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6496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答案

吉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代经济的发展

2.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

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前7年)诏:

“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

”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3.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

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铁农具的推广程度B.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封建政府重视程度D.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

4.读“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表格能够说明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

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

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

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宋代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监管    D.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5.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

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

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6.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为对外贸易服务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

C.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

7.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B: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代表了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C:

在古代中国,火药主要用于制作鞭炮,指南针大多用于看风水

D:

中国瓷器文化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英语中“中国”称为“China”即瓷器

8.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商业革命”,下列可以用来说明其观点的论据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冲击

C.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

D.宋代城市商业繁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实行

9.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

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发展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10.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11.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

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自然经济的抵制和专制统治的阻碍

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12.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0%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

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

其影响是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4.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15.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16.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B.“海禁”政策C.商帮的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

17.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

18.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是指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②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只产生在少数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下列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20.据编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潞安府志》记载:

“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

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从材料可知万历年间

A.潞安府为当地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分管地方监察

B.政府对铸币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秩序混乱

C.“制钱堆积不能行”主要是因为当时铜钱铸造过多

D.部分官民唯利是图,铸钱质量低劣,社会危机深重

21.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B.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22.“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24.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

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

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

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25.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

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B.商业贸易的成熟C.手工业的发达D.工业革命的成果

二、材料解析题(26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

26.(2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8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消极影响。

(8分)

(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8分)

27.(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阿姆斯特丹最早的港口活动可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