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500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docx

浙江省六校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

六校联考2011年高三模拟考试卷

语文(试卷编号:

410)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委蛇(yí)    阜盛(fú)     犯罪未遂(suí)   落拓不羁(tuò)

B.拥趸(dǔn)   木铎(duó)   笾豆之事(biān)  水涨船高(zhànɡ)

C.豇豆(jiāng) 躯壳(ké)     厝火积薪(cuò)    应有尽有(yīng)

D.披靡(mǐ)    煊赫(xuān)   卖官鬻爵(yù)    韦编三绝(wé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时间的深渊,很可能把所有的信息湮没、遮蔽、删改、变形,而且,世间也没有哪种力量可以穿透时光那看似毫无轻重,却绵厚得无可丈量的屏嶂。

B.夜籁人静,萤火虫在月色下闪烁着幽幽的微光,在儿子轻微的鼾声中,这个纯朴的农家女人一针一线地编织着这件承载着母爱的毛衣。

C.物价“被下降”,家里“被用水”……小小介词“被”,伴随着一个个看似荒谬绝伦的搭配,不经意间蹿红媒体。

质疑、委屈、愤怒、调侃,借助“被××”句式畅快淋漓地倾泻而出。

D.我做了一个春天的梦,它伴着流星陨落在我的身旁;我用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描摩春天,感受春的清新和脉搏的跳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各处人员有不告假而行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扫地。

  B.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C.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惊艳复出,并在决赛中以13秒34的成绩成功卫冕,整个全运村人言啧啧,“翔飞人”再次受到观众和媒体的热捧。

D.3月11日,日本宫城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最高达23.6米高的海啸和火山喷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至今依然处于不可预断的状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B.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揭晓诺贝尔奖这一被视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奖金高达百万美元奖项的地方,竟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里最普通的一处二层小楼。

C.专家们指出:

考试之前切忌不要过分紧张,否则会影响考生在考场上的发挥。

D.今年春晚由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这首歌抒发的是农民工的理想,这些农民工在陌生的城市里虽然劳累辛苦,虽然难卜未来命运,但他们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祈望有朝一日“不在了”,也想把自己埋在春天里……

5.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2个字)(3分)

2011年2月16日,北京出台房地产“限购令”:

对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此前《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也有规定,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以及在京纳税5年以上且有纳税证明的外地人才有摇号资格。

专家王振宇认为,“以‘户籍’为标准将人群加以区分,分别给予授权和准入,是行政调控的下下之策,且已到了违宪程度,构成了户籍歧视。

”王振宇向国务院提交对上述两部规定的审查建议,他说,关于非京籍人员购车、买房的限制与禁止性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相违背,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

6.下图是2011年“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比赛的金奖作品。

全幅作品呈现浅棕色,这是沙漠的颜色,图幅上端有一浅滩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生物:

袋鼠、麋鹿、仙鹤……乃至人类。

请你写出这幅海报的创意。

(4分)

 

 

                                                                

                                                               

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5分)

上海某电台早间节目直播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

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

“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

      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

“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很快,电台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回击听众的一句话“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成了网上论坛的热门话题。

你认为主持人回击那位听众的话合适吗?

请你以一位听众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9分)

“谁需要影评?

”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电影界必须探讨并加以厘清的一大命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需要营销性质的推广,而原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渐显不适应。

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

再者,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诸如此类种种原因,促使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成由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综观国际影评界,近20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

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

在影专业评人众多且写影评历史悠久的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

其他一些电影大国的情况也不妙,许多影评人封笔或改行,许多影评杂志发行量剧减。

大概只有英国电影学会主办的《画面与音响》还有“新片必评”栏目。

  专业影评何以如此消退,如此缺失?

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在安德烈·巴赞的带头掌舵之下,特吕弗、候麦、里维特等年轻编辑们撰写了那么多的影评文章,为《四百下》、《喘息》等摇旗呐喊,进而催生了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

上个世纪60——70年代,善辩又善评的宝琳·凯尔在《纽约客》、《信徒评论》等期刊上,“先发制人”或“隔夜评论”,为许多“新好莱坞”作品“保驾护航”,其犀利而激情的评论“一锤定音”,让该学派的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

这位早先在影院整理影迷观后感、中年才从事影评的才女曾力捧罗·奥特曼的电影为“美国自有声电影以来一部最出色的战争喜剧片”,帮助后者奠定多角色、多线索“复式叙事大师”的地位。

同一时期,身兼理论家的安德鲁·萨里斯在《乡村之声》杂志以及《美国电影:

导演和导演创作》-书中极力推荐“作者论”,借以提升导演在好莱坞制作体系中的地位。

再看罗·艾伯特,从《芝加哥太阳极》到电视专题节目,一直大力推荐介绍艺术上乘的经典影片和“被遗忘的影片”,所写的影评文章(每篇约3000字)居然荣获“普利策奖”,并引发许多年轻影迷争看“旧片”。

他的评论集《伟大的电影》连出了两版。

  那么,专业影评今天是否还需要,是否还派用场?

赞成者认为,之所以需要,是因为它有助于总结电影制作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向,让电影健康地发展下去;反对者则认为,专业影评已经失去市场价值,“谁在乎它”,理应淘汰。

  当前世界电影在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同时也在经受变革,遇到各种“瓶颈”问题。

比如影片制作高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压得艺术电影的空间越来越小,其观众大量流失;3D诚然将大批观众拉回电影院,但过于泛滥而忽视“好影片”的其他要素;许多电影大打明星牌,每片必由明星担纲,甚至上百位明星联袂演出一片,致使拍摄成本猛涨,等等。

这些情况需要专业影评人从电影艺术专业层面进行深入冷静客观的研究,因此,笔者认为,专业影评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选自《文汇报》2010.08.04)

8.下列关于需要探讨“谁需要影评?

”这个命题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注重的是营销,原先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已经渐显不适应。

B.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在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

C.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他们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对传统的专业影评产生了冲击。

D.当今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形成了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9.下列关于对专业影评的消退和缺失这一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出现了20世界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

B.上个世纪60~70年代,美国宝琳·凯尔的影评,让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

C.近20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

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

D.在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

10.说说作者对专业影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

多美的夜色啊

迟子建

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歇伏”。

这时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读书。

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枕边。

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

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

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

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

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

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

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看不见的爱人的指纹,所以打开它的时候,那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在我眼里就是天堂的圣景图。

最先打动我的,是一组《丽达与天鹅》图画。

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

天神宙斯有一天在神山上,看到身下的斯巴达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丽达。

宙斯爱上了丽达,为了摆脱天后赫拉的控制,他变成一只天鹅,飞向人间,与丽达相爱,并生下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

海伦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还要著名。

在对《丽达与天鹅》这个神话的演绎上,我最喜欢达利的那幅。

柯勒乔的过于甜美,达·芬奇的太圆熟了,而达利表现的天鹅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那富有质感的展开的双翼,是那么的刚健和柔美,充分体现了宙斯飞临人间、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内心的狂喜。

在这本书中,既可看到威廉·琼斯表现的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可以看到鲁本斯以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裁判》以及波提切利描绘的以色列民族女英雄《朱提斯》。

还有充满了阴郁之气的伦勃朗的《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竖琴》,灰黑的画面除了衬托了疯子扫罗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也把竖琴的凄美展现无疑。

我觉得在描写音乐对人的影响的深刻性上,这则神话无疑是登峰造极的。

在书将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舞蹈着的莎乐美。

2000年秋天,我曾经在都柏林的皇家剧院看过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

《莎乐美》是写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故事的作品。

希律王娶了弟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约翰对此反对,惹恼了希律王,被关进监牢。

莎乐美是希罗底的女儿,她美丽而富有才情,传说她向约翰表达过爱情,但遭到了拒绝。

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美被邀跳舞,为希律王助兴,莎乐美不从。

希律王就许诺莎乐美,如果她当众舞蹈,就可以让她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

于是,莎乐美跳起舞来,舞毕,她要求希律王割下约翰的头给她,她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

在约翰的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莎乐美感慨道:

多美的夜色啊!

是啊,用这句台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质再合适不过了。

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

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

所以王观泉先生在赠言中这样写道:

此书起笔于1953年,时为23岁当大兵时。

但虽戎装披身,心中想的是保卫和平,使中国乃至世界宁静。

匆匆近半个世纪流逝,这才发现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太平。

书虽然漂亮,2002年垂暮之年的我已经对世道不感兴趣了,只是愿意比我年轻的你及与你相似的中青年们,能如我在起笔写此书时一样好心情,赏析美。

王观泉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再手术,如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也极为微弱。

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我想爱人能够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样的一本书上路,踏着这样的夜色归去,实在是幸运的。

因为他是带着美走的。

11、为什么以谈喜欢读老书作为文章的开头?

(2分)

12、作者在描写《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内容时,对《丽达与天鹅》和《莎乐美》描写得最详细,为什么?

(4分)

13、试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4分)

(1)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

(2)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14、作者以“多美的夜色啊”为标题,有何深意?

(5分)

15、读新书还是读老书,每个人喜好未必相同,作者为什么喜欢读老书?

你的看法呢?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宗泽①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

廷对极陈时弊,考恶其直,置末甲。

吕惠卿帅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②,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惠卿闻之曰:

“可谓国尔忘家者。

”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

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

“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

”率用其言上闻,从之。

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

“是行不生还矣。

”或问之,泽曰:

“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泽曰:

“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遗数千骑直扣磁州城。

泽擐③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

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

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徒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释]①宗泽(公元10859——1128年):

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宋代名臣。

②埽:

此指堤防。

③擐(huàn):

穿的意思。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卿辟为属辟:

征召B.假宗正少卿假:

借助

C.恐泽兵蹑其后蹑:

追随D.诸将乞贷淬贷:

宽恕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徒苦民而功未易集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B.乃上书其帅臣乃敢上璧

C.以孤军进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泽出其不意吾其还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自幼性格豪爽,有远大志向。

参加进士考试,他敢于在朝廷面试时直陈其弊,被考官评为末等。

B.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

参加讨论的大臣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C.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而躲避国家灾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D.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

士卒一以当百,奋勇杀敌,打败金兵。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3分)

(2)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

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

②杪(miǎo)秋,即深秋。

③机心:

机巧的心计。

语出《庄子》。

21.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两个意象最能体现秋色?

(2分)

()()

22.这首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试作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3、24两题。

(7分)

(1)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有子强调的“和为贵”与孔子强调的“和而不同”内涵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认为主张“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瘟不火,“执其两端用其中”;是“各打五十大板”——均等受罚,息事宁人。

你以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况于将相乎!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5)                ,                        。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熟是从此能照顾好自己;

成熟是读懂父亲头上的白发、母亲眼角的皱纹;

成熟是喜欢独立自主地思考并解决问题;

成熟是静得下心,耐得住苦;

成熟是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

成熟是理性地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落差;

成熟是懂得爱情不只是浪漫和甜蜜,采摘青果只会留下满嘴的苦和涩;

…………

成熟是一道圆融平和又靓丽壮观的人生风景。

请以“成熟的风景”为题作文。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A遂suì阜fù;B涨(zhǎnɡ);C壳qiào)

2.C(A障;B夜阑人静D描摩-描摹)

3.D(A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B释怀改为忘怀;C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感情色彩不当。

4.B(A成分残缺;C多重否定不当,去掉“不要”;D搭配不当。

5.北京限购车房涉嫌户籍歧视专家建言国务院审查

6.提示:

曾经如此广袤、让人类引以为豪的地球,却再也没有第二个绿洲。

这个画面的震动感,在于一种大和谐中包藏的尖锐的残酷,瞬间撼动观者的神经和心灵。

7.不合适。

“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暗含“滚”的意思。

媒体是服务于公众的,面对听众的偏激情绪,主持人出言不逊,进行反击,其措辞是不得体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大众传媒的主持人要要有容量和气度;睚眦必报打造不了和谐社会……

8.D解析:

D项是因果倒置。

9.B解析:

“让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错,应是“让‘新好莱坞’作品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

10.当前世界电影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经受着变革,专业影评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11.作者写喜欢老书,为下文写古代欧洲神话传说之美作铺垫。

12.

(1)《丽达与天鹅》最先打动我,《莎乐美》在书的结尾。

(2)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除了阐述古代欧洲的神话传说之美外,其实也是为悼念亡夫而作。

《丽达与天鹅》和《莎乐美》都是爱情故事,隐喻着作者与丈夫的爱情。

(3)《丽达与天鹅》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隐喻着作者与丈夫的爱情之美。

《莎乐美》中的爱情有点凄凉,约翰死了,莎乐美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隐喻作者对亡夫的挚爱与悼念。

13.

(1)现在许多人心很浮躁,只是喜欢那些外表光鲜而内容空洞的书籍,而忽视了艺术天空中的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之后,内容深邃美丽的艺术作品。

(2)王观泉先生的眼睛患有严重的眼疾,无法再欣赏美,但是他的心灵一直在追求着艺术的美。

14.

(1)“多美的夜色啊”这句话来源于《莎乐美》,她概括了《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气质。

(2)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他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

夜色中的美,其实就是艺术的美。

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之一。

(3)作者写阅读《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感受,是因为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亡夫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本书上路,踏着美丽的夜色归去,他是带着美走的。

(4)《莎乐美》的这句感慨,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以此为标题,表达了对亡夫的挚爱与悼念。

15.

(1)赞同读老书:

有些新书尽管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但是内容空洞乏味,思想浅薄。

而老书尽管纸质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