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477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docx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模版内容

【教学设计名称】极地地区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经验,我倍感欣慰,因为以前的学生总是要老师说出答案,自己不思考,没有一点学习的自主性。

相信他们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教学内容分析】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

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

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及目前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及名称,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利用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特点。

 

情感价值目标

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极地地区的位置;

2. 极地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地图册上的图片,一个冰雪覆盖的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教师提问】猜一猜图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

【学生讨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教师小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两极地区。

【教师提问】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

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图片】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学生讨论回答】北极地区:

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

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教师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

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结论】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教师小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

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

【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南极气候:

酷寒、干旱、大风。

南极景观:

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

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北极景象:

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教师小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教师提问、学生读图】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南极:

企鹅。

北极:

北极熊。

【教师提问】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这点我们刚开始学地理的时候学过)

【学生回答】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第2课时

【导入新课】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

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复习上节内容】1.说出南极和北极的范围。

2.南极和北极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北极是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南极是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读图】南极科学考察示意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对南极进行考察?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南极地区不仅气候酷寒,而且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读图】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穿越南极”,了解考察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勇事迹。

【教师提问】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的时间是哪几个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一般在南半球的夏季(每年12月-次年2月)

【教师提问】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哪些科学考察站?

【学生回答】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图片显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教师提问】你知道我国三个科学考察站建立的时间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A、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B、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69°22′24″S,76°22′40″E)。

C、昆仑站

【教师引导】你知道三个科学考察站中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有哪些么?

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中山站和新建的昆仑站,因为这两个科学考察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内。

【教师介绍】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与南极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

【教师承转】南极洲周围海域生活着大量地鲸,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滥捕滥杀,南极的鲸已陷入危机中。

 

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也遭到人们的滥杀。

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1.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大洋

                                     2.南北极气候和景观

                                     3.南北极点判方向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资源宝库:

                                         a.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

                                        b.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c.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2.南极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课堂练习】

1.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2.到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3.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东方站

【作业安排】七年级地理配套练习册

【教学反思】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它的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