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861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

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系和有关政策法规4

1、行业监管体系4

2、主要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5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7

1、零售行业业态分类7

2、零售行业发展概况9

(1)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为零售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9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带动整体消费提升10

(3)零售行业参与者数量众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激烈11

3、行业发展趋势12

(1)超市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便利超市进入快速成长期12

(2)消费习惯改变推动超市行业经营模式改变13

4、便利超市在三四线城市的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14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4

1、连锁超市行业的上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14

2、连锁超市行业的下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14

四、行业壁垒15

1、规模效应壁垒15

2、门店网络壁垒15

3、采购渠道壁垒16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6

1、有利因素16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16

(2)城市化进程17

(3)消费升级,消费便利性需求日益突出17

2、不利因素18

(1)外资超市的冲击18

(2)管理人才匮乏18

(3)经营管理水平较低19

六、行业主要风险19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9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19

3、消费习惯改变引致的风险20

七、行业竞争格局20

1、市场竞争激烈20

2、外资超市在大型超市领域占优势地位,中资超市在区域内拥有优势21

3、行业主要企业22

一、行业监管体系和有关政策法规

1、行业监管体系

我国对连锁超市行业的监管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商务部和各地商业管理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包括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各地区连锁协会等。

商务部主要负责拟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起草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是连锁经营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主要职责包括政策协调、行业研究、行业自律等,致力于推进连锁经营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2、主要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1、零售行业业态分类

根据商务部2004年颁布的《零售业态分类》,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根据零售店铺是否依托实体经营店铺将零售业态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具体如下:

2、零售行业发展概况

零售行业的市场需求是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收入结构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多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则直接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1)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为零售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已经于2009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02年以来,我国GDP以超过9%的年复合增长率递增,从2007年的265,810.30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519,322.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81%。

持续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社会消费的繁荣,从2004年起,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消费景气周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不断创出新高,年同比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7年的93,571.6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237,809.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25%,高于同阶段GDP年复合增长率。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带动整体消费提升

近年来我国GDP始终保持超过9%的年复合增长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出现大幅度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生活开支(包括零售消费),宽裕的资金激发了人们更多的消费需求,城镇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00年的4,998.00元/年大幅增长到2013年的18,022.64元/年。

(3)零售行业参与者数量众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商业零售行业参与企业众多,且以区域性经营为主,竞争激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2年全国零售业经营单位达2354万个,实现销售额16.17万亿,从业人数达到6134万人,零售行业已经成为稳定居民生活、保证国民就业的关键行业之一。

零售行业是我国最早开放、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承诺于2004年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后,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

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经营经验和国际化的投资视野,外资零售企业在与我国内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

国际零售巨头在日用品方面的全球供应商优势及规模优势,迅速提升其在国内超市市场的市场份额,激化超市行业的竞争程度。

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部分内资超市企业的优势在于深入了解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先入为主的品牌效应,并且部分内资超市企业借助差异化的经营和区域市场规模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加强核心竞争力,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3、行业发展趋势

(1)超市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便利超市进入快速成长期

2003至2013年我国超市行业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高速增长,其中前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84%,超过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2%的复合增长率,超市已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之一。

从人均GDP与零售业态生命周期的关系来看,当人均GDP处于3,000-6,000美元之间时,是便利超市的快速成长期,此时人们开始追求便利、时效。

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大多数地区的人均GDP处于2,000-4,000美元之间,我国便利超市行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

(2)消费习惯改变推动超市行业经营模式改变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居民消费的不断升级,中国零售业从最初单一的百货店业态到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超市、便利店、各专业(卖)店等多种业态发展至现今繁荣的局面。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差异化经营和营销方式创新是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动力。

在超市连锁领域,以往传统的促销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者更加关注企业的形象、营销模式和特色经营等差异化要素。

差异化的特色经营更有助于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如:

7-11便利店提供的进口食品销售、旅游咨询便当销售等多种服务、人人乐等大型超市购货满百送货上门服务。

来购连锁定位于便民利民的便利超市,是离消费者最近的零售业态,其提供的便民业务(公交卡充值、电信缴费、电费充值、燃气收费、中国移动充值及积积分兑换、拉卡拉电子支付等),更加突显了其便利性特点。

另外,进口食品一般只在大中型超市中有销售,国内很少有便利店销售进口食品,作为便利店,来购连锁进口食品的采购渠道是普通便利店所不具备的,在该类商品上也能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

4、便利超市在三四线城市的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小、发展空间较大的三四级市场将成为超市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便利超市对商圈的要求不如大型超市严格,其发展空间受人口和地域的限制较小,因此,便利超市更能适应商圈规模相对较小的三四线城市。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社区消费占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而在发达国家社区商业所占比例一般在40%左右,便利超市未来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良好。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连锁超市行业的上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

连锁超市行业的上游为商品的制造商或经销商。

随着连锁超市企业的规模不断提高,超市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逐渐提高,超市企业相对供应商占据了更多的话语权。

从发展趋势来看,超市行业会越来越重视有效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关系管理,逐步完善供应链管理技术,降低双方的成本,实现与供应商的双赢。

2、连锁超市行业的下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

连锁超市行业的下游是广大终端消费者及少部分机构消费者。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的可支付能力也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了连锁超市行业有效需求的增长;同时居民对商品品质、购物环境、便利、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进一步促进超市行业在业态、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变化。

超市企业日益重视增进与消费者的关系,不断加强与消费者沟通、改善购物环境、增进消费体验、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水平等来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培育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四、行业壁垒

1、规模效应壁垒

连锁超市行业具有典型的“薄利多销”的特点,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经营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企业既能够增强其对上游供应商的采购优势,获得较低的采购成本;又能够增强品牌影响力、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节约费用。

对于便利超市企业而言,由于配送和信息系统要求较高,投入较大,企业必须快速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规模效应,因此规模壁垒更加明显。

2、门店网络壁垒

门店的位置对连锁超市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先进入的企业占据了成熟商圈的优势位置,新进入企业会因无法取得有利位置的门店而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对于以外延式扩张为主的超市企业来说,优秀的、稀缺性的经营门店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对于新进入的便利超市企业而言,必须快速建立一定数量规模的优质门店网络,才能为较多的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以及获得规模效应,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存在门店网络壁垒。

3、采购渠道壁垒

拥有稳定可靠的商品供应渠道是保证连锁超市企业正常经营、减少资金占用、保证商品质量和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的必要前提,供销双方需要经过长期的合作才能取得彼此的相互信任并达成一定的默契。

连锁超市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够直接向生产商采购,减少中间环节,获得较好的采购条件,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或获得供应保障。

市场新进入者一般很难达到这两方面的条件,因此存在建立稳定可行采购渠道的壁垒。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民生,消费始终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为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国家先后出台如《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规划纲要》更是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国家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对于零售行业的消费需求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城市化进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市总人口由2003年底的5.24亿人增至2012年底的7.12亿人;2012年城市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为52.57%,城镇化进程正以每年约3%的速度上升。

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了消费力的增加,新增城市人口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带动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这对零售行业市场需求的增加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3)消费升级,消费便利性需求日益突出

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中产阶层以上群体的扩大、人均收入的增加等,我国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大改变,体现在对日常消费品价格敏感度下降,对连锁品牌、购物环境、商品和服务的便利性等需求日益增强。

消费升级一方面体现为消费对象的升级,即较高层次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品更多地成为消费者追求的对象,更多的居民开始追求便利、舒适、安全、健康消费;另一方面体现为消费主体的升级,如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也开始大幅提高。

消费升级促进超市行业由提供单一的商品零售功能,向“商品+服务”的综合性零售服务功能转变。

2、不利因素

(1)外资超市的冲击

连锁超市行业经营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大型外资超市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可以充分发挥其全球采购、信息技术、物流和先进管理的强大优势,迅速在国内扩张门店。

随着2004年12月以后我国全面取消了外资投资国内零售企业的限制,大部分外资零售商采用大型超市的业态进入我国市场,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我国连锁超市企业尤其是大型超市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公司零售业态主要为便利超市,与外资超市企业以大型超市为主要经营业态的经营方式不进行直接竞争,因此竞争激烈程度相对缓和。

(2)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许多连锁超市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营运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市场的经验,并培养出了一大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但是连锁超市企业的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敬业意识、服务精神和行业经验,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知识、现代营销技术、物流管理及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知识。

随着连锁超市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连锁超市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连锁超市行业的发展瓶颈。

(3)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多数零售连锁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

国内零售连锁企业在精细化管理、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业态定位、差异化经营、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较低,妨碍了企业做强做大。

六、行业主要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零售行业的市场需求是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收入结构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多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则直接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始终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GDP增长增速出现持续下降,但在2009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出现V型反转,2012年我国GDP增速随着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而降低,零售行业销售增长率受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

目前,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发展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如国内宏观经济下滑,对零售市场的需求带来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零售业是我国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零售行业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

一方面,2004年12月之后,我国全面取消了对外资投资国内零售企业的限制,大型外资超市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充分发挥其全球采购、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的强大优势,以大型超市的零售业态进入我国市场,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我国连锁超市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国内连锁超市企业凭借其对本土市场的熟悉和政策支持也开始加快扩张的速度。

3、消费习惯改变引致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售业进入了差异化经营更加明显、业态细分更加具体的阶段。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及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网络购物更为便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到网络购物行列。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购物正迎来井喷式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电子商务零售渠道凭借其价廉、选择性强等优势,增长速度更为迅猛,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

2005年到2010年的5年间,网络购物金额增加了22倍,2010年超过到5,000亿元,从而对传统零售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并造成市场格局和销售方式的转化,因此零售企业存在因消费者购物方式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七、行业竞争格局

1、市场竞争激烈

超市行业是我国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2004年之后随着超市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以及自2008年9月12日始将外资商业企业的部分审批权从商务部下放到省级商务部门,外资超市企业凭借成熟的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加速扩张,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2、外资超市在大型超市领域占优势地位,中资超市在区域内拥有优势

以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为代表的外资超市依靠资本实力、品牌知名度、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等,2013年在大型超市中市场份额约为70%,占据优势竞争地位(数据来源: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年鉴2013》)。

外资超市在我国以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进行全国性布局,目前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已基本布局完毕,正在向三四线城市扩张。

中资超市则主要扎根于本地市场,依托优越的门店位置、长期的品牌建设以及对当地消费需求状况的熟悉等有利条件,在区域内拥有规模优势,目前全国各个区域基本上都有立足于本地的区域连锁超市龙头企业。

便利超市在满足的消费需求、商圈要求、门店选址、商品种类等方面与大型超市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密集开店形成布局合理的零售网络平台,并在此零售平台上提供具有便利性特点的日常消费品和便民服务,与大型超市进行差异化竞争,获得竞争优势。

3、行业主要企业

2011-2013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中国连锁经营百强前十名企业名单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