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179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docx

刘博览园鲸馆讲解词终极版

刘公岛博览园讲解词

门楼

山门

入口

各位来宾:

欢迎参观刘公岛博览园!

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大型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占地5万平方米,园内采用高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全方位、立体化地讲述了刘公岛沧桑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

门楼

博览园门楼前的石雕和水景寓意了“四海升平”的主题。

西北角是一只犀牛,古代“犀”与“四”谐音,中间的水寓意着海,东北角是民族乐器“笙”,中间托起了一个巨大的花瓶,“四海升平”由此而来。

山门

左右两边是守门神秦琼、尉迟敬德,他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两位大将,后来成为世代相传的守门神。

这两尊塑像是天津泥人张第六代传人的作品。

刘公文化区

属仿清式建筑格局,由正殿“海圣殿”、东偏殿“琼岛沧桑”、西偏殿“千古流芳”以及钟、鼓楼组成。

展厅内采用巨幅彩玉壁画、东阳木雕等知名工艺,讲述了刘公刘母的身世以及刘公岛名称的由来,弘扬了乐善好施的刘公精神。

二龙戏珠宝鼎,它最早由明朝万历年间的司礼掌印太监冯保所供奉,后来移至雍和宫,我们这尊宝鼎是完全依照原品复制而成的。

鼎高4.26米,重4吨,鼎的上方有6个火焰门,门两侧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整尊宝鼎上共雕有258条形态各异的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东偏殿----“琼岛沧桑”

据专家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刘公岛上就有人类居住。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历尽艰辛、九死一生飘泊至此,并在刘公岛悠久的历史篇章中写下了最亮丽的一笔。

明朝初年,倭寇时常侵扰我国东部沿海,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全国沿海设卫,威海卫始立,刘公岛自此成为海防重地。

清朝末年,面对世界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海防,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公岛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共扼渤海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被选为北洋海军及其舰队的驻泊之所。

成军之初,北洋海军拥有大小舰艇25艘,实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四位,成军后,由于海防经费不足,加上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致使北洋海军建设陷入停顿,训练水平有所下降,不久反被后起的日本海军超过。

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战争,战争历时八个多月,北洋海军于刘公岛前全军覆没。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各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1898-1930年,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32年之久,后又以续租刘公岛10年为归还威海卫的谈判砝码,统治刘公岛长达42年。

1945年,威海卫解放,刘公岛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

1952年,人民海军进驻刘公岛。

1985年,刘公岛由封闭的军事禁区正式对外开放。

西偏殿—“千古流芳”

据史料记载,威海在汉代称石落村,因为有条石落河而得名,刘民夫妇来石落村定居后,过着安乐而富足的生活。

公元238年,有一艘南方商船在海上行驶,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船民顿时迷失了方向。

一天夜里,他们看到远处有一火光闪动,船民顺着火光行驶,才发现是一位老人手持火把在为他们引航,到了岛上后,又有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做了许多吃的为他们充饥,船民们感激地询问二老的姓名,老人微笑着回答说“姓刘”。

之后就离开了。

船民们认为是神搭救了他们,便尊称他们为海圣刘公刘母,此后民间流传了许许多多关于刘氏夫妇搭救遇险船民的故事。

刘民夫妇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在岛上中部阳坡处修建了一座祠庙,并塑造了刘公刘母像,此后,南来北往的船只经过刘公岛,都要进庙祈祷,祈求两位老人保佑他们海上平安。

北洋海军在刘公岛上成军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曾捐款重修了刘公庙。

清朝末年,英国租借刘公岛,并将岛内居民强迁岛外,为了与刘公刘母朝夕相处,人们将两位老人的灵位迁往岛外北沟村的三太爷庙,在庙前,人们立了一块石碑,上书“神本依人神亦人”。

历经一个世纪,刘公岛管委会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考虑,在岛上重修了“海圣殿”,告诫后人莫忘扶危济困的“刘公精神”。

海圣殿

正中端坐的两位老人就是刘公、刘母。

刘公岛也正是因为这两位老人而得名。

两侧的壁画采用了上千种纯天然的彩色玉石精雕细刻而成,画面中的人物约有千人,耗费玉石30多吨。

据传,刘公是东汉时期汉少帝刘辩遗落在民间的皇子刘民,因宫廷政变,遭受迫害而落难,后来几经辗转逃亡到我们脚下的这座海岛上。

刘民夫妇在岛上广施善行,搭救了许多海上遇险的船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手擎火把为过往船民指引航程的形象,已凝成一座永恒的雕塑,永远矗立在刘公岛上。

为纪念刘氏二老,明朝末年人们将此岛称为刘公岛,一直沿用到现在。

《汉末皇室浩劫图》东汉末年,宦官弄权,忠臣蒙冤,汉王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皇子刘辩继位,史称汉少帝,这位就是少帝刘辩,旁边是他的爱妃唐妃,他们也就是刘公的父亲和母亲。

但是少帝即位仅仅半年的时间,就被奸臣董卓废黜,这位身材肥胖者就是董卓。

为了斩草除根,董卓命亲信用鸩酒毒杀少帝,同时命令身边的武士绞杀唐妃,当时的唐妃已经是身怀六甲,幸运的是受命绞杀唐妃的这名武士,因曾经受到唐妃的恩惠,为了报恩,就在行刑的时候,偷偷的做了手脚,用麻药将唐妃弄昏假装被绞死,同时他将这一消息告知了他在宫外的朋友——弃官在家的正直官人郑泰。

所以就在唐妃被埋的当天晚上,郑泰就及时将唐妃救走,并把她护送到隐居在小龙山的孔子十九世孙孔荫家中。

就这样唐妃才幸免遇难,从此带着少帝的遗腹子踏上了漂泊之旅。

《刘公齐鲁漂泊图》得救后的唐妃为了免遭官府的排查,便离开了小龙山,继续漂泊。

当途经杨家村的时候,唐妃生下她的儿子,按照少帝遗愿,取名刘民,时值公元190年,之后母子二人就在杨家村住了下来,一住就是10余年。

公元204年,曹操战胜袁绍等诸侯,称雄一方,当他得知唐妃尚在人间,并生下少帝的骨肉,为绝后患,便派兵前往捉拿,唐妃得到这一消息后,便带着刘民匆匆离开杨家村,继续向东逃难。

一路上母子二人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公元207年来到了天尽头的日主祠(即荣成市成山头一带),并在此定居下来。

有一天刘民在上山打猎的途中救了一个名叫嵘燕的少女,这也就是后来的刘母。

在母亲病故以后,刘民便与嵘燕相依为命,后来,他们又辗转来到了我们脚下的这座海岛上定居,在垦荒种地的同时,他们广施善行,当海上风大浪急的时候,两位老人总是手举火把为过往遇险的船民指路引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不知搭救过多少船民。

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明朝末年,将这座海岛叫做刘公岛,并将两位老人尊称为海圣刘公刘母。

您现在已经进入了博览园的第二展区,这一展区内以威海的民俗文化为主看点,在沿用国内知名工艺为展示手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入高科技的展示手法,使您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刘公岛。

(文化长廊)前面是文化长廊,里面以线雕工艺为展示手段,再现了古代威海卫、刘公岛十三处传统自然景观。

(水琴)在我们刘公岛博览园里,不光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许多高科技的现代景观。

大家看前面那个巨大的水琴,就是采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来的。

水琴采用树脂胶和玻璃钢为原料,长3米,高4.5米,形如半边木梳,琴身以飞龙为装饰,体现了海文化的渊源,昂首的龙头象征着海岛蒸蒸日上的旅游事业。

水琴喷出来的水柱,便是这把琴的弦,水柱为弦的水琴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

有兴趣的游客不妨上前一试。

各位来宾,接下来参观第二展区的主展区--鲤堂。

这一展区有三大展厅,东西两侧展厅内以国内先进的幻影成像技术,再现了刘公岛“日岛海市”这一自然景观和“东海龙宫”的神话传说。

而鲸仙殿内则以木雕、瓯塑手段展现了在威海民间流传的“鲸仙子报恩”美丽典故。

 

中华海坛

中华海坛是为纪念甲午战争110周年而建的,海坛正前方的石壁上是56条石雕

飞龙,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一脉相连,团结相亲。

海坛上方巍巍耸立的就是定海神珍。

它的神圣使命在于“镇海”,同时也寄托着中华民族企盼海上和平的美好愿望。

刘公岛是北洋海军的成军地,是甲午战争的古战场,也是海权丧失、国门沦陷的见证地,而今在这里兴建雄伟壮观的中华海坛意在向世人昭示:

中华民族的万里海疆固若金汤,保卫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望海楼

望海楼始建于唐代,是地方官员为迎接武则天东巡所建。

不幸的是,一代名楼在明朝永乐四年被倭寇放火焚毁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望海楼是刘公岛管委会为再现历史,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楼内汇集了我国二十多位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杰作,堪称艺术宝库。

据记载,公元698年,武则天皇帝要“察巡东隅海疆”,为博得武则天的欢心,登州刺史斥巨资在近海处大造行宫离苑,以备武则天临幸,其中以刘公岛上的望海楼最具特色,当年的望海楼高21米,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刘公岛上的最高建筑,所以古人为望海楼之高留下了“音韵传闻望海楼”的佳句。

望海楼一楼汇集了多件艺术珍品。

这是一件东阳木雕作品__《武则天出巡》。

作品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先生设计并主持制作的。

这组东阳木雕发挥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技术优势,表现了武则天东巡时的盛况。

木雕长8米,作者采用圆雕、半圆雕、叠雕等多种创作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御林军队伍的浩荡军威,君臣宫女们的神采飞扬。

整体画面气势磅礴,有着极强的立体感与现场感,整件作品由30位雕刻能手历时八个月制作完成。

好,我们继续参观。

这里陈列的是一幅湘绣作品《墨竹》。

作者柳建新,高级刺绣工艺大师。

作品取材于郑板桥真迹《墨竹图》,采用传统湘绣针法,在透明的玻璃丝上运用蚕丝线绣制而成,画面以墨色为主,通过线色的深浅变换,将板桥墨竹的落笔挺拔、爽朗自如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这是一组《六扇竹编屏风》。

作者何福礼是我国著名竹工艺大师。

该屏风以六幅人物、山水画为蓝本,画面中既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的生动,又有诗词书法艺术的精湛,堪称竹编工艺的一件“绝活”。

这是石雕作品“将军赴宴”,表现的是海底虾兵蟹将共赴龙王盛宴的情景,作品妙趣横生,于平凡中见新奇。

这里是一组立体贝雕作品《牡丹》。

它是由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苏万祥先生创作的。

作品精选我国南海及东南亚海域生长期数十年的珍稀螺壳为原材料,采用多种工艺技法精雕而成。

整体画面晶莹绚丽、蔚为壮观,完美地再现了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高雅气质,突现贝雕工艺的巧夺天工,寓意繁华似锦的美好前程。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内采用场景复原、史迹照片与影视相结合的展示手法,讲述了威海卫和刘公岛被英国强行租占的历史。

序厅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的序厅。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西方列强掀起一场宰割中国的争夺战,1898年,英国为维护在华利益,强行租借军事要地威海卫以抗衡沙俄与德法等国,并于1898年7月1日同清政府签订了《租威海卫专条》。

大型铜雕作品“祖国母亲与威海卫”表达了祖国母亲呼唤威海卫回归的强烈感情。

1925年,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先生创作完成了七子之歌,把被列强租占的七处地方比作远离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他们是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

这里就是七子之歌第四首--威海卫。

我们看这里的《时局全图》,是由旅港革命党人谢缵泰先生创作的,形象地标明了19世纪末中国被列强瓜分的态势,时局图中的几个动物分别代表的是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

大家看熊代表的是俄国,占据了长城以北;肠代表的是德国,霸占了山东;犬代表的是英国,主要占据了长江流域和云南、广东的一部分;蛤代表的是法国,占据了广西、广东、云南的一部分;太阳代表的是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福建也是它的势力范围;鹰代表的是美国,因为来迟了没有夺到土地,在一旁虎视眈眈。

(通道)两侧的巨幅照片就是作为英方租借地时期的威海卫及刘公岛。

租借地是列强的一种特殊侵华形态,根据条约,租借地主权仍属中国,但实际上,列强却无视中国主权,把租借地当作各自的殖民地,使之成为独立于中国行政体系之外的国中之国。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馆的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建立在威海卫土地上的“国中之国”

(租威海卫专条)这里陈列的是《租威海卫专条》的影印件和英属威海卫租借地区旗。

.

(升旗仪式)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威海卫一直是在日军的掌控之中,直到1898年5月7日清政府对日战争赔款在伦敦全部付清,日军才开始陆续撤离。

就在日军全部撤离的第二天,1898年5月24日,这一天正好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日,所以英军便迫不及待地在刘公岛黄岛炮台下举行了占领升旗仪式,这就是升旗仪式的场景复原。

威海卫行政公署是英国殖民部设立的威海卫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行政公署的最高首脑是行政长官,由英国国王直接任命。

在英租威海卫的32年里,英国总共向威海卫派出了七任行政长官,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首任文职行政长官骆克哈特和末任行政长官庄士敦。

这两位行政长官都十分精通中国文化,所以他们力主以华治华,倡导儒家学说,这种师法孔孟的统治策略尽管迎合了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但却严重阻碍了威海卫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之路,使威海人与世隔绝了三十年。

骆克哈特是威海卫殖民制度和统治策略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1902年5月来威任行政长官,1921年4月退休回国,在威任职19年。

这里采用幻影成像技术为您讲述行政长官骆克哈特工作的情景。

短片讲述了骆克哈特向总董车硕学颁奖的情景。

车硕学是海西头村的村董,因为救助了一艘海上遇难的商船,被殖民政府授予勋章,骆克哈特还专门从香港定制了一块用檀香木制作的牌匾,上书“拯人于危”,亲自到海西头村颁发给车硕学,车硕学也因此由村董破格提升为总董。

(墙上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行政长官骆克哈特、庄士敦参加的一些政务活动。

(威海卫高等公堂)当时设立在威海卫诉讼案件的最高审理机构是威海卫高等公堂,这里是威海卫高等公堂内开堂审案的场景。

该公堂审判长由英国国王直接任命。

当时陪审制已被引入威海卫,当局规定,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如果有一方是华人,则法庭应指派两名陪审官,其中应有一名华人陪审官,但陪审官对法庭判决不得参与任何意见,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庄士敦官邸)这里是末任行政长官庄士敦的官邸一角。

庄士敦1904年来威任政府秘书,1927年任行政升官,1930年10月代表英国政府参加威海卫归还仪式后回国。

庄士敦曾担任过废帝溥仪的老师,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唯一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本馆也收集陈列了庄士敦同溥仪的合影。

第二部分:

军事控制与利用

(远东舰队的后花园)由于威海卫的特殊战略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将威海卫作为一处不设防的军港,用于驻华海军的训练补给和官兵疗养。

为了把刘公岛建成英军专属军事区,殖民当局将岛上所有地产全部征用,并颁布《驱逐刘公岛原始居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禁中国人随意上岛。

英国海军则在岛上常年派驻海军陆战队,利用刘公岛和大陆沿岸的军事设施进行演习,这时的威海卫已经成为英国远东舰队的“后花园”。

我们看到这里就是当时英国人在刘公岛上修建的上将避暑楼、军事训练基地及营房,至今,大量遗址在岛上保存完好。

(中国军团的照片)英国租占威海卫后,以维护威海租借地内秩序为由,无视中国主权,在华组建中国军团。

中国军团是由300多中国流民组成的,军团中尉以上的军官是从英国的正规部队中调任的。

中国军团组建后执行的第一次战斗任务就是镇压威海人民的武装抗英斗争;1900年6月,中国军团还参加了在天津围攻义和团的斗争;此外,八国联军在进攻北京时,中国军团是唯一的一支代表英方参战的部队。

中国军团是中国近代史上耻辱的一笔,1906年6月,这支盛极一时的雇用队伍因失去了存留价值最终被解散。

(一战华工)英租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巨大伤亡使交战各方兵员锐减,劳力奇缺,为挽回战争颓势,英法军团将目光转向中国,希望通过招募华工来解决其劳力需求。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招募的华工近14万人,自威海转运的华工达54000多人,作为英国租借地的威海成为最大的华工输出地。

这组场景展示的是即将远行的华工与家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华工们到达威海卫后,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与军用骡马一道被运往欧洲战场,在战争中遭受着非人的待遇。

这是即将远行的华工与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这是当局发布的华工工资表。

华工工资分两地支付,一部分在欧洲交付本人,其余部分在国内按月交付家属。

请欣赏那时流行的一首吟咏华工命运的作品《华工出洋歌》。

这是法国诺莱特华工墓园,葬有遇难华工842名,是欧洲最大华工墓园。

在2002年清明节前夕的法华各界的致祭中,他们被视作中法关系的先驱。

第三部分:

难圆的“第二香港梦”

英租威海卫后,殖民部决定“以最低的成本管理威海卫”,这种举措使威海卫没能成为英国政界预言的“第二个香港”,相反,却被同期的青岛、旅大迅速地抛在身后。

下面是本馆的第三部分:

难圆的第二香港梦。

(国王饭店)威海卫自古就是旅游渡假圣地,英租威海卫后,西方商人纷纷来威投资旅游服务业,当时租借地内有30多家宾馆和饭店,这家国王饭店是当时威海最豪华的西商饭店,也是在威西方人主要的集居地和娱乐场所。

饭店原址位于威海市区东山一带,设施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饭店还配备了往来于东山和刘公岛之间的许多游艇,以方便达官贵人进入刘公岛上的高尔夫球场。

(邓肯.克拉克夫妇)这是国王饭店的经营者邓肯.克拉克与其妻子安妮。

邓肯·克拉克在华初期曾先后在上海、芝罘海关工作,1893年,他在芝罘与著名的家庭旅馆创办人的女儿成婚。

1898年英国租借威海卫后,他辞去公职来威经商,创办了威海近代第一家外资洋行--康来洋行。

邓肯.克拉克还独资创办了刘公岛国王学校,向中国学生免费提供英语、商业等新式教育,是一位深受威海百姓敬重的外商。

克拉克老先生的嫡孙为我馆的建设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历史资料,2004年10月,他还亲自来刘公岛找寻幼年时的记忆。

(高尔夫球场)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建在刘公岛上的英军高尔夫球场,据记载,这也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所高尔夫球场,遗址在刘公岛东侧。

当年,这所球场十分封闭,能进入球场的威海人除了剪草的就只有球童。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组场景中的球童是根据墙上的历史照片复原的。

(墙上照片)英租时期,租借地内的民族工商业者为了加强组织化,成立了商埠商会,它们的职责相当广泛,包括整顿商务、改正行规、保护本地工商业者利益以及开展社会慈善救助活动等。

这些照片展示了商会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开始推行重商政策,鼓励发展民间实业,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威海卫的民族工商业开始了艰难的起步与发展。

(和成锡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家经营瓷器的商铺,锡镶制品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畅销的旅游纪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做工精良,深受西方人士的喜爱,这里是当时最大的一家锡镶铺——和成锡铺。

直到现在,锡镶制品仍然是威海的特色旅游纪念品。

(商业街)这里是英租时期最繁华的商业街。

当时威海卫的贸易对所有地区开放,不收任何关税,这种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经商。

商埠区鼎盛时期商号云集,最多时达700多家。

与这些商号同时并存的是租借地内大量的烟馆和妓院。

英殖民政府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公然保护境内的鸦片经营者和妓女,从而使这些行业成为“合法经营”。

左手边的街景是威海卫城内的关帝庙戏楼前的杂耍场景。

这里通过高科技影视手段再现关帝庙热闹的街景。

对面展示的是刘公岛上的商贸中心—西摩尔街的街景。

西摩尔街就是贯穿刘公岛东西两端的那条主干道,现在叫丁公路,是为纪念北洋水提督丁汝昌而命名,这里再现的是丁公路一百多年以前的街景,街道旁边是英、日、韩、美等国商人来岛上开设的各式洋货店,主要为驻岛英军提供服务。

第四部分:

欧风东渐与威海近代社会

英租威海卫后,西方近代文化、风俗习惯也相继传入威海,威海城区建筑和生活方式也开始带有某些西方特征,但这种变化极为有限,而在殖民政府维护旧制的政策管制下,威海人的穿着式样、劳作方式等跟几百甚至上千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多大改变。

这里是本馆的第四部分:

欧风东渐与威海近代社会。

(室内)这里陈列的是英租时期威海百姓使用的瓷器和日用品。

(酒吧)这是刘公岛上一家专为英国人服务的酒吧。

这一展区内,采用了大量的历史照片真实再现百年前威海卫的城乡面貌、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情况。

(陈列柜)这里是当时留下的几份公文影印件。

有威海卫办事委员公署要求殖民当局协助推行剪发、放足、改良风俗的公函,严禁在禁猎期捕杀各种野生动物、不能虐待动物等,庄士敦在羊亭新修大道的碑文。

(传教)这里是天主教教堂,下方是正在祷告的修女。

现在刘公岛上仍有一处教堂遗址,是英租时期基督教会修建的联合礼拜堂,现为刘公岛幼儿园使用。

尾厅坎坷归途

威海卫被租占后,国人一直渴望收复失地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地抗争。

但在政局动荡,国势衰微的旧中国,威海卫的回归之路历尽坎坷。

直到1930年4月18日,历时八年的回归谈判终于以中方的一再妥协而宣告结束,英方以续租刘公岛10年为前提,与中方签订了《中英交收威海卫专条》。

10月1日,中英双方在威海卫行政公署举行了接收典礼,末任行政长官庄士敦在归还仪式上宣读归还条约,这就是当时的场景复原。

至此,在离别了32年之后,威海卫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一年后,威海卫管理公署在三角花园树立了“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塔高32英尺,寓意不忘32年的殖民统治。

收回威海卫后,刘公岛又被英国续租了10年,1940年11月15日,英军才从岛上全部撤离。

1938年,日军再次入侵刘公岛,1945年解放时撤离。

1952年人民海军进驻刘公岛,1985年,刘公岛由封闭的军事禁区正式对外开放。

刘公岛鲸馆讲解词

各位来宾:

欢迎参观刘公岛鲸馆,本馆珍藏的抹香鲸标本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齿鲸标本。

馆内通过标本、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法,生动全面地展示抹香鲸及相关鲸类知识,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特色的鲸豚科普教育基地。

下面大家一同走进鲸的世界,了解鲸的奥妙。

鲸馆分上下三层,整个展馆模拟了海洋生态环境,仿佛使我们走进了海洋的世界。

(一楼须鲸标本)一楼珍藏的两头须鲸标本分别为一雌一雄,体长均约7米,重约5吨,属于情侣关系。

须鲸口中没有牙齿,而是长须。

它们利用须代替牙齿捕食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

(二楼抹香鲸标本)本馆珍藏的抹香鲸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角,它是2008年1月18日在威海上岸的一头雄性鲸。

一般雄性鲸体长15—18米,而这头鲸体长19.6米、体重50.1吨,在“出海”的鲸中,无论体型还是重量都是目前世界上岸最大的。

这里展出了抹香鲸完整的皮标本以及完整的骨骼系统。

这里是抹香鲸的眼睛,它的眼睛特别小,视力较差,它头部的鲸蜡器官是一个超级传导体,有极其灵敏的探测系统“声纳”,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眼睛长期不用退化得不发达了。

与其它鲸类相比,抹香鲸的长相十分怪,头重尾轻,庞大的头部大约占了体长的三分之一。

因此,抹香鲸也叫“巨头鲸”和“大脑袋”。

我们再来仔细端详一下它的面部特征,从正面看不到抹香鲸的鼻子,嘴巴、眼睛、耳朵都在侧面。

丰满阔大的前额在所有动物中也是少有的,就是这额头使它具有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之相,为抹香鲸的前进扫除着一切障碍,让所有抹香鲸的敌手都胆颤心惊。

它头部巨大的脂肪体能起到浮力调节器的作用,帮助它从深海区迅速上升,减少沉浮时间。

抹香鲸一般生活在水深至少180米的海域中,最深可潜到2200米,有时屏气潜水达一个半小时,是哺乳动物中名副其实的潜水冠军。

我们从这里全方位、近距离地观察一下它的骨骼系统。

抹香鲸属于齿鲸亚目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口中圆锥状的牙齿,鲸类在胚胎期就有牙齿,而且终生保留。

通过牙齿的层次可以估算出它的年龄。

据专家考证这头抹香鲸大约60岁。

大多数鲸能活15至60年,少部分可能会活得更长一些,达100多年。

目前,海洋生物之间的竞争、海水资源的污染等因素均缩短了鲸的寿命。

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但是与陆生哺乳动物相比存在一定的区别。

陆生哺乳动物通常长有四肢,身体表面长有用以调节体温的毛和汗腺,而鲸为了适应水中生活,减少阻力,它们的前肢逐渐转化成鳍,鳍肢较短,前趾骨非常像人的手掌。

食指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