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088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docx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

 

题目: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

 

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专业:

交通运输年级:

09级班级:

二班

姓名:

贺新光学号:

********

 

2012年5月4日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分析,针对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别从道路交通的三个要素人、车、路方面分析解决办法,分析出驾驶员、车型、道路状况和管理水平是主要的诱发事故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管理制度和安全审计制度等方法达到控制交通事故的目的。

关键字:

安全形势驾驶员管理水平安全审计制度

引言近年来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显著提高,2010年底,全国公路(含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达400.8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7.41万公里,并且按照规划2020年还将达到10万公里左右,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

1国内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1.1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中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6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为378781起,死亡人数为89455人。

2007年全国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交通事故327209起,超8万人死亡。

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事故数同比下降7.9%;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

2011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4.4%

图1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

由图1可看出,我国交通事故每年死亡人数还很多。

虽然在2006年后表现出了下降趋势,但其死亡人数并没有大幅减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1.2我国交通的特点

道路交通安全受到人、车、路以及交通环境这四位一体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的交通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也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在

1.2.1混合交通状态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乡村经济也飞速发展。

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不仅惠及了百万民众,而且还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拉近了城乡距离,因此也带动了农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机动车数量也随之迅猛增加,农村拖拉机数量也大幅度上升,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

1.2.2车辆安全性能保障低

我国低等级公路上,机动车辆除了作为运输工具以外还作为日常生活工具,一些性能、质量达不到国家强制标准的机动车也一拥而人,加上繁杂的一套手续、费用等,使得农村中相当一部分机动车无牌无证或假牌假证或非法拼装,甚至是报废机动车辆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1.2.3非职业驾驶员肇事情况有上升趋势

随着车辆的增多,驾驶员也随之增加,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取得驾驶证的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

没有经过专门正规培训的驾驶人在行驶中易发生随意行车、不按交通法规行驶、超员超速等违法驾驶行为,给道路安全带来隐患。

1.2.4道路行车环境差

很多低等级道路上,既未测量,又未设计而建造,很多都是只经过了简单的硬化,道路环境并未得到改善,加之路窄、弯多、弯急、路口多是其的特点,致使行车环境条件极差。

1.2.5交通参与者素质较低

在低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上,会出现人、车甚至人、车、畜混合于道路上的情况,使道路上经常会出现行人横穿马路、牲口无征兆的变向和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增加了道路的行车安全隐患。

1.3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情况不容乐观

从2006年到2011年的统计情况来看,整体上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减小速度变缓,而且近几年新增车辆涨幅在增加,从现在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来看,这个涨幅还要增加,因此,未来的交通事故情况并不乐观。

1.4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及水平不适应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

我国机动车数量每年以较大增幅增长,但是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落后,不能与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相适应,也是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2.1驾驶员违章操作、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驾驶员违章操作、交通参与者违法行为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交通事故的严重化。

2010年由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造成的交通事故达92%以上,其中由机动车驾驶员的经验不足、操作不当、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引起的事故就高达85%,由非驾驶员引起的事故只有7%。

2.2低驾龄驾驶员成为事故的主要责任主体

2011年驾龄不足3年的驾驶人肇事造成31586人死亡,占机动车肇事致死亡人数的38.4%,比2010年增加17892人。

统计表明驾龄在1-3年,年龄在21-35岁的驾驶员是主要肇事人群,经验不足、判断能力低、盲目自信是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2.3大货车、小客车是两种最危险的车型

1998年上述两种车型出行分别造成2521人和2581人死亡,小客车是主要肇事车型,由其肇事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5.8%

2.4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增长很快,到2010年末总里程达7.41万公里,相应带来高速公路事故和伤亡人数急剧增加,事故率大有上升之势。

2001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24565起,3147人死亡、9978人受伤,相当于每km发生1.2起事故,约每6km就有1人死亡;2004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造成6235人死亡,比2003年上升18.3%,平均每万km死亡1829人。

2.5混合交通环境也是产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对交通事故产生的道路特点分析可知,混合交通条件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9%,同时还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占67.2%。

缺少交通控制是混合交通的特点,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50.8%,死亡人数占62.4%。

2.6交通事故致死率和万车死亡率高

交通事故致死率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伤亡总人数之比。

2009年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为19.7%,万车死亡率分别为3.6%。

而发达国家交通事故致死率保持在1%-4%之间,万车死亡率在1.2%-5.9%之间

2.7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严重

2010年,交通事故次数及死亡人数位于前5位的为粤、浙、鲁、苏、川,事故总数占到了全国42.59%,死亡人数占36.51%

经济快速发展,客货运量增加,交通密度大,是这些地区交通事故增加的主要原因。

3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动态系统,人、车、路被称为道路交通系统三要素

其中主观因素是人,其中那个包括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与者;客观因素是车辆技术状况和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

各种因素的比率如下图

图2三种交通因素重要性比例

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由于人、车、路及环境构成的动态系统在某个环节上的失调引起的。

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某一独立环节失调引起的,而往往是两个或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必须采用系统观点,综合考虑,协调好人、车、路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3.1人的因素

据统计,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2%,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8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2.2%,行人、乘客占3.6%,其他人员占1.2%。

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受社会环境、遵章守纪意识、安全意识所主导。

许多人不了解交通规则,更谈不上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由于驾驶员违章驾驶、注意力不集中、酒后驾驶、驾驶技术水平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大量存在;尤其是超载(超员)、违章超车和超速行驶等“三超”现象更是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另外,非机动车骑乘人员和行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差,无视交通规则(在非人行横道横穿公路、与机动车辆抢行等)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为数不少。

从2002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统计数据来看,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肇事共造成85916人死亡,占全国死亡总数的78.56%;其中因超速行驶、违章占道行驶和不按规定让行等违章肇事造成21123人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9.31%。

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违章肇事分别造成4589和6798人死亡,分别占死亡总数的4.2%和6.22%。

可见,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改善是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决定性因素。

3.2车的因素

汽车检测内容包括汽车行驶安全装置的检测,汽车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测,汽车仪表、照明及信号装置的检测,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汽车碰撞安全试验,汽车噪声与排放污染物的检测等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是指车辆制动和转向装置、前后桥、车轮、灯光、喇叭、仪表等有故障以及漏油、漏气、漏水,使车辆的技术性能变坏,影响行车安全。

其中,汽车的制动、转向、灯光和轮胎技术状况不良或失效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

由于中国国情及现有的汽车维修体系和汽车检测体制还存在一些缺陷,致使一些车辆技术状况参差不齐。

有的车辆该维修却未及时维修,有的该报废的车辆依然光明正大的行驶在道路上。

有的地区汽车年检、性能检测走过场,甚至有检测线并未投入使用,检测工位形同虚设。

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增加了事故发生率。

3.3路的因素

由于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太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家户户的小汽车,从而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道路基础设施的发展明显不能与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相协调。

道路狭窄或破损,交通拥挤,人车混行的交通环境仍大量存在。

与西方交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路铺装率较低,高等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较小,道路建设和养护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从道路设计来看,许多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

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造成交通事故的另一个原因是车辆行驶速度的问题,数据表明,车辆在低速(<30km/h)和高速(>55km/h)时的事故和死亡发生率较高,原因是车辆在低速度启动时和高速度时都难以控制,易发生交通事故

3.4环境的因素

道路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包括道路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噪声污染和天气气候等。

道路的设计车速一般由道路等级和线路地形所决定。

但许多高等级公路为节省投资,未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这样就造成驾驶者对道路的安全警戒意识松懈,而实际道路安全保证低,从而使事故更为严重。

噪声和天气气候也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比如在雨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安全系数会随之下降。

软环境主要是交通管理(包括道路运营管理)。

目前有关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安全体制还不够健全。

有些现存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管理条块分割和冲突现象仍然存在;道路交通管理和路政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某些执法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执法水平低,执法力度不够大,执法易受人情和行政干预等。

更有甚者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具体体现在突击性交通违章处罚和严管、周期性和运动性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时紧时松等方面。

例如,严管超载则放松超速,治理超载则不管超速,治理超员则忽视超载。

这些社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通安全水平提高。

总之,交通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交通环境,特别是交通软环境,严峻的交通安全环境将难以适应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4针对我国的交通状况应采取的对策

4.1针对人的对策

4.11提高驾驶员素质、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

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有50%以上的事故同驾驶员行为有关。

因此提高驾驶员素质、职业道德对保证交通安全有重要作用。

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视觉、听力、反应动作的准确性,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都要有科学的检查和严格的考核标准。

驾驶员的培训要严肃、认真,既要认真上好技术课、训练课,又要上好交通法规课。

要讲交通道德、职业道德,严格执行交通法规。

4.12对机动车乘员、骑自行车者及行人的管理

这部分人员较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其管理应以宣传教育为主。

有关部门应加强道路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安全意识深入民心;规范非机动车及行人行为,尽量避免其与其他交通流发生冲突,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4.13对交通执法人员的管理

目前中国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存在管理时松时紧、执法尺度不规范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侥幸心理倾向。

所以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一样重要。

4.2针对车的对策

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还应增强驾驶员对车辆维修的理性认识,并辅以政策法规,以强制手段切实保证车辆维护和修理的顺利执行。

使驾驶员严格执行车辆维护和修理制度,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各安全装置齐全有效,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

4.3针对路的对策

面对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为了解决中国路少车多的矛盾,国家及地方政府还应继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并保证施工质量严格符合道路建设标准。

对于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注意交通情况的调查研究,改善路网结构,合理化交通控制;对于事故多发路段重点整治;根据道路交通流量、道路发展等客观情况,健全道路附属设施(包括行人过街天桥、标志、标线等),切实保证良好的行车环境。

4.4针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对策

4.4.1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助系统

在道路两旁能够间隔设置应急救助平台,然后综合起来形成系统,从而能以最短的时间使事故中受害人员得到救助,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伤亡人数。

而且能够快速处理车祸现场,不影响交通状况。

4.4.2实施道路安全审计制度

道路安全审计已经成为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有: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量;降低交通事故伤害程度;提高路网安全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赔偿费用;降低完工后的改进需求,减少改进费用;促进道路管理部门和设计者的安全意识

5结语

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公害。

交通安全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既有其复杂的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社会体制、社会风气和民族习惯等社会因素,也有法律、宣传、教育、管理、政府和社会行为因素,同时也受道路、车辆、控制技术等技术进步的影响。

交通安全法规的完善与严格执行、交通技术的进步对提高交通安全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交通参与者行为的改善是包括驾驶员在内的社会成员交通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提高,对提高交通安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新闻办公室.改革开放30年公路交通发展成就[J].公路,2008(08)13.

[2]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6~2011.

[3]朱晗,侯丽秀.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N].农机监理,2009(5).

[4]刘志强,龚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

76-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DB].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DB].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7]RoadAccidentsGreatBritain2000.LondonStationeryOffice,2001.9.

[8]夏长高,曾发林,丁华.汽车安全检测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6.

[9]刘强,陆化普,张永波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6):

123-128.

[10]郭应时,袁伟,付锐.道路安全审计及其应用.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4):

56-58.

[11]赵建有,杨雪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20(3):

59-62.

[12]冯桂炎.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审查手册.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3]何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公路交通科技,2003,6:

119-121.

[14]刘志平,张景松.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交通科技,2003,

(1):

11-13.

[15]胡润洲.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与安全对策研究.交通管理研究,2000,(5):

20-24.

[16]王洪明.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3):

129-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