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6806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溶液的浓度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D.

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淮海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化学(带解析)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厦门卷)化学(带解析)

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恰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来源】[首发]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题

5.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植物油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B.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质量多

D.溶解和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得更为均匀

【来源】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化学三模试题-2018.6

6.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8.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降温结晶法

C.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来源】【市级联考】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9届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9.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两种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变小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相同质量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质质量a<b

【来源】2016届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10.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D.若10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固体,则此时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来源】【区级联考】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9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1.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9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九年级招生统一文化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3.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2.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忽略水分蒸发)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19届初三化学二模试卷

1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

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15.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友芝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6.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汴岗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7.t℃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熊集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l℃均有固体析出时,所得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提纯乙

C.tl℃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t2℃时,用210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制成500g20%的甲溶液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9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9.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来源】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20.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21.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3月调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2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2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

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丙>甲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化学(带解析)

2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中的溶剂只能为水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东北学区三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化学(带解析)

26.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来源】2016届安徽省桐城市三校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带解析)

27.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R是KNO3

C.②③中清液是饱和溶液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届九年级质量普查调研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8.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由这一过程可知()

A.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宁波卷)化学(带解析)

29.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

℃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

℃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

℃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30.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

B.在10℃等质量的NaCl、KNO3饱和溶液中,NaCl溶液中的水多

C.40℃恒温蒸发一杯NaCl和KNO3饱和溶液,析出KNO3多于NaCl

D.分别降温40℃KNO3和NaCl饱和溶液到10℃,析出的KNO3多

【来源】【区级联考】哈尔滨市道外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50g/150g×100%≈33.3%,37.5%错误;故选项错误;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D

【解析】

A、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但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不一定比乙溶液浓,错误;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错误;C、温度

解析:

D

【解析】

A、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但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不一定比乙溶液浓,错误;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错误;C、温度大于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D、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为30g。

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选项A不正确;

B.t2℃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30g,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选项A不正确;

B.t2℃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30g,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3.1%,选项B不正确;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解度都变小,甲、乙溶液都饱和,选项C不正确;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相等,分别升温至t3℃,因为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增加的量大,所以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选项D正确。

故选D。

考点:

溶解度曲线

4.C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0ga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降低温度,a、b物质会析出晶体,c物质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错误;

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故选项说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

C、要比较溶质的多少,溶液的量必须固定,溶液的状态和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饱和溶液含溶质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解和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的更为均匀,溶解得到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化得到的只是暂时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试题分析: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

选B。

考点:

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7.B

【解析】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

B。

8.C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饱和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蒸发结晶法,故B不正确;

C、40℃时,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饱和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蒸发结晶法,故B不正确;

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9.0%,故C正确;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

t1℃时,两种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因为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同,相同质量的水溶解的二者的质量一定相同,所以二者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故选A.

考点:

溶解度及其曲线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

t1℃时,两种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因为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同,相同质量的水溶解的二者的质量一定相同,所以二者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故选A.

考点:

溶解度及其曲线

10.C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B选项错误;

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B选项错误;

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故C选项正确;

D、若100g水中溶解10g氯化钠固体,则溶质的质量为10g,溶液的质量为110g,溶质的质量分数=10g/110g×100%=9.1%,故D选项错误;

故选:

C。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由图甲可知,烧杯②中有未溶解的晶体,故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错误;

B、由图甲可知,烧杯①中没有未溶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由图甲可知,烧杯②中有未溶解的晶体,故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错误;

B、由图甲可知,烧杯①中没有未溶解的晶体,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错误;

C、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且烧杯②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错误;

D、由图乙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且在t1℃时所加入的质量相等,故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

【详解】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错误。

故选D。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故B错误;

C、40℃时,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故B错误;

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