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448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

《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0 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docx

专题10透镜第02期决胜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分项汇编北京特刊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A

【点评】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保持如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不动,将光屏移到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所在的位置看成视网膜的位置,则此时的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__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

A.近视眼B.远视眼C.正常眼睛D.老花眼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A

【点睛】本题着重才考核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并能合理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3.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如果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8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以及光屏上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A.将光屏左移,像变小B.将光屏右移,像变小

C.将光屏左移,像变大D.将光屏右移,像变大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8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光屏也向右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学科#网

4.小芳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74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图中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

A.放大镜B.幻灯机C.照相机D.潜望镜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C

【点睛】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5.图是王亚平太空授课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

以下有关像的判断及成像规律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虚像照相机B.实像照相机

C.虚像幻灯机D.实像幻灯机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故选B.

【点睛】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6.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

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7.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两侧。

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要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蜡烛可以放在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哪个位置:

A.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2.5cm处B.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10cm处

C.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12.5cm处D.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25cm处

【来源】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所以凸透镜焦距为10cm时,要在倒立放大的实像,应满足的条件是,

,故C满足条件。

选C。

点睛: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8.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

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9.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会场情况用相机拍摄记录。

由于会场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与同等条件下不用闪光灯拍出来的照片相比

A.听众会被拍的更暗淡

B.演讲者会被拍的更暗淡

C.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会被拍的更大

D.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会被拍的更不清楚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答案】D

【解析】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所以听众和演讲者被拍的清楚了,故AB错误;银幕反射彩色的光本来就是漫反射,光很弱.如果用闪光灯,银幕反射白光强度大,只拍出白色银幕,彩色图片被冲淡,故C错误,D正确。

10.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

A.

B.

C.

D.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答案】C

1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

A.

B.

C.

D.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由于B瓶口是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故选B.

二、多选题

12.(多选)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像也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C.实像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CD

【点睛】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难点掌握分别实像和虚像的方法。

学科#网

13.为了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城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14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它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它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AC

【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C.

14.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上述成像原理可应用于

A.照相机B.幻灯机

C.放大镜D.投影仪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BD

【解析】由图可知,焦距为10cm,物距为15cm,即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或投影仪.

故选BD.

15.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B.图乙中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如果把图甲中的物体靠近平面镜,则所成的像将会变小

D.如果把图乙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则在光屏上只能看到烛焰一半的像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AB

16.为了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城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14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它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它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AC

【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C.

1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上述成像原理可应用于

A.照相机B.幻灯机

C.放大镜D.投影仪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BD

18.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B.图乙中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如果把图甲中的物体靠近平面镜,则所成的像将会变小

D.如果把图乙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则在光屏上只能看到烛焰一半的像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AB

【解析】A.平面镜中成像属于光的反射,A正确.

B.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所成的像是实像,B正确.

C.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像,与物距无关,C错误.

D.上半部分用手遮住时,光在下半部分还能发生折射,在光屏上仍能看到烛焰完整像,但是因为光线变少,像的亮度会降低.

故选AB.

三、新添加的题型

19.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透镜方向移动3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

A.倒立、虚像B.放大、实像C.正立、实像D.缩小、实像

【来源】北京市精华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答案】BD

点睛: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②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0.已知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屏幕上成放大的像,则该投影仪凸透镜的焦距可

能是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

A.10cmB.20cmC.30cmD.40cm

【来源】北京市精华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答案】B

【解析】解答:

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满足f<30cm<2f,因此15cm

点睛: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1.某同学经过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节课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来源】北京市精华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答案】D

【解析】解答:

①当物距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的实像;②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③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实像。

④当凸出透镜成虚像时,物距一定小于焦距,并且虚像也一定是放大的,不可能缩小,也不可能等大,此时,凸透镜所起的作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放大镜。

综上分析,选项ABC正确,选项D不正确。

点睛:

凸透镜成什么样的像,取决于物体距凸透镜的远近,即物距的大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依据其物距的远近,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但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只可能是放大的.

22.以下各图中成虚像的是

A.a、bB.b、cC.a、cD.a、d

【来源】北京市精华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答案】D

点睛: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2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验钞机是利用发出紫颜色的紫外线工作的

D.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来源】北京市精华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答案】A

【解析】解答:

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A是正确的;B.斜插在盛水玻璃杯的铅笔看起来好像在水面处折断,这是因为放在水中的铅笔发出的光(反射光源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所以B是错误的;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是利用发出的紫外线工作的,但紫外线是看不见的,所以C是错误的;D.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的折射,会在照相机的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D是错误的。

2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C.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D.水中山的倒影

【来源】北京市精华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答案】A

点睛: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四、综合题

25.人类的眼睛

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

无论光线是明亮还是昏暗,远在天边的山峦、近在眼前的物体,都能在眼睛中成像。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被观察的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所成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

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

当晶状体凸起程度最大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在10cm处。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

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2)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大约是________cm。

(3)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凹透镜25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cm(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

【点睛】本题主要通过材料阅读了解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明视距离的认识,以及对用眼常识的了解,重点是近视眼的矫正。

学科#网

五、实验题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1: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

探究问题2: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

探究问题3: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距是否有关?

(1)为了完成探究问题1,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

为了完成探究问题2,小阳同学选用这些器材进行了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

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记为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仿照步骤②再做一次实验。

根据以上叙述,请你指出小阳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完成探究问题3,请你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物距焦距没有改变焦距,改变了物距

(3)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距是否有关,应记录物距与像高,所以表格如下: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实验表格的设计.

27.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若蜡烛放置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此规律制成了_________。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终结性试题

【答案】凸透镜能缩小倒立放大镜

点睛:

(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3)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1: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

探究问题2: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

探究问题3: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距是否有关?

(1)为了完成探究问题1,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

为了完成探究问题2,小阳同学选用这些器材进行了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

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记为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仿照步骤②再做一次实验。

根据以上叙述,请你指出小阳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完成探究问题3,请你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答案】物距焦距没有改变焦距,改变了物距

(3)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距是否有关,应记录物距与像高,所以表格如下: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实验表格的设计.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情形如图26所示,可见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实验中,当蜡烛与该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若蜡烛逐渐靠近该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答案】10倒立缩小照相机大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30.0cm−20.0cm

10.0cm;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要大于像距,故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物距减小,则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点睛:

解答本题须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依据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判断成像情况。

3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

(1)a、b、c、d、e各点中,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2)a、b、c、d、e各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如图,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下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____________向下调整(选填“蜡烛”或“透镜”);

(4)当烛焰在b点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出清晰的像,接着使烛焰向右移动到d点,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___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_____、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来源】北京市精华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答案】ec蜡烛右放大

点睛:

(1)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不能成像.

(2)凸透镜成像时,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要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