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721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

《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备考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docx

高考历史备考18史学常识方法理论含三年真题分类汇编与考点定位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9-2020年备考

考点一:

史料(或史实)

2018年高考

01.(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11)11.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点睛: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

“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02.(2018年江苏卷历史11)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答案】C

【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点睛: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第一手资料指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具有证据直接,准确性、科学性强等特点。

2017年高考

0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6)表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考点定位】史观史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叙述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以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解读。

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比较鉴别能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要求学生既能到书本中去,又能跳出书本外,掌握一定的解读史料的能力,不要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

02.(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C

【考点定位】史学素养·史书编著·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

【名师点睛】写入书本的历史是对过去真实历史进程的记录和解释,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撰写者本人能力、学识和观念立场的影响。

官方积极介入修撰史书,是想通过这一途径宣扬官方意志和价值观念,让史书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官修史书的行为

是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因此官修史书会带来修撰的政治色彩的增强。

03.(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A项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

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题干中的两种叙述肯定有一种是真实的,所以C项错误。

D项本身不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并且依据材料看D项与题意要求不符合。

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学研究的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需要学生明确材料内容的真实含义,理解它是在对同一史实描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史学家在争论什么。

历史叙述总是带有作者的主观性的,材料中的两种叙述正是反映了这个方面的现象。

2016年高考

0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

“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

“说

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这说明

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答案】D

【解析】

考点:

史学研究•史料分析•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是课外知识,但是以明朝的相关史实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分类的准确认识,即第一手史料与地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亦称原始资料,

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同一时期)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例如:

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第二手史料:

是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例如:

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但两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

第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史料居多,而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

0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3)周公曰: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青铜时代

【名师点睛】中国是对历史研究最重视的国家。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的历史是最完备,记录最全面,最详实的。

印度的历史是一笔糊涂账,它们的史诗和神话结合起来,导致不知道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神话。

埃及的历史一度被中断,记录大多通过考古来发现。

巴比伦文明辉煌很短暂,之后经历了太多的变数,也造成了历史的不完备。

03.(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

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中世纪后期,当时基本上西亚地区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它横跨亚欧非洲,把东西方交往要道直布罗陀海峡牢牢地控制。

而且在学习新航路的开

辟时,也会提到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B选项地理位置不满足;A、C选项在时间和地理上不符合。

【考点定位】古代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帝国·帝国的统治

【名师点睛】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到19世纪地中海地区重要强国,并在16到17世纪和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同为该地区最强的国家之一。

不过在17世纪的巅峰期之后,奥斯曼帝国日趋衰弱,不敌崛起的奥地利和俄国。

奥斯曼帝国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

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希腊,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04.(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史记》记载:

“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答案】D

【考点定位】史学研究•史料解读•史料的使用

【名师点睛】史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

在历史资料研究中,无论是文字的、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

高考中常出现的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05.(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0)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

海昏候刘贺(前92~前59年)墓

墓葬位置

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

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

与文献记载一致

墓葬形制和结构

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

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

具有汉代特

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出土器物上的文字

“魏武王”(注:

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

“刘贺”“海昏候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候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

(8分)

【答案】

(1)原因:

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

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

的位置有多种记载。

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解析】

【考点定位】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对西高穴曹操墓研究

【名师点睛】跨学科综合历史试题结合海昏候刘贺墓葬的发掘这一考古的新发现为依托,通过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的对比考察学生概括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抓住表格中两者的对比项找出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有可能存在争议的角度,然后进行分析阐述。

06.(2016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卷)《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文中说:

“史学家治史重在恰如其分地解读史料,适得其所地呈现史事,从各种层面角度显现前人本意和史事本相以及相互联系,并且表明依据什么说是如此这般,所用论据是否经过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反复验证。

”这说明治史

A.任务是如实叙述史事B.目的是收集处理史料

C.在于棚信史料重推理D.贵在还原历史的真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适得其所地呈现史事,从各种层面角度显现前人本意和史事本相以及相互联系”“经过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反复验证”中可以看出治史重在还原历史的真相。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研究历史·治史·还原历史的真相

07.(2016届重庆巴蜀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学习历史必然要接触史料。

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B.二手史料都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

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答案】D

【解析】

考点:

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史料·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08.(2016届湖北孝感市六校教学联盟高三上期末联考文综历史卷)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

下列可以作为研究当时历史事件的第一手史料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

史学理论·史料运用·第一手史料

考点二:

史识(或史论)

2018年高考

01.(2018年北京文综历史13)13.史学: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

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

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

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持性的标志。

各国相继

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

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

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

“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

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

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1)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

高祖本纪:

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

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

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大宛列传:

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2)特点:

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分析:

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

19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

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

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作用:

①学习历史,便于我们“以史为鉴”,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从对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来看,评价历史事

件、人物等,都需要我们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尊重历史,实事求

是。

如评价辛亥革命,我们既要看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推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要看到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革命具有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

②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很有价

值的。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多灾多难的屈辱史,被列强蚕食了中国大部分权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爱国人士开始了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从最先的地主阶线自救的洋务运动,到近代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用血和肉,筑起了一道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得我们明白团结和坚强的力量。

综上所述:

学习历史能够为我们的平常工作学习培养能力和方法,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得出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由材料“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得出关注民族历史研究,由材料“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得出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等,从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对历史研究特点形成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史典、史法与史观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运

用是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体现,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这几年高考基本都有设计1—2道相关题目考查学生。

一般来说这类知识会与具体的史实结合起来考查。

建议在高三复习中要利用新史观理解和阐释历史、评价认识历史和构建历史知识结构,要用新史观重点关注转型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重点人物等内容;关注史学方法,如史料的分类、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等都是高考考查方向。

这些研究方法不仅在经济史领域,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等领域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要利用史学理论,建立知识的联系、提炼历史规律和明确认识历史的方法。

2017年高考

0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9)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指的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

由此可知,材料“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历史叙述;材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历史解释,故D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定位】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

【名师点睛】本题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本题是关于历史理论的好题,契合历史学科的学术热点,这是高中历史教育的薄弱部分。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指的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

备考中,师生对这部分一定要关注。

2016年高考

01.(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司马迁说: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史学·司马迁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以司马迁的话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

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之一,是彰显史学的功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要自觉地承担起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

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

1.今人研究中国古史,多有「传说时代」的观念,某学者说:

「从现在的历史来看,只有到殷墟时代,才能算作进入了狭义的历史时代。

」此处所谓「狭义的历史」是指「信史」。

这位学者的意见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家的史学方法,请问这位学者以殷墟时代为「传说时代」与「信史」间之分野的理由何在?

A.因为中国文献中没有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故只有凭借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我们才能得知商以前的历史

B.虽然中国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但学者认为必须配合地下文物的出土,才能被证明为信史

C.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最早文物出于殷墟,且历史研究的唯一根据是地下出土的文物,故中国的信史始自殷墟

D.中国文化渊源于殷商文化,在殷墟时代以前的历史多非中国文化,故不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答案】B

【解析】

考点:

历史研究·史学研究办法·“二重证据法”

考点三:

新史观和其它史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2018年高考

(无)

2017年高考

(无)

2016年高考

01.(2016届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卷)李大钊说:

“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

一是说曾经遭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释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