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637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

《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郴州市绿地系统.docx

郴州市绿地系统

郴州市绿地系统

规划分析

一、郴州概况:

地理位置: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

“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

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

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

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热冬冷,山地气候多样。

易受到东南沿海台风影响。

地域条件:

“三江(湘江,赣江,珠江)之源”。

位于东南丘陵南岭的北坡,市区北部多小丘陵,南部多山地,西部多高大丘陵,东部为开敞平原。

植被特征:

亚热带植物品种繁多,构成别具特色的亚热带风光,主要表现为常绿阔叶林相,也有少量的热带植物。

体现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地带特征。

 

二、郴州市绿地系统现状及规划目标

建设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郴州市多次荣获了“省城市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市”、“省城市园林绿化优秀地级市”等荣誉称号。

目前市中心城区有公园、风景区5个、广场2个,小游园4个。

据统计:

到2000年底,郴州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60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m2;到2005年底,郴州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160.13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43m2。

从2000年开始,郴州市开始逐渐注重城市形象建设,城市绿地不论从数量上与质量上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但随着城市扩张的脚步越来越大,城市绿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滞后、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情况。

另外,2008年年初一场百年难遇的冰灾,对郴州市绿化建设是一场毁灭性打击。

据不完全统计,冰灾对城市中心区40%以上的绿化乔木,对苏仙岭(4A级风景区)的风景林有70-80%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虽然郴州人民政府与绿化管理部门在灾后立即开展了相关补救措施,但据专家估计,要恢复到灾前水平,至少需要10年时间。

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郴州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构筑生态健全,层次合理,特色突出,服务方便的“园林式,生态型”城市绿地系统,初步建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并融的“林中之城”。

2.分期目标:

近期:

初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框架,全面达到园林城市标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0%,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9平方米。

远期:

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率,完善各类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初步建成绿地系统完善,附后地方特色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0%(老城区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

三、郴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一圈两环:

外围生态圈

防护林带环

郊野公园环

南脉绿网:

蓝脉——郴州主要河流水系:

郴江,燕泉河,同心河,东河,西河等为主体形成的水网蓝脉。

绿网——以城市重点绿化面和绿化点相结合,沿河流和主要城市道路绿化带构筑相互连通的绿色网络。

十山十湖:

“十山”是指位于城区内基本保持绿化现状,排列有序,脉络清晰的自然山体及其山系。

“十湖”就是充分利用郴江、同心河、东河、西河等城区主要河流的水资源,构建“河湖互补”的城市水网。

“十山”包括:

苏仙岭、桂门岭—流星岭—骡仙岭、月形山、东塔岭—南塔岭—樟树岭—木子岭—宁家岭—东坡岭、梨树山—石老山—肖家岭———栖凤岭、凤形山—刘仙岭、王仙岭、后营山、北面山—虎形岭、王家岭—金盆岭。

“十湖”包括:

东河金田村段规划金田湖、西河下白水段规划白水湖、刘仙岭段规划刘仙湖、郴江槐树下段规划圆泉湖、王仙桥段规划王仙湖、石榴湾段规划苏仙湖、铜坑湖段规划铜坑湖、同心河梦里故乡段规划骆仙湖、扩大北湖水面、扩建爱莲湖。

这样,在中心城区营造“十大名湖”。

四、郴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郴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以城市规划区为中心,规划将城区周围的近郊林地、风景名胜、湖泊、河流、山岗等,作为整个城市大环境的绿色开放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树立生态城市的观点,合理组合环境的各生态因素,如:

风景林地、交通隔离绿带、滨河风光绿带、蔬菜基地、鱼塘、农田等。

从而有效地拓展绿色空间,最终形成生态环境完整有机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使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与人工建筑环境系统协调发展,以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维护郴州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郴州市城市绿地系统,采用环形绿线、点状分布的布局,结合绿化走廊,建立有机、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一圈亮黄,一脉一网,十山十湖”的结构。

五、郴州市各类绿地分析

1、市级公园:

在中心城区规划市级公园,分别为:

北湖公园,苏仙岭名胜公园,东塔烈士公园,南塔公园,林邑公园,东河带状公园,西河带状公园,柿竹园主题公园,文化公园,福城公园,南岭阁公园,海泉公园,石榴湾生态郊野公园,刘仙岭公园,相山公园。

2、居住区公园和街头绿地:

居住区公园以500—1000米为服务半径进行设置,每处面积不小于2公顷。

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每处面积0.5—3公顷。

3、滨水绿带:

加强河流滨水绿带建设,增加滨水地带的共享性和景观性。

4、生产绿地:

结合中心城区周边的耕地,草地,鱼塘等进行布置。

考虑到桥口镇,万华岩镇的花卉生产已形成产业,中心城区只规划少量生产绿地。

5、防护绿地:

“主要布置在山体,水源保护区,大型工业区周围,交通干线两侧和高压走廊地带。

近期重点绿地建设项目主要为道路,工业区及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建设。

6、附属绿地:

中心城区的道路,居住区,公共设施,工业区,仓储设施,对外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特殊用地均应按相关标准配套建设附属绿地。

7、其他绿地:

风景林地,生态林地,风景名胜区。

分析:

郴州城市绿地总面积为605.6914h㎡,其中公园绿地总面积77.7799h㎡,占绿地总面积的12.84%,道路绿地总面积为18.5869h㎡,占绿地总面积的3.07%,住区与单位附属绿地总面积为103.2141h㎡,占绿地总面积的17.04%,风景林地总面积为306.3899h㎡,占绿地总面积的50.5826%,广场、街头绿地总面积7.0702h㎡,占绿地总面积的1.17%,城市周边绿地总面积92.6504h㎡,占绿地总面积的15.30%。

城市周边绿地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居住与单位附属绿地、风景林地、园绿地和道路绿地,广场及街头绿地面积比重最低。

各类绿地面积从多到少依次为:

城市周边绿地(306.3899hm㎡)>住区与单位附属绿地(103.2141h㎡)>风景林地(92.6504hm㎡)>公园绿地(77.7799h㎡)>道路绿地(18.5869h㎡)>广场、街头绿地(7.0702h㎡);风景林地因其成片分布,数量少。

各个景观类型的斑块都呈极不均衡对称分布,每种景观类型都以小型绿地占多数,而占多数的小型绿地在面积上却不占优势,只有居住绿地小型绿地的面积高于其它三种等级类型绿地,六种景观绿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破碎化。

郴州市城市绿地分布不均匀,各类景观地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总体多样性程度不高。

六、郴州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

1、郴州市绿地系统现存问题

近十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郴州市的绿化面积有所扩大,绿地质量有所提高,绿地建设也取得了成绩。

但结合郴州市绿地建设现状,还存在如下问题:

1.1绿地景观布局不合理

合理布局的城市绿地系统,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而有益的生活环境,而且能美化城市景观,满足城市居民休闲的需要。

但绿地景观在布局上的不合理,将使绿地系统原有的生态功能大打折扣。

郴州市中心城区的大型绿地斑块集中在城市周边的苏仙岭风景区、东塔烈士公园与周边山体绿地斑块上,大型斑块绿地过于集中,且分布不均;而在住区与单位附属绿地中,小型斑块过多,缺乏较大的斑块,难以发挥其生态效益与美学功能。

而且,绿地斑块的空间规模与服务半径尚不配套,还没有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系统。

1.2城市绿地廊道不完善

郴州市道路绿地虽已初步形成绿色网络系统,但仍不完善,城区内各种绿地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道路的通行能力,无视绿化带的功能。

大部分道路绿化带植物结构简单,仅有一层乔木,缺乏乔灌草的复合式搭配。

郴州市河流绿地廊道尚未建设,沿河岸只有部分自然生长的水草等植物生长带。

河流绿廊本身没有贯通,不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也难以在城市中起到大型绿地廊道的功能。

1.3绿地建设指标偏低

郴州市绿地建设的卞要指标与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相比偏低且绿地面积总量低,分布不合理。

与国际上先进绿化城市相比,差距更大。

至2004年,郴州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与深圳、广州等城市人均10m㎡以上的指标相比,有较大差距。

1.4绿地景观质量不高

郴州市的植物配置及类型结构都不够完善。

部分绿地乔、灌、草比例失调,大树少,草坪多,速生乔木少,慢生小树多;乔木和地被植物使用的比例都偏低,而过多追求使用低矮灌木,不仅破坏了绿地与人的亲近感,还降低了绿地使用率。

如过于追求景观效果,使防风滞尘,净化空气功能突出的法国梧桐、大叶女贞等生态型植物遭冷落,影响生态效应。

绿地景观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现有公园绿地(北湖公园、东塔烈士公园)中,设施简陋,管理粗放,品位不高;公园内不断开发新的游乐场所而侵占绿地,使绿地覆盖率下降,进而降低了绿地景观的质量。

二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植被景观层次较单薄,使用的树种不够丰富,特别是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种植形式单一,景观单调,缺乏形态和色彩的变化,在植物配置和修剪养护方面还有待提高。

2、郴州市绿地格局优化原则

2.1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管理,达到整体最优。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仅仅考虑城市本身的高度协调是不够的,必须将城市景观与整个大区域的景观相协调,除了城乡协调外,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与周边城市发展相协调。

对于城市而言,应从城乡景观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协调城市的总体规划,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

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绿化生态网络体系,减少“岛屿状”生境的孤立状态,增加开敞空间的连接度。

2.2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格局中的重要特性,维护与发展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的异质性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建筑物斑块及廊道占优势,而绿地斑块及廊道少,因而产生了严重失衡的现象。

这样的结构影响了城市景观的生态负荷,带来了空气污染,水质下降等环境问题。

因而在城市景观结构中应增加绿地廊道及绿地斑块,使其均匀分布于城市景观中。

2.3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镶嵌体复杂性的指标。

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

近年来,城市生态园林的兴起,将城市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阶段。

园林类型多样化及大园林规划都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发展奠定基础。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尽可能设计多种园林类型。

包括生产型植物群落、观赏型植物群落、抗逆性植物群落、保健型植物群落、知识型植物群落、文化环境植物群落六大生态园林和珍稀濒危园、生物专类园、水族馆、苗圃等。

2.4持续性原则

景观的可持续性是人与景观关系的一协调性在时间上的扩展,这种协调性应建立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和维持景观生态整合性之上。

景观生态规划持续性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立足于景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郴州市绿地植物规划

(一)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广泛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本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乔、灌、花、草合理搭配;速生与慢长,常绿与落叶合理搭配,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需要,以构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原则,显示出郴州四季浓荫如盖,花朵飘香的亚热带风情。

(二)园林植物规划

1、骨干树种。

以在郴州市生长良好并能反映出郴州地方特色的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

主要有市树樟树,市花月季以及红继木、国槐、栗树、广玉兰、杜鹃、含笑等。

2、基调树种,以能反映郴州市的特色,并能营造良好的城市绿化景观的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

(1)乔木:

猴樟、大叶樟、阴香、杜英、女贞、五角枫、酸枣、槐树、臭椿、无患子、悬铃木、罗汉松、杨梅、批把、秋枫、水杉、落羽杉、柳、银杏、棕搁、木荷、木莲、皂荚、竹类、火力楠、锣木、景列白兰、飞蛾械、红翅械。

(2)灌木:

夹竹桃、山茶、迎春、含笑、海桐、小叶女贞、紫荆、花石榴、樱花、木芙蓉、桅子、龙爪槐、红叶李、碧桃、白玉兰、紫玉兰、南天竹、构骨、珊瑚树、木模、蚊母、械树类、海棠类。

(3)藤本:

金银花、紫藤、葡萄、爬山虎、常春藤、凌霄、络石、薛荔、称猴桃、小果蔷薇。

(4)地被植物:

麦冬、莺尾、沿阶草、马尼拉草、结缕草、美人蕉、杜鹃、十大功劳。

3、特殊用途树种:

主要是能满足绿化要求且有一定观赏、经济价值的树种,能耐水湿、耐干旱、抗污染、耐贫痔土壤的树种,如油桐、龙柏、旱柳、桑树、朴树、合欢、苦糠、乌柏、枫香、枫杨、湿地松、马尾松、麻栋、板栗、侧柏、冬青、榔榆、刺槐、胡颓子、紫珠、无花果、雪松、光皮树、尾叶冬青、光叶山矾、擦木、结香、千头柏、火棘、小巢。

(三)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城市与自然环境演变发展的标志与见证,应当把古树名木作为活的文物进行保护。

古树名木的保护主要应做好宣传教育,立法管理,建档挂牌和养护复壮等工作,规划要求严格保护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城区,苏仙岭、王仙岭内现有的继木、银杏、香樟、国槐、锣木等200余株古树名木。

在距古树名木树干外侧3-5米范围内保持土壤裸露或种植花草,不得搞任何设施或堆放杂物。

高大古树名木应安装避雷针。

在距树冠边缘8米范围内不得安置炉灶、烟囱等热源。

在古树名木上的枝干上,除必要的古树名木编号标牌等保护设施外,不得搞架设、缠绳、绑铁丝、搭附它物或进行其他任何有损于古树名木生长的活动。

4、景观格局优化对策

4.1扩大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是城市进行呼吸的“绿肺”。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心区绿量最大的斑块,发挥着其他小型绿地斑块所不能替代的生态效应。

建设公园绿地,不是单纯意义上绿量的增加,而是起到增加大型斑块数量,对现有斑块布局进行合分配等多重生态效益的绿地规划行为。

在公园绿地建设中还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在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突出郴州特色文化主题,建设若干主题公园,为市民营造一个文明生活环境,用浓厚的文化色彩树立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

4.2均匀配置绿地斑块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等同的绿地总量,在城市中配置均匀与否,起到的生态效应将截然不同。

从目前看,城区斑块配置均匀度指数距合理性布局还存在一定距离。

公共绿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主体,其数量和质量反映当地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水平,所以公共绿地的配置应尤为重视。

除了多建市级公园外,还要依据自身特点,多建一些有特色的区级公园和游园(如:

观赏型、保健型、环境环保型、文化型等),来增加公共绿地多样性,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4.3加强绿地廊道建设

加大河流绿地廊道建设。

促进景观元素的流动,恢复和发挥廊道“源”和“汇”的生态功能。

展生态风光带建设工程,增强廊道的生态功能,提高景观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加强道路绿地廊道建设。

道路是城市生命的脉络,道路绿化是城市对外的窗口,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大力增加绿地廊道密度:

在街区小巷、商业区的步行街、市内地快速干道、高速两旁多种植物树种;种植以“一路一特色”为原则,采用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等多种绿地方式,乔、灌、草相结合,组织丰富的立体绿化景观。

4.4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可使城市景观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复杂化、多样化,抗干扰和灾害能力增强,同时,可创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为此,应重视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的作用,并将其保护和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形成有机和谐的城市景观格局。

·力,今后应充分挖掘这种优势,增加多种优良品种,以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为主体的植物群落,同时要注意针、阔叶树种搭配,尽量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植物群落,以保护和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