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505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docx

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

2016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

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

故孔子论文曰:

“辞达而已。

”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

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

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

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

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

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

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

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

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

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

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

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

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

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

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

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

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

余曰:

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

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

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

何也?

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

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

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

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

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

②反正:

回到正确轨道上。

③令甲:

第一条法令。

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

④《一统志》:

记载全国地理的书。

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

⑤西京:

西汉的代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谓古文奇奥辄:

就。

B.未尝肖《书》也肖:

相似。

C.迨其后一传百迨:

等到。

D.不必泥其字句也泥:

沉溺。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其翼若垂天之云

B.而近说乃云//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以不达学达//皆以美于徐公

12.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曰:

“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

”对曰:

“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答刘正夫书》)

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

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

(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李贽《童心说》)

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14.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

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

(4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治狱

客问龚自珍曰:

“子之南也,奚所睹?

曰:

“异哉!

睹书狱者①。

“狱如何?

曰:

“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

微独南,邸抄②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

吾睹一。

“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

视狱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

吾睹二。

“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曰:

‘臣所学之不同。

’曰:

‘臣所聪之不同。

’曰:

‘臣所思虑之不同。

’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曰:

‘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

’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

吾睹三。

曰:

“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

‘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

’则唯唯。

语入赀来者曰:

‘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

’又唯唯。

语门荫来者曰:

‘汝父兄且慑我。

’又唯唯。

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

‘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

’又唯唯。

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

强之乎?

曰:

否。

既甘之矣。

吾睹四。

“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

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矣。

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

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

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

吾睹五。

“其乡之籍同,亦有师,其教同,亦有弟子,其尊师同,其约齐号令同。

十八行省皆有之,豺踞而鸮视,蔓引而蝇孳,亦有爱憎恩仇,其相朋相攻,声音状貌同。

官去弗与迁也,吏满弗与徙也,各行省又大抵同。

吾睹六。

“狎富久,亦自富也。

狎贵久,亦自贵也。

农夫织女之出,于是乎共之,宫室、车马、衣服、仆妾备。

吾睹七。

“七者之睹,非优、非剧,非酲、非疟,非鞭、非箠,非符、非约③,析四民而五,附九流而十,挟百执事而颠倒下上。

哀哉,谁为之而壹至此极哉!

(取材于《龚自珍全集》)

注:

①书狱者:

明清时期,写刑事判决文书的人,指刑名师爷。

②邸抄:

朝廷定期发布公文、案例的报纸。

③优、剧:

指艺人演唱、做戏。

酲、疟:

指喝醉酒、患疟疾。

鞭、箠:

指受鞭笞、棍打。

符、约:

指订合同、立契约。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书狱也以狱狱:

案件实情B.豺踞而鸮视而:

表并列

C.农夫织女之出之:

用于主谓之间D.其相朋相攻朋:

勾结

10.下列括号中添加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自珍)曰:

“异哉!

睹书狱者。

B.(京秩官)则唯唯

C.(汝)懵不中当世用

D.官去(书狱者)弗与迁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释褐而得令

有的人刚脱去平民衣服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

B.视狱自书狱

县令审理案件时,亲自起草文件,处理案件

C.臣所聪之不同

我的聪明和别人不一样

D.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

尤其极力挟持在文学、学术上有造诣、有名声的官员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陈述了办案的刑名师爷操纵案情的种种丑恶现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司法黑暗。

B.本文中的刑名师爷们长期亲近、巴结富贵者,他们自己也借此跻身于富贵者行列。

C.本文揭露封建司法的极度腐败,尽现作者敏锐的政治目光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D.本文和苏轼《赤壁赋》都以主客问答形式,揭示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

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

14.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分)

子之南也,奚所睹?

15.实现司法公正是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的愿望。

先秦的《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就以“,,”的承诺,赢得了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肯定。

(3分)

16.文章列举了作者目睹的七种怪象。

请从中任选两种,分别针对其特点提出消除这种怪象的合理建议。

(6分)

三、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共26分)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

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

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

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

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

三山何有?

有三巨石离立也。

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

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

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

龙泉迉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

山的幽深处。

②甃(zhòu):

用砖砌。

③迉(qǐ辶+只):

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其半,胪其趾胪:

陈列

B.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怼:

骄傲

C.其甃之也中矩中:

合于,符合

D.其言清和言:

言辞

9.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杂华靡靡芳腴膏腴之地B.亦有文采也文采斐然

C.不则野矣稗官野史D.殆不知天地为何物丧失殆尽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B.隐者之所居也

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C.僧寺八九架其上   D.其甃之也中矩

澄澄然渟其间翠微之松古之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就把目光对准了翠微山,说它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适合隐士居住的佳境。

B.作者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点。

C.文章说翠微山的龙泉寺藏经,以礼拜藏经,表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显得粗俗无教了。

D.作者用“说”的方式、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游记散文的独创。

13.文章看似在描绘翠微山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人文景观,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赋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味?

(5分)

14.“松”是古代文学作品常见的素材,文章第6段和下面的材料都写到了“松”,请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问题(6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根据描写内容,请为此段文字选出最恰当的标题。

(2分)

A.金鸡峰记B.三松赋C.松风阁记D.听松阁记

请指出《说京师翠微山》和链接材料对“松”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

(4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子墨子言曰:

“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

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

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

曰:

“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

“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

”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

“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

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

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

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

故先王言曰:

“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

”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

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

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

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

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

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

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10.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①例:

有能则举之

A.一举成名B.举一反三C.举国同庆D.唯才是举

②例:

事则不与

A.患难与共B.与人为善C.欲取先与D.与时俱进

11.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

且乙:

而B.甲:

则乙:

C.甲:

且乙:

则D.甲:

则乙: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

B.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能的人足够的财富、地位、礼遇、荣誉。

C.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

D.文中以“古之圣王”与“今王公大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

13.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4.文章结尾说:

“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墨子认为,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好处。

请根据文意概括,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哪些好处。

(4分)

五、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有关明清时期北京城西风景的图文材料,完成7—15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题。

西堤

【明】刘侗

水从高梁桥而又西,萦萦入乎偶然之中。

岸偶阔狭,而面以阔以狭,水底偶平不平,而声以鸣不鸣。

偶值数行柳垂之,傍极乐、真觉诸寺临之,前广源闸节之,上麦庄桥【1】越之,而以态写,以疏密致,以明暗通。

过桥,水亦已深,偶得濆【2】衍,遂湖焉。

界之长堤,湖在堤南,堤则北;稻田豆场在堤北,堤则南。

曰西堤者,城西堤也。

堤,官堤,人无敢亭,无敢舫,无敢渔。

荷年年盛一湖,无敢采采。

凡荷,藕恶石及水,芊恶泥,蒂恶流水,花叶恶水而乐日。

故水太深以流,泥太深浅者,不能花也。

西堤望湖,不花者数段耳。

荷,花时即叶时,花香其红,叶香其绿。

荷,风姿而雨韵。

姿在风,羽红摇摇,扇白翻翻;韵在雨,粉历历,碧琤琤,珠溅合,合而倾。

荷,朵时笔植,而花好偃仰,花头每重,柄每弱,盖每傍挤之。

菱砌芡铺,簪之慈菇。

鹥步鶂投,浮鹭没凫,则感荷而愁鱼矣。

堤行八九里,龙王庙。

庙之傍,黑龙潭。

隔湖一堤,而各为水。

又行一里,堤始尾,湖始濒,荷香始回。

右顾村百家,上青龙桥,即玉泉山下也。

万历十六年,上谒陵还,幸湖,御龙舟。

先期,水衡【3】于下流闸水,水平堤。

内侍潜系巨鱼水中,处处识之,则奏举纲,紫鳞银刀,泼剌水面,上颜喜。

(取材于《西京景物略》)

注释:

【1】麦庄桥:

即今日麦钟桥。

【2】濆(pēn)衍:

水势汹涌漫衍。

【3】水衡:

管理池苑之官。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傍极乐、真觉诸寺临之

A.面对B.降临C.到D.统管

②朵时笔植

A.栽种B.直立C.植物D.建立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萦萦入乎偶然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遂湖焉则牛羊何择焉

C.故水太深以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堤始尾千呼万唤始出来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岸偶阔狭,而面以阔以狭

河岸时宽时窄,河面也随之或宽或窄

B.前广源闸节之

前面有广源闸调节水流

C.鹥步鶂投,浮鹭没凫

鸥、鹭等水鸟时而浮游漫步,时而入水捕鱼

D.则奏举纲

就上奏列举出要点

10.请把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1.本文在写景记游中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

(3分)

12.荷,亦称莲,向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周敦颐《爱莲说》与本文都对其进行了描绘。

相比之下,两篇文章所写荷(莲)在形象、写法上有何不同?

(5分)

13.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

(6分。

限选其中6处。

信步闲游的刘侗笔下有“风姿而雨韵”的荷。

其实,在古代诗文作品中,花草树木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折射出人的不同境遇与追求:

陶渊明的理想境界在一片“中无杂树,①,②”的茂盛桃花林尽头;欧阳修陶醉于滁州“山间四时之景”,与花木相伴:

“③,④”;满怀羁旅乡愁的范仲淹面对野草则有“⑤,⑥”之叹,国破家亡的李清照眼中的菊更是“⑦,⑧,如今有谁堪摘”,一派孤寂落寞之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1】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2】作六桥【3】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

【1】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2】进贤冠:

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

【3】六桥:

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

14.请用斜线(/)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15.根据《西堤》、《极乐寺纪游》两篇文言文推断,上图中(可填一个或多个地名)一带水域及其附近区域可能是明代北京的旅游热点。

(2分)

 

答案

一、(20分)

9.(3分)D10.(3分)B11.(3分)C12.(3分)C

13.(4分)时代有古今(的分别),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1分)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奥妙文字的语句,(1分)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

(1分)

评分标准:

三个要点,每点1分;表达清楚流畅,1分。

14.(4分)参考答案要点:

①当代文人把李梦阳那种纯粹模仿古代文章的写法当成标准,只要有一句话不像古人文章,就立刻横加指责。

②有些文人嫌当下的制度名称不够文雅,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秦汉时候的称谓,让读者不明所以。

③人们并不理解司马迁在写作上的真正妙处,甚至认为西汉以后的官制名称都不好听,即使司马迁在世也写不出好史书来。

评分标准: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9.(3分)C【解析:

“出”在这里是动词用作名词,“之”应作结构助词“的”解释。

A联系课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对举结构推出作并列解释。

D联系“朋比为奸”】

10.(3分)C【解析:

应该是“学术文义”,可从句子成分的划分和主谓语的合理搭配角度推断】

11.(3分)C【解析:

“臣所聪之不同”的“聪”,抓住所字结构后跟动词的词法特征,应能推断出此处“聪”作动词用,作“听”】

12.(3分)D【解析:

“揭示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只是《赤壁赋》的特点,非本文的特点】

13.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

(评分标准:

扣住两两对举的特征,可以划分句读;共3分,每断对一处得0.5分,每断错一处倒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14.(2分)翻译示例:

你到南方去,看到了些什么呢?

(评分标准:

翻译点有“之”“奚”和宾语前置句)

1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评分标准:

3分,每处全对得1分,一处中有漏字错字之一者不得分)

16.(6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

“前三睹”揭示了记录案情、拟稿判案,不按照案情,只按照刑名师爷们相互沿袭的固有模式,以致千案判决皆雷同。

可以用“审判和执法公开”来去除此弊。

示例二:

“第六睹”揭露了刑名师爷长期盘踞各地、操纵司法的丑恶嘴脸。

可以用“加强执法官员定期交流,打击司法队伍拉帮结派”去除此弊。

示例三;

“第七睹”揭露了刑名师爷巴结富贵之人而得以自富自贵的丑恶嘴脸。

可以用“打击司法领域钱权交易,去除司法以权谋私毒瘤”去除此弊。

(评分标准:

6分,任选两个方面作答,每一个方面先概括弊端,再提出解决办法;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每一个方面3分,概括弊端2分,指出办法1分)

 

三、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共26分)

8.B(3分)

9.D(3分)

10.C(3分)

11.B(3分)

12.A(3分)

13.谦和:

不是最高,不敢最高,不敢疏远,不为主峰,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善解人意:

寺庙分别建在山脚、山腰和山顶,有休息之所,近人情。

有独立意识:

耻附西山。

随俗:

名字亦俗亦雅,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包容,不争:

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5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4分,答出3点得5分)

14.①C(2分)

②《说京师翠微山》侧重写松的精神气韵,意在突出松的庄严、古老、正直;而链接材料则侧重写了松风和松涛的声音,突出松的高尚与清纯。

(4分)

参考译文:

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