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999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2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古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23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3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峰回路转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4)掇幽芳而荫乔木

23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36.(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

(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237.“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

(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23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34.

(1)曲折、回环

(2)居高面下

(3)这

(4)遮阴纳凉

235.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236.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者与民共乐

237.【甲】文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表现了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

【解析】

23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根据句意来划分。

句意: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23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

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

回:

曲折、回环。

②句意:

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临:

居高面下。

③句意: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

斯:

这。

④句意: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

荫:

遮阴纳凉。

235.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第①句重点词:

乐,乐趣的意思。

句意: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第②重点词有:

乐,喜欢的意思。

句意: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23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根据名字“丰乐”在【乙】文中找到包含这两个字的句子。

最后一空根据【乙】 文最回一句提炼即可。

237.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

两篇文章都是围绕“乐”而写的。

【甲】文写与滁人共游为“乐”;【乙】文建亭取名为丰收的快乐,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与民同乐。

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四、综合性学习

238.范仲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欧阳修也在《醉翁亭记》一文中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根据两篇课文的内容拟写一副对联。

【答案】示例;岳阳楼上范仲淹忧国忧民;醉翁亭里欧阳修乐山乐水。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本题作答要依据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所表达了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所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来拟写作答。

可拟写为:

岳阳楼上范仲淹忧国忧民,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

采用宽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239.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

苏轼:

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答案】欧阳修:

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

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的能力。

颁奖词: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

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

颁奖词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给欧阳修的颁奖词,要抓住其事迹及精神来写。

被贬滁州却能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事迹要简略,点到为止,重点是赞美其与民同乐的思想及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可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

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

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

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

(注释)①黄雚(guàn):

草名。

②樗(chū):

树名。

③赭:

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

④疥:

疥疮,一种皮肤病。

⑤胕(fú):

浮肿。

⑥笄:

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24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阴多铁阴风怒号

B.其名曰黄雚名之者谁

C.白华而赤实华而不实

D.多苍玉苍颜白发

241.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至于负者歌于途

C.于我如浮云D.告之于帝

242.翻译句子。

(1)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2)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答案】

240.C

241.B

242.

(1)(用它)洗浴可以治愈疥疮,又可以用(它)来治愈浮肿。

(2)(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细而尖端呈黑色,名称是豪猪。

【解析】

240.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其阴多铁/阴风怒号(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阴冷);

B.其名曰黄雚/名之者谁(名:

名字/起名,取名);

C.白华而赤实/华而不实(实:

都是“果实”的意思);

D.多苍玉/苍颜白发(苍:

深青色/灰白色);

故选C。

241.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是“介词,到”;

A.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介词,从);

B.至于负者歌于途(与“至”连用,意思是“达到”);

C.于我如浮云(介词,对);

D.告之于帝(介词,给)

故选B。

24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浴(洗)、已疥(治愈疥疮)、可以(可以用来)、胕(浮肿)”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豚(猪)、笄(簪子)、名(名字)”几个词是赋分点。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再向西五十二里的地方,叫做竹山。

山上生长着很多乔木。

山背阴的北坡,蕴藏着丰富的铁。

山上生长着一种草,名叫黄雚,它的形状像臭椿树,它的叶子像麻叶,开的是白色的花朵,结的是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形状像赭石。

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

竹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北流去,注入渭水。

山向阳的南坡也生长着茂密的箭竹,有着很多苍玉。

丹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去,注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玉,有很多人鱼。

山中生长着一种野兽,它的长相与猪相似,但长着白色的毛,如古代妇女头上插的簪子,顶端是黑色的,这种兽叫做豪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