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945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docx

职业危害因素周知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

(一)盐酸

盐酸:

(公司目前使用的浓度31%)

一、性能:

澄清无色或微黄色发烟强腐蚀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15毫克)、可燃。

能与多种金属化合生成盐,同时产生氢气。

能与水任意混合,同时发热。

溅及皮肤立即灼伤。

二、危害:

遇H发孔剂能立即燃烧;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气体;遇碱发生中和并发热。

灭火剂:

沙、雾状水。

三、救护措施:

①发现有人被酸液烧、灼伤,应立即切断其来源,穿好劳动防护用品,将伤者抢救离开现场,并迅速脱去或用剪开被酸沾污的衣裤、鞋、袜。

②立即用大量的自来水或清水冲洗烧、灼伤者的创伤面30分钟,再医治。

③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和湿敷烧、灼伤处。

再用清水冲洗创伤面,最后用消毒敷料包扎。

④当化学物质溅入眼内时,应翻开眼皮,用水冲洗或将头埋入水中,眼球来回活动,将酸性物质冲洗去。

⑤如呼吸道烧、灼伤可用5%的碳酸氢钠液喷雾吸入。

⑥如消化道烧、灼伤,应口服牛奶或蛋清、豆浆、花生油等。

⑦若伤者烧、灼伤面积较大,在公司内按①、②点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

(二)硝酸

硝酸:

一、性能:

冒烟淡黄色透明强腐蚀液体、强氧化性,可燃、有毒。

二、危害:

遇H发孔剂、松节油能立即燃烧;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气体;遇强还原剂能引起爆炸。

遇碱发生中和并发热。

灭火剂:

二氧化碳、干沙、雾状水。

三、救护措施:

①发现有人被酸液烧、灼伤,应立即切断其来源,穿好劳动防护用品,将伤者抢救离开现场,并迅速脱去或用剪刀剪开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

②立即用大量的自来水或清水冲洗烧、灼伤者的创伤面30分钟,再医治。

③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和湿敷烧、灼伤处,再用清水冲洗创伤面,最后用消毒敷料包扎。

④当化学物质溅入眼内时,应翻开眼皮,用水冲洗或将头埋入水中,眼球来回活动,将酸性物质冲洗去。

⑤如呼吸道烧、灼伤可用5%的碳酸氢钠液喷雾吸入。

⑥如消化道烧、灼伤,应口服牛奶或蛋清、豆浆、花生油等。

⑦若伤者烧、灼伤面积较大,在公司按①、②点处理后,立即医院治疗。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三)氢氧化钠液体

氢氧化钠液体:

(公司目前使用的浓度30%)

一、性能:

强腐蚀液体、有毒。

二、危害:

能破坏有机组织;遇酸发生中和并发热。

三、救护措施:

①发现有人被碱液烧、灼伤,应立即切断其来源,穿好劳动防护用品,将伤者抢救离开现场,并迅速脱去或用剪刀剪开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

②立即用大量的自来水或清水冲洗烧、灼伤者的创伤面30分钟,再医治。

③用2—3%的硼酸溶液冲洗和湿敷烧、灼伤。

再用清水冲洗创伤面,最后用消毒敷料包扎。

④当化学物质溅入眼内时,应翻开眼皮,用水冲洗或将头埋入水中,眼球来回活动,将碱性物质冲洗去。

⑤如消化道烧、灼伤,应口服牛奶或蛋清、豆浆、花生油等。

⑥若伤者烧、灼伤面积较大,在公司按①、②点处理后,立即医院治疗。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四)玉米粉

玉米粉:

一、有机粉尘: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二、性能:

可燃固体,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下限:

22.7克/立方米;自燃点:

350—380℃;

灭火剂:

水、CO2、干粉。

三、对人体损害:

如长时间接触,防护不好,易患尘肺病或肺粉尘沉着症。

四、尘肺病因:

大小、浓度、个人身体差异等。

五、症状:

胸闷、胸痛、气急、咳嗽、咯痰。

六、防护:

个体防护,戴防尘口罩;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五)活性碳粉尘

活性碳粉尘:

一、性能:

无机粉尘,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可燃固体,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下限:

30—50克/立方米;引爆温度:

650—990℃。

灭火剂:

水、干粉。

二、对人体损害:

如长时间接触,防护不好,易患煤矽肺病。

三、病因:

尘大小、浓度、个人身体差异等。

四、症状:

胸闷、胸痛、气急、咳嗽、咯痰。

五、发病工龄:

5-10年。

六、防护:

个体防护,戴防尘口罩;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六)焊接

焊尘:

一、危害因素

(一)成分:

氧化铁、氧化锰(最重要毒物)、氧化铬、氧化镍、二氧化硅;

(二)拌有有毒气体:

氟化氢(低氢焊条)、一氧化碳。

二、锰尘、锰烟产生原理:

焊条在高温下产生锰蒸汽,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灰黑色的一氧化锰和棕红色的四氧化三锰烟尘,经呼吸道进入机体而中毒,慢性中毒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及呼吸道慢性炎症

三、对人体损害:

长时间接触,防护不好,易患电焊工尘肺病和锰中毒等。

四、尘肺病症状:

主要有鼻干、咽干、轻度咳嗽、头晕、乏力、胸闷、气短。

五、发病工龄:

5-20年。

露天作业发病工龄可延至40年。

六、防护:

1、加强操作场所的通风换气;

2、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3、在通风良好的作业环境下作业。

4、作业场所采用湿式清扫。

5、不在车间内进食、吸烟,饭前肥皂洗手。

6、定期体检。

电光性眼炎:

(一)危害:

引起紫外线角膜结膜炎。

(二)原因:

眼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

(如电焊弧光等)(三)症状:

眼部有刺激感、怕光、流泪、两眼发红、头痛、视力模糊。

(四)治疗:

休息1—2天,用牛奶滴眼。

(五)防护:

作业时戴焊工面罩。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七)高温

高温:

一、症状:

(一)先兆中暑者有眼花耳鸣、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等症状;

(二)轻度中暑者有体温升高、面色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和脉搏细弱。

(三)重度中暑者有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严重时会引致死亡。

二、患病机理:

(一)高温或强烈热辐射。

(二)体弱多病、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够。

三、救治:

(一)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处理:

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安静的地方平卧休息。

如经休息症状无减轻则应送医院检查治疗。

(二)重度中暑处理:

1、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安静的地方,松解患者的衣、裤,用湿水毛巾轻擦洗患者全身,(有条件时,头、腋窝等部位用冰袋或冰块冷敷降温);同时用小风扇向患者吹风,帮助散热。

2、迅速给患者饮适量的食盐饮料和服食人丹等药物。

3、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12次/分,胸外挤压术60次/分)。

(三)经现场初步救治后,立即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四、预防:

加强通风换气;注意休息和饮食;连续高温工作时间不宜太长;露天作业戴防晒帽;定期健康体检。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八)噪声

噪声:

一、危害:

引起听力损伤甚至耳聋。

二、影响:

对人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有较大的影响。

三、发病时间:

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作业(慢性病);突然听到巨响可造成听力急性下降、鼓膜破裂,内耳出血。

四、标准:

(A声级)

噪声暴露时间(小时)

8

4

2

1

1/2

允许噪声级(dBA)

85

88

91

94

97

最高噪声级(dBA)

不得超过115

五、防护:

戴防护耳罩或耳塞(可降低噪声20—35dBA)。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九)硫化氢

硫化氢:

(有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均易生成硫化氢气体)

一、性能:

无色、有恶臭(臭皮蛋气味),剧毒,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

能使银、铜的表面发黑。

比重1.19

爆炸极限:

4-44%;自燃点:

260℃。

二、危险特性:

易燃剧毒气体,遇火星能引起燃烧爆炸。

三、灭火剂:

雾状水、砂

四、症状:

眼有烧灼感、刺痛、怕光、流泪、视物模糊;有流涕、咽痒、咳嗽、胸闷、呼吸困难;还有头痛、头晕、乏力等。

吸入高浓度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重症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和中毒性肺炎。

肤色呈灰白或青紫,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弱,甚至出现全身抽搐、僵直等。

极高浓度下,接触者会出现突然跌倒,陷于昏迷。

五、中毒现场救护。

(一)立即通风透气,戴防毒面具将中毒者脱离去危害区,移至空气清新处

(二)迅速松开领扣、腰带,保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和静卧。

脱掉有污染的衣物并去除其身上的污物。

(三)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顺序依次是:

神智、脉搏、心跳当心跳或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四)在现场进行抢救后,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六、防护:

进入密闭场所前,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并按要求做好防范措施如:

作业场所通风透气,放三鸟检查和戴防毒面具等。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十)苯

苯:

(存在于部分油漆、油漆稀释剂或粘合剂中)

一、性能:

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毒,溶于醇、醚、丙酮,不溶于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25ppm。

二、危险特性;比重:

0.8794;熔点5.51℃;闪点:

-11℃;

自燃点:

562.2℃;爆炸极限:

1.3-7.1%,最易引爆浓度5%。

三、灭火剂:

CO2、干粉、砂土。

四、危害:

人吸入后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损害造血系统功能。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苯,可引起急性中毒。

低浓度长期接触可逐渐发生慢性中毒,表现为白血球减少。

五、急性中毒症状:

(一)轻度症状:

头痛、头晕、神志恍惚、步态不稳。

(二)重度症状:

抽搐、昏迷、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六、急性中毒现场救护。

(一)立即通风透气,戴防毒面具将中毒者脱离去危害区,移至空气清新处。

(二)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顺序依次是:

神智、脉搏、心跳当心跳或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三)在现场进行抢救后,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七、防护:

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加强通风排毒;戴防毒口罩。

有毒有害因素周知卡(十一)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锅炉烟道有可能存在)

一、性能:

无色无臭气体,易燃烧,有毒,微溶于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毫克/立方米。

二、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自燃点:

610℃;爆炸极限:

12.5-74.2%,最易引爆浓度30%。

三、灭火剂:

CO2、雾状水。

四、危害:

吸入后能产生组织缺氧。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可出现慢性中毒,表现为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

五、急性中毒症状:

(一)轻度症状:

头晕、恶心、乏力。

(二)重度症状:

意识模糊、昏迷、瞳孔缩少、四肢强直、抽搐。

六、急性中毒现场救护。

(一)立即通风透气,戴防毒面具将中毒者脱离去危害区,移至空气清新处。

(二)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顺序依次是:

神智、脉搏、心跳当心跳或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三)在现场进行抢救后,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七、防护:

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加强通风排毒;戴防毒口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