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862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

精华政治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A.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B.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D.客观与主观的关系问题

答案:

C

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哲学基本问题B.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

B

3.黑格尔哲学是()。

A.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

A

4.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是()。

A.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

D

5.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哲学基本问题B.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

C

6.认为思维和存在无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B.可知论C.唯物论D.不可知论

答案:

D

7.哲学的基本问题归根到底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

答案:

A

8.()划清了辨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元论、不可知论以及旧唯物主义的界限,为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列宁的物质定义

B.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C.马克思的意识定义

D.笛卡尔的二元论

答案:

A

9.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这一前提下的能动作用。

A.意识决定物质B.物质依赖于意识C.物质决定意识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答案:

C

10.辨证唯物主义建立了科学的物质范畴,并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联系起来,从而科学地论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A.人的主观意愿B.人的主观能动性C.大脑的思维能力D.人的实践活动

答案:

D

1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

A.核心B.基石C.根本D.重点

答案:

B

12.“企业通过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取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说明()

A.结构是否合理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起到决定作用

B.要素的质和量的高低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起到决定作用

C.环境的好与坏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起到决定作用

D.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起到决定作用

答案:

A

13.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和()的原则。

A.相互联系B.相互作用C.相互制约D.相互促进

答案:

A

1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属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哪一种走向()。

A.有起有落B.下降和倒退C.同一水平的反复D.前进和上升

答案:

D

15.识别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关键在于()。

A.以事物出现的时间早晚来判断

B.以事物出现的形式是否新颖来判断

C.以事物是否强大和完善来判断

D.以事实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判断

答案:

D

16.以下四个规律中,()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矛盾普遍存在规律

答案:

A

1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其对立的焦点是()。

A.是否承认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体,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之重

B.是否承认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C.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是否承认质变和量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

C

18.哲学上所说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

A.事物发展先从否定自身出发,然后到肯定自身,再到否定的过程

B.事物发展先从否定自身出发,然后到肯定自身,再到否定,最后到肯定的过程

C.事物发展先从肯定自身出发,然后到否定自身,再到肯定的过程

D.事物发展先从肯定自身出发,然后到否定自身,再到否定这一否定回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答案:

D

19.矛盾范畴既是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本质,源泉和动力B.实质,根源C.本质,根源D.实质,源泉和动力

答案:

D

2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说明了()。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之中D.内部矛盾和事物之间的矛盾

答案:

B

21.“两点论”和“重点论”分别强调()。

A.“两点论”强调矛盾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论”是强调矛盾的两个方面,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B.“两点论”强调矛盾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论”强调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C.“两点论”强调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强调的是主要矛盾

D.“两点论”强调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强调的是矛盾的重点

答案:

A

22.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在理论基础上对客体的论证

C.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认知

D.主体在理论基础上对客体的认知

答案:

A

23.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了()。

A.实践是认识发生的根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答案:

B

24.()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根本分歧

A.承不承认矛盾的客观性B.承不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C.承不承认认识的客观性D.承不承认发展的客观性

答案:

B

2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揭示了()。

A.真理是相对而言的

B.真理是普遍存在的

C.真理是可以讨论的

D.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片面强调了真理的相对性,认为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答案:

D

2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决定的。

A.真理的根本特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B.真理的特点和实践的重要性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

D.真理的特性和实践的本性

答案:

C

27.在经济结构中,()。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根基

B.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根基

C.发展的质量是发展速度的根基

D.科学、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根基

答案:

A

28.积极宣传和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会增强全国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这句话体现了()。

A.理论的重要性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C.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D.一切理论都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答案:

B

29.是不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形态关键在于()。

A.它是由国家的阶级构成所决定的

B.它是由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的

C.它是由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决定的

D.它是由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共同决定的

答案:

C

30.社会形态是()统一体

A.社会经济形态B.社会道德形态C.社会政治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

ACD

31.社会基本矛盾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外还包括()。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B.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物质得不到保障的矛盾

C.人与自然是否能和谐相处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

D

32.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人的价值,应当把()结合起来,并以前者为标准。

A.人的欲望和社会的竞争

B.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的客观存在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待遇

D.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答案:

C

33.“时势造英雄”,说明了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A.必然的

B.偶然的

C.符合时代要求的

D.时代发展的产物

答案:

A

34.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观点和()路线。

A.群众、群众

B.工人阶级、工人阶级

C.群众、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农民阶级

答案:

A

35.()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长期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

A.坚持群众观点

B.坚持群众路线

C.坚持无产阶级路线

D.坚持共产主义路线

答案:

B

36.对于一个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只能占其一。

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才能解决

A.商品替代

B.商品交换

C.消费和购买商品

D.消耗和使用商品

答案:

B

37.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过程的必然产物。

A.生产B.流通C.使用D.交换

答案:

D

38.从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来看,它呈()趋势,根本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

A.下降、提高B.升高、提高C.下降、减少D.升高、减少

答案:

A

39.()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高于资本主义新社会制度的愿望。

A.现实社会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现实共产主义D.空想共产主义

答案:

B

40.()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A.唯物史观B.辨证唯物主义C.唯心史观D.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

A

41.()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A.唯物史观B.剩余价值理论C.矛盾论D.辨证唯物主义

答案:

B

42.19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开端。

A.《资本论》B.《德法年鉴》C.《德意志意识形态》D.《共产党宣言》

答案:

D

43.我国建立的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

C.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D.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

答案:

C

44.列宁()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引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指南。

A.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胜利

B.社会主义可以在多国胜利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

A.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

B.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D.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答案:

AC

2.下面是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有()。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创造性活动

B.意识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

C.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

D.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以下是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有()

A.世界是自我存在、自我运动的物质统一体,又是无限多样的

B.世界的物质性是多样性前提下的统一性

C.世界的无限多样性是物质统一性基础上的多样性

D.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答案:

ABCD

4.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等基本规律。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矛盾普遍存在规律

答案:

ABC

5.以下是关于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的表述,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和量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答案:

ABCD

6.对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有()。

A.肯定和否定相互依赖

B.肯定和否定相互包含

C.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D.肯定和否定不能单独存在

答案:

ABCD

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说明了()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C.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自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案:

ABC

8.以下哪些是属于主体和客体形成的关系()。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

答案:

ABCD

9.现实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说明了()

A.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忽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在联系,把两者人为的割裂开来。

B.教条主义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依赖感性认识

C.经验主义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无须上升为理性认识

D.两种主义忽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答案:

ABCD

10.毛泽东说:

“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句话说明了()。

A.人类认识的普遍道路和总规律

B.人们的认识要受到客观事物发展及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必须循环往复,最终达到目标

C.人们的认识还会受到科技条件的制约,多循环一次,就与真理更进一步。

D.人们的认识还会受到实践的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等方面的限制,多循环一次,认识就更进一层次。

答案:

ABCD

11.以下对真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A.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B.绝对主义片面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相对主义片面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D.真理是一层不变的

答案:

ABC

12.以下是符合真理向谬误转化的情况的是()。

A.真理是具体的,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固守过时的原则就会使真理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全面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若将其中某一方面抽取出来并割断同其他方面的内在联系,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D.真理是不可能转化为谬误的。

答案:

ABC

13.阶级消亡的条件是()。

A.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

B.生产力及其不发达,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

C.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D.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答案:

AC

14.下列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是()。

A.自然学科B.道德C.政治法律思想D.宗教和哲学

答案:

BCD

15.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是()。

A.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我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

B.客观唯心史观(天命观或宿命论)就是把某种超自然的社会的神秘精神当作决定社会存在发展的力量

C.主观唯心史观把帝王、英雄豪杰主观的思想动机、个人意志当作决定社会存在发展的力量

D.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历史上第一次唯物辨证地回答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揭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

16.以下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表述,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社会存在规定了社会意识的内容

C.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D.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答案:

ABCD

1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具体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反映和构建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

C.社会意识还具有控制和调节社会活动的功能

D.社会意识对上层建筑具有指导和决策的功能

答案:

ABC

18.以下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是能独立行走,能够创造劳动

B.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答案:

BCD

19.人民群众能够创造历史,主要表现在()。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答案:

ABC

20.资本总公式描述了资本的流通形式:

G—W—G′,商品流通形式:

W—G—W,这两种流通形式的区别是()。

A.从流通形式上看,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先买后卖,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流通的媒介

B.从流通形式上看,商品的流通形式是先卖后买,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流通的媒介

C.从流通的内容上看,资本的流通形式是为卖而买,目的是使资本家实现货币的增值即获得剩余价值

D.从流通的内容上看,商品的流通形式是为买而卖,目的是使商品生产者交换使用价值,以满足商品生产者的需要

答案:

ABCD

21.以下是关于剩余价值率的等量公式,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C.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D.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可变资本

答案:

ABC

22.19世纪初的空想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法国的圣西门B.法国的傅立叶C.英国的欧文D.德国的大为·李嘉图

答案:

ABC

23.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的缺陷是()。

A.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是从理性的原则出发,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的和经济的根源

B.他们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只是从人道原则出发没能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C.他们对现存的资本主义保有幻想,并具有妥协性

D.他们对现存的统治秩序只是从改良的原则出发没有找到比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

答案:

ACD

24.“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它是埋葬资本主义的真正的社会力量”,这句话说明了()。

A.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

C.无产阶级是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D.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

答案:

ABC

三、是非判断题:

1.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

2.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

正解: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哲学。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区别在于关于世界的存在方式、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

4.运动是物质特有的属性。

运动是标准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

(√)

5.时间和空间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时间和空间又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

6.宗教神学以及一切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那种超自然力量有可能是存在的。

(×)

正解:

宗教神学以及一切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那种超自然力量是根本不存在的。

7.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就必须承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8.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正解: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一旦失去,事物就不存在了;质和事物的存在并不直接同一,质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化,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

(×)

正解: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质一旦失去,事物就不存在了;量和事物的存在并不直接同一,量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化,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

10.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开始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

(√)

11.否定既是区分新旧事物的界限,又是联系新旧事物的桥梁。

(√)

12.辨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就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

13.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表明,否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前进性的循环论以及否定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的直线论都是错误的。

(√)

1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

正解: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15.真理的一元论否认真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否认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

(×)

正解:

真理的一元论不否认真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更不否认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

16.真理的多元论是错误的,因为对同一对象来说,不可能出现几个彼此矛盾而又都与之相符的认识结论。

(√)

17.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

18.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不能相互转化。

(×)

正解:

真理和谬误不仅是相对的,而且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9.经济结构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结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及其他结构都是从经济结构中派生出来的。

(√)

20.阶级是永远存在的,它是所有社会现象的总和。

(×)

正解:

阶级并不是永久存在的,而只是一种历史现象。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生产力有所发展有发展不足的产物。

21.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逐渐消亡的。

(√)

2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

(√)

2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24.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是完全同步的。

(×)

正解: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是不完全同步的。

25.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26.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并通过阶级斗争得到解决,因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27.阶级斗争是指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

正解:

阶级斗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同一种生产关系中处于对立地位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另一方面是指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28.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29.人和其他事物在价值关系上有一个根本不同,就是人既可以是价值的主体,也可以是价值的客体。

(√)

30.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创造的,而不是又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

(√)

31.商品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对于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用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只能占其一。

(√)

32.价格与价值相符的规律就是等价交换规律。

(√)

33.一切货币都是资本。

(×)

正解:

不是一切货币的都是资本,只有那些能够自行增值、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34.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条件,即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因为只有劳动力作为特殊的商品才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

35.剩余价值规律即剩余价值的产生以及增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

36.资本主义工资根本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

37.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

正解:

平均利润率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只要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平均利润率就会发挥作用。

38.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

39.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

(√)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