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
试标准
地理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
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2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在本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且修完地理必修课程的所有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基本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具体要求如下:
①掌握地理事物名称、概念、特征和地理数据。
②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原理、规律和成因。
③认识区域差异、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④知道涉及地理的新闻、法规、国情、国策和地理学科的新发展。
⑤学会绘制地理图表、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方法。
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
⑦发现并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⑧理解人地关系,具有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考试要求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
其中含义如下:
a—识记:
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概念、特点和地理数据等基础知识,重大地理新闻及与地理有关的法规;在地图上正确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
b—理解:
简述、简释、比较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包括分布、结构、演变、成因等)和与地理有关的基本国情、国策;解读地理统计数据和图表。
c—应用:
利用各类信息材料说明地理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图上正确填绘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比较和分析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
d—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将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结起来,以形成统一整体的认识。
(三)学业水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学科会考将学生学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依次用A、B、C、E表示。
各等第标准分述如下:
A—优秀
学业水平考试达到A等第的考生,应扎实掌握高中阶段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的能力;正确理解人地关系,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具体要求如下:
①了解地理事物名称、概念和地理数据;较好地了解涉及地理的新闻和法规,理解涉及地理的基本国情、国策;知道地理学科的新发展。
②准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和特征;正确理解地理原理、规律和成因;准确认识区域差异、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③学会独立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熟练绘制较为复杂的地理图表。
④灵活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⑤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善于发现并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正确理解人地关系,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B—良好
学业水平考试达到B等第的考生,应较好地掌握高中阶段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的能力;理解人地关系,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具体要求如下:
①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概念和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要国情、国策。
②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和特征;理解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和成因;认识区域差异,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③学会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绘制常用的地理图表。
④学会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较好地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⑤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发现并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理解人地关系,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C—及格
学业水平考试达到C等第的考生,应初步掌握高中阶段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解释一些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了解人地关系,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具体要求如下:
①了解最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概念和地理数据;初步了解涉及地理的重要国情、国策。
②初步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和特征;初步理解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和成因;初步认识区域差异,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③学会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④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初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⑤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发现并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简单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理解人地关系,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E—不合格
学业水平考试为E等第的考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尚未达到C等第的要求。
考试内容
高中地理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范围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2版)中规定的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考试内容包括我省现行的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
、地理
、地理
,覆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系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考试要求两方面,采用表格的形式,具体列出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地理Ⅰ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地球
的宇
宙环
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③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a
a
c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b
太阳
对地
球的
影响
3.太阳辐射与地球
①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a
b
4.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②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
b
地
球
的
运
动
5.地球的自转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②昼夜交替现象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⑤国际日期变更线
a
b
b
c
b
6.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②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⑤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a
c
c
c
b
地
球
的
结
构
7.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
②岩石圈的范围
b
a
8.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b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地壳
的物
质组
成和
物质
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a
b
b
2.地壳的物质循环
①地质循环
②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a
c
地
球
表
面
形
态
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a
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②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a
b
a
c
5.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c
6.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c
大
气
环
境
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大气的垂直分层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④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a
b
b
b
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①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风的形成过程
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c
a
b
c
9.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b
10.常见的天气系统
①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②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③简单的地面天气形势图
b
b
c
水
循
环
和
洋
流
11.水循环
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a
b
12.洋流
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
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
b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自然
地理
要素
变化
与环
境变
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①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②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a
b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c
自然
地理
环境
的整
体性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②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b
c
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②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a
b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b
自然
地理
环境
的差
异性
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b
7.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①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②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a
b
8.主要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b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地形
对聚
落及
交通
线路
分布
影响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a
d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c
全球
气候
变化
对人
类活
动的
影响
3.全球气候变化
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
b
c
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d
自然
资源
与人
类活
动
5.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a
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①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②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
b
c
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
自然
灾害
对人
类的
危害
8.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a
9.自然灾害的危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b
10.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c
地理Ⅱ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人口
增长
模式
1.人口增长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a
b
2.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
b
人口
合理
容量
3.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b
4.人口的合理容量
①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②人口容量的特点
b
b
人口
迁移
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a
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人口迁移的因素
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c
b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城市
空间
结构
1、城市区位分析
①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②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c
b
2.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a
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①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a
b
4.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b
城市
化过
程与
特点
5.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b
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
7.城市化的特点
①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
②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b
b
城市化
过程对
地理环
境的影
响
8.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d
9.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c
10.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b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产业活
动的区
位条件
和地域
联系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①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
②不同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
③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布局的影响
a
a
b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b
农业区
位因素
与农业
地域类型
3.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d
4.农业地域类型
①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②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条件
c
c
工业
区位
因素
与工
业地
域联
系
5.工业区位因素
①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②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b
d
6.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①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②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
③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b
b
c
交通运
输布局
及其对
区域发
展的影响
7.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c
8.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关系
b
9.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b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人类面
临的主
要环境
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①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
②环境问题的分类
b
a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b
人地关
系思想
的演变
3.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a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a
b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b
6.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b
7.转变发展模式
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②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b
b
8.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b
地理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认识大洲
1.认识大洲
①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b
d
认识地区
2.认识地区
①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③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b
c
d
认
识
国
家
3.认识国家
①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②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③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④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
⑤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a
b
b
a
b
d
区
域
差
异
4.区域差异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
③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④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⑤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b
b
b
b
c
区
域
联
系
5.区域联系
①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④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⑤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a
c
c
b
b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①荒漠化的含义
②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③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b
c
b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①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②湿地的重要价值
③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a
b
c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①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②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
③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
b
c
b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②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③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④解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a
b
b
c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节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
①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②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
a
a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b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3.遥感技术
①遥感的概念
②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a
a
4.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c
5.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c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6.全球定位系统
①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②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a
b
7.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a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时间为8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必修地理
约40%
必修地理
约30%
必修地理
约30%
地理学科最新发展、重大地理新闻内容及浙江乡土地理知识纳入相应考核内容之中。
2.试题类型分布
选择题80%非选择题20%
3.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约70%稍难题约20%较难题约10%
考试参考卷
(此卷仅供参考)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通过建蓄水池来缓解城市内涝。
该措施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降水(B)蒸发(C)径流输送(D)水汽输送
2.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
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4.与黄山市相比,北京市的
(A)辐射影响大(B)服务范围小(C)职能种类少(D)城市等级低
5.建国以来,黑龙江三江平原丧失了大量天然沼泽。
保护该区域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封山育林(B)商业开发(C)疏浚河道(D)退耕还湿
6.对商业布局有深刻影响的是
(A)交通运输发展(B)工业分布状况(C)矿产资源种类(D)农业生产方式
7.下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8.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A)开发机构只受地方管理(B)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C)拒绝国内外投资者开发(D)流域开发降低开放程度
2013年6月,一颗小行星与另一颗直径约600m的小天体“结伴”从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之后向小行星带“飞去”。
据此完成9、10题。
9.该小天体的类型属于
(A)行星(B)卫星(C)矮行星(D)小行星
10.小行星带的位置位于
(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D)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卫星地图也叫卫星影像。
它不仅能实时导航,有些还能查看街道和景点的360度全景图像,这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据此完成11、12题。
11.制作卫星地图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RS②GPS③Inter④GIS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在卫星地图中能搜索街道实景,是因为在制作时使用了
(A)城市街道分布图(B)城市人口分布图
(C)城市水系分布图(D)城市气温分布图
图1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2的演示。
读图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2
13.该景观的地质构造是
(A)地堑(B)地垒
(C)断层(D)褶皱
14.教师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5月29日~30日24小时内气温变化图。
读图完成15、16题。
(时)
15.此时段该地受
(A)冷锋影响
(B)暖锋影响
(C)低压中心控制
(D)高压中心控制
16.此时段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下降
(B)吹偏南风
(C)晴朗天气
(D)阴雨天气
沙漠地区
17.在我国西北地区,漫画(右图)所示的人类行为会导致
①水资源短缺②大气环境改善
③荒漠化加剧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日13时43分03秒,台湾岛发生强烈地震。
下图为此次地震信息示意图。
读图完成18、19题。
第18、19题图
18.地震发生时,东八区的区时是
(A)13时46分39秒
(B)13时43分03秒
(C)13时39分27秒
(D)13时27分03秒
1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B)软流层(C)上地幔(D)下地幔
第20~22题表
下表为2011年中国、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读表完成20~22题。
20.表中序号代表巴西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1.印度的人口增长属于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22.目前,美国接受一批中国、印度等国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迁入。
影响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自然环境因素
下图为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