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474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化学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植物化学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植物化学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植物化学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植物化学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化学保护.docx

《植物化学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化学保护.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化学保护.docx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

绪论

一、植物化学保护(化学防治):

应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二、化学防治的优点:

对有害生物高效、速效、操作方便、适应性广、经济效益显著

三、农药的发展:

1.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高效安全方面取得进展。

近20年来农药在对有害生物高效和对环境靶标生物安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除草剂所占比重最高,约占50.8%,杀虫剂占25.5%,杀菌剂占20.2%

3.各大公司收购和兼并成为近十年来农药行业的一大景观

4.农药产品结构调整:

5.农药加工剂型及施药技术方面: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概念

  根据199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规定: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的含义和范围,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不同国家也有所差异。

目前,中国与国际上的现代农药词意基本是一致的,但不包括天敌昆虫等活体生物,而包括微生物及生物体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如鱼藤精、硫酸烟碱等,及人工模拟合成物,如昆虫保幼激素等。

二.农药的分类

可根据农药的成分、用途、防治对象、作用方式或作用机理等进行分类。

1.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1)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

(2)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2.按用途分类

按农药主要的防治对象分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

轻、消除害虫危害程度的药剂。

(2)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3)杀菌剂对病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

受病菌危害或可消除病症、病状的药剂。

(4)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的药剂。

(5)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6)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3.按作用方式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常指对防治对象起作用的方式,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

(1)杀虫剂

胃毒剂:

只有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到达靶标才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触杀剂:

接触到昆虫体(常指昆虫的表皮)后便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熏蒸剂:

以气体的状态通过昆虫的呼吸器官进入体内而引起昆虫死亡的药剂。

内吸剂:

使用后可以被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及种、苗等)吸收,并可传导运输到其他部位组织,使害虫吸食或接触后中毒死亡的药剂。

拒食剂:

可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足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的药剂。

驱避剂:

施用后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或特殊场所目的的药剂。

引诱剂:

使用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将害虫诱聚而利于歼灭的药剂。

(2)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

在病害流行前(即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

治疗性杀菌剂:

在植物已经感病后,可用一些非内吸杀菌剂,如硫磺直接杀死病菌,或用具内渗作用的杀菌剂,可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病菌,或用内吸杀菌剂直接进入植物体内,随着植物体液运输传导而起治疗作用的杀菌剂。

铲除性杀菌剂:

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

这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期不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或种苗处理。

(3)除草剂

输导型除草剂:

施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株,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

触杀型除草剂:

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一. 毒力与药效的含义

1. 毒力:

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体的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2. 药效:

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不同生物体的性质和程度。

二.毒力与药效的表示单位

(一)毒力的表示单位

1.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个体数/供试总虫数

校正死亡率=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

条件:

对照组死亡率与处理组死亡率不相关,对照组死亡率5%-20%之间需进行校正

2.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浓度

用来杀死群体中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用LD50表示,若用浓度表示就叫致死中浓度。

3.有效中量与有效中浓度

指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所需要的剂量,用ED50来表示。

4.相对毒力指数

  指几种农药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每次都用一标准药剂来做对比,以该比值进行毒力比较,这个比值就称相对毒力指数,用TI表示。

(二)药效与防效计算(见书P8-9)

1.杀虫剂

2.杀菌剂

3.除草剂

三、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一)药剂因素:

药剂种类、剂型、浓度、使用量、药剂颗粒大小、分散性、稳定性等

(二)生物因素:

生物种群、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生活习性等

(三)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风、光、土壤等

第三节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农药对作物对药害

(一)产生药害的原因

1.农药因素

(1)同一种类药剂对不同植物产生药害不同,例如有机氯对茄科、瓜类;敌百虫、敌敌畏

 对高粱易产生药害;

(2)药剂浓度愈大,药害愈严重

(3)与农药剂型及加工质量有关

(4)不正确使用农药

安全性指数K=药剂防治病虫害所需最低浓度/植物对药剂能忍受的最高浓度

K值大,说明药剂不安全,易产生药害

2、植物因素

(1)与作物种类、品种及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关

(2)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有关

(3)与植物的长势及健康状况有关

3、环境因素

(1)温度高易产生药害

(2)湿度大有利于药剂溶解、渗透、药害愈严重

(二)植物药害的症状

1、急性药害:

喷药后短期内表现出来,症状明显。

如叶片或果实出现斑点、黄化

2、慢性药害:

施药后较长时间或多次施药后才出现,症状难以诊断。

3、残留性药害:

施药后当季作物不发生药害而残留在土壤中的药剂对且茬敏感作物产生药

 害,或者分解产物引起药害

(三)补救措施

1.水洗法

2.排灌法

3.喷药法

4.增肥法

5.加强管理

6.及时补种、补栽

二、农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

除植物生长调节剂外,一些农药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如菊酯类农药使烟草、茶叶、蔬菜增产

第四节 农药的毒性

毒性:

指农药对高等动物和毒害作用

一、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二、农药中毒类型

(一)急性中毒

1、概念:

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由于误食或皮肤接触及从呼吸道进入体内,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

2、衡量或表示农药急性毒性的方法和分级

(1)常用大白鼠经口致死中量来衡量或表示急性中毒程度

(2)毒性分级(单位:

mg/kg)

高毒

中毒

低毒

口服

<50

50-500

>500

经皮

<200

200-1000

>1000

吸入

<2

2-20

>10

(二)亚急性中毒

中毒症状与急性中毒类似,但在中毒前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农药接触史,从接触农药到中毒症状出现需数天或数月。

(三)慢性中毒

有的农药虽然急性中毒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消失,污染了环境及食物,长期少量被人、畜摄食后,在体内结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三、农药中毒急救方法

第四节农药科学使用基本原则

一、据有害生物的特性合理选用农药

二、分发挥和利用农药的潜能

三、充分利用农药的选择性

四、掌握影响农药效果的环境因素

五、农药的安全使用

第二章 农药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第一节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关系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原药:

未经加工的农药产品,

2、农药剂型:

是原药经加工因形态与用途不同而区分为各种剂型,如乳油、粒剂等。

在一种农药剂型中按其有效成分含量、用途不同等可生产出很多种产品,这称为农药制剂。

3、农药制剂:

原药经加工制成有效成分含量、用途不同等的加工产品。

4、有效成分:

指原药或农药制剂中起活性作用的化学成分

5、农药命名

(1)少数农药不需加工可直接使用,其名称可用该药的通用名称,如溴甲烷。

(2)多数农药命名包括三个部分:

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剂型名称,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二、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关系

(一)农药的分散体系

原药或制剂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农药分散体系,如液体制剂分散在气体中的分散体系为雾。

(二)分散度

1、概念:

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是衡量制剂质量或喷洒质量的主要指标

2、表示方法:

(1)用分散质的直径表示,分散度大,直径小

 

(2)用比面表示,比面=颗粒总面积/颗粒总体积,比面大,分散度大

三、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一)提高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1、可提高药剂覆盖面积,使药剂与病虫草等接触机会增多

2、可增强药剂颗粒在处理表面上的附着性

3、改变药剂颗粒的运动性能

4、提高药剂颗粒的表面能

5、提高悬浮液的悬浮率及稳定性

6、颗粒小有利于进食和吸收

(二)适当控制分散度对农药分散体系的影响

1、可减少农药损失,延长持效期、减少施药次数、充分发挥农药当中有效成分的作用

2、提高药剂在着药部位的沉降量,提高使用药剂的安全性

第二节农药助剂

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用于改变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本身无生物活性,但能提高防效

一、常用农药助剂

填充剂、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稳定剂、增效剂

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定义: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溶于液体中,低浓度时也能在气体或其它表面定向吸附,使表面张力明显降低。

2、表面活性在农药中应用

(1)乳化作用:

(2)湿润作用(3)其它作用:

增溶、渗透、起泡和消泡

第三节 主要农药剂型

一、粉剂

主要是指供喷粉用的具有一定细度的粉状剂型,是由原药、填料和少量分散剂、抗分散剂等经混合、粉碎混匀而制成。

(一)粉剂的加工方法

1、直接粉碎法 2、母粉法 3、浸渍法

(二)质量标准

1、有效成分含量不低于标明的含量

2、95%通过200目筛,

3、含水量<1.5%

4、PH5-9

5、正常条件下贮藏不结块、不分解、保持原有分散度

(三)种类

(四)影响粉剂药效的因素

(五)粉剂特点

它适用于山地,干旱地区。

粉剂的粘着性差,漂移污染环境严重,药效期比较短,稳定性差。

在使用时,如叶面较湿润,可提高药剂在叶面上的沉积和粘着性,提高药效和持效期,因此在早晨和傍晚及雨后使用效果好。

(六)未来粉剂发展趋势

二、粒剂

由原药、载体和助剂加工而成的粒状剂型,使用简便、安全、持效期长。

(一)加工方法

1.挤出造粒法:

2.包衣造粒法:

3.吸附造粒法:

(二)种类与规格要求

(三)质量标准

1、有效成分含量达到剂型规定的标准

2、90%重量达到粒度规格标准

3、水分<30%

4、破解率<15%

5、有效成分从载体上的脱落率<50%(包衣法)

(四)特点

三、可湿性粉剂

是指易被水润湿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型。

由原药、填料、润湿剂、分散剂混合经粉碎而成。

(一)可湿性粉剂的加工方法

(二)质量标准

1、水分<3%

2、PH=5-9

3、悬浮率:

中国,老品种40%,新品种70%

4、润湿时间:

老品种5-15分种,新品种1-2分种

5、热贮稳定性:

54+2℃,14天

(三)特点

四.、可溶性粉剂

由原药溶于水或可溶于的固态盐与填料、助剂混合而成

(一)加工方法:

热熔融喷雾干燥法、粉碎法、干燥法

(二)质量标准:

水分含量<3%溶解时间:

2-3分种

(三)特点

1、外观象可湿性粉剂

2、有效成分含量高60%-90%

3、药效与乳油相近,但对环境安全

五、悬浮剂与胶体剂

悬浮剂:

是一种可流动的悬浮状制剂,由不容于水的农药原药与分散剂、乳化剂和水等,经超微粉碎制成。

可与水混合形成稳定的悬浮液,悬浮率和稳定性高,耐雨水冲刷,药效一般与乳油相近而残效较长。

.胶体剂:

加水后形成胶体状或类似胶体状悬浮液的剂型。

比可湿性粉剂分散度大,但不耐贮存,易结块

六、.乳油

入水后可分散成乳状液的油状均相液体剂型。

是目前生产上使用数量最多的剂型之一,其药效和粘着性能都比粉剂,可湿性粉剂的效果好。

乳油加水后成乳状液,可用着喷雾、泼浇、拌种、浸种、制成毒土、毒饵、毒谷和涂茎杆等。

(一)乳油分类

1、溶性乳油:

2、胶状乳油:

3、浊状乳油:

(1)淡蓝色乳浊液:

加水稀释后乳液外观呈淡蓝色,油珠直径0.1-1

(2)牛奶状乳浊液:

稀释后像牛奶,油珠直径1-10

(3)粗奶状乳浊液:

稀释后成粗奶状乳状液,油珠直径>10,不稳定,易出现浮油、沉淀

(二)乳油特点

1、自发乳化性:

国内稀释200-500倍,国外50倍

2、乳化稳定性:

振荡15次、放24小时以上,是否有沉淀

3、贮存稳定:

放2年无沉淀、分层

4、生物活性高

5、安全性低,闪点低,污染环境

浓乳剂:

外观为水包油型不透明乳状液体,外观是乳白色。

特点:

(1)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降低毒性和刺激性

(2)速效性同乳油,残效期稍大于乳油

(3)制备式艺简单,只要搅拌即可生产

(4)粒径>400,多数在500-1000nm之间,外观呈乳白色

微乳剂:

也称水基乳油,由水-表面活性剂-油组分构成的三元体系中加入高级酸自然形成的均匀透明的体系,粒经0.01-0.1微米之间,乳状液粒子超微细,药效高,乳化剂用量大,不能制成高浓度剂型

七、种衣剂

用于种子包衣处理以防治病虫害等有害生物或控制植物生长的农药制剂,处理活的种子,药剂在种子的外面形成牢固的保护层,亦称种衣。

八、烟剂与气雾剂

1、烟剂 引燃后,有效成分以烟状分散体系悬浮于空气中成农药剂型,适于森林、仓库、卫生及病虫害防治

2、气雾剂是利用低沸点发射剂急剧汽化时所产生的高速气流将药液分散雾化的一种罐装制剂,适于公共场所和家庭防治卫生虫害。

九、缓释剂

控制农药有效成分从加工品中缓慢释放的农药剂型,可以达到最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 

物理型缓释剂;化学型缓释剂:

 

第四节 农药的施用方法

(一)液状使用:

喷雾、浸种、浇灌、涂抹、注射

(二)固状使用:

喷粉、拌种、撒粒、熏蒸、毒饵

(三)气状使用:

压缩容器内,土壤、保护地、仓库、大棚、熏蒸、检疫

1、喷粉法:

一般以早晚有露水时效果较好,因为药粉可以更好地附在植物上,喷粉应在无风、无上升气流或在1-2级风速下进行,不应顶风喷粉,喷后一天内下雨则需要重新补喷。

喷粉方便,工效高。

但效果较差,损失较大,对环境污染较严重。

2.喷雾法:

利用喷雾机械将悬浮液,乳状液或水剂,油剂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体上或防治对象表面上,来防治有害生物叫喷雾。

根据喷雾量的大小,可将喷雾法分为常规喷雾法,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

适合于喷雾法的农药剂型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水剂等。

3.撒施法及泼浇法

即将药剂掺土撒施,或将药液泼浇,该法省工,还可以使药剂穿过茂密的茎叶层而沉落到害虫活动场所,是喷粉法,喷雾法所不及的。

4.拌种法

用药粉与种子拌匀,使每粒种子外面都覆盖一层药粉,是防治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方法,粉剂量一般为种子量的0.2%-0.5%。

5.种、苗浸渍法

用于浸种的药剂多为水溶剂或乳剂,浸种药液可连续使用,但要补充所减少的药液量。

浸种温度一般要在10-25℃,温度高时,应适当降低药液浓度或缩短浸种时间,温度一定,药液浓度高时,浸种时间可短些。

6.毒饵法

用害虫喜食的食物为饵料,如豆饼、花生饼、麦麸等,加适量农药,拌匀而成。

药剂用量一般为饵料量的1%-3%。

每公顷用毒饵2205-30公斤。

7.熏蒸法

在田间用药剂熏蒸杀虫,仅在作物茂密的情况下才可能获得成功,如敌敌畏防治大豆食心虫。

保温大棚栽培地也可使用。

注意几个用药误区:

1.用高毒农药作超低量喷雾。

2.用颗粒剂农药浸水喷雾。

3.用可湿性粉剂农药喷粉。

4.高温、大风、阴雨天气施药。

5.用井水稀释农药。

第五节农药混合使用

一、农药混用目的

1、提高防效

2、提高对被保护对象的安全性

3、扩大防治对象

4、减少施药次数

5、延缓有害生抗药性发展速度

6、降低某些农药价格和使用成本

7、老农药品种开发新用途

二、农药混用基本原则

1、不影响药剂的化学性质

2、不破坏原有制剂良好的物理性状

3、不增毒

4、药效下降或药害加重不能混用

三、混用农药对生物的联合作用

1、相加作用 2、增效作用、3、拮抗作用

四、我国农药混剂了展现状

第三章 杀虫剂

第一节 杀虫剂的穿透

一、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

(一)从口腔进入

(二)从体壁进入

(三)从气门进入

第二节杀虫剂作用原理

一、神经毒剂作用原理

(1)胆碱酯酶抑制剂: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

(2)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

烟碱、巴丹

(3)轴突部位传导抑制剂:

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

(4)神经-肌肉连接点传递抑制剂:

甲脒类化合物

二、呼吸毒剂:

作用于呼吸系统,抑制呼吸酶的活性,阻碍呼吸代谢正常进行。

1.对糖酵解产生影响的呼吸毒剂:

主要为砷化物,抑制甘油磷酸去氢酶。

2.对三羧酸循环产生影响的呼吸毒剂:

如氟化物,氟乙酸钠和氟乙酰胺,在动物体内代谢成氟乙酸。

3.对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产生影响的呼吸毒剂:

如鱼藤酮

三、原生质毒剂:

作用于生物细胞的原生质,如重金属

四、物理性毒剂:

通过药剂的磨擦或溶解作用,损伤昆虫表皮使昆虫失水或阻塞气门,如矿物油

五、几丁质形成抑制剂:

灭幼脲、农梦特、氟虫脲

六、核酸合成抑制剂:

噻替派

第一节有机磷杀虫剂

一、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类型(见书P57-59)

二.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

1.对害虫及部分品种对害螨,毒力较强

2.大部分品种杀虫谱较广,但也有选择性很强的品种

3.残效期长短不一,毒性不一

4.若干品种具有内吸作用,有的有很好的渗透作用

5.通过结构及剂型变化使高毒品种低毒化

6.有良好的解毒剂

7.在生物体和环境中易降解

8.大多对作物安全,正常使用不会产生药害

9.多数品种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三、主要品种介绍

(一)磷酸酯及膦酸酯:

敌敌畏、敌百虫、磷胺、久效磷

敌敌畏

1.理化性质及理化性质及毒性

(1)纯品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水溶液易分解

(3)具很强的挥发性

(4)中毒LD50=56.80mg/kg

2.作用特点及剂型

(1)是一种高效速效应该广谱的杀虫剂

(2)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

(3)持效期短

(4)剂型:

敌敌畏原油、50%、80%乳油、50%油剂、22%、30%烟剂

3.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适于果蔬、棉花、茶叶、烟草生等作物多种害虫及仓库和卫生害虫的防治

4.注意事项

(1)对高粱、月季易产生药害,

(2)不可与碱性药剂混用,在水中易分解应随配随用

 

(二)一硫代磷酸酯:

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氧乐果

辛硫磷

1.理化性质及毒性

(1)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2)易光解

(3)低毒,LD50=1970-2170mg/kg

2.作用特点及剂型

(1)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

(2)叶面喷雾持效期短,施入土中持效期可达1-3月适于防治地下害虫、卫生害虫和仓库害虫

(3)剂型:

40%、50%乳油,1.5%、2.5%、3%颗粒剂、40%增效乳油,0.13%高效灭虫蛀灵气雾剂

3.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1)叶面喷雾:

50%乳油1000-2000倍,菜青虫、蓟马、叶蝉

(2)拌种:

2.5%颗粒剂以0.05-0.1%浓度拌种,每公顷1.5-1.8公斤,地下害虫

4.注意事项

(1)叶面喷雾最好在傍晚进行,以免阳光直射

(2)高粱、黄瓜、菜豆敏感

(3)对蜜蜂及天敌触杀作用强,但喷药2天后即无毒害

 

(三)二硫代磷酸酯:

马拉硫磷、乐果、特丁磷、丙硫磷、灭线磷、硫线磷

马拉硫磷(防虫磷、粮虫净、粮泰安、马拉松)

1.理化性质及毒性

(1)工业品具有强烈大蒜味,经脱臭,有效成分高-仓虫磷

(2)对光稳定、对热稳定性差PH>7或PH<5分解

(3)低毒,LD50=1751.5-1634.8mg/kg,

2.作用特点及剂型

(1)高效杀虫、杀螨剂,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及微弱的熏蒸作用

(2)对高等动物具有高度选择性

(3)剂型:

45%、70%乳油,50%可湿性粉剂,25%油剂,1.2%、1.8%粉剂

3.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对大部分叶面害虫防治效果好,并用于贮粮害虫及家畜体表寄生虫、卫生害虫

4.注意事项

(1)浓度高对瓜类、梨会产生药害

(2)对鱼类、蜜蜂高毒

(四)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

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异硫磷

乙酰甲胺磷(高灭磷、盖土磷、欧灭松、杀虫灵)

1.理化性质及毒性

(1)酸性与低温贮存稳定

(2)低毒,LD50=823mg/kg,对鱼低毒

2.作用特点及剂型

(1)内吸广谱杀虫剂,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可杀卵

(2)缓效型杀虫剂,持效期长

(3)剂型:

30%、40%、50%乳油,70%可溶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4%颗粒剂

3.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适于果蔬、水稻、烟草等30多种作物,防治100多种害虫

4.注意事项

(1)菜豆、等敏感

(2)蔬菜安全间隔期>7天

(五)含杂环的有机磷:

毒死蜱、三唑磷、氯唑磷、二嗪磷、

毒死蜱(乐斯本、白蚁清、氯吡啉、泰乐凯)

1.理化性质及毒性

(1)在土壤中易挥发

(2)混配性极好,可与不同类别杀虫剂复配

(3)低毒,LD50=63mg/kg,

2.作用特点及剂型

(1)广谱杀虫杀螨剂,具胃毒、触杀、熏蒸作用

(2)与土壤吸附力强,对地下害虫效果显著,持效长

(3)剂型:

40%、48%乳油,24%超低量喷雾剂,20%可湿性粉剂,1%、10%颗粒剂

3.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许多叶类作物害虫、卫生害虫

4.注意事项

(1)安全间隔期:

水稻7天,叶菜类7天,大豆14天

(2)对烟草敏感,瓜类幼苗可能药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