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643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82 大小:15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1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docx

春季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全一册教案21

蛟河市中小学实施精细化管理均衡提高教育质量途径和方法(教学之二)

 

“学与教”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

(二)学期

 

学校

年级

学科

教者

 

写在前面的话

为了全面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我市继续推进“研学”活动。

在讲学稿“自学-交流-检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育人为本”为宗旨,以“促均衡、提质量”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创新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促进人才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

各校领导要加强指导,大力开展创新研究活动。

要结合本校教师特点,深入学习领会新版“学与教”设计的变化,一是研究重点,将讲学稿模式由原来“学与教”设计项目转化到“学与教”设计教学环节中,二是创新空间,由原来确定创新步骤到所有教学过程设计由学校与教师自主,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去实践、创新。

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入工作、认真研究,提高质量。

各位任课教师要通过精细备课抓住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科学确定“三点一项”(课标点、知识点、考点、能力项),创新学生能力培养、互助交流、面向全体、培优补差、“潜能”开发的新模式、新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所有的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让所有班级的成绩都能提升。

在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全市教育教学“研学创新”氛围,让教师提高质量过程逐步由“讲学”走向“导学”、再到“自学”,从而继续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高考成绩,让家长的企盼变为现实,创办让家长满意的优质教育!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本册教材的三维达标点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4)能辨别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轴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教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教材编排内容与可利用资源

本册教材内容涉及到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本册教材是以单元的形式呈现的。

在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共6课时;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共7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共15课时,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共6课时。

在几何与图形领域包括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共2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共6课时。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第七单元共4课时,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共4课时;在解决问题领域,包括第九单元的数学广角,共2课时。

这些知识之间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的。

比如第一单元的四则运算和第三单元的运算定律,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

前一部分知识是后一部分知识的铺垫,而后一部分知识又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小数概念的知识、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根据以往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几何与图形中的观察物体、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根据本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参照参考书8页的提示准备教具和学具,同时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相关的课件。

课标与教材面向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知识能力水平方面: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已经具备初步的数感,能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2、认知倾向方面:

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独立的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讨论问题过程中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3、非智力因素方面:

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初步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数与代数领域:

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学期学生将对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本学期通过第四和第六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图形与几何方面: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特征,本册将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准确建立三角形的模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

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能借助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特点,做出简单的预测。

在解决问题方面:

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独立的思考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本册教材在数学广角中,学生将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3.2-3.6

四则运算(4)

4

2

3.9-3.13

四则运算

(2)

观察物体

(二)

(2)

4

3

3.16-3.20

运算定律(4)

4

4

3.23-3.27

运算定律(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4

5

3.30-4.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

4

6

4.6-4.10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

3

清明节

7

4.13-4.17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

4

8

4.20-4.2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

三角形

(1)

4

9

4.27-5.1

三角形(3)

3

期中测试

五一休息

10

5.4-5.8

三角形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4

11

5.11-5.1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

4

12

5.18-5.22

图形的运动

(二)(4)

4

13

5.25-5.29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

4

14

6.1-6.5

营养午餐

(1)

数学广角

(2)

总复习

(1)

4

15

6.8-6.12

总复习(3)

期末总复习

(1)

4

16

6.15-6.19

期末总复习

4

17

6.22-6.26

期末总复习

3

端午节休息

期末考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

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第一学段已经引入乘加、乘减及带有小括号等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初步体会运算顺序,本册教材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把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和运算顺序紧密结合起来,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习负担,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设计: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中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通过谈话法、总结归纳法教学,学生的学主要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要重视解题过程的反思。

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授课6节

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

单元教学计划

(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包含两个内容:

例1教学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这一内容是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过来的;例2教学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是新编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设计: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好活动的物质条件本单元设计了丰富的观察和拼搭活动,除了准备必要的教具,还需要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

比如,每个学生准备2~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课堂上,一方面,两人或四人合作用手中的正方体搭出几何组合体,就能生成多种观察资源,使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搭成的物体,另一方面,两人或四人合作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组合体的形状,用手中的正方体把它搭出来。

学生手中有“物”,才能实实在在地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通过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说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2.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

首先要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其次要选择大小适当的观察物体。

同时,还要知道学生会正确地进行观察,将物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动,学生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

观察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对几何组合体的整体观察,让学生获得对组合体形状、大小的整体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组合体形状特征的观察,切实将在每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储存在头脑中;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回顾在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下头脑中建立起组合体完整表象。

3.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

动手操作,需要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还蕴涵猜测、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本单元特别需要组织以下操作活动:

①运用多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进行拼搭,拼搭过程中体验各种组合体的形状特征;②画图,请学生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用正方体把它拼搭出来,经历由二维图形到几何组合体的过程。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授课2节

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教材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教材更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着力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教材的情境资源,使情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与以往教学上的区别,教材把原来扩大多少倍、缩小多少倍的说法尝试改为现在扩大到多少倍、缩小到多少倍,教师要注意把握。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关于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教材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在教学中只是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方法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成抽象的定律,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设计:

本单元的内容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不同运算定律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提示,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

同时一定要利用好教材设置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可适当选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课时为7节。

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制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经历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简化了小数意义的叙述,同时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材所要向我们传达的意图,充分挖掘好教材资源。

教师还可以自制一些实用的教具增加课堂的实效性。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把小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

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二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小数,本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对于小数的性质与加减法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设计:

本单元教师在讲授法为主的基础上,辅助一定量的练习,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注意课堂的预设,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

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课时15节。

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及图形的拼组。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特性,内角和,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画高。

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同时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三角形更深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设计:

本单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资源,通过启发式、引导式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考推理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课时分配:

总课时6节。

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成果展示、实践操作、访谈等方式反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教材把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并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素材作为计算数学的背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笔算方法和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空间,情境呈现方式故事性强,灵活多样。

因此,在教学中既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根据我们周边的生活来选择素材。

现实生活中蕴含小数加减计算的活动大量存在,这些活动中,哪些是在近期对学生影响较大的?

是学生感兴趣的?

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好素材。

让学生在已有的整数加减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两位数以内的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同时本册教材又让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因此学生能充分应用旧知识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又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设计:

本单元教师应以开放式教学为主,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尝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启发、解疑,学生尽情发挥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课时6节。

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

(二)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分析: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第一学段安排了一次,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

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轴的特点。

本册是第二次学习,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运动经验,描述或画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图形与变换”单元中的“平移”内容,接触了有关“平移”的一些知识,因此学生能充分应用旧知识来自主学习有关图形运动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又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在他们已有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的基础上编排,4个例题承载着不同的任务,既有数学知识的认识深化,更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教学方法设计:

本单元教师应以开放式教学为主,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尝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启发、解疑,学生尽情发挥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