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537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城镇化.docx

新教材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章第2节城镇化

第二节 城镇化

学习目标:

1.理解城镇化的含义、标志和意义。

(重点)2.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特点。

(重点)3.掌握城镇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难点)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含义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3.城镇化的最重要指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相互促进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特别提醒] 

城镇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数量多

城镇人口比重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

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

城镇人口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

例如,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镇人口比重大。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阶段

图示

城镇化特点

水平高低

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

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

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

B

较高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后期阶段

C

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发达国家

[易误点拨] 

城镇化速度快,城镇化水平不一定高

城镇化水平高低与城镇化速度快慢的区别:

前者主要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镇化速度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

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

(2)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1)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

(  )

(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

(  )

(3)城镇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  )

(4)地理信息系统只能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

(  )

(5)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

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

D.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

提示:

(1)× 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不仅改革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2)× 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镇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3)× 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4)×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A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

城镇化及其进程

从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看:

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13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重)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增加主要受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迁移三方面因素影响,分别影响城镇化率提高0.42、0.25和0.39个百分点。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比上年末减少450万人和378万人。

进城落户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问题1 (综合思维)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问题2 (综合思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

提示:

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问题3 (综合思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有何特点?

提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原因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镇化水平

高低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镇化进程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

城市人口比重

大小

原因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现象及原因

现象

逆城镇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指点迷津]

正确区分郊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现象

城镇化进程

距离

城市自身发展

主要发生国家

郊区城镇化

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

居民、企业

郊区

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

发展中国家

逆城镇化

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居民及工商业

农村或小城镇 

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发达国家

1.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及某国城镇化水平标准值的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国1965~1975年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经济快速发展 B.自然灾害频发

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

(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镇人口比重(  )

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

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

(1)D 

(2)C [第

(1)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镇化发展;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问题突出不会导致城镇化水平的快速下降;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导致城镇化水平下降。

(2)题,从图中城镇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知,近15年该国城镇化水平标准值明显上升,与世界城镇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故最近15年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快速增长。

]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站上新台阶;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2019年1月14日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过去的2018年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

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负。

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北京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

问题2 (综合思维)北京市的“大城市病”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管理不当。

问题3 (综合思维)北京市发展中的“减量发展”主要是指什么?

提示:

采取各种措施分散、转移人口与产业,疏解一些城市职能。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2.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1)C 

(2)A [第

(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

(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探究材料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依赖地理信息系统来开启强大的信息监测能力。

GIS已经具备了全面模拟城市的能力。

它可以包含数百万个变量,并有能力对这些变量进行地理编码,从而促进城市的规划、管理和发展。

在2019年印度地理智能展会上,资深杰出的演讲者们强调了该主题,并提出了GIS如何帮助城市发展的观点。

下图为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

问题1 (地理实践力)若应用GIS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哪些?

提示:

快速查询道路通行状况,迅速定位事故地点,提供交通疏散方案;为道路规划提供最佳路径分析;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抢修服务等。

问题2 (地理实践力)未来五年上海将计划形成“海、陆、空、铁、水五路并举的格局”,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五年以后,如果你要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在GIS系统中,你可直接进行对比分析的图层是什么?

提示:

近五年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如果你想利用假期去上海复旦大学参观学习,但你对上海市又不熟悉,你将如何利用GIS进行路径查询?

提示:

利用网络GIS调出复旦大学所在地区的地图,查出车站到复旦大学最合理的公交路线。

[归纳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主要功能

举例说明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提供旅游景点与详情、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各自特色、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规划部门可以把有用的资料记录到数据库里,随时查询和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城市;还可以把城市地下管网的分布输入系统中,进行有效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将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显示出来,可以提供多类型的查询

①查询空间信息,如某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

②查询时间信息,如某辆车某一时刻所处位置及某时刻某地的车流量等

③查询路面质量、沿路环境、居民分布情况等

④发布交通信息,及时将信息发给司机,并帮司机找出最佳行车路线

城市防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为了提高火灾防救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建立各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对城市大气、水、土地、植被、噪声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可以实现环境信息的共享。

例如,对三峡地区的研究提供了建库前后环境变化的数量、速度和演变趋势等可靠的数据

3.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回答

(1)~

(2)题。

(1)通过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进行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1997年与2017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1)A 

(2)C [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

将不同的图层叠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

(1)题,城市交通图层能显示城市各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城市人口分布图层能显示城市不同地区人口的密度,两个图层相叠加,可以显示出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交通通达度最好的地区,而这恰好是商业网点的最优区位。

(2)题,比较2017年与1997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可发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可很好地反映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

人地协调观——聚焦“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等。

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

(1)~

(2)题。

“住房3.0”景观图 “住房4.0”景观图

(1)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②增大城市风强度 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 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B 

(2)C [第

(1)题,从材料中可知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2)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

]

题组1 城镇化的意义和进程

读伦敦城市地域扩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图1 伦敦市地域扩展

1.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标志是(  )

①城镇占地面积扩大 ②城镇人口增长 ③城市绿地增加 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③

2.伦敦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A.18世纪B.19世纪

C.20世纪中前期D.20世纪后期

1.A 2.C [此题组主要考查城镇化及其特点及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两图判断城镇化发展的标志是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根据图2可看出城镇化速度最快时期是1900~1950年前后。

]

题组2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读下图,完成3~4题。

图甲  图乙

3.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  )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扩大

D.城市等级提升

4.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

A.温室效应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D.住房紧张

3.C 4.C [第3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而耕地面积减少。

第4题,由图乙可知,城镇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影响,由于城镇化致使地表硬化面积、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易造成城市内涝。

]

题组3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下图是某城市的空间资料。

人口统计数据显示:

甲区有11000人,乙区有18000人,丙区有17000人。

已知城市分区计划中,每一方格的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型(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

据此完成5~6题。

5.在GIS软件中将人口数据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层叠加后,转换为网格式数据,则图中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  )

A.2500B.3000

C.4500D.6000

6.据地价和土地利用类型图层,推断该区域交通图层最有可能是(  )

5.A 6.A [第5题,网格代码6位于甲区的住宅区,甲区有3个商业区,1个住宅区,4个工业区,而每一方格的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型(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因此,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5×11000÷(3×3+1×5+4×2)=2500人。

第6题,一般来说,交通越便利的地方,地价越高,分布商业区的可能性越大;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区,且靠近交通干道。

]

教材P37活动

提示: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原因: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2.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不利于进行开发,同时西部地区改革开放较东部地区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部地区。

教材P40活动

提示:

1.全球定位系统(GPS)。

2.地理信息系统(GIS)。

3.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的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

4.具体工作程序为:

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5.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