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760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

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2020年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临猗县李汉初中

为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以及区(县)的《提升工程2.0》文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培训能力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课堂为目标,贴近教师,不断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修目标

(一)提高教师学科育德能力。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基于新时代教师师德新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提升师德修养水平,能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德育教学和学科德育活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提高教师作业命题能力。

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及其评价要求,掌握学科作业设计、实施与命题评析的方法与技巧,优化本学科校本作业。

(三)提高心理辅导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初中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教学策略,了解学生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和性质,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

◆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1)提高教师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的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判断资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1)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2)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

◆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1)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

(2)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1)提高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能力;

(2)将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的规则命名、分类存储。

(3)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

(1)提高课堂导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

(2)提高课堂导入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

(1)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2)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

(1)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的意识;

(2)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掌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1)掌握评价量规的内涵;

(2)掌握评价量规的设计步骤;

(3)掌握评价量规的使用方法。

◆提高评价数据的伴随式采集的能力

(1)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意义;

(2)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特点;

(3)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工具。

◆提高教师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能力

(1)掌握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的意义;

(2)掌握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的方法。

◆提高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

(1)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方法和设计框架;

(2)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实施策略。

◆提高教师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能力

(1)明确小组组织与管理的意义;

(2)掌握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的测验与评价能力

(1)掌握信息手段与测验相融合的途径;

(2)掌握与测验相关的技术操作方法。

◆提高教师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

(1)掌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内涵;

(2)掌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方法和工具;

(3)掌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基本环节和策略。

◆提高教师档案袋评价的能力

(1)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意义;

(2)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步骤和环节。

◆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能力

(1)掌握跨学科学习的概念;

(2)掌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3)掌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相关工具。

◆提高教师“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

(1)掌握“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内涵特点。

(2)掌握“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师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能力

(1)掌握“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内涵”;

(2)掌握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操作步骤和环节。

◆提高教师构建、评价与改进数据评价模型的能力。

(1)掌握“评价与改进数据评价模型”的意义。

(2)掌握改进建议的具体环节。

◆提高教师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的能力

(1)掌握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数据分析微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研修重点

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我校选择的研修环境为混合环境,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每名教师需要研修三个能力点。

本年度重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点如下:

A01.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02.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03.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0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A0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0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0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02.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04.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08.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0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B10.档案袋评价C0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C0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C0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C06.评价现有数据评价模型C0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四、研修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抓年度校本研修具体工作,由教导处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保证校本培训时间、地点、人员和培训内容的落实。

领导小组组长:

南强组员:

孙晓晶

工作小组组长:

张鑫明副组长:

陈串

组员:

(二)加强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学习

信息时代,国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学年重点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和领会信息化教学理论以及有关文件,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我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年度教师学习书目(附件1),每名参与研修的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研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习

学校研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表,教师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学习相关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四)主要工作任务

1.通过修改备课、上课以及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

按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总目标认真制订学校年度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计划,修订并完善校本培训、校本科研、学科建设任务目标。

各处室、学年科组、教师个人要依照学校计划分别制定出个人研修计划,计划要突出目标要求和实施研修的具体措施,教学校长要做好校本研修的指导、引领、监督、落实工作,教务主任要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安排责任,学科组集体组织活动。

教务主任负责协调安排活动,此项工作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重要材料存档,教务处负责常规检查考核记载,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在每学期末要集中进行考核评价。

拟通过制度建设,督促教师学习的能力点为:

◆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1)该能力点为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

因此通过修改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标明引用资源的来源;同时说明引用资源考证的过程;

(2)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专题资源网站,要求学科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汇总本学科的常用的资源网站;

(3)使用网络资源,要考证资源的准确性;凡是涉及到民族的、政治的和宗教方面的内容,要以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为准;

(4)具有考证网络资源筛选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可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资源发布的主要目的、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

通过制度修改,建设与信息时代相匹配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发展。

2.扎实开展提升工程2.0网络研修活动,做到边学边用

学校将充分利用培训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平台,做好教师选课、课程学习以及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阅读交流活动,学校为教师提供中国知网、超星图书馆帐号,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学习;组织教师基于网络研修平台围绕典型课例开展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围绕技术应用提出主题,展开探讨和交流。

学校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学校还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不同风格与特色的技术应用训练方式方法。

(1)结合各年级教育教学视导组织信息技术应用优秀学科组评选活动。

通过视导听课评课展示,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教师课堂信息化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促使各学科组教师积极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提炼自己的教学特色,展现风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

(2)一日研修活动。

本学期继续组织相关学科组一日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活动。

通过开展线上学习,线下应用,形成边学边用、学为所用的研修氛围,做到真学习、真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完成上级工程办关于提升工程2.0的研修要求

认真参加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集中研修活动。

例如,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水平测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专题讲座、报告;校长学习培训等。

4.围绕提升工程2.0,做好科研课题研究

遵循教育规律,抓住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根据市教科所教育科研培训计划,组织主管科研的领导参省、市级培训,学校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学习教育局教育科研手册。

学校将要以讲座的形式对全校专任教师分别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专题培训。

认真组织好教育科研刊物的投稿撰稿工作,特别要注重教育局教育科研信息拦目的报道。

组建信息技术融合校内课题研究团队,拟开展的课题研究能力点为:

◆提高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1)组建融合团队,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学科评价量规的研究工作,明确评价量规的内涵。

(2)修改备课制度。

引导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或者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尝试采用表现性评价,即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级别时,能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个指标每个级别的要求,同时为指标设计不同的权重。

在评价标准描述时,能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加以描述,提高教学目标的外显性。

(3)在实践性作业评价中,鼓励教师制作量规,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便于自评或互评。

◆提高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

(1)修改备课制度,转变传统教学设计框架,鼓励教师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模式、MiniQuest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UBD等学习模式设计框架开展教学设计。

(2)开展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

要求教师说明在自己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任务的设计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体现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过程设计是否清晰,是否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是否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学习?

评价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结合过程性评价(如量规/检查表支持的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测验/量规支持的针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提高教师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能力

(1)修改与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的学生学习小组学习;

(2)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分组应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以及学生的特长和家庭背景、合作学习任务要求等因素。

也可以依据学生就某个问题的在线讨论数据和关注点,逐渐形成学习小组。

(3)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或学习平台数据随时监控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给予干预和支持。

(4)充分利用Zoho、Groove、有道云笔记等软件实现小组成员实时、非实时的协同编辑文档,快速整合集体智慧,实现小组讨论和资源共享;利用微信、QQ、YY语音等工具实现小组成员即时互动交流。

◆提高教师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

(1)学校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管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开展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学习反思。

(2)组建学校融合团队,探索构建学科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样例。

明确评价步骤、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制定自评与互评活动实施细则,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制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高教师档案袋评价的能力。

(1)学校出台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相关制度,明确电子档案袋评价目标、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评价标准等;各学科教师依据学校制定的制度,制定本学科电子档案袋评价实施办法,并报送教导处备案;

(2)收集资料实施评价。

◆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能力

(1)学校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要求每个学科教师在一个学期中至少设计一个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在提交的方案中,教师需要回答:

是否紧扣学生学科理解与生活理解的发展需要?

是否满足教育的内在价值?

“跨学科主题”是否与相关的学科观念和学科思维建立深刻联系?

学生在探究中能否得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2)学校融合小组研制“跨学科学习”指导性文件,通过讲座、教研活动、教学指导等方式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去思考的跨学科意识,将理解与探究取向的跨学科深度学习方式应用于自己所执教的学科课程中,尝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深度学习的要求。

◆提高教师“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

(1)学校将修改相应的教学制度,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拓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思考维度和视野,帮助学生基于自主探索与理解内化尝试多种形式的交流表达。

引导教师在备课中思考:

活动所需要的技术应用是否易得、可行?

是否与学习内容和学生基础相契合?

是否有助于学习主题的深化与延续?

学生是否能够全员参与?

(2)学校鼓励教师充分运用各种学科学习平台、学科教学工具、社交工具等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收集和分析学生问题并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开展某些关键问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收获,记录整理自己的研究过程、思考以及困惑,形成持续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常态实践,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达到技术创新课堂的目的。

◆提高教师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能力

(1)学校最大限度为教师采用大数据评估提供条件保障,鼓励教师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以数据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据,同时基于数据对学生的问题、需求以及兴趣做出评估。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2)建立“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研究小组,探索信息时代“个别化指导”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一般实施过程:

确认困难/需求、提出问题、采集数据、解读数据、设计指导方案、结果评价;

(3)对“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涉及到的平台软件、途径方法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

(4)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专家讲座的方式,提高教师提出问题、数据采集、解读数据、指导方案设计、结果评价的能力。

◆提高教师构建、评价与改进数据评价模型的能力。

(1)学校鼓励教师应用各种评价模型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通过读书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开展“数据评价模型”研讨,形成基于数据开展评价的氛围;

(3)学校要求每一学科组开展一次运用某一评价模型开展评价的案例,并在学校汇报交流。

◆提高教师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的能力

(1)学校修改相应制度,形成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校本研修氛围;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梳理本学科教学中存在哪些真实问题,形成问题列表。

尝试就某一真实问题创建教育教学问题的数据分析模型,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分析报告。

(2)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数据工具使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统计能力和应用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探究的能力。

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形成校级信息技术融合专家,不断探索信息时代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5.研制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学校研究决定,制定年度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学校依据考核方案,对参与学习的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

(五)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为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努力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求学科教师互相听评课,采用基于课堂教学的实录分析、移动听评课等等方式,形成基于实证的教学研讨氛围。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结合听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上好信息技术应用汇报课,带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

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区级骨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要给骨干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发扬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汇报做课的传统,引进新鲜经验,带动全校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我校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适时确定具体的研修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确保全体教师全年达到50学时。

实施校本研修活动中,继续深化开展四个一,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公开课、搞一个教学设计、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个课题研究。

建立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注重过程落实和资料收集管理。

健全研修制度,创设研修条件,采取激励性措施,把校本研修与晋职、评先、选优等工作结合起来。

校本研究的资金保障。

学校每学期要安排资金满足教师研修的需要。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拟开展“一师一技大赛”“一师一策大赛”“一师一课大赛”。

其中“一师一技大赛”是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侧重于该种技术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

“一师一策大赛”是指教师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侧重于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能够通过哪些技术加以解决;“一师一课大赛”是指就某一节具体的课,如何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重构教学各环节,改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技术合理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环节。

活动安排如下:

X月份进行“一师一技大赛”;X月份进行“一师一策大赛”;X月份进行“一师一课大赛”,大赛成绩计入教师最终研修成绩,并且期末学校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表彰。

 

临猗县李汉初中信息化教学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根据国家提升工程相关要求,学校决定在本年度开展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关于校本应用考核的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教师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研究制订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研修量化考核细则,实行“信息技术应用学分制”,纳入教师业绩考核。

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学分考评管理办法之规定,教师每期必须完成必修培训学分,才能取得本年度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为确保评价公平公正,特制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与评价制度。

二、研修方式

(一)常规教学

1.备课

(1)以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为重点,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2)严格执行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过程。

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

(3)备课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原则1:

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

使学生经历与实际相类似的认知体验。

同时注重情境的转换,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以自然的迁移与深化。

原则2:

充分尊重工具和资源的多样性。

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

这些工具和资源应当同学生的主题任务相关,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比如提供给学生与教学主题或问题相关的网络资源、典型案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等。

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则3: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该原则有几方面的含义:

①学习活动的展开通常可以围绕某一问题或主题,这些内容通常来自现实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

②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任务性、目的性,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做,教师的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方面。

③现实中的任务与问题不同于强加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或现成答案。

学生通过对问题和主题的主动的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原则4:

学习结果通常采用灵活的、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和展现。

在学习活动结束时,学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同他人进行讨论和协商,以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反思,这些内容通常以研究报告、演讲、讨论等形式展开。

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原则5:

鼓励合作学习。

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者通常是以小组或其他协作形式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目标,实现“问题解决”。

每个学习者在中间承担一定的任务,担当一定的角色,学习活动过程成为“学习者身份和意义的双重建构”。

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享他人的知识和背景,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原则6:

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质量评估,收集数据,使用过程性评价达到改进设计的目的。

同时,由于信息化学习资源种类繁多,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也必须对资源进行优化选择。

(4)坚持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每个星期集体备课一次,并做到研技术、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定中心发言人、定内容、定时间。

(5)每一学期,每一备课组须组织一次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直播备课,直播可以通过学校直播平台或者UMU、CCTALK直播工具,备课结束后,将备课直播链接生成二维码报送教导处备案。

(6)备课要求同存异。

从备一节课到备学生学习过程,即学习之前、之中、之后综合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统一,教法、学法等则根据教师自身实际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各有不同。

(7)每一学期,备课组要从项目学习、混合学习、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情境学习、智慧学习中选择一个主题,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期末撰写的研究报告报送教导处。

(8)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备课体现差异化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

(9)教师要准时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上交备课记录。

2.教案

(1)探索由教案的设计向学习方案设计转变;

(2)教案设计应包括教学主题、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应标明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混合环境、智慧环境)、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

使用哪些技术?

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特色等。

(3)教案要体现深度学习以及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理念;

(4)教学内容要体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设计之中,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要体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到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变。

(5)教案要体现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习方法指导等内容,以及教学之前、中、后设计,引用他人或者互联网资源,要标明出处,并且做好内容考证,教案要以学生为中心,层次清楚,书写工整、规范。

(6)鼓励采用UBD、WEBQUEST、MINIQUEST、英特尔未来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模板进行教学设计。

(7)有德育渗透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点,注重对学习信息道德、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8)每个学期每个学科须提交一节跨学科教学设计、一个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