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865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7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

B.醒能述以文者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行者休于树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D.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8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云归而岩穴暝归:

聚拢。

暝:

昏暗。

B.佳木秀而繁阴秀:

茂盛、繁茂。

C.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精神不振的样子。

D.而不知太守之乐①其乐②也乐①:

以……为乐。

乐②:

快乐。

81.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然后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B.在2-4段中,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山林的美景,“山间朝暮”“四时之景”“树林阴翳”是从视角的角度写的,“泉香而酒冽”是从嗅觉角度写的,“鸣声上下”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

C.点明文章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接着依次写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与得意。

8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答案】

79.B

80.C

81.B

82.⑴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⑵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解析】

79.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是故谋闭而不兴(而:

表并列/表承接);

B.醒能述以文者/属予作文以记之(以:

用/用);

C.行者休于树/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于:

在/到);

D.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之:

的/这件事)。

故选B。

80.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C.“颓然乎其间者”是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故选C。

8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所写的“山间四时”,是从嗅觉和视觉来写的。

“泉香而酒冽”也是从嗅觉和视觉来写的。

故选B。

8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而下)、者……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意(意趣,情趣)、乎(于)、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

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

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喜雨亭记》

8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情趣

B.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狱:

监狱

C.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

山的南面

D.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治:

修建

84.对文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B.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D.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8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86.《喜雨亭记》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小亭子的建成并非什么大事,可苏轼却把它与人民“喜雨”的大事联系起来,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这和《醉翁亭记》的主旨是相通的,为了表现此思想感情,欧阳修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乐”。

【答案】

83.B

84.C

85.①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的太守。

②不久,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正在为此感到忧虑。

86.以小见大;与民同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解析】

8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B项解释有误,“狱”应解释为“诉讼案件”。

故选B。

8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

歌词说的是:

“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

”据此判断,故选C。

85.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重点词语: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既而”表时间,相当于“不久”。

“雨”是名词作动词,“下雨”。

“以为”译为“把它作为”。

8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能分析和概括文章的感情主旨,要求在通读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喜雨亭记》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以小见大”。

小亭子的建成并非什么大事,可苏轼却把它与人民“喜雨”的大事联系起来,使本来平凡的新建小亭,身价随之陡增,而定名之事也就非同寻常了。

由此可见以小见大。

全篇都贯穿着为雨而喜的喜气洋洋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第一段作者由山写到峰,由峰写到泉,由泉写到亭,又由亭写到人,由人写到酒,再由酒写到醉翁,过渡十分巧妙,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

第二段写景,表现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美景的喜悦。

第三段由景转移到人、事上。

先写滁人游,再写宴饮乐,最后写太守宴酣之乐。

最后一段描写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既写出了太守醉罢晚归的情景,又描绘了禽鸟之乐与游人之乐,突出了太守的乐其乐。

【点睛】

译文: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喜雨亭记》: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

“五天不下雨可以吗?

”他们回答说:

“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

”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

”他们回答说:

“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

”“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

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

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

歌词说的是:

“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

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

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

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

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

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