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176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docx

电子备课新第4单元

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主要由4篇讲读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和习作4、练习4组成。

这一组课文都是侧重于写人的文章,通过典型感人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体现出可贵的人间真情。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爱的交响乐。

父母之爱、同胞之爱……爱超越了生死,爱超越了种族,爱是温暖的阳光、爱是永恒的微笑。

本单元每一篇文章都写得真挚感人,学生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一定会受到心灵的启迪,感情的共鸣。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

认读17个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能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5、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6、通过朗读体会、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

单元教学重点

1、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有不甘为弱者和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单元教学难点

1、学会自主探究,并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2、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单元教学安排

11《永远的白衣战士》2课时  

 12《“番茄太阳”》2课时  

 13《第一次抱母亲》2课时   

 14《我不是最弱小的》2课时

习作43课时  

 练习43课时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语文组电子教案(NO.041-042)

班级:

学科:

语文主备人:

董平丽执教者:

课题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单元序号:

第四单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简析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2003年春季,我们都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

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最大?

一些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2.引出课题:

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

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

“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理解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

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

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

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

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临危不惧

       叶欣  身先士卒 崇高精神

           舍己为人

课后反思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语文组电子教案(NO.043-044)

班级:

学科:

语文主备人:

董平丽执教者:

课题

12“番茄太阳”

单元序号:

第四单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传递在人物之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

(板书课题:

“番茄太阳”)

3.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

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提问:

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

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

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

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

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

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

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4,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板书设计

12“番茄太阳”

明明

“我”

(灰暗-温暖-心疼-快乐-流泪-温暖)

课后反思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语文组电子教案(NO.045-046)

班级:

学科:

语文主备人:

董平丽执教者:

课题

13.第一次抱母亲

单元序号:

第四单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

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课文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

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

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

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

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

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

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

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

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

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

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

”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

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

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

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2: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

(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

出示3: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

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

这就是“重担”的含意。

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

”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

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

(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

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

出示5: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

护士动情的说:

————

母亲笑了笑说:

————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

6.出示6:

母亲笑了笑说:

“提那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

“提那些事情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

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

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

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

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

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是幸福的?

是激动的?

还是别的?

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边说边板书:

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

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

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

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

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

师板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

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后反思

 

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语文组电子教案(NO.047-048)

班级:

学科:

语文主备人:

董平丽执教者:

课题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单元序号:

第四单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

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

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花上。

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

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体会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和萨沙自信自强的品格。

教学难点

1.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2.学会做不甘弱小的人,能用文字记录下保护弱小的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

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

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

并指导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