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451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docx

最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月18日至21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正宁、合水、XX县及部分乡镇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形式,就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把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农民“五变”(北部山区粮农变牧民,中南部原区粮农变果农,川台区粮农变菜农,子午岭林缘区和荒山粮农变林农,城镇和园区农民变市民)为牵引,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全市苹果、草畜、苗林、瓜菜等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杂果、黄花菜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各类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

(一)龙头企业逐渐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按照现代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全市以庆城驿马、镇原中盛、金龙等五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核心,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政策优惠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资金、资源集聚,实现公共资源共享,提高规模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

截止目前,全市建设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47户,(其中: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30户,市级61户。

)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5户,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0户,从业人数3.19万人。

坚持品牌培育,注重各类质量体系认证,增强市场竞争力,已通过is9000、p、gp、g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50户,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的7户,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19户,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17户。

(二)农民合作社增长迅速,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市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XX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推动了全市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

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合作社3001个,其中种植类合作社88个,占42.92%;畜牧养殖类合作社1415个,占47.15%;生产资料购买类合作社68个,占2.27%;扶贫基金协会、市场营销、劳务、农业科技等其他合作社230个,占7.66%。

全市合作社社员88249人,带动农户16.95万户。

为了规范合作社发展,市、县农牧部门采取强化政策宣传、提供信贷优惠政策、选派技术人员蹲点、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品牌认证等方式,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

全市共培育各类示范社111个,其中省级示范社36个,市级75个。

有6个合作社获得农业部110万元“以奖代补”扶持资金;109个合作社获得省级91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市财政连续五年列支专项,为117个农民合作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及培训桌椅。

2019年,XX县拿出1000万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达标的80个养羊专业合作社、74个养羊专业村、1000户养羊大户进行了表彰奖励;XX县对种植烟草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给予建设5座烤烟楼的支持。

(三)家庭农场势头良好,规模经营初见成效。

我市家庭农场起步于2019年,通过本地农户承包、农民返乡创业、工商资本介入等三类模式运营,数量和规模初见成效。

为推进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建设,全市通过开展专题调研、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拟定管理办法等措施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从加强项目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强化金融支持、落实优惠政策、强化社会化服务、强化技术培训、鼓励创建品牌等7个方面提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奖励,对家庭农场规模流转土地,建规模养殖场,发展种养且取得明显成效的,安排农业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目前已对XX县鸿兴家庭农场等3个家庭农场进行了扶持。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全市已发展家庭农场36个,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33个。

(四)种养大户蓬勃发展,产业效益大幅提升。

全市依托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等项目,大力培育农村种养大户,努力实现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项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掀起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截止4月底,全市农牧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1期,培训农民3.5万人(次),发放培训资料6万多份。

多层次的培训造就了大批的种养大户,目前,全市共培育种养大户4.2028万户,其中苹果种植大户2326户,苗林种植大户1625户,瓜菜种植大户599户;规模养羊户2.60万户,规模养牛户0.38万户,规模养猪户0.34万户。

农村种养大户通过承租、转包等方式流转农户土地开展规模经营,在良种选用、防病减灾等方面广泛采用先进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带动了周围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了产业效益。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制约着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是基层农经服务指导不到位。

我市按市、县、乡三级设置农经体系,目前县(区)农经专业人员缺少,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指导能力不强,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以后,乡镇农经站全部被撤并,各乡镇没有专职从事农经工作的人员,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服务指导等农经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加之乡镇农技、畜牧、林果等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许多服务覆盖不到村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是政策扶持效果不明显。

近几年市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仅仅局限于农民合作社,扶持资金分散在农牧、发改、财政、林业、农发办、科技、农机、果业、供销社等多个部门,每年100万左右的扶持资金,对于3000多个合作社是杯水车薪。

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财政目前还没有农业专门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亟待加强。

三是农民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缺乏对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农民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是松散型的合作关系,没有联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在农产品行情不好时,农业经营主体不愿按订单收购,压价收购或不愿收购;行情好时,农户不愿按合同交售农产品,影响了订单种植的效果。

四是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急需提升。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程度存在着发展不规范的问题。

部分合作社运作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运行不透明、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利益联结不紧密,个别合作社类似于“皮包公司”,既无管理组织也无真实社员,只求以合作社名义为个人谋取利益;部分家庭农场运行中存在着不符合家庭农场认定条件的问题。

在经营主体模式中,虽然创立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等新模式,但入股要素单一,以现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比较多,以技术、设施设备等其它要素出资极少,加工、销售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组织,发展比较缓慢。

三、意见及建议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是继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后新生的、适合我市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大力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本着引导不包办、服务不干预,规范不限制的原则,允许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共同发展。

(一)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步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奠定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人民政府要紧紧抓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切实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出台扶持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一是研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新形式和新办法,以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须要,进而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要尽快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工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消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引导农民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土地流转。

二是加大对农村林、田、水、路、电、信息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空间。

三是探索开展财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的,给予购买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保费补贴,并把农业“四大补贴”新增资金重点向其倾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鼓励社会各业、特别是工商业投资农业、发展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引领带动效应。

四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对信用良好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优惠和服务便利,以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主导的农业经营管理服务体系。

县乡人民政府要理顺基层农经服务体系设置,要依托县乡农经机构建立健全农业承包、农村土地纠纷、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四位一体”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行政村要依托村委会组建村级土地信用合作社,让村民自愿入社,民主管理。

二是加快构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以基层农技、畜牧、林果等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多元机构广泛参与、分工协作、专业化、市场化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示范户、动物防疫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合作社辅导员等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贮运保鲜、流通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优势产业及其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

四是建立农业投入新机制,最大化发挥农业投入的比较优势和带动作用。

要整合发改、财政、农牧、金融、林业、果业、保险等部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建立农业联席会议制度,依法依规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杜绝和避免注册登记假、大、空现象,做到发展一个,规范一个,提升一个。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应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

一要大力推行农牧林果等各行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的指标及技术要求贯穿到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此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要制定新型农民中长期培养规划,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扩大覆盖范围,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三要统筹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依托陇东学院、庆阳理工学院、市农科院和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不断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出台工资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效益。

以上报告,请审议。

为进一步做好公安镇里太村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快里太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发展道路上的前进步伐,根据上级各级党委和公安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和挂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要求,我于2019年4月15日至4月30日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干部、教师和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对里太村基本情况、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期望与基本要求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公安镇里太村位于公安镇西北部,距镇政府6.7公里,村委会驻里太村,辖里太、平安、锡富3个自然村,全村有749户,总人口4115人,以汉族为主,是国家级贫困村。

2019年,该村成为桂林理工大学支援XX县公安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定点村。

生产状况:

该行政村地属丘陵,总面积有920公顷。

全村耕地总面积233.3公顷,其中水田200公顷,人均耕地约0.04公顷。

林地总面积613.7公顷,草地总面积0.8公顷,水域总面积13.3公顷,可利用荒地面积0.3公顷。

该村以种植水稻、甜玉米、红薯、马蹄、淮山、烤烟及母猪繁殖、水果和肉鸡结合的种养业、鸭和鱼套养的畜牧养殖业为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9公顷,水果种植面积233.3公顷。

农田灌溉用水主要靠思勤江及其干支流水源,由于水利建设多年失修,遇天气干旱,无法抽水灌溉,水利设施受毁严重。

村民生活状况:

该村共有劳动力2021人,其中:

女劳动力982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56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998元,共有贫困人口2881人,其中:

享受民政部门发放农村最低生活补助165人,享受民政部门五保救助16人,享受民政部门优抚补助21人。

交通状况:

有一条乡级道路通往村委会所在地里太自然村,里太自然村有一段两公里多的水泥路,其它村间及村内道路坑洼不平,每逢雨季便会泥泞不湛,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生活基础设施:

村内没有自来水供应系统,供水主要靠各户自己修建的压水井。

部分村屯仍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部分水井水质不达标造成没有安全饮用水的人数达2500人之多;现有农村能源沼气池和节能灶各26口。

文教卫生:

全村有1所小学,设在里太自然村,锡富、平安两个自然村的小学生都要到里太村去上学。

全校在校生431人,其中女生216人。

共有教师22人,其中小教高级职称8人;近三年来,小学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居公安镇小学前列,2019年镇年级统考和小考都位居全镇小学前3名,2019年、2019年都在全镇排名前4名;办公用房紧张,教师办公环境较差,三栋教学楼中一栋已经成为级危楼,严重危及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锡富的小学生上学所经小路狭窄且紧临1米多深的水渠,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非常危险。

全村有新家庭文化书屋1个设在村委会,内有书柜3个,学习桌椅1套,图书300多册和光盘10多盒。

目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029人,享受特困医疗救助87人。

建有五保村1座,入住五保老人10人。

村委会办公楼旁已建起一座81平米的卫生室,但目前还没有配备医疗器材设备和医务人员。

有计生站装备的健康服务室1个设在村委会,现有体检床、体重计、血压计各1个和药剂柜1个。

村委会建设情况:

村委会设在里太自然村,办公楼里装有新农村建设远程教育系统一套。

2019年在后盾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的支持下,完成了办公楼内墙壁粉刷、电路铺设、门窗更换等部分室内装修工程,但目前办公设备简单落后,村委会围墙破旧且损坏严重,没有专用的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栏。

村十二五规划:

2019年11月,该村编制了《2019至2019年里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对里太村贫困状况和有利条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村5年内的发展总体目标为:

通过5年(2019-2019年)的努力,使里太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贫困人口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里太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该县的平均水平,为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该《规划》还明确了村5年内发展的具体目标、各项具体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分年投资计划,对扶贫开发工作效益作了详细的分析,并经村民组成由村干部组成的里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领导小组。

二、贫困原因分析及经济发展有利条件

1、导致里太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人多地少。

全村人均耕地仅为0.7亩,大多数农户仅以种植业为主,没有其他经营项目。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灌溉用水仅靠一座小型水库储水灌溉,电力排灌站由于多年失修,遇天气干旱,无法抽水灌溉,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

三是农民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大多数农民是小学及初中文化水平,加上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机会少,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农户主要依靠种植业,畜牧养殖比例低,农户收入单一,且种植业受生产力条件限制,效益难提高。

2、经济发展有利条件:

大部分耕地处于水利源头,水源充沛,加上温度条件好,土壤肥力高,非常适合经济作物和水果规模连片种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通过外出务工增长了村民的见识,也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成为沟通里太村与外界的桥梁和纽带;三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三、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大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推进里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

1、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进一步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协助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和村“两委”干部大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村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健全完善村“两委”各项规章、制度,设置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等,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加快里太村组织规范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增强村“两委”班子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2、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认真落实《2019至2019年里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紧密结合公安镇工作重点,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按计划稳步推进蔬菜大棚建设、水泥公路修建、排洪渠修建、安全引水工程、种养示范户培育、学校装修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3、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以党和国家重要节日、纪念日、中国传统节日和地方传统节日为契机,以党、团员、学校师生和村文艺积极分子为主体,开展多彩多姿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广泛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充分发挥新家庭文化书屋及远程教育系统的作用,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培训,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4、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培植农业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重点推广应用“烤烟+马蹄”的轮作的种植模式,并且逐步扩大特色产业的种植面积;同时按照“一村一品”的种养模式,实施整村推进和规模连片种植。

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抗旱防涝减灾能力;推广种植优良品种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水稻、马蹄等农作物的单产和质量,进一步发展畜牧养殖业,积极做好要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鼓励和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以深加工、精包装、广宣传为主要举措,精心打造里太特色产品,增强里太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全面解决村民温饱问题。

5、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努力为村办好实事

积极争取后盾单位和相关部门支持,在任期内努力为里太村办好一批实事。

(1)继续做好村委办公条件改善和设施改造工作:

一楼卫生间冲水设备安装;添置相应办公设备,比如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报刊架等;村委会办公楼前围墙拆除与楼后围墙修复。

(2)丰富新家庭文化书屋图书数量与品类。

在新家庭文化书屋基础上,继续购置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耕种、养殖等类图书,还要包括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村民们喜爱看的图书,同时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图书捐赠。

(3)健全完善村委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制度上墙工作。

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制度,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会议制度等,制作成牌匾挂在村委办公楼内,全面完善和规范村级各项事务管理。

(4)修建村委会宣传栏、村务公开栏。

(5)协助里太小学做好危楼拆除与新建教学楼项目申报工作。

(6)协助村委会做好锡富村小学生上学道路修建项目申报工作。

(7)做好为里太小学与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开展教学工作交流的牵线搭桥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总体部置,切实做好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帮扶工作,我行组织人员对我行帮扶的新开乡华掌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1.自然条件:

华掌村位于新开乡南部,距乡政府公里,全村共个村民小组334户17口人,其中男651人,女566人,其中回族282户,1038人。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760.88亩,其中山地4660.88亩,梯田1100亩,人均占有耕地4.73亩。

海拔1050米,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年日照2440小时。

2.劳动力资源:

全村共有劳动力726人,其中男366人,女360人。

从年龄看,16—35周岁194人,36周岁—45周岁3人,46周岁以上220人。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54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4.3%,初中文化程度174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4%,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65%。

劳动力大多从事传统种养业。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9年底,华掌村经济总收入253.6万元,人均收入2083.81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3.6万元,年人均收入986元,占经济总收入的47.3%。

总体来看,华掌村经济收入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收入单一,经济总量偏小,以牛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收入占总量比重小。

种植业:

华掌村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5760.88亩,产量668吨,其中夏粮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种植面积3005亩,产量743.73吨,平均亩产量495斤,亩产收入519.75元;秋粮作物为玉米、谷子、糜子、高粱等为主,种值面积3360.88亩,产量1092.29吨;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400亩,产量900吨,平均亩产量750斤,亩收入750元。

全村种植业收入133.6万元,人均1097.78元。

养殖业:

2019年末大家畜存栏429头,其中牛存栏300头,羊存栏9只;当年存栏鸡678只,当年出栏鸡245只;当年出栏牛157头。

全村畜物业收入0万元,人均986元。

4.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主干道1条公里,社道4条15公里,全部为土路。

完成农电改造8社260户,占全村农户数的77.8%。

依托全乡安全饮水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33户,2019年依托整村推进人饮工程的实施,完成华掌社占全村农户数的91.8%,还有21户没有接通自来水。

建成沼气池18眼,卫生厕所22座。

全村无水利灌溉设施,山地均为陡坡地。

通讯设备基本普及,有移动手机510部,固定电话45部,电话普及率97.8%。

“村村通”、“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

全村目前尚有5户14人居住在窑洞或者地坑庄子,占全村总户数的总人口的1.7%和1.2%,1户427人居住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土木结构危旧住房内,占全村总户数、总人口的39.7%和37.3%,以上两种情况占到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1.4%和38.6%。

5.公共服务设施:

村内适龄儿童全部就读于华掌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村部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无农民培训阵地、便民超市、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6.文化资源:

村域文化底蕴深厚,是名胜古迹蛟城庙,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7.贫困现状:

201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户54户,涉及人口156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9.1%和13.7%,贫困面居全县偏上水平。

贫困户中,因病因灾致贫的22户66人,分别占40.7%和42.3%,因残致贫的10户29人,占18.9%和18.6%,缺劳力的5户16人,分别占18.51%和16.0%,缺技术的10户25人,占11.7%和11.4%。

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的39户106人,分别占全村享受低保户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