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原理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454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原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税收原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税收原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税收原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税收原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税收原理教案.docx

《税收原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原理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税收原理教案.docx

税收原理教案

《税收原理》教案

课程编号:

0900502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总学时:

34讲课学时:

34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

2

适用对象:

财政、税务、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室、保险、国际金融等专业。

先修课程:

财政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税收原理》是高等院校财政、税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理论知识和业务实际的中介作用。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到业务部门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税收原理》教学基本要求

(一)《税收原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税收原理是一门有关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的科学,内容包括税收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简介和国际税收简介三大部分。

该课程立以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税收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并将其进一步系统化。

根据内容和逻辑关系,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税收的基本理论(第一章—第九章):

包括税收概念、类型和要素、职能及经济效应、税收负担及宏观税负水平、税收转嫁和归宿、税收优化和税制结构、税式支出。

第二部分(第九章):

以课税对象为依据将税收进行分类,分别介绍各类税种的主要特点、作用。

第三部分(第十章):

介绍税收管理及国际税收的相关知识。

税收原理是财政税收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需要预修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等前期课程作为基础。

(二)《税收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讲授的基础上,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另外,结合理论部分要求学生写课程小文章。

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入手,为学生提供最新的预算理论信息,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考核方式

该课程作为一门考试课,采取闭卷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主要采用测验、论文、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考勤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另外平时上课要加强对学生考勤的检查,主要考核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内容

周次

1

导论

2

2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3

3

税收原则

2

4

税收负担

2

5

税制概论

3

6

税收管理体制

1

7

税收征管制度

1

8

国际税收

2

9

复习

1

合计

17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政府与税收

●本章教学内容:

税收课税依据,税收发展过程、税收特征,从而理解和掌握税收定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税收的涵义及税收形式特征。

●本章重点:

税收概念、税收特征

●本章难点:

政府征税的依据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税收的一般概念

税收都与我们关系密切。

什么是税收?

列宁说:

“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亚当·斯密指出:

“人民必须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收入,给君主或国家,作为一笔公共收入”。

小川乡太郎认为:

“税收就是国家为了支付行政经费而向人民强制征收的财物”。

西蒙·詹姆斯、克里斯托弗·诺布斯则认为:

“税收是由政府机构实行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征收”。

侯梦蟾给税收下的定义是: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一般的社会公共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对社会剩余产品所进行的强制、无偿的分配。

本书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依靠手中所掌握的行政权,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居民、公民或经济组织征收而取得财政收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要点:

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物品或劳务是与私人物品或服务相对应来讲的。

所谓公共物品或劳务,它具有三大特征:

(一)受益的非排他性。

(二)消费的非竞争性。

(三)效用的非分割性。

美最高法院法官奥利沃·温德尔·霍尔姆斯(OliveWendellHolmes,1927)认为,“税收是文明的对价(Taxesarethepricewepayforacivilizedsociety.)。

三、税收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手中掌握的行政权

四、征税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五、税收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第二节  政府征税的依据

一、公需说

该学说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满足公共需求,增进公共福利。

国家为实现这些职能,必须要有经费来源,因此才要求人民纳税。

二、交换说

也称买卖交易说、均等说、利益说或代价说。

该学说以自由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认为国家和个人是各自独立平等的实体,国民因国家的活动而受益,人民就应当向国家提供金钱,税收就是这两者的交换。

三、保险说

该学说与交换说同属于一个体系,认为国家保护了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人民应当向国家支付报酬。

国家类似于保险公司,人民向国家纳税就如同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

四、义务说

该学说源于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洲的国家主义。

该学说强调的是国家的权力与人民的义务,明确地提出税收的强制性与无偿性,把税收看作是个人被动的义务。

五、牺牲说

该学说认为,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向公民强制无偿的课税,以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从公民方面看无偿缴纳,是一种利益的牺牲。

六、掠夺说

该学说将税收看作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掠夺其他阶级财富的手段。

七、经济调节说

该学说认为,西方社会的自发市场经济机制失灵,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因此,需要社会政策予以矫正。

第三节  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者和个人、社会组织作为纳税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对于具体纳税人来讲,在纳税的时点上,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人进行的无需偿还的征收。

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成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三)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及其征收比例,实际征纳中,国家和纳税人双方都必须共同遵照执行。

二、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有许多形式,税收只是其中的一种。

将税收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税收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国家正确运用税收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基本标志是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与公债的区别

(二)税收与罚没收入的区别

(三)税收与费的区别

(四)税收与专卖的区别

(五)税收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区别

三、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佳形式

第四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税收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并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一、税收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二、税收的发展

(一)税收法制程度逐步加强

(二)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变化

1、以古老的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2、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3、以所得税为主或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三)税收征收实体的发展变化

以征收实体为标准,可以将税收分为力役税、实物税、货币税。

(四)税收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

(五)税收管辖权范围的变化

●本章复习题

1、什么是税收?

2、税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本章教学内容:

税收所具有的四职能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税收的职能及作用。

●本章重点:

税收职能

●本章难点:

税收的资源配置职能

第一节  财政收入职能

一、财政收入职能的重要性

表2—1我国1994—2006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情况单位:

亿元;%

项目

税收收入

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

1994年

5070.79

5218.10

97.2

1995年

5973.75

6242.20

95.7

1996年

7050.61

7407.99

95.2

1997年

8225.51

8651.14

95.1

1998年

9092.99

9875.95

92.1

1999年

10314.97

11444.08

90.1

2000年

12665.80

13395.23

94.6

2001年

15165.47

16386.04

92.6

2002年

16996.56

18903.64

89.9

2003年

20466.14

21715.25

94.2

2004年

25723.48

26396.47

97.5

2005年

30865.83

31627.98

97.6

2006年

37636.27

39343.62

95.7

资料来源: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税收的特性决定了财政收入职能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二)取得收入的及时性

(三)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四)不需偿还性

税收分配具有无偿性的特征,无须像国债收入那样还要还本付息。

一旦取得,国家即可使用。

二、税收筹资的规模

税收筹集资金的规模到底应该多大,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

税收筹资规模的大小受需要和可能两方面因素制约。

第二节  资源配置职能

税收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影响个人、企业及经济组织的活动,从而使社会资源得以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一、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或劳务

(二)外部性

1、负外部性

2、正外部性

(三)自然垄断

(四)信息不充分

(五)分配不公

二、在矫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税收资源配置职能得以发挥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所谓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引起私人的可支配收入的减少。

(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引起人们对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选择的改变,即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以避免或减少税收负担。

第三节  稳定经济职能

税收的稳定经济职能是指国家在利用税收组织收入过程中,通过影响市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关系,引导其行为符合整个国家的宏观要求,从而减少经济动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一、税收调控的分类

根据所涉及的范围的不同,可将税收调控政策分为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

(一)税收总量政策

税收总量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

当经济增长过快、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通过提高宏观税负,实施紧缩型税收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水平,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反之,当经济出现衰退、失业率过高时,通过各种减税措施实施扩张性税收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

所以总量政策的作用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影响面大。

1、税收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税收是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由于税收是对纳税人收入的一种扣除,税收高低会影响到投资并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

税收变动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化,即税收减少,国民收入增加;税收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因此,税收乘数是负值。

税收乘数

假设边际消费倾向

,则税收乘数

其含义是,政府每增加1个单位的税收,会引起国民收入减少4个单位。

(二)税收结构政策

二、税收调控手段

从税收调控经济运行作用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税收调控手段分为两大类:

(一)内在稳定器

所谓“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当经济高涨时,实际税负会自动上升,从而产生紧缩的效果;当经济低落时,税负会相应下降,产生扩张性效果,从而达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

个人所得税就是内在稳定器。

(二)相机抉择

“相机抉择”即“视经济运行情况而确定所采取的政策,”包括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中性税收政策等。

相机抉择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靠财政安排一定的公共投资以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该政策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实施该政策的目的是诱导经济复苏;第二,该政策的载体是公共投资,将扩大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第三,该政策属于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补偿政策,是政府为达到稳定经济稳定运行的目的,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

具体是:

在经济繁荣时期,为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民间的过剩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通过增支减收等政策来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整个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政策工具包括税收、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

三、税收稳定经济职能的局限性

(一)税收制度不能频繁变动

(二)税收调控空间有限

(三)税收调控存在操作上的制约

(四)税收调控具有时滞性

1、认识时滞。

2、行政时滞。

3、决策时滞。

4、执行时滞。

5、效果时滞。

第四节  收入分配职能

税收的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影响财富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能。

社会公平分为前提公平和结果公平。

很多国家运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

一、个人所得税

二、社会保障税

三、负所得税计划

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负所得税计划。

负所得税的计算,可用公式表示:

负所得税=收入保障数额—(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税率)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

假定维持一定生活水平的保障数额为1500美元,负所得税税率为50%,则按照个人不同的实际收入额计算的“负所得税款”及税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2负所得税的计算单位:

美元

个人实际收入

负所得税(即政府给予的补助)

个人可支配的收入

0

1500-(0×50%)

1500

1000

1500-(1000×50%)=1000

2000

1500

1500-(1500×50%)=750

2250

2000

1500-(2000×50%)=500

2500

3000

1500-(3000×50%)=0

3000

4000

1500-(4000×50%)=-500

3500

第五节  税收作用

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税收的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三)改革开放以后税收的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

2、配置资源的作用

3、稳定经济作用

4、收入分配的作用

我国目前利用以下税收来达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1)完善个人所得税。

(2)调整消费税。

(3)免征农业税。

(4)促进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5、保护国家权益的作用

●复习题

1、税收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怎样的?

2、税收如何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税收的作用有哪些?

第三章税收原则

●本章教学内容:

税收四原则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税收原则的含义、重要性。

●本章重点:

税收公平、效率原则

●本章难点: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制优劣的准绳。

第一节  税收原则概述

一、我国古代的治税思想

由于我国长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税收未得到长足发展,相应的税收理论也不系统、不全面,没有上升为高度的理论概括,未能成为统治阶级税收活动的原则,只能称之为治税思想。

(一)发展经济扩大税源

(二)公平税负

(三)依法治税

(四)税制明确

(五)轻税富民

二、近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

在西方国家,由于税收在资本主义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税收理论也比较全面、系统。

其中,被社会普遍接受、影响深远的有亚当·斯密、瓦格纳、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等。

(一)亚当·斯密

1、平等原则

斯密认为“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有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

2、确实原则

公民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是明确规定的不得随意变更,纳税日期、纳税方法、缴纳数额等,都应当让所有的纳税人了解清楚明白。

3、便利原则

各种赋税的缴纳日期和缴纳方法,必须给予纳税人以最大的便利。

4、最小征收费用原则

(二)让·沙尔·列奥纳尔·西蒙·德·西斯蒙第

1、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2、不应该以总收入作为课税对象。

3、税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最低生活费用。

4、决不可以因为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逃到国外。

(三)阿道夫·瓦格纳

1、财政收入原则,包括充足原则和弹性原则两方面。

2、国民经济原则

即国家征税应该考虑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应尽可能有利于资本的形成,培养税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此,他提出了税源选择与税种选择两项原则。

3、社会正义原则

指税收负担分配于纳税人时,应遵循普遍和平等的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

(1)普遍征税。

(2)税负平等。

4、税务行政原则

在税收制度设计时,有关税务行政方面应体现的原则。

这其中包括确定、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四)R·A·马斯格雷夫

1、公平原则

税收负担的分配应该是公平的,应使每个人都支付“适当的份额”。

2、效率原则

税收的选择应尽量不干预有效的市场决策,也就是说要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极小化。

3、政策原则

如果税收政策被用于实现刺激投资等其他目标,那么应使它对公平性的干扰尽量的小。

4、稳定原则

税收结构应有助于以经济稳定和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的实现。

5、明确原则

税收制度应明晰而又无行政争议,并且要便于纳税人理解。

6、节省费用原则

税收的管理和征纳费用应在考虑其他目标的基础上尽量地节省。

第二节  公平原则

一、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衡量税收公平有两个标准:

一是“受益原则”,一是“支付能力原则”。

(一)受益原则

即根据纳税人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多少作为衡量公平的标准。

根据这种标准,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多的人应该多纳税;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少的人应该少纳税。

该原则具有合理性,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支付能力原则

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断其应纳税的多少。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缴纳相同的税收,即税收的横向公平;第二,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不同的税收,即税收的“纵向公平。

如何判断纳税能力,在理论上又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之分。

1、客观说

客观说认为,纳税能力应依据纳税人所拥有的财富的多少来确定,财富又可用收入、财产、支出三种尺度来衡量。

(1)用收入作为衡量经济能力的基础

(2)用财产作为衡量经济能力的基础

(3)用消费作为衡量经济能力的基础

2、主观说

(1)均等牺牲(又称“绝对均等牺牲”),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

(2)比例牺牲(即等量比例牺牲),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与其收入成相同比例。

(3)最小牺牲(即等量边际牺牲),要求社会全体因纳税而蒙受的总效用牺牲最小。

二、税收公平原则的意义

(一)有利于税款的征收,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

(二)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节  效率原则

一、税收的经济效率

税收超额负担可以通过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减去政府征收的税额而得到。

超额税收负担(EB)的表达式:

EB=(-1/2)×t×△Q

假设对每一单位面包征收2美元税收使得市场均衡数量减少了500万单位,则额外税收负担=(-1/2)×2×(-500)=500(万)

税收超额负担图示:

图3—1

所谓中性税是对一切纳税人一视同仁的税收制度,其前提条件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充分效率。

倡导税收中性的目的是要避免税收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和扭曲,让市场在不扭曲或不受干扰的条件下调节整个经济活动的运行。

最典型的中性税是早期世界各国实行的人头税;另外1954年以后欧洲各国相继推出税率比较单一的增值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税收中性原则。

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超额负担的发生通常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被大家所公认的中性税收——人头税,也可以看到超额负担,因为它影响纳税人对人口多少的规划(西蒙·詹姆斯)。

”所以,如何降低税收超额负担,以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率,便成为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的重心。

二、税收的行政效率

税收行政效率可用税收成本率即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来反映,有效率就是要求以尽可能少的税收行政成本征收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即税收成本率越低越好。

税收成本是指在征税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税收成本即税收征收费用,指税务机关为征税而发生的行政管理费用。

广义的税收成本除了税务机关为征税而发生的行政管理费用外,还包括纳税人为纳税而耗费的成本,即西方所称的“遵从成本”。

包括:

纳税人因填写纳税申报表而发费的时间和费用;纳税人雇佣税务顾问发生的费用;纳税人为避税所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尽管难以计算,但有的国家还是有关于税收遵从成本的相关统计数据,如下表为美国居民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花费的时间。

与个人所得税相比,美国企业所得税的遵从成本更高。

美国国内收入局委派阿瑟·D·里特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花在联邦所得税上的时间是个人纳税人的两倍,为36亿小时。

另外,美国税收基金会的经济学家阿瑟·H·豪尔估计,个人和公司对联邦所得税制的总遵从负担为2000亿美元。

这一数字可能太高了,更近一项由密西根大学的约尔·斯莱姆罗德教授和让·巴克亚教授进行的研究对联邦所得税制的遵从成本做出了“合理估计”,大约为每年750亿美元,这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第四节  财政原则

一、税收收入要充分

拉弗曲线就是反映了这一原理。

图3—2

二、税收收入要有弹性

税收弹性是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

e=(△T/T)/(△Y/Y)。

三、如何实现税收的弹性原则

第五节  法治原则

税收的法治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应以法律为依据。

税收的构成要素、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只能由法律确定,没有法律作为依据,国家不能征税,国民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

一、历史沿革

二、法治原则的内容

(一)税种法定原则

(二)税收要素确定原则

(三)税收程序法定原则

(四)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法定

三、如何实现税收的法治原则

(一)建立健全税收法制,实现有法可依

(二)加强税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实现有法必依

(三)建立健全税务司法机构,实现违法必究

●复习题

1、什么是税收原则?

2、为何税收要遵循公平原则?

3、税收的效率原则是什么?

第四章税收负担

●本章教学内容:

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税收转嫁与归宿的过程。

●本章重点:

税收负担概念、税收负担的转嫁过程

●本章难点:

税收转嫁过程

第一节  税收负担及衡量

一、税收负担的分类

(一)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

1、宏观税负

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2)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3)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

(4)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2、微观税负

微观税负的衡量指标:

(1)企业税收负担率

(2)企业流转税负担率

(3)企业所得税负担率

(4)个人所得税负担率

3、两类指标的比较

(二)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

二、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1994年以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状况。

表4—1:

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