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039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届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2届毕业班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6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年春晚上来自世界孔子学院的学生代表表演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立。

孔子思想中,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是()

A.仁者爱人B.等级观念

C.举一反三D.温故知新

2.小明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要学_____卧薪尝胆,不学_____纸上谈兵。

”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

A.晋文公、白起B.勾践、白起

C.勾践、赵括D.晋文公、赵括

3.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是在()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4.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5.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清

6.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五四运动

7.右图形象的反映了我国近代某事件的重要意义。

请你判断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嘉兴有一艘革命红船,90年前她承载了一件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9.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菏泽的各大旅行社竞相推介红色旅游景点。

夏雪同学指出某旅行社的景点介绍中有一项是不符合这一主题的,应该是()

A.上海——中共诞生地

B.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威海——威海卫战役纪念地

D.延安——革命圣地

10.“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

兵谏逼蒋抗日,浴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士气长,国魂永驻沙场。

”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①郑成功②林则徐③左宗棠④邓世昌⑤谭嗣同⑥张学良⑦李宗仁⑧彭德怀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11.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2.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13.下图是小李同学在历史笔记中用图示法学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史。

请你帮助他标注出“伟大转折”的历史事件()

A.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中共八大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4.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15.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16.19世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

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使美国在19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独立战争B.南北战争

C.殖民扩张D.农奴制改革

1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边示意图是一战前结成的()

A.同盟国与协约国B.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与华约D.联合国与世贸组织

18.一个人曾叱咤欧洲政坛风云几十年,另一个人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

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

请问这两个欧洲同时代的人物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拿破仑和贝多芬

C.克伦威尔和贝多芬D.罗伯斯庇尔和凡·高

19.下列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尺”,对“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到最大规模解读最准确的是()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③⑤

20.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航天技术B.原子能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D.生物工程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在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实行科学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保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古代经验教训】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戍:

服兵役),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

”董仲舒也说:

“秦朝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

(1)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它统治残暴,因而二世而亡,十分短命。

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暴政的哪些方面?

(4分)

材料二唐太宗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2)唐朝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朝代并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调整政策,理顺关系,协调发展。

材料二“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反映了唐初贞观政策哪一内容?

(2分)此外,贞观政策在经济方面有何措施?

(2分)

【近代民生探索】

材料三实行“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家财富。

(3)在近代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伟大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哪一主义的具体主张,力图构建社会和谐?

(2分)

【当代和谐建设】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积极探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通过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权利;三是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4)列举教材上所讲的新中国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文献。

(2分)

(5)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在制度上予以保障,请写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

(2分)

22.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结果如何?

(4分)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相信我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

——摘自林肯在1858年6月的演讲《裂开的房子》

材料三“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乡愁》

(1)依据材料一回答:

为解决西藏问题,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2分)西藏问题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2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

林肯政府为结束“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最终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2分)在此过程中,哪一决策的出台激发了黑奴的革命情绪,扭转了战局?

(2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

目前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分)

(4)上述三段材料涉及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分)

24.团结合作,实现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合作共赢”主题的探究任务。

【团结合作,实现共赢】

(1)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请写出中国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两次战役。

(4分)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猖狂进攻,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个重要文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个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2分)

【化友为敌,美苏对峙】

(3)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转为敌对,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分)“冷战”政策的推行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分)

【感悟历史,获取真谛】

(4)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应该在哪些问题上加强合作?

(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人们相互爱护,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等,体现和谐社会要求。

2.【解析】选C。

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有关,纸上谈兵与赵括有关。

3.【解析】选B。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应用能力。

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其中江南河是从扬州到余杭一段,所以D符合题意。

5.【解析】选B。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6.【解析】选B。

鸦片战争,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B项与题意相符。

7.【解析】选C。

孙中山在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旗帜下,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8.【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的“嘉兴”“90年前”,即1921年,可知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9.【解析】选C。

上海、井冈山和延安,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

威海卫战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与中国共产党无关。

10.【解析】选B。

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激战黄海、张学良西安事变、李宗仁血战台儿庄、彭德怀百团大战,故B项符合题意。

11.【解析】选D。

B项有很大的干扰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2.【解析】选D。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A、B、C三项是其表现;但这一期间,我国的外交事业仍取得重大成就。

13.【解析】选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项符合题意。

1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特区的特别之处在于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但都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的。

15.【解析】选D。

古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成果有佛教、种姓制度和阿拉伯数字。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果。

16.【解析】选B。

由“19世纪中期”、“美国”可联想到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17.【解析】选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意奥结成了三国同盟,英法俄结成了三国协约。

18.【解析】选B。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本欲献给拿破仑,当得知拿破仑即位当皇帝时,将标题改成“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

19.【解析】选C。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对日宣战。

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故“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到最大规模的时间点是1939年9月和1941年12月。

20.【解析】选C。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21.【解析】解答第

(1)题,需要从材料一中获取有效信息“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由此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秦朝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

(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知唐朝统治者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他经济政策。

第(3)题在学生理解三民主义内涵的基础上解答。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朝统治;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国政府;民生主义就是改革土地制度。

第(4)、(5)题依据教材回答。

答案:

(1)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民生主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答出其中一部即可)。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材料一中数据说明当时的中国工业落后,所以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8年,党和政府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大幅下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由此回答第

(1)、

(2)、(3)题;第(4)题答案不具唯一性,或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角度,或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角度,答对一点即可。

答案:

(1)措施: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结果:

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也可得分)。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施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本题答案不具唯一性,或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角度,或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角度,答对一点即可得分,要求观点正确,合理合据。

23.【解析】第

(1)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领土除台湾和其他一些海岛及香港、澳门等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材料二中“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指的是美国独立后,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制度,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两种制度水火不容,终于爆发了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黑人奴隶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局。

据此回答第

(2)题。

第(3)题我国对台湾的基本国策是一国两制。

第(4)题从西藏和平解放,实现大陆的统一,到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再到台湾问题的基本国策,其共同的主题是国家统一问题。

答案:

(1)和平方式(或和平谈判方式);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或中国领土除台湾和其他一些海岛及香港、澳门等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2)战争方式(或武力统一的方式);《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一国两制。

(4)国家统一的问题。

24.【解析】链接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重大胜利回答第

(1)题即可,如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其他符合条件的战役也可。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冷战”政策的实施,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相继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必须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些共同的问题如: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和恐怖主义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

据以上分析回答各题即可。

答案:

(1)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2)《联合国家宣言》。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

(4)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打击恐怖活动(反恐);防止核扩散;打击毒品走私;解决贫富悬殊;解决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等。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