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备考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261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备考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政治备考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政治备考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政治备考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政治备考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备考策略.docx

《政治备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备考策略.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备考策略.docx

政治备考策略

2012年高考政治备考安排与策略

 ★第一轮复习:

2011年7月至20112年1月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1、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夯实基础:

这段复习,对基础知识全面扎实的了解,

能做到基础题不丢分,不会因为知识本身的遗忘而犯错误。

初步掌握各种类型题的审、答技巧。

从操作上讲,就是对照课本(一定要认真熟悉课本),耐心细致地把每一个知识点复习到位,千万不要漏掉。

对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点,专门用笔记本记下来,它们一般都是你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是你的弱项。

这段复习,要处理好懂、记、练——懂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记是表达和展示的基本条件;练是为更好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要将课本通看与研读至少2-3遍(有的人就一遍,你能过目不忘?

指导思想:

精耕细作,夯实基础,不求联系,但求全面;在微观上,按照《考试大纲》逐个考点进行复习,初步培养解题能力

 2、具体方法:

(1)读——细读教材。

细读教材能帮助自己树立自信——我熟悉教材!

通过细读,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

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要牢固树立“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的信念:

首先,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所在,当然也需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看一些参考书,但决不能抛开课本。

看书应该做到四看:

看目录(经常看)、看序言(总序言和每课的序言)、看内容(大小字、黑体、楷体都应该看)、看小结(课后知识小结是每课知识的浓缩)。

看内容、看小结以加强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基础;看目录、看序言以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是关键。

对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

例如: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

特别注意:

大家往往只是关注或者只是停留在能够背诵黑体字或者一些纲领性、总结性的语言,而对书本上的相关解释性和补充性的语言漠不关心。

其实,这正是高考出题,尤其是选择题经常选择的命题方向(2008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

就考查到书本“资料卡”)

(2)记——熟记知识点。

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

有一个常识,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要提高能力,先要搞好知识的储备,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记忆。

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

如,课题(明白本课要讲知识的总体范围)→节题(进一步明确该题下分几个节题来讲解,弄清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框题(明确本框题讲述的主要内容)→标题→具体知识点。

       

另外,记忆知识点时还要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

要加强循环复习。

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

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

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这将为后面的复习节约大量的时间,争取更大的主动)

(3)练——解决问题。

读和记是为了练,可以说练是前者的目的。

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这轮练习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

一是巩固知识,二是纠正偏差或错误,三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2011年2月至3月底:

1、主要目的是提升能力——重组知识,训练技能,强化记忆,完善体系。

能够清晰地画出知识结构的“枝干图”(如:

以“认识”为中心辐射图,以“实践”为中心辐射图。

)对每个知识点的分类很明确(一些同学到高考前还分不清哲学四板块各包含的内容)。

做题时知道切入点,以及怎样组织相关知识点对他们作出完整解答——做题时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数量而放弃分析、思考。

一定要分析。

指导思想:

优化知识结构;熟悉解题路径,盘活存量知识;从宏观上,梳理知识,建构主干知识网络,初步形成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2、具体方法:

(1)归纳:

在第一轮复习中,通过细读和记忆,我们对个体知识点有了较熟悉的记忆。

但这仅局限在个点上,没有形成知识板块或没有建立知识体系,很难避免丢三落四毛病。

归纳时一般注意两大环节。

一是相关知识归类:

比如:

高三政治常识中,讲民主集中制,它在不同课次都出现过,但不同场合,内容都各有侧重,这要求学习将其对比、联系。

再比如:

加强民族团结,处理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有:

国家职能:

加强文化建设,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          人大制度的优越性第3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是具体知识系统归类:

教材的某个知识点在归纳时,一般要遵循: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顺序完整进行。

具体地说,“是什么”一般包含:

概念或含义,本质内容、特点等,这些是教材中关于原因的标志性语言。

“为什么”一般包含:

地位、作用或者意义、重要性、影响与危害(负面影响)和现状。

这也是教材中常见的标志性语言。

(如果再将其归纳的话可以归为二大类:

一类是理论上的,二是实践的。

)“怎么办”一般包含:

措施、途径等标志性语言。

如:

高一经济常识中关系经济效益。

  “是什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衡量的标准。

“为什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就重要性而言,它既可以涉及到企业,也可涉及到国家和国民。

 “怎么办”主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这里有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存在宏观调控作用,同时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管理、市场开发(国际国内)、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

(2)联系

这里的联系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政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三是时政热点的联系。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前面已作说明(略)政治学科内部的联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对这些相关知识早做准备,可以提高答案的完整性。

     

例1:

关于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因分析。

就经济常识而言有:

共同富裕:

劳动者:

消费者等。

就哲学常识而言有:

①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③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就政治常识而言有:

①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凭证;②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核心: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两者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③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对人民负责;④中共的性质、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党的执政理念等。

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但在回答具体设问时要认清问题的角度,根据设问角度的要求,做具体取舍。

(3)提升

这里说的提升主要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提升。

主要依托综合水平较高的练习来进行。

    ★第三轮复习:

2011年4月初至5月底

这段时间的主要特点是一个“考试——纠正——分析——再考试”的循环过程。

1、主要目的:

应用能力提高——能相当适应综合考试的节奏,同时补好绝大多数的知识漏洞,,即查漏补缺(注意:

哪些在复习、练习中很少涉及到的)——看以前做过的试卷(特别是桂林市一、二、三模拟考卷),尤其是检示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

指导思想:

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知识健全,能力健全。

2、具体方法:

(1)回归书本

(2)统览热点、重点

(3)训练必要的答题技巧

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后期复习要加强审题能力和编制答案能力的培养。

注重反馈矫正,做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发现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查缺补漏,环环相扣,步步落实。

①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

好多同学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读题太少,不舍得在读题上下工夫,而是草草一读就凭印象选择或答题,往往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

抓住主要概念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

比如我们讲宏观调控。

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经济常识第二课,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和重要性)、三种手段及目标、任务、。

经济常识第五课关于国家财政、税收,第六课银行及利率,第八课的

汇率等。

所以我们答题的思路就是抓住问题中涉及到的主干概念把它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

②提高选择题正确率——这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一个关键。

③问答题解答要规范简洁。

最后留出10天左右的时间用于同学们的强化记忆、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整理错题笔记,加强对知识和能力的巩固。

       

 

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提分策略分析

(一)

依据2010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结合试题对命题方向的启示,对政治学科2011年高考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知识基础要扎牢

知识薄弱是百病之源,是制约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扎牢知识基础是高考复习的关键。

“越是基础知识就越具有决定意义,越是基础知识就越有区分度。

”每年从高考考场上走下来的考生对此都深有体会。

2010年江苏卷第25、26题、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2题等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为此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宏观把握,中观呈面,微观落实”以扎牢知识基础。

要夯实知识基础必须做到:

靠课本。

对课本上的要点,要反反复复地看。

第一遍,详细看,把书上的例子、谚语、格言“一网打尽”,要分析其体现的道理并与课本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第二遍,有选择地看,有分类地去理解,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抓主干。

教材内容庞杂,并不需要在每一个知识点上下工夫。

要抓住高频考点、课本重点和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复习,把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

构体系。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打破单元、课的局限,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运用宏观知识体系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

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

中观呈面对于高考答题更为直接而有效,考生要格外重视。

中观呈面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

如《经济生活》可以以“价格”为主题集成这样的知识块:

价格的含义,价格的变动,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决定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尺度的关系,价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价格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等。

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重点落实四点,即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考点。

二、联系实际要到位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复习备考中一要关注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精心选择热点专题:

2010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绝大部分取材于贴近生活的重点、热点问题,如上海世博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金融危机、就业问题(如“用工荒”问题)、宏观调控(如房价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如同票同权)、公民政治参与、网络发展(如物联网)、投资理财、民族关系、知名影片(如《阿凡达》《建国大业》)等在试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较好地体现了“关注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二要关注长效热点(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长效时政)。

如“三农”、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思维层面展开理性思考,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训练,这是提高备考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开放探究要体验

贴近学生生活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新课程高考试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2010年江苏卷第37题、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38题等,这些试题都较好地体现了探究性与开放性,使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展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突出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头戏,在今后的新课程高考中一定还会有所体现,并有不断创新的趋势。

重视教材的单元探究,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或流程,加强探究性典型课题的针对性训练,这是破解研究性、探究性试题的必由之路。

四、地方特色要挖掘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挖掘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景,创新答案。

2010年江苏卷第34题、2010年广东文综卷第36题、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41题,这些试题都突出了本土文化,选用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素材作为试题的情境,使试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投身家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五、解题训练要高效

高考试题是对考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检验。

为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养成自己选题、命题和答题的习惯,培养自己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意选择高考真题进行变式训练,在解题训练时要注意解题的科学性、答题的有效性,这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只是训练也不能“喜新厌旧”,要认真用好手头已经做过的各种政治试题,放大其功能,提高复习的效果。

现提示几种有价值的训练方法:

错题成集。

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加以总结,并详细记录心得体会,逐渐形成错题集,在每一次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系统地看一看,有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对题再做。

做对的题目,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殊不知,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也可能会做错,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因此,把做对的题目再做几次,既有利于夯实基础,也有利于稳定正确率。

旧题新做。

在做高考试题以及各地模拟试题的时候,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这就是高考命题专家对各地试题精心研究以后进行创新的结果。

因此,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等)既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应试技能。

专项突破。

在各种题型中,有的同学选择题做得好,非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非选择题做得好,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选择题时,有的同学因果类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组合式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非选择题时,有的同学简答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辨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材料分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综合探究题做得不好……应该说,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因此,在备考中要做好专项突破的练习。

例如,综合探究题(即研究性学习试题)是一种新题型,好多同学不太熟悉其答题技巧而备感困惑,但这一题型正在成为新课程高考中的“新宠”,如不加以研究,就很难适应,从而使自己格外被动。

如能将做过的综合探究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汇集起来,揣摩并总结其取材、设问、答案设计的规律,有利于专项突破,提高解题能力。

六、充分放大政治试题的功能

高三的学习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中,自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质量的训练才是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2010年高考政治备考策略与方法

2010年高考将有越来越多的省份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命题。

笔者认为,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揭示高考命题规律,把握高考命题走向,在宏观和微观上全面地把握基本知识,是应对2010年高考的关键。

  随着高考的渐渐逼近,广大师生都沉浸在忙碌的复习当中,2010年高考将有越来越多的省份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命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我们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呢?

笔者认为,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揭示高考命题规律,把握高考命题走向,在宏观和微观上全面地把握基本知识,是应对2010年高考的关键。

  一、2010考纲解读及命题趋势

  1.全面了解《考纲》,把握全局

  2010年政治高考大纲与2009年相比,各种要求完全相同,这符合高考内容总体保持稳定的特点,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考试范围基本稳定。

  政治考试范围包括必修课程的大约252个知识点,外加选修内容和时事政治。

与2009年相比,2010年高考“命题要求”中明确指出“体现新课程理念”,因此,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将紧紧围绕能力考查这个中心,注重将政治考纲中的知识点与国家意志、党和人民的意志相结合。

  2.命题预测

  2010年政治高考仍会保持基本稳定,试题命制仍坚持稳中有变、稳中有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试题更加关注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遵循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关注现实、稳中有新的命题特点和命题思想。

  

(1)坚持稳中有变、注重创新的原则

  “稳”就是继续以持续的热点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

宏观调控与经济政策;改革开放30年和建国60周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民族问题;扩大内需、拓宽农村市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责任政府;国际合作与发展;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等。

热点掌握关键是落实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热点问题的内在联系、知识点和热点的内在联系。

  “创新”就是考查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题型多变,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实现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有机统一。

  

(2)突出主干知识,加强学科内综合

  纵观历年高考题型,我们不难看出,高考主观题从总体上说还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我们只有努力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建立宏观知识体系,结成一张知识网络,这样在答主观题时,才能筛选运用,多角度、深层次地全面分析问题。

  (3)试题将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2010年高考命题将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地方特色,走进生活,突出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考生要及时关注课程改革中的活动探究,特别要加强对教材单元后面综合探究的学习和思考。

并且要学会以某一个问题为背景,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从确立课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步骤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主动参与,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实际运用,考查综合能力

  高考试题会以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为背景,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高考政治在设置题目时注重能力立意,试题中将会进一步渗透新课程的理念,如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

  二、2010高考政治复习备考建议

  1.“抓纲”“务本”,构建知识体系

  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知识点)要尽力掌握,注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

  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

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固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如《经济生活》以“消费、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板块,构建基本框架;《文化生活》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就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为知识框架;《政治生活》就以“公民的基本知识;政府的基本知识;党的基本知识;民族的基本知识;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组成知识架构,将厚书读薄,运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应对自如。

  2.把握以往高考试题及教材特点,抓住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变动情况及2009年高考涉及的相关考点,对我们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经济生活》考查的是历年持续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历年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依然不能忽视。

近年《经济生活》新版教材与实际生活关系较紧密的知识点主要有: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价格变动的影响”“投资理财的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宏观调控”等等,这些知识点我们都要注意。

《政治生活》侧重于“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复习时我们必须以它们为主线,把握国家意志,牢牢跟上时代脉搏,增强复习针对性。

《文化生活》历年围绕“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的命题较多,因此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对这些内容加强系统学习和复习。

《生活与哲学》主要是构建知识体系,历年高考哲学考查的层次一般是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五个板块,加强复习把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就可以使我们提纲挈领的一下子锁定知识点。

  3.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

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

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4.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牢固、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考生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拘泥于课本中的现成字句的记忆,而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模拟训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

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

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2010年新课标高考政治备考策略与方法[1]

【环球网校(edu24oL)-高考指南】:

随着高考的渐渐逼近,广大师生都沉浸在忙碌的复习当中,2010年高考将有越来越多的省份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命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我们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呢?

笔者认为,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揭示高考命题规律,把握高考命题走向,在宏观和微观上全面地把握基本知识,是应对2010年高考的关键。

  一、2010考纲解读及命题趋势

  1.全面了解《考纲》,把握全局

  2010年政治高考大纲与2009年相比,各种要求完全相同,这符合高考内容总体保持稳定的特点,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考试范围基本稳定。

  政治考试范围包括必修课程的大约252个知识点,外加选修内容和时事政治。

与2009年相比,2010年高考“命题要求”中明确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