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067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人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利用雨云实施人工降水等。

即使从民法的角度看,气候资源也是可以为人力所支配的,属于民法上之“物”。

台湾民法学者王则鉴认为:

“物是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

”而且,气候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尽管风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开发利用受到土地、空间的限制。

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因而具有民法上的财产意义,属于物的范畴。

那么,气候资源从法律上来说属于什么样的物呢?

是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还是私人所有的物?

答案是都不是。

早在1969年,美国法学教授约瑟夫·萨克斯就提出了“公共信托论”的观点。

这种观点主张,由于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应将其视为全体公民的“公共财产”和“共享资源”,国家或政府是这一公共财产的受托人。

所以说,气候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之一,是全体公众的“公共财产”和“共享资源”,应当归全体公民共有,即它是一种公众共有物。

所谓公众共有物,著名环境法学者蔡守秋先生在《论公众共有物的法律保护》中对其进行了界定,指不特定的多数人可以非排他性使用之物。

(选自曹明德的《论气候资源的属性及其法律保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等,它既非国家所有也非私人所有。

B.根据物权法,风能和太阳能是“自由财产”,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不能成为物权客体。

C.风能和太阳能并非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之物,所以,从物权法的角度看是难以成为物权客体的。

D.根据传统民法,风能和太阳能是任何人都可以对其占有和处分的,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段指出,在有些守旧学者看来,气候资源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B.三四段指出,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C.全文论述逐层深入,先否定后肯定,最后给出鲜明的结论,行文很有逻辑性。

D.文章运用了例证、引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气候资源是一种公众共有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将不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气候资源既是“有用之物”、“为我之物”,又是“自在之物”,所以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C.气候资源具有稀缺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是有限的,因而它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物。

D.基于“公共信托论”的观点,自然资源应被视为全体公民的公共财产和共享资源,任何个人和国家无权干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

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

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

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

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

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

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

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

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

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

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

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

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

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

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

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

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

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

淮城有民谚:

“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

”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

“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

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

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

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

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

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

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

“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

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

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

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

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

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

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

B.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5.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6.“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早期的原始瓷主要是用于制作随葬的冥器,但随着烧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便越来越多地用于生活,并在此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常器具,上至皇家贵族、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其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如果说以前的瓷器,由于质朴而接近玉的质感,受到文人贵族包括民众的喜爱,到宋代却开始正式成为皇室进行各种祭祀典礼、人生礼仪的祭器与礼器。

因此,中国人对于陶瓷器的选择与使用,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价值选择的,其选择的是“尚质贵诚”,其中包含了瓷器源于泥土,更接近自然的本质的意味。

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礼仪之邦。

与同时期欧洲的贵族文化相比,这是一个先进得多的文化。

(摘编自李方莉《陶瓷背后的中国文化》)

材料二

1994年英美日三国瓷器进口来源及数量

(摘编自黎云常《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

材料三

传统是景德镇的历史辉煌,也是历史留给景德镇的宝贵财富。

如何通过传统,又怎么样跳出传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大变奏。

景德镇陶瓷文化必须立足现代社会的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走求变、创新和现代化之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的重构不是彻底重建一种全新文化,不是完全移植外来文化,它只能是植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陶瓷文化,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

传统创作文化理念、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制度文化、独特工艺、民族文化需要好好继承。

景德镇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

将陶瓷产品与景德镇悠久的艺术传承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品牌战,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

以审美的意识发掘文化遗产,总结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美的规律,找寻陶瓷器物中的灵魂,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

(摘编自李兴华胡菁惠《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

材料四

马鞍岭是藏于景德镇莽莽群山中的普通村落之一。

这里自唐末五代就出产优质瓷土,丰富的瓷土资源和充足的山水资源,为瓷土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被外界称之为“瓷之源”。

从去年开始,当地政府把马鞍岭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示范点,将其打造成一个集陶瓷文化、休闲旅居、创客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并对马鞍岭村的民居、道路、管网、水系等进行改造优化,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改观。

周末和节假日客流如织,游客纷纷来此感受陶瓷文创旅游的浓郁氛围,瓷器和陶瓷文化已成为扶贫新利器。

(摘编自新浪网2018年6月《瓷器成为扶贫新利器》)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不仅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也渗透进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后期更多的被使用于日常生活。

B.瓷器在逐渐的演变过程中,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其背后蕴藏的中国文化,比其他国家的贵族文化先进。

C.景德镇陶瓷文化只有根植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融合传统和现代,才能获得在现代的重构。

D.马鞍岭从唐末五代就出产优质瓷土,被外界称为“瓷之源”,如今基础设施得到改造优化,这里成了文创旅游景点。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对瓷器的选择和使用,有一个从喜爱外在质地到选择内在价值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中国人对瓷器接近自然本质的认同。

B.中国瓷器身上带有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文化礼仪底蕴,却并未因此给1994年的中国陶瓷出口带来优势。

C.瓷器在中国历史上拥有辉煌的过去,但是如果过度固守传统,会削弱中国瓷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瓷器发展必须求变。

D.走求变、创新和现代化之路,只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创造出精美的产品,这样景德镇陶瓷就能走向世界。

9.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中国瓷器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并请为中国瓷器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

自束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

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

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毂其友刘琦,佐击节曰:

“世无此风久矣。

”并荐之。

熙宁初,为秘阁校理。

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

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

至是,疏言:

“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

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

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

”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

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

齐多盗,论报无虚日。

常得黠盗,刺字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

哲宗立,进户部尚书。

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

光曰:

“用常主邦计,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少息矣。

”常转对,上七事。

时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乃折衷条上之。

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

拜御史中丞,加龙图阁直学士。

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

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

“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

”诏罢之。

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

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

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

辞不拜。

暴卒,年六十四。

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

(选自《宋史·李常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B.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C.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D.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发,古代男童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束发也可半束半披,与“垂髫”意同。

B.青苗即青苗法,也称“常平新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新法之一。

C.刺字,用针在皮肤上刻文字,并涂上颜色,使字迹明显,是古时一种肉刑。

D.赦恩,犹恩赦。

指封建王朝遇皇帝登基或其他大典而赦免罪犯、减免租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常喜爱读书,藏书著述颇丰。

他曾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留有所抄录的书籍九千卷;也为后世留下了《诗传》《元祐会计录》以及文集、奏议等。

B.李常忠于职守,多次上书言事。

他做右正言时,上书反对青苗法收息;担任户部尚书时,对役法的修订表达看法;拜御史中丞后,建议优化取士制度。

C.李常心系百姓,为民排忧解难。

他捉盗贼,毁贼窝,杀齐州七百盗贼,保一方百姓平安;黄河决堤,他力主不要给京东、河北的饥困百姓摊派劳役。

 

D.李常群而不党,受司马光赏识。

他与王安石关系友好,却反对王安石实行新法,此举得到司马光支持,司马光认为他有才干气度,在哲宗面前褒奖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毂其友刘琦,佐击节曰:

“世无此风久矣。

”(5分)

(2)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

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吴文英①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②金屋,残霸③宫城。

箭径酸风④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⑤,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

②名娃:

西施。

③残霸:

吴王夫差。

④酸风:

刺骨的寒风。

⑤时靸双鸳响:

相传吴王筑响廊,西施穿着木屐绕廊而行,发出响声。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三句从空间入笔,描绘天空辽阔浩渺之景;从时间着笔,感慨不知何时青天坠落的长星幻化出灵岩山。

B.“腻水染花腥”,写宫女的脂粉流入河水,使夹岸的花沾染了腥味。

“腻水”语出杜牧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C.吴王沉醉酒色,范蠡清醒身退,二者形成对比,隐含了对时政的讽喻,也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D.词人登临灵岩山,凭吊吴宫古迹。

上片侧重对古迹的描写,下片转入对古事的评论,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慨。

15.前人评论此词“上片写景虚以衬实,下片抒情悲而能壮”,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2)荀子《劝学》中“       ,      ”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侧面描写出箫声的悲伤感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目前我国要真正     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超级太阳风暴及其引发的灾害,除了技术准备外,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一个空间天气或空间气象发展战略。

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走在前面,2017年再次更新了空间天气国家战略,将空间天气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由美国各部门多机构联合协作,各领域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预案,在灾难爆发之前制定对策。

其次还需要一颗在L1点上“为地球站岗”的卫星。

在这第一个烽火台上,美欧的SOHO和ACE卫星为人类立下了     ,而这两颗卫星已经老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号召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目前距上一次超级太阳风暴已经159年了,而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停电的太阳风暴也是近30年前的事了,按照目前科学家们关于“超级太阳风暴百年一遇”的说法来粗略计算,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需要对太阳风暴、空间天气灾害有足够的认知。

空间天气灾害是“难防御可减缓”的,以当前人类的预警水平,(     )。

反之,如果我们不知道相关知识,在灾害来临之时就会     。

评估表明,对空间天气灾害的认知不足,将是未来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因此,空间天气知识普及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空间天气灾害减缓措施同等重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之有效  丰功伟绩  有备无患  措手不及

B.卓有成效  汗马功劳  未雨绸缪  措手不及

C.行之有效  汗马功劳  未雨绸缪  手足无措

D.卓有成效  丰功伟绩  有备无患  手足无措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的类似卫星。

B.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这种呼声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C.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D.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它被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我们知道如何应对,才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B.除非我们知道如何应对,否则就难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C.因为我们知道如何应对,所以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D.只要我们知道如何应对,就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20.下面是某公司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近日,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人员在网上发布假的招聘信息,严重损害了我公司声誉。

特别警告广大网友,切勿轻信。

我公司如有招聘,将在正式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特此公告!

①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1.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

  ①  ,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

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  ②  ;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

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

我们有理由相信,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古时候,中山国人酿的酒享誉天下。

有个鲁国的酒店老板想得到他们的酿酒秘方,始终未能如愿。

后来,他想方设法弄了些中山国的酒糟,用自己的酒浸泡,对人说:

“这是中山国的酒。

慕名来喝酒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国酒。

有几个曾经喝过中山国酒的人也说同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