端午粽》这一课安排正好是端午节前后,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任务,比如让学生搜集端午习俗;也可以拍一些自己参加端午习俗的活动的照片,比如说包粽子,编五彩绳等等,让学生把图片发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交流,第二天在全班交流。

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就能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积累“来去”的短语形式,发展语言。

11课课后有“来去”的短语练习,建议老师们最好在拓展短语后,让学生用上短语来说句子。

比如“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就比单说短语“飞来飞去”有画面感,而且积累短语的最终目是在运用。

“来去”,其实他也ABAC式的词语,所以呢我们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在来积累一些ABAC式的词语,比如“人山人海”等词语。

第六单元,三篇都是传统课文,我就不介绍了,直接看这单元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目标读好对话,第二个目标继续训练从课文中提取明显信息,这两条目标用前面的方法继续落实,下面这段看后两个目标。

第六单元夏天教学重点

1.读好对话。

(角色体验、抓感叹句)

2.继续训练从课文中提取明显信息。

3.体会用词的丰富、准确。

4.把句子说具体、准确运用句号、问号、叹号。

3.体会用词的丰富、准确。

13、如《荷叶圆圆》和21课《小壁虎借尾巴》在构段方面特点明显,都是采用并列式的构段方法来组织材料的。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相似语段,从课文中提取不同的信息,来感受到作者用词的丰富和准确。

1、初读提取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用圆圈圈出文中有哪些小伙伴,他们把荷叶都分别当成了什么?

这样对课文的信息进行简单地提取。

2、再读圈画

因为荷叶再不同的小伙伴的眼中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些小伙伴儿在荷叶上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请你圈出小伙伴儿在荷叶上的不同动作。

3、比较体会小水珠躺在、小蜻蜓立在、小青蛙蹲在中“躺、立、蹲”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字意,再通过词语互换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1、《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当中的“摇着、甩着、摆着”这三个动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丰富。

4、把句子说具体。

我们全册只安排这一次把句子说具体的训练,而且是安排在语文园地六学整学期快结束的时候,那说明这时学生的语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不能简单的说谁在干什么了。

我们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以及他怎么干的都要说清楚。

那么这些句子意在做这样的训练,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可以这样来进行。

(1)对比读一读,说说哪句好。

(2)带动作演一演,小结规律。

(谁怎样在哪里干什么。

(3)练习巩固

3、积累下雨前征兆的谚语

这些谚语学生能理解的自己说一说,比如“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这一句,学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