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673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 大爱的力量.docx

高一语文寒假读写专题大爱的力量

大爱的力量

【主题说明】

  “我们必须绝对相信,我们的本质是精神。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句话,其意思大致等同于《圣经》里的那句名言: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这无非是说,鲜活的人,精神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生命维度。

体味我们的生命,就是寻找和感悟一种支撑生命的精神,从而使我们的生命坚定而辉煌。

爱,是我们精神世界里最崇高的东西。

它可以小到细微,也可以大到无疆。

因为有了爱,这个世界才有了温暖。

  选文一

鼓浪屿的女儿

刘芳

  每逢傍晚,我总要到厦门鼓浪屿的码头堤岸上徘徊。

此时的鼓浪屿似乎要沉睡了,岛上的绿树、沙滩,包括满目彰显着世界各地最美的风格的建筑也要沉睡了。

此时,小岛多么像一只巨大的天鹅漂浮在海面啊……

  隐隐约约的“白天鹅”,使我想起白天参观过的毓园和林巧稚大夫纪念馆。

万绿丛中,有一尊汉白玉雕成的白衣天使,与这夜幕下“白天鹅”何其相似。

莫非林巧稚就是鼓浪屿么?

她是名副其实的鼓浪屿的女儿。

在她从医近半个多世纪中,由她亲手接生的婴儿就有5万多个,当代著名文学家冰心的三个儿女全部由她接生。

虽然她终生未嫁,但总共有5万多个孩子都是由她领进这个世界的,她是“万婴之母”,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好妈妈,好母亲。

许多孩子都起名叫“念林”“爱林”……雕像后面,是两株由邓颖超亲自为其栽下的南洋云杉树,翠绿葱茏,高耸入云,更衬托出这位女医学家高洁、淡雅和不朽的人生形象。

  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晃岩路47号一座白色的欧式建筑里。

院子几百平方米大小,一棵粗大的葡萄树,裸露着虬须狠狠地抓住地面,盘根错节,枝杈横生,像帐篷一样遮住了半个小院。

其余就是枇杷树了。

金黄金黄的果子,像小星星般在闪耀。

这时,一位老妇人向我们走来,她端了一小筐如黄杏般大小的果实叫我们品尝。

她是北京人,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分配到鼓浪屿一所小学任教,一直到退休。

过去她也曾住过林巧稚的小白楼,现在政府有指示,楼上不让住人,她就搬到偏房里暂住,顺便看管小院。

楼地下有隔潮层,二楼单独设一尖形拱门,门楣上有飞翔的白鸽,屋顶呈八角形,又称“小八卦楼”或“八角楼”,四面通风,既适合居住又很雅致。

老妇人指着二楼一间向阳的房间说:

“林巧稚就出生在这里。

”就在林巧稚只有5岁时,就在她刚会呼喊妈妈的时候,年轻的母亲却得了子宫颈癌而病逝,这对她的幼小心灵,简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也许,这就是她一生从事妇产科事业的缘故吧。

  林巧稚每逢出诊时,除了随身带的医疗器具外,还要带上一个小钱包,一旦遇到交不起医药费的人,她总要偷偷地付上。

她不让老百姓挂专家号,只挂有林巧稚出诊的普通号就行了,她会一视同仁,认真看病救人。

她一生清苦,从不多收一分钱,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医疗事业。

1959年她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唯一的一位女学部委员。

她是中国妇产科事业的一位奠基人,在治愈妇科癌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人们称她为治病救人的“活菩萨”。

为表彰她为中国的妇产事业作出的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90年专门颁发了“林巧稚纪念邮票和首日封”一枚。

在她即将离开人世时,她掏出那个小钱包,里边只有三万元存款,并立下遗嘱:

“要把我这一生积攒的三万元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把自己的遗体献给医院作研究之用。

  远处的琴声又响了,这是我到鼓浪屿后经常听到的琴声,因为这里汇集了全世界太多的钢琴,很多钢琴大师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

“琴岛”由此而得名。

林巧稚也喜欢音乐,不过,她说:

“我最爱听的声音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

  我的两眼开始模糊了,这位中国的女性,她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她的博爱是多么的伟大。

她在一篇如诗般的日记中写道:

“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大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赏析】

  林巧稚大夫早年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一生都在寻找拯救人于病痛中的良方。

正是她倾注了一生的大爱,才赢得了“万婴之母”这样的崇高称谓。

作者参观林大夫的故居,感受她一生所表现出来的人间大爱。

文章从“白天鹅”的隐喻起笔,通过故居的风物,撷取其中濡染,仰视人物的灵魂高标。

平实而不乏文采的语言、行文处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深思是本文的重要特征。

  选文二

挺住啊,我拔节在甘南高原的舟曲

刘志宏

(一)

  2010年8月7日那个黑夜,暴雨狂风,地裂山崩,天宇断裂。

  刹那间,一片汪洋吞噬了如花的县城,电力、交通、通讯跌落成一瓣瓣血红。

腥风恶雨睁大狞恶的面目打断白龙江的脊梁,每一道泥石流的冲击波都发出了撕裂心肺的蓝光。

  舟曲不屈!

一双双血淋淋的小手,一次次艰难地伸出泥石流的罅隙寻找八月的阳光;上千个灿烂的生命,一瞬间在黑暗的绝望里张望亲人眼睛;浸泡在洪水里的城关桥聚起所有的忧伤,让无言的哭泣撕裂着长城的心脏。

  苍天无语,岷山哭泣。

挺住啊,我拔节在甘南高原的舟曲!

(二)

  面对苍凉的磨难,月园村的沉重覆盖了祖国的眼睛……

  四川、陕西、湖北、广东、内蒙古……数千名武警官兵来了,高举猎猎战旗,穿透废墟上的层层瓦片,握住泥浆中最真诚的祝福,把希望的光芒撒向倒塌的门窗和屋檐,让飞扬千里感情的麦芒,一夜之间盛开成舟曲不眠的乡土。

  挺住啊,我拔节在甘南高原的舟曲!

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呐喊里,爱的气度,一次次点亮沙滩森林公园永不熄灭的心灯;情的沸腾,一次次让拉尕山譹〇坚毅的勇气守候亲人的呼唤……

(三)

  面对舟曲,多少年迈的母亲,捧起一片爱意,把祝福放飞到废墟上;多少出生入死的党员,扛起人民的重托,把无畏的信念插向救灾的一线;多少戴红领巾的学童,把购买书包的深情,捐给受灾的群众;多少献血的志愿者,把无私的春光洒向受伤的心灵……

  千万颗爱心穿越“一江两河”的巍峨,捧起希望的曙光;凝聚的诚心高过岷山山脉的悠久,点燃生命的圣火。

  给灾区一份关爱,就会在温暖的诗行中,读出甘南草原和谐之花的朵朵金黄;给社会一种责任,就会在民族的骨骼上,平添甘肃精神厚重内涵不朽的辉煌;给明天一种希望,我们信念裸露的脊梁上就会有青铜之光在闪耀,就会奔放热血与胜利浇铸的绝唱!

  挺住啊,我拔节在甘南高原的舟曲!

难忘的八月坎坷驮起的日子决不轻飘平淡,只有不朽的灿烂和灿烂的不朽!

(四)

  舟曲不屈!

舟曲不屈啊!

一种肃穆像山脉一样高耸,所有的目光在默哀中凝聚力量,所有的大爱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是一种空前的伟力哟,悲中有痛,痛中有情,情中有爱,爱中蕴含着心底春天的无限生机!

  中国哟,十三亿华夏儿女团结一心,让生命一次又一次地积聚闪光,铸起共和国永不倒的坚固大堤,成为五星红旗上那片自尊自信自强的鲜红。

  泥石流过后,舟曲,会诞生一种灿烂的永恒,缓缓荡漾出北国风光的壮丽,南疆椰林的柔情,东海心帆的爱语,西部大漠的坚韧……那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民族之爱重新凝聚。

  挺住啊,我拔节在甘南高原的舟曲!

因为有爱的光芒,舟曲的家园才会变成天堂;相信此时,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千座雄伟的丰碑在上升,那为生命而开放的鲜花中,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定会让舟曲的美丽,暖暖地沐浴亘古的太阳……

                       (选自《甘肃地质矿产报》,有改动)

  【注】譹〇拉尕山,在甘肃省舟曲县立节乡境内的一座山峰。

  【赏析】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当我们的先人满怀悲怆地说出这样的话时,似乎就意味着一个不屈的民族精神的确立。

敢于面对灾难,同时也要清醒地处于安定之中。

这篇散文就是在一场灾难面前的呼唤:

从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作者以对灾区同胞的爱而告诉受灾的亲人,祖国正汇聚着无限的爱,舟曲定会重生。

文章感情激烈而深沉,作者的“忧心”与“爱心”,化作了如泣如诉的语言,向舟曲,也向整个世界宣告了共担灾难的民族大爱。

  作文题目

  请以“玉树,你还好吗”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与提示: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的大地震,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12135人受伤。

10万余同胞受灾,结古镇城区六成以上的房舍倒塌。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多半年,马上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你想对灾区说些什么呢?

  以真诚的语言向受灾的同胞表达你的祝福和问候,表达你对受灾同胞的关注,表达你对玉树明天的美好祝愿。

文体不限,可用现有的材料,但不能抄袭套用,不得超出题目的要求。

  写作导引

  《左传·鲁僖公十三年》有段话: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

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可见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有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灾观念了。

今天,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兄弟团结和睦,亲如手足。

玉树地震发生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支援救灾,支持玉树重建。

在新年来临之际用自己真诚的语言表达出对正在重建中的玉树的关注与支持,应是本文写作清晰的主题。

这类文章,写作的难度在于易流于空洞,如不能选择好恰当的切入角度,选取出鲜明而生动的材料,即使再强烈的感情,也会显得苍白而不够真诚。

所以这一作文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寻找鲜明而生动的材料来充实自己的情感。

另外,这类作文,还要力求富有文采,让语言本身散发出强烈艺术感染力。

  原文在线

玉树,你还好吗

刘思羽

  眼看旧岁辞去,新春到来,在这普天同庆的节日到来的时候,我想问一声:

玉树,你还好吗?

(开头紧扣题目,且题目的文字在此使用显得有很深的意味。

但语言稍显啰嗦。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电视上知道玉树这个美丽的名字。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在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被称为是祖国的水塔,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作“三江源头”。

那时电视上正在宣传一个保护“三江源头”的活动。

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却记住了“玉树”这个美丽的名字。

渐渐地我知道了玉树是青海的一个自治州,这里生活着纯朴善良的多个少数民族的同胞。

在我心灵中,那里又增添一种神秘和神圣的色彩。

于是我开始幻想长大以后到那里感受一下那雪域高原的独特风情。

  【从记忆中的玉树切入,很好。

选择了一个非常恰当的角度,可以突出自己与遥远的玉树深厚的感情渊源,从而深化主题。

有些地方说得过于直白,不能与文章抒情意味相吻合。

语言组织方面虽然很下功夫,但缺乏亮色。

  我想,有一天,我独自带一个小小的背囊,踏上那充满诗意的行程。

一路上,我将领略到世界上最为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人间最为独特的民风民情。

当我走到那雪域高原之后,我会走进藏族同胞的家中,和藏民们一起经历一下神秘又充满诱惑的高原生活。

我会在高原的青草甸上打滚狂奔,走到藏羚羊的栖息地,亲近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动物。

我会饱饮一阵那雪山的融水,品尝那母亲河源头水的甘甜。

  【这一段写自己对玉树的向往,深化了自己与玉树的感情联系,使得要抒发的情感落到了实处,文章便增添了感人的因素。

若能充实一些具体的材料,则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语言还可以更富有诗意。

  然而,就在我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击碎了我的梦想。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了美丽的玉树。

同胞受难,人命关天。

每天放学,我都会坐在电视机前,希望废墟中再多几个生命的奇迹,希望看到更多同胞鲜活的生命。

我伴着电视里的画面流泪,和着国歌为死者祈祷,随着低垂的国旗在心底哀吟,看着坍圮的房舍为生者祈福。

  【行文一转,写玉树受灾是本文的关键。

至此方可看出,前面只是渲染,只是铺垫。

有章法,有层次。

但感情的表达没有前面浓烈,使文章中心略显弱化。

  我的心中深深地相信,玉树绝不是永远的伤心之地,看十三亿同胞携手共建,玉树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因为爱在今天组成一座永远不会被摧毁的长城。

玉树,你在我的心中永远美丽,永远圣洁。

你依然是我向往的地方。

我坚信,等我长大之后,当我真的到了玉树的时候,那里一定会更加美好。

(问好玉树,怎么问?

问什么?

一定要祝福玉树的明天更美好,一定是希望玉树的重建更理想。

这正是本文的归结之处。

“玉树,你在我的心中永远美丽,永远圣洁”,十分具有表现力,含意深刻。

  今天,我想问一声,玉树,你还好吗?

(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突出文章中心。

  问题诊断

  本文立意新颖,切入角度别致。

行文思路明确,层次感强,有组织结构文章的章法,可见其作文的基本功比较深厚,语言运用较为得当。

但由于存在上述分段点评时的问题,本文尚有很大的修改升格的空间。

从本文的特点来看,下一步修改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一些具象化的材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第二,修饰文章语言,使之鲜明生动,尽量补充具体的语言材料,尽量以富有文采的语言表现出真挚的情感,使之富有更强的感染力;第三,保持原文结构的优点,突出文章的精巧构思。

  升格示例

玉树,你还好吗

刘思羽

  新年就要到了,这是十三亿同胞的共同节日。

今天,我想问一声:

玉树,你还好吗?

(语言更为精练,所以比原文更有表现力。

  蒙眬记事的时候,(比原文中“很小的时候”更能表现出玉树在我幼小心灵中留下的烙印)我从电视上知道了“三江源头”这个名词,从此我记住了一个美丽的名字:

玉树。

(调整后的语序更具表现力。

)虽然后来我知道了,玉树的意思与我那时心中所理解的相差得那么遥远。

(毕竟是小时候的懵懂的理解,汉、藏两种语言意义难以分清。

)就是在那时,我把这个名字与养育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联系在了一起。

(突出了“三江源”的地理特点,更点明中华各民族文化联系。

)渐渐地我知道了玉树的意思就是“格萨尔王来过的地方”,那幻想的美丽中又增加了一层深厚与古老,玲珑的玉树从此在我的心中多了一种英雄之气。

(用玉树名字的含义,点出了藏区的文化,为后面的游玉树的幻想伏笔。

  一个梦想在心中涌起了——等我身上除去了孩童的稚气之后,便背起一个小小的行囊,去看看神秘而又神圣的高原。

(独特的梦想,突出其结构上的作用。

使下文写梦想水到渠成。

  一天天地长大,心中的梦一天天地充实。

(统领全段。

“充实”使下文更有内容可写。

)我要去那里吃一吃糌粑,看一看玛尼堆上神秘的经文,肃立在文成公主的神庙前,听一听那千年回荡的诵经之声。

喝一碗酥油茶,和藏族老妈妈一起诵一段古老的经文。

我还要伏在那青青的高原绿草上,听一听藏羚羊跑出的原始的生命之歌。

仰望那地球上最蓝的天空,掬一抔长江黄河源的泥土,饮一杯世间最洁净的水。

那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之流,千百年来浸润着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心灵。

(较原文的直白显得充实、具体,选取物象富有诗情画意,剪裁精当。

全部旅游的幻想有两个层次:

玉树的地域特点;玉树的文化特征。

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安排有章法,有条理。

  轰的一声(既有灾难的特点,破坏性巨大,又形象地表现出灾难来得突然),我的梦幻被惊醒。

还是同样的电视屏幕上,我看到灾难中同胞流下的血,听到了家园被毁后同胞的啜泣和呼号。

(统领下文,本段所写都是作者的“啜泣与呼号”。

谨严的布局。

)一滴滴清泪消融了心中的神往,低垂的国旗便是我不展的容颜。

我像是坠入一个梦魇,心头的恐惧和伤痛无论如何也无法消失。

天灾无情,谁恤国难?

断我手足,同胞怎堪?

我以我无限的伤痛在心底祈祷和企盼,盼望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祈祷永福降给我受难的亲人。

来自地底的无妄之灾,为何如此无情地降临到我纯朴的同胞身上?

为何如此无情地击打我美丽的梦想?

  【调整后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如泣如诉的语言,表现的是作者真挚而深切的感情,可见作者修改至此时自己的感情首先被调动起来了。

文章以情感人,没有自己的激越的情感活动,就无以感染别人。

本段的感染力正是作者感情充溢期间而致。

  然而废墟绝不能成为永久的伤心之地,今天,它还是十三亿同胞的爱心所向。

手挽着手,那就是一座永远不会被摧毁的长城;心连着心,那就是天下最为坚固的永恒之城。

你们,我的纯朴而又善良的玉树同胞,这里还是你们美丽的家园。

玉树,你仍然是我心中的高原,是我心中的圣洁!

(爱心化作了真诚的祝福。

  新年就要来到,这是十三亿同胞的共同节日。

我在千里之外,遥遥地向你问一声:

玉树,你还好吗?

(不仅照应开头,而且深化了主题。

  升格小结

  朱光潜先生说: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有了一个好的主题,一个好的构思,并不一定等于就有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因为你的思想并不一定充实,你的想法并不一定具体,你的构思可能还不够细致。

所以进一步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化自己认识的过程。

也是不断细化和完善自己构思的过程。

上文《玉树,你还好吗》的修改过程即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写自己幻想中的玉树之游部分的修改,就明显地体现修改前后思想认识上的变化。

认真对比,不难发现文章修改前后在思想上认识的深化和具体化。

在主题深化和具象化过程的同时,文章的表达效果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在保持了开头和结尾照应结构中,原文与修改后对主题的表现,效果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异。

  本场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刚刚经历了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暑假。

现在我们已经重返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生活。

可是,就在这个暑假里,甘肃省舟曲县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

县城内的多所学校的校舍被毁,无法继续使用。

灾害发生时,全国各地群众纷纷献出爱心,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

今天,在当地政府和各地援助力量共同努力下,舟曲的学生也得以按时开学,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在这新学期开学之际,回顾刚刚过去的那一场灾难,你一定有许多感触与想法。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引擎

  这是一篇题材熟、思路熟的作文题目,这样的作文题目给人感觉就是,既提笔就能写,但是也不容易写出特色来。

写好此类作文,首先可在选材思路改变自己的做法。

一般作文我们往往强调选材新颖,但这类题目就难以从选材新下功夫了。

所以应求突破的方向是从已有材料中挖掘深意和新意。

其次,我们可以设法以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来表现大家共同的情感,从一种新颖的角度来处理大家都可能掌握的材料。

第三,就是在语言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文章的语言清新、感人,富有表现力,富有感染力。

  佳作选萃一

姚倩,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

刘芳

  下面是我看到的一个故事:

  唐山籍战士刘强在清理一处废墟时发现了一个作文本,从这个作文本中,他看到了下面的文字:

(“唐山籍”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埋下伏笔。

)“我希望在太阳射出万道金色光芒的时候,能够听到鸟语,闻到花香,抬头能够看到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的尘埃,耳边能够听到欢快的流水声……”“我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千千万万的生灵依靠它繁衍生息,请大家保护环境……”“我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环保工作人员,为治理环境做一份贡献,希望我的梦想能够实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开满鲜花。

  【有了美好的心灵,才能有这样美好的想象。

作文中这表达了一个孩子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是姚倩的作文《我有一个梦想》的几个片段。

作文本中还有一篇文章——《可怜的孩子》。

这大概是一篇看图作文,描写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

他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没有父母在身边,他将如何长大成人,会不会就因此饿死或冻死呢?

(直接表现了人物的心灵。

  【从作文入手,叙述灾区的一件事。

选取了感人的作文片段。

为下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前提。

  而今天的情景却是:

清理废墟的现场时,姚倩的父母因找不到女儿而痛不欲生。

这是姚倩怎么也无法想象得到的,这也是谁都不愿去设想的。

然而,这却是战士刘强看到的事实。

刘强的家乡曾经发生过一场特大的地震,那时刘强还没有出生;今天,刘强亲眼看到又一场灾难。

(点出刘强的家乡同样遭受过灾难。

)他通过这个作文本,知道了这个小学生叫姚倩,知道了她正在上小学四年级。

他想:

她的成绩应该很好,她的性格应该是活泼开朗的,她的心地是那样的纯真和善良……他还想,要不是这场灾难,姚倩不久就要回到校园,重新开始塑造自己的梦想。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她却迟迟没有了下落,她的梦想是否还能实现?

战士刘强在救灾中,一有空闲就这样想。

(继续叙述,重点写刘强的想法,突出了刘强对与他一面不识的小女孩的牵挂,突出救灾时参与人员对生命的关爱。

)也许有人会说,是家乡都经历过灾难,使刘强对于遭受摧折的生命格外动情;也许有人会说,是目睹的惨象激起了刘强对生命的大爱。

但我想,这一切都不是,是深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同胞情谊,使他这样牵挂一个不曾谋面的小女孩;是我们民族集体情感中永恒不变的对家园、对生命的热爱,在一个幼小的生命不知所踪的无意识的反应。

  【这一段的议论,使得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使战士刘强的感情更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这正是全文的深刻之处、点睛之笔。

  时至今日,我仍没有再得到姚倩的消息。

小学四年级的姚倩同学,你应该是我的小妹妹,今天,你在哪里?

是回到了昔日的校园,还是去了那遥远的地方?

但是,我的小妹妹,请相信,不论去了哪里,我们都永远和你在一起。

牵挂你的,也不止是你的父母和一个刘强哥哥,还有我,还有知道你的梦想的所有中华儿女,我们是骨肉相连的同胞至亲。

(结尾,情感达到了高潮。

点题。

  【简评】

  本的成功之处有二:

一是清晰的写作思路,从叙述事例到后面的议论抒情,作者总能一步步地引领读者步步深入地走向主题,从姚倩作文的选录,到刘强对小女孩的挂念;从刘强的挂念到对这种情感意义的挖掘,再到最后强烈抒情,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一是成熟而流畅的语言。

这是显而易见的,读完后,自然会感觉到小作者的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老练的表达。

本文的优秀之处也有二:

一是主题深,文章倒数第二段的议论,使自己和刘强的情感都超越了一般的评价,使其具有了更深、更广的意义。

一是构思巧,作者没有泛泛去写对舟曲的关心、祝福或是悲悯,而是将这种普遍的情感具体到一个具体的人——姚倩的身上,把感情写实了,也写活了。

  佳作选萃二

祈福舟曲

成敏

  舟曲,虽然以前从没有人对我说起过你,虽然,我从未到过你的身边,虽然以前我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县城,不知道那里生活着怎样的人们……但是,我知道那里是同胞的家园,那里有和我一样正在享受着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的同学少年,他们有和我一样的可敬可爱的父母亲人,他们有和我一样的关心呵护他们的老师,他们有着和我一样的企盼成长的心。

  【入手巧。

同在祖国大家庭的同龄人,自然应当有着同样幸福而温暖的生活。

  偶尔在地图上看到一两次的白龙江的名字,也是因为黑龙江的名字而多注意了一下,知道了它最后流入了长江,是我们母亲河的一个支流。

延绵不断的血脉,让我的感情融进了那我并不了解的土地里。

(极有感染力的句子。

)那片遥远的土地,我并不感到陌生,(再次强调“遥远而不陌生”)那里有我们的兄弟姐妹和同学的家园。

他们和我一样,在祖国的大教室里,健康成长。

(毕竟是学生,把情感定格到了自己的同龄人的身上。

  一场灾难让我的泪水又一次在心头流淌。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香。

我想,舟曲的同学也一定睡得很香。

(感人之处正在这里,与灾难形成反差。

)就是这样一个宁静的夏夜,却做了这样的噩梦。

(暗喻)我的兄弟姐妹的家园,竟然被无情的泥石吞没。

你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亲人。

(同龄人的遭遇更使自己动情。

)看到两个小妹妹手拿水壶,为救灾的大人们送水,我不禁失声,你们的坚强、你们的善良、你们的大爱,(排比)让我不能不为你们热泪奔涌。

(灾区的精神也同样感染着“我”。

)我想,我再也不能是怯弱的孩子了,我要用整个的心,为你叠上一千只纸鹤,我要在我的心里为你点燃一万只红色蜡烛。

我要把我的祝福送到你们的身边,还要送到更为遥远的天堂。

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同学!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泣如诉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