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022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docx

完整版文化常识考试题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2018.01

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

答案:

D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

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

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

答案:

B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赠别》的诗句。

3.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

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答案:

D《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

《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

《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4.“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

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为阴;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

“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答案:

C“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5.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

()

A.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B.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

C.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D.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

答案:

B史圣: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医圣:

张仲景,名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圣: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著有《兰亭集序》。

画圣: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

陆羽,字鸿渐,唐朝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诗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6.清代【张鹏翮hé】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

A.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D.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答案:

D解析:

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

7.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

()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

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

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答案: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

8.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答案:

B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

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

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4节气分别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9.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其中“四书”是指:

()

A.《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C.《国语》、《左传》、《礼记》和《春秋》D.《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

答案:

B“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10.《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是指:

()

A.仁、义、礼、智B.礼、乐、书、数C.诗、书、礼、易D.经、史、子、集

答案:

D

1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

A.16岁、20岁、30岁、40岁、60岁B.女子16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

C.女子16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

答案:

C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满了16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15岁束发,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称一个甲子;满百岁为期颐。

12.“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

“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

()

A.金、木、水、火、土B.火、土、水、金、木C.木、火、土、水、金D.土、水、金、木、火

答案:

C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

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13.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

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答案:

B解析: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

14.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答案:

D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课文《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也就是坐西向东了,为最尊;范增南向坐,就是坐北向南,虽然是项羽的亚父,但也只能次之;刘邦北向坐,也就是坐南向北,毕竟一方诸侯,再次之;张良西向坐,就是坐东向西,最卑微,最下位。

15.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

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答案:

C《春秋》:

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

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

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

纪事本末体:

首创这种体例的是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16.二十四节气中最能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到来的节气是:

()

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B.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C.雨水、小满、处暑、小雪D.谷雨、大暑、霜降、大寒

答案: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表示最具四季气象特征,这时四季有“一分为二”;雨水、小满、处暑、小雪表示四季上半季气象特征,分别雨始降、麦饱满、热结束、雪始下;谷雨、大暑、霜降、大寒表示四季末尾的气象特征,分别雨充足、署最热、霜始降、年最冷。

17.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

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答案:

D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清明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春节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重阳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

18.中国四大名楼与四大名楼同义,而历史上公认的有三大名楼,各地都有不同第四大名楼之说,这是没有定论的。

“历史上公认的有三大名楼”指的是:

()

A.鹳雀楼(山西永济)、黄鹤楼(湖北武汉)、越王楼(四川绵阳)

B.蓬莱阁(山东烟台)、岳阳楼(湖南岳阳)、越王楼(四川绵阳)

C.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岳阳楼(湖南岳阳)

D.鹳雀楼(山西永济)、蓬莱阁(山东烟台)、大观楼(云南昆明)

答案:

C中国四大名楼与四大名楼同义,是指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江西省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山东的蓬莱阁。

另外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1.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和鹳雀楼(山西永济);2.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和蓬莱阁(山东烟台);3.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和越王楼(四川绵阳);4、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和大观楼(云南昆明)。

19.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其中“三教”通常是指:

()

A.儒教、道教、佛教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C.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D.儒教、基督教、佛教

答案:

A“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教、释教、道教三种教派。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称回教)以及佛教。

基督教包含基督教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

20.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或地方政权的首都,中国自古就有“四大古都”、“六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之说。

其中“四大古都”是指:

()

A.西安、开封、杭州、安阳B.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C.北京、南京、开封、杭州D.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答案:

D“六大古都”包括:

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古都并称演变:

“四大古都”包括: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七大古都”包括: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包括: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西安古称长安,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是浩浩千年古都,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2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

它们是:

()

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孟姜女”

B.“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C.“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

D.“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鲁班传说”

答案:

B“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

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

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

“大禹传说”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夏本纪》;“愚公移山传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鲁班传说”——鲁班的名字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述中,被誉为“鲁之巧人”。

22.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

A.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B.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答案:

A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上元节,又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出游交往幽会为习俗,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是中国古代最浪漫的又一个情人节。

23.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

A.投笔从戎〔祖逖〕韦编三绝〔苏秦〕B.鞠躬尽瘁〔诸葛亮〕闻鸡起舞〔班超〕

C.高山流水〔俞伯牙〕胯下之辱〔韩信〕D.悬梁刺股〔孔子〕洛阳纸贵〔左思〕

答案:

C

投笔从戎: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鞠躬尽瘁:

恭敬谨慎地,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诸葛亮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

闻鸡起舞:

原意东晋时期将领祖逖tì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高山流水:

原为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先秦琴师俞伯牙演奏《高山流水》与知音钟子期,现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胯下之辱:

秦末韩信忍受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苏秦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洛阳纸贵:

因为抢着抄写晋朝左思写的《三都赋》,以至于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

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24.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下面描述“四大美女”正确的一项是:

()

A.貂蝉——闭月B.西施——落雁C.王昭君——羞花D.杨玉环——沉鱼

答案:

A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王允用貂蝉设下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使得东汉末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天生丽质,后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王昭君——名嫱(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后请求出塞和亲,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后因“安史之乱”死于马嵬坡乱军之中。

西施浣纱--沉鱼;昭君出塞--落雁;

貂蝉拜月--闭月;贵妃醉酒--羞花。

25.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答案:

C“桑梓:

家乡”;“社稷:

国家”;“烽烟:

战争”;“桑麻:

农事”;“汗青:

史册”。

26.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形成了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菜系。

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的是:

()

A.京菜、鄂菜、粤菜、苏菜B.川菜、粤菜、苏菜和鲁菜

C.徽菜、湘菜、川菜、粤菜D.浙菜、闽菜、鲁菜、川菜

答案:

B所谓菜系是指某一区域的代表菜,如川菜代表西南地区,鲁菜代表北方,江浙菜代表华东地区,粤菜代表华南地区。

“四大菜系”分:

川菜、粤菜、苏菜和鲁菜;加上浙菜、闽菜、徽菜、湘菜、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

(1)四川菜系,简称川菜。

特色:

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为主要特点。

代表菜品:

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樟茶鸭子等。

(2)广东菜系,简称粤菜。

特色:

它以选料广泛,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擅长煎、炒、烧、烩、烤等,主要由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组成。

代表菜品:

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文昌鸡等。

(3)山东菜系,简称鲁菜。

特色:

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以爆、炒、烧、炸、溜、蒸、扒、贴为主,尤以爆称最。

代表菜品:

糖醋鱼、锅烧肘子、葱爆羊肉、葱扒海参、锅塌豆腐、红烧海螺、炸蛎黄等。

(4)江苏菜系,简称苏菜。

由淮阳菜、苏州菜、南京菜等组成。

特色:

制作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浓而不腻,味感清鲜,讲究造型,擅长于炖、焖、烧、煨、炒等,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地菜系为代表而构成的。

代表菜品:

烤方、淮扬狮子头、叫花鸡、火烧马鞍桥、松鼠桂鱼、盐水鸭等。

27.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

C.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D.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

答案:

C“桃李:

学生”;“巾帼:

妇女”;“须眉:

男子”;“伉俪:

夫妻”;“布衣:

百姓”。

28.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下面成语与历史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

A.卧薪尝胆——项羽图穷匕见——荆轲B.刮骨去毒——廉颇负荆请罪——关羽

C.焚书坑儒——秦始皇精忠报国——岳飞D.围魏救赵——孙膑破釜沉舟——越王勾践

答案:

C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图穷匕见: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指荆轲“图穷匕见”。

图:

地图;穷:

尽;见:

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刮骨去毒:

出自《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关羽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焚书坑儒:

是指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民间诸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