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244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docx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

识字1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本课采用了词串的形式介绍了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

第二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桂林山水”这一中心内容展现了桂林山水和民族情调。

第三课和第四课采用形近旁比较的识字形式,使学生识记字词。

第三课分别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两组偏旁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学生辨析形近偏旁。

第四课本课分别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两组形似偏旁的本义,并进行辨析。

课文图文并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结”,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木和禾”、“草字头”和“竹字头”、“两点水”和“三点水”、“日字旁”和“目字旁”这四组易混的偏旁,看图熟读词语,了解形声字的形义关系。

3、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部首查字法,重点为合体字及独体字的部首提取。

单元重点:

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木和禾”、“草字头”和“竹字头”、“两点水”和“三点水”、“日字旁”和“目字旁”这四组易混的偏旁,看图熟读词语,了解形声字的形义关系。

单元难点:

1、生字“墓、篮、廊”等笔顺较多的字的写法。

2、根据形声字的形义关系,进一步帮助识字。

单元课时安排:

识字1:

2课时

识字2:

2课时

识字3:

2课时

识字4:

2课时

练习1:

3课时

识字1

设计人:

李曙光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个假期中我们过了什么节日?

你知道哪些节日?

 

二、看课文插图读韵文

1、(仔细观察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人们在做些什么,这些图对应的分别是什么节日。

师讲解这些都是传统节日。

2、简介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因此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3、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4、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

 

三、理解韵文

(一)了解春节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页的第一幅插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

相机板书生字“饺”

2、练习说话: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3、过春节的时候,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

(拜年)你是怎么向长辈拜年的?

相机学习生字“拜”,认识手字旁。

4、多种形式连读。

(二)了解清明节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页的第二幅图

2、练习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了解扫墓和踏青: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清明节时,人们还会做些什么?

5、引导感情朗读:

把你的心情通过朗读读出来。

6、多种形式连读。

 

四、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连读生字。

2、练习给生字扩词。

3、教师范写生字,指导:

“拜”的右半部分是四横;“墓”从上到下,每一部分都要写得扁一些。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巡视纠正。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

(饺子、拜年)清明节呢?

(扫墓、踏青)

 

六、作业设计

熟读韵文

 

板书设计:

识字1

饺拜扫墓踏

资料库: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

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踏青:

又叫春游、探春、寻春。

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

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

农历二月二日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

后来,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

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

”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

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

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

粽子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

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书空上节课所学生字笔顺

 

二、指导看图,理解韵文

(一)了解端午节: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四页赛龙舟的插图

2、练习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大家正在干什么?

教师简介:

端午又叫端阳、端五。

端,是开始的意思。

古代“午”与“五”通用。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介绍龙舟:

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3、在这天人们喜欢吃什么?

(二)了解中秋节: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四页第二幅插图

2、练习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教师简介中秋:

我国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

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4、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

端、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学生口头说词。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

(粽子、龙舟)清明节呢?

(扫墓、踏青)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

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教学反思: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旅游去过哪里?

有没有去过桂林?

其实美丽的桂林山水我们早已见到——在人民币币值20元的后面就是桂林的山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有关桂林的景物。

 

三、自主识字

1、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

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泛读,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4、指名读,齐读。

5、看图理解词意。

对歌:

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壮乡: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竹伐: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鸬鹚:

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

渔夫常用来捕鱼。

榕树:

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

生长在热带地方。

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重点指导:

骆、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架: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

廊:

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2、学生描红记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以及韵文。

2、扩词:

碧()()()

峰()()()

影()()()

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词串。

 

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1、自由度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

2、练习说话:

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来介绍桂林山水的美丽。

第一组:

桂林的水是什么样的?

山是什么样的?

引导朗读:

想象我们就身处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把你对桂林的感情读出来。

第二组:

桂林是哪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壮族)所以这里被称为壮乡。

那里的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对歌)

引导朗读:

读出桂林有趣的民族风情。

第三组:

桂林的山形奇特,那里著名的三大景点是哪三座山?

多种形式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特。

第四组:

让我们顺着竹筏漂流,鸬鹚帮着渔人们捉鱼,这是多么宜人的情境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诵读全文。

 

三、小结

我们随着识字2游览了一番桂林,见识了那里优美的风景,不愧是甲天下啊!

 

四、作业设计

将这美丽的山水与别人分享。

 

资料库: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来历:

留下桂林山水诗歌千古绝唱的地方是位于市中心的独秀峰,这绝唱的作者,叫王正功。

王正功,平心而论,从官职,从文名上来讲,他都不可能与那些文坛泰斗相比。

可是,一句千古绝唱,已经足以使这位耿直的老者跻身文化名人之列。

这位宁波籍老人,一生以为官正直清廉而得名,不惧得罪权贵,故虽从20余岁便步入官场,为官几十年,也颇有政绩,却不见什么进步,多次转任,都是平调微升之类,始终未能青云直上。

60多岁的时候,他在潮州任通判,曾在韩江上修湘子桥,以便民往来,为地方民众所赞。

之后,在庆元六年(1200),又以68岁高龄,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算是稍事提拔吧。

  王正功初到桂林,已是老人新官,照章办事而已,照理来说,不会有什么激情了。

不久,嘉泰元年(1201),又恰逢值年大比(乡试之年)。

是年,广西学子乡试者,共得举人11名。

王正功久闻桂林学子在科举中常有不俗成绩,令人不敢小看。

这次乡试的成绩,也使他为学子们高兴,便依鹿鸣宴惯例,以地方官身份,在府中宴请中举的学子。

与学子对饮,谈些努力学习、报效朝廷的话,少不了要作诗相勉。

  王正功在微醺中挥笔而就,作七律二首: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诗中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从这酒桌边传遍华夏,经久传唱。

壮族:

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况,将壮语划入澳泰语系。

壮语与同语支的泰国语、老挝语、傣语相似程度相当高。

壮语有自己的文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但是这种壮字由于使用面不广,没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壮族人民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

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

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

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

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

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教学反思: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个偏旁的来历。

 

二、看图理解词语

(一)学习“木字旁”

1、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2、认读词语:

⑴自由读。

⑵注意:

“柳”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3、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带木字旁的字。

小结:

现在凡是带有木字旁的字,都表示与树有关系。

(二)学习“禾字旁”

1、看图,看“禾”字旁的演变过程。

2、学习相关词语。

⑴学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齐读。

⑶看图理解词意。

秧苗:

农作物的幼苗,通常指水稻的幼苗。

庄稼:

地里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稻谷:

没有去壳的稻的果实。

“秧苗、稻谷”都有一个名字叫——“庄稼”,你们还知道什么是庄稼吗?

(棉花、大豆、高粱、麦子等等)

⑷齐读。

3、练习:

列举带禾字旁的字。

小结:

“禾”字旁与庄稼、禾苗有关。

 

三、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学生描红记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柏()央()杨()

伯()秧()扬()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

()()()

禾:

()()()

板书设计:

识字3

松柏杨柳桌椅

秧苗稻谷庄稼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筐”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上节课所学的两个偏旁。

2、听写上节课所学的木字旁、禾字旁有关生字词。

 

二、看图学习“竹字头”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竹叶)

2、认读词语

⑴学生自由读。

(“篮、箩”是边音)

⑵指名读,齐读。

⑶看图理解词意。

箩筐:

用竹子或柳条等编制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

3、练习:

列举带竹字头的字。

小结:

现在凡是带有竹字头的字,大多表示与竹子有关系。

 

三、看图学习“草字头”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学习词语。

⑴学生自由读。

(“茶”是翘舌音;“箩”是边音)

⑵指名读,齐读。

⑶看图理解词意。

兰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形,先尖端,春季开花,淡绿色,味芳香,供观赏。

花可制香料。

也叫春兰。

茶叶:

经过加工的茶树嫩叶,可以做成饮料。

菠萝:

即凤梨,外面有许多硬刺。

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

⑷齐读词语。

小结:

带“艹”的字,大多与草本植物有关系。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开火车认读4个生字。

2、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3、学生描红记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并用生字口头说词。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竹字头:

()()()()()

草字头:

()()()()()

3、在文中的词语任意选一组,连起来写两三句话。

板书设计:

识字3

竹篮箩筐筷子

茶叶菠萝兰花

教学反思:

 

识字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地识字、写字,能够正确区分易混的偏旁。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理解

(一)学习“日字旁”

1、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图中的天气怎么样?

小女孩在干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天气晴朗?

3、阳光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4、引导学生结合“日字旁”的演化进程图认识“日字旁”的本义:

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相同点?

(偏旁相同)这些字都是什么偏旁?

为什么都是日字旁?

(都和太阳有关)

5、读第一组韵文,感受词语间的联系。

(二)学习“目字旁”

1、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练习说话。

2、这幅插图和文中的哪些词语相对应?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引导学生结合“目字旁”的演化进程图认识“目字旁”的本义:

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相同点?

(偏旁相同)这些字都是什么偏旁?

为什么都是目字旁?

(都和眼睛有关)

4、读第二组韵文,感受词语间的联系。

(三)学习“两点水”和“三点水”

1、这两幅图和文中的哪些词语相对应?

2、引导学生结合这两个偏旁的演化进程图认识本义:

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相同点?

(偏旁相同)这些字都是什么偏旁?

为什么?

(两点水和冰有关。

三点水和水有关)

3、学习多音字“结”、

4、读第三四组的韵文,感受词语间的联系。

5、通读全文。

 

三、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

2、按照笔顺书写生字。

3、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

温、晒:

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四、拓展延伸

课下找一找带有这些偏旁的生字。

 

五、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2、扩词。

温(  )()(    )

冻(    )(   )(    )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日字旁:

                    

月字旁:

                    

两点水:

                    

三点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指导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偏旁。

2、抽读生字卡片。

 

二、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相互讨论。

2、讨论交流:

晾晒:

把东西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干燥。

瞄准:

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

看图:

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

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

冻结: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长江:

我国第一大河。

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在上海市吴淞口附近如东海。

在长江上横跨着两座大桥,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

黄河:

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后流入渤海。

东海: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

3、齐读词语。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日字旁”、“月字旁”、“两点水”、“三点水”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四、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晴()瞄()冻()冷()

睛()苗()练()令()

2、给下面的字先组词,再造句。

冻()

瞄()

板书设计:

识字4

晴空温暖晾晒

眼睛瞄准眺望

寒冷冻结冰雪

东海黄河长江

教学反思:

 

练习1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4.写好铅笔字,熟记4条成语。

5.练习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