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202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导学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孟子》

【学习任务】

1.掌握“举、动、忍、曾益、空乏、拂、所以、恒、过、作、征、喻、入、出”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关于孟子及《孟子》的文学常识。

3.通过诵读,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

4.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第二段所讲的道理。

【知识储备】

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孟子处于各国新兴封建势力先后进行变法的战国中期。

2.《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3.修辞方法:

排比。

4.说理方法:

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曾()益拂()士

拂()乱胶鬲()傅说()

2.找出文中三个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和意义

 

3.词类活用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

行拂乱()其所为必先苦其心志()

人恒过()入则、出则()

4.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

古义:

举于士(今义:

古义:

5.多义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生于忧患

而:

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

发:

发于畎亩发于声

拂:

行拂乱其所为拂士

6.重点词语解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后作

征于色而后喻

国恒亡生于忧患

7.重点语句翻译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合作学习】

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4.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5.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巩固延伸】

1.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三。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

请写出两句。

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

请列举几例。

3.默写课文。

附:

答案

【自主学习】

1.quǎnzēngbìfúgéyuè

2.⑴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⑵衡于虑“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⑶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辅佐。

3.劳:

形使动,使……劳累饿:

形使动,使……受饿空乏:

形使动,使……受穷困缺乏之苦动:

动使动,使……惊动忍:

动使动,使……坚忍乱:

形使动,使……混乱苦:

形使动,使……受苦过:

名作动,犯错误入:

动作名,指国内出:

动作名,指国外

4.举:

举用;今义:

往上托士:

狱官;今义:

士兵

5.于:

从;给;在;由于而:

顺接;并列发:

发迹,指被任用;表现出来拂:

违反,阻挠;通“弼”,辅佐

6.担子,责任奋起征验,表现了解,知晓常常生存

7.⑴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们的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⑵内心困扰,思虑梗塞然后才能奋起;(一个人内心想法)表现在脸上并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⑶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通常会灭亡。

⑷这样之后,就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合作学习】

1.见《教师用书》。

2.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

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

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3.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4.这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

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

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

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5.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

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

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

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

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

才能从磨炼中来。

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

才能从奋斗中来。

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

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

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

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巩固延伸】

1.见《教师用书》

2.相关的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

相关的事例: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

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

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畅销一时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在诠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3.略

 

 

《教学相长》导学案

《礼记》

【学习任务】

1.正确认读“肴、旨、强”,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能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知识储备】

1.《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2.《学记》:

《礼记》名篇。

杂记秦汉以前的贵族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

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3.“四书”指的是: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

《诗》、《书》、《礼》、《易》、《春秋》。

【自主学习】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嘉肴() 弗食()   自强() 教学相长()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3.理解重点词语

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虽有至道

是故困

自反自强

教学相长

4.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今义:

古义:

不能知其旨也(今义:

古义:

教然后知困(今义:

古义:

教学相长也(今义:

古义:

5.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

6.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合作学习】

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作者既要阐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为什么开篇先写“嘉肴”“至道”?

这样有什么好处?

3.说说《教学相长》的论证思路。

4.“教学相长”原则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强化】

1.课后“思考与练习”二、三、四

2.班上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

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

(请用上文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3.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要广泛交流: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客至,主人具蔬食,客不悦。

主人谢曰:

“家贫市远,不能得肉耳“ 客曰:

“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主人曰:

“君何以归?

”客指阶前之鸡曰:

“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

1解释带点字

主人具蔬食()    客不悦()

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主人谢曰()

2翻译下列句子

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译:

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    译:

3本文客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翻译下面短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附答案:

【自主学习】

1.yáofúqiǎngzhǎng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3.嘉肴:

美味的菜肴食:

品尝旨:

味美至:

到达了极点是故:

因此困:

(受到)阻碍,不通自反:

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自强:

自己督促自己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4.即使/虽然味美/意义、用意、目的(受到)阻碍,不通/困难促进/增长。

5.形容词作名词,好处6.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合作学习】

1.见《教师用书》。

2.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3.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4.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巩固强化】

1.见《教师用书》2.成语:

教学相长句子可从文中任选。

3.略4.⑴准备高兴吃道歉⑵请杀我所乘的骡马来吃。

我借用你家的鸡,骑着它回家。

⑶希望主人杀鸡招待自己。

5.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

在学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

这四类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

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

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曹刿论战

 

 

 

 

 

 

 

 

 

 

 

 

 

 

 

 

 

 

 

 

 

 

 

 

 

 

训 

练 

 

 注

 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

小信未孚(fú)车辙(zhé)夫(fú)战

旗靡(mǐ)

 词

容易读错:

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夫(fú)战

旗靡(mǐ)

容易写错:

小信未孚车辙旗靡

 句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课后练习第三题)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修

 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好处和运用的技巧。

(题目:

引用;段首:

间接反复)?

1、介绍《左传》。

2、介绍长勺之战背景。

 

 

 

 

 

 

 

 

 

 

 

 

 

 

 

 

1、文章是怎样塑造曹刿这一形象的?

[远谋:

请见(爱国热情)、问战(政治远见)、参战(卓越的军事才能)、论战(过人的谋略)。

]

2、曹刿高超的指挥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作者为什么要在战前写“其乡人”对他的劝阻?

4、“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

 

 

 

 

 

 

 

 

 

文本

 

段落

 

阅读

浙江义乌09年中考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篇,民弗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D)(2分)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可改写文章第二段。

 

1、体味和把握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间、之、属、伐等)

3、正确翻译文中的重要特殊句子。

(课后习题二)

4、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对文段的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

本文历年来都是各省市出题的热点。

如:

2007河南省非课改、2007镇江卷、2008江苏省淮安市、2008密云县、2009浙江义乌、09辽宁阜新、11年江苏苏州、12年长春、14年黄山等等。

课后

 

 改写本文。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任务】

1、积累文言文“间、鄙、安、孚、牺牲、狱、以、之”等常用的实词、虚词和“何以战”等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知识储备】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长勺(sháo)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

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

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

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又何间焉()玉帛()登轼()辙()靡()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3、“何以战”属于古文特殊句式的句,翻译:

4、根据自己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复述故事情节,并各用一个字来概括肉食者和曹刿的形象特点。

肉食者()曹刿()

【合作探究】

1、小组分段解决课文翻译问题,可在全班分享质疑,疏通文意。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3、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确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和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曹刿战略战术思想(取胜原因):

4、评价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谈一谈你更喜欢谁?

曹刿:

鲁庄公:

我更喜欢()。

因为

【巩固强化】

曹刿论战(2012年长春中考)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遍()③小大之狱()

④望其旗靡()⑤肉食者鄙()⑥公将鼓之()

3.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2分)

4.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

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2分)

5.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

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

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2分)

子鱼论战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今河南柘城西)。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

“君子不重伤,不禽(擒)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

“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提示:

宋襄公不顾本身国力疲弱,妄想当诸侯的霸主,企图复兴其祖先殷王的事业。

在泓水与楚国决战时,他又想以“仁义”笼络人心,盲目地提出了一些迂腐的主张,拒不接受子鱼切合实际的见解,结果遭到惨败。

6.选出对“不鼓不成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擂鼓士兵不能列队B、不摆成阵式的不要击鼓

C、不击鼓攻击还没有摆成阵势的敌人

7.子鱼两次建议宋公抓住攻楚时机,一次是在楚人_____________时,第二次是在楚人______________,(每空填3字)曹刿建议庄公攻齐的时机是________(填4个字)(3分)

8.本文与《曹刿论战》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鲁国为何胜利?

宋国为何失败?

(5分)

附答案:

自主学习略合作学习2、(第1段):

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2段):

叙述长勺之战的过程;(第3段):

写曹刿论述知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3、曹刿战略战术思想(取胜原因):

曹刿是个有远谋的人,在长勺之战中他认为战争胜利要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战斗中要抓准战机,在“彼竭我盈”时反攻,在“辙乱”“旗靡”时追击。

这就是曹刿的战术,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的取胜之道。

4、曹刿:

有远谋,具有卓越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才能,遇事冷静沉着。

鲁庄公:

①广开言路,礼贤下士②尽职尽责,取信于民③知人善用,用人不疑④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如:

我喜欢曹刿“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因为他不认为战争只是“肉食者”的事,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喜欢鲁庄公能知人善用,因为他能大胆任用人才。

巩固延伸1.春秋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

2、.①参与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倒下⑤鄙陋,目光短浅⑥助词,无实意。

(共3分,每小题0.5分)

3、.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

(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

4、.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

(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5、鲁庄公:

①广开言路,礼贤下士②尽职尽责,取信于民③知人善用,用人不疑④虚心求教,不耻下问(2分,言之有理即可)

《子鱼论战》6.c7、未既济未成列齐人三鼓。

8、宋国没有抓住有得时机,而鲁国既采用了正确的战术,又抓住了有利的时机。

板书:

曹刿论战

《左传》

鲁庄公(肉食者)曹刿

鄙远谋

论战伐------战前,民心向背

战------战中,抓住时机

克------战后,有勇有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