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137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docx

青海省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

目录

综合说明1

1基本情况3

1.1地形地貌3

1.2水文气象3

1.3社会经济概况4

1.4土地资源利用状况4

1.5水资源状况4

2“十一五”水利发展现状6

2.1水利发展成就6

2.2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8

3“十二五”水利发展形势10

3.1地位与作用10

3.2面临形势12

4“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思路15

4.1指导思想15

4.2基本原则15

4.3发展目标16

4.4总体布局19

4.5编制依据20

5水利建设项目规划任务22

5.1防洪减灾工程建设22

5.2农牧区水利23

5.3水资源配置25

5.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26

5.5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保护27

5.6水利行业能力与基础设施28

6水利改革与管理29

6.1深化水利改革29

6.2强化水利管理32

6.3提升水利行业能力34

7投资估算35

8改革发展和保障措施36

8.1加强组织领导36

8.2加大资金投入36

8.3加强前期工作37

8.4加强队伍保障38

8.5加大科技支撑38

8.6加强跟踪评估38

综合说明

根据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和指导意见,海北州水利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及关于相关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会议、文件精神,编制完成了《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本次规划在理念上,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体系上,结合我州的经济发展目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水利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程度两方面分析,探索形成了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在内容上,增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我州水利发展特点,对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任务明确、保障措施可行。

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规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现状年以2009年为准,规划涵盖了我州水利发展建设6个体系,369项。

规划实施后,可恢复和改善全州农田灌溉面积47万亩、解决9.95万人(包括学校)、13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0km2,实现草原节水灌溉面积243万亩,其中改善草原节水灌溉面积134万亩,新增草原灌溉面积57万亩,新增饲草料基地52万亩。

规划总投资61.46亿元。

“十二五”期间:

防洪减灾工程投资7.78亿元,占12.7%;农牧区水利工程投资9.07亿元,占14.8%;水资源配置工程投资34.97亿元,占56.9%;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投资8.18亿元,占13.3%;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保护工程投资0.81亿元,占1.32%;水利行业能力与基础设施工程投资0.65亿元,占1%。

1基本情况

1.1地形地貌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青海省东北部,因位于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北岸而得名。

东与省会城市西宁、海东地区毗连,西与海西州接壤,南隔青海湖与海南州相望,北与甘肃省毗邻,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连接青海经济最发达的东部经济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区,是青海省承东启西的农牧结合部,环青海湖经济区和兰青一青藏铁路发展轴线的核心区域,历史上曾是西平张掖道、鲜水酒泉道的重要丝绸辅道。

州府西海镇离省会西宁100公里;是全省离西宁最近的自治州府,处于环西宁市百公里经济圈之内。

青藏铁路及国道315、227线和惶嘉公路横穿全境,正在建设的兰新铁路、西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是青海藏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枢纽地区之一,是青藏高原连接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

1.2水文气象

海北地处东南季风、西北干旱、青藏高原三种气候交汇处,年平均气温-0.7C,最高气温27C,最低气温-39C,无绝对无霜期。

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1192毫米;年日照时数2440-3140小时,属典型的高原干旱大陆型气候。

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超过海拔3000米的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

1.3社会经济概况

海北州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辖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和青海湖农场,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总人口28.01万人。

有藏、汉、回、蒙古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12万人,占总人口的64.7%,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24.5%。

1.4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海北州共有土地总面积5110.27万亩。

耕地面积78.7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822.75万亩,天然草场3981.56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3432.47万亩。

1.5水资源状况

海北州是“三河一湖”即青海湖和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二级支流大通河、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水源涵养地和发源地,全州冰川面积371.71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

青海湖入湖水量的80%来源于海北。

流经河西走廊、内蒙额济纳旗的黑河、托勒河水量的90%源自海北,被誉为“西部小水塔”。

境内有河流140余条,年径流量69.2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1.2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67.8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27.28万千瓦。

2“十一五”水利发展现状

2.1水利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问,海北州水利局在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青海等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虽然规划投资完成不理想,但是与以往前五年规划完成投资相比,“十一五”时期是水利投资规模最大、水利发展最好、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最多的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民生水利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海北州水利局紧抓西部开发、扶持藏区经济等政策机遇,在农牧区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等民生水利建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2006-2010)我州共落实各项水利项目196项,水利建设总投资达到2684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953万元,地方配套5887万元。

人畜饮水77项,打井1046眼,解决了4.9万人,7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改造灌区30项,维修渠道217公里,新增改善灌区面积10.9万亩。

水土保持9项,防汛抗旱54项,水资源配置18项,其它3项。

在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等方面,修建了防洪设施和部分除险加固工程,使防洪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个集防洪、灌溉、供水、水保、发电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网络基本建成;这些项目的实施建设对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水利建设管理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水利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四制”,即:

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基建程序管理逐步规范,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健全,验收管理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稳中有升。

3、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为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重点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水管单位发展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

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权责,增强了水管单位活力,稳定了职工队伍,提高了管理水平,工程维护、水费征收等工作得到不断加强。

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模式的民间水利协会相继建立,全州金滩乡用水户协会、刚察县沙柳河镇红山村管理协会、祁连县扎麻什地区用水户协会、三角城镇银滩灌区管理协会等11个用水协会的成立,调动了受益区群众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为农牧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水利建设与管理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近年来,为了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大力培养水利技能人才,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

水利局先后派人参加了全省“111”水利管理工作、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利工程造价及监理工程师等培训班,支持低学历人才向高学历迈进,非专业人员向专业人才转变的学历深造,使海北州水利建设与管理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水利发展后劲。

2.2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是我州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水利局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与群众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农牧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严峻。

“十一五”期间,海北州人畜饮水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2011-2013年海北州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显示,全州仍有9.95万人,22万头大牲畜,115万只小牲畜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饮水不安全人畜主要分布在牧业乡,该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工程面广线长,人均投资大,工程造价高,项目立项难,供水现状不容乐观。

2、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由于海北州是半农半牧地区,全州农田水利建设长期存在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等问题,加之现有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区供水不足、灌溉方式简单等因素,致使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水资源浪费严重。

3、防洪抗旱减灾环节薄弱。

目前海北州应对突发性水旱灾害的应急体制机制不完善,缺少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在遇到重大突发性水旱灾害时很难有效应对。

尤其是海北州重点城镇防洪能力仍然偏低,城镇防洪工程建设薄弱,绝大部分乡镇、村社未设防,抵御洪水能力低,不能适应当前城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4、水土保持建设及生态治理工作薄弱。

因人才的缺乏及人力不足,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没能正常开展。

海北州地处高寒的“三河”源区及环青海湖流域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尤其重要,因在生态治理方面投入不足,从根本上没有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十二五”水利发展形势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十二五”时期,是我州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

海北水利发展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即面临着有利的发展条件,也面对着严峻的现实挑战。

“十二五”总体发展环境比“十一五”更为有利,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利建设有基础、有条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3.1地位与作用

一是水利发展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举足轻重。

从地理区域上看,海北水利在青海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海北州是“三河一湖”即青海湖和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二级支流大通河、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水源涵养地和发源地,青海湖入湖水量的80%来源于海北。

流经河西走廊、内蒙额济纳旗的黑河、托勒河水量的90%源自海北,被誉为“西部小水塔”。

是素有“江河之源”、“中华水塔”之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湖列入国家重要保护区及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旅游盛地。

作为青藏高原主要的气候“平衡器”,其依靠巨大水体及其灌木草地可防止荒漠化向东漫延的良好天然屏障;湟水流域作为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主要的粮食、工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西部与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荒漠相连,东部与黄土高原相邻,生态环境会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生态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藏高原气候的异变,从而直接危及到湟水乃至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状况,可见生态地位十分显著。

加强黑河、大通河、青海湖流域及湟水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州自身发展,而且还关系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全国及至全球的生态安全。

水是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水利是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保障。

维护生态平衡,增强水资源涵养功能,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重要的要求,水利担负着艰巨任务。

二是水利发展对维持藏区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发展,切实解决好广大农牧民最关心的吃水、用电、灌溉和防洪等问题,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是确保我州长治久安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水利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州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促进整个藏区稳定全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改善民生,促进民富,维持藏区社会稳定和跨越式发展,水利肩负着重大使命。

三是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

加快发展是我州第一要务,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将加快全州农牧业发展进程,与全省经济产业发展布局相匹配。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是我州“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和重要任务。

3.2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州也是我省推进“四个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水利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本条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维护生态安全的关键保障,事关我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

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既面临着难得的有利条件,也面对着重大挑战。

加快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

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五中全会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给我州加快水利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期。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对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有力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三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

我州治水思路的不断完善和民生水利发展的丰富实践,为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各级财力的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优先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全社会水忧患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水利的关心支持,为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认真分析我州水利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面临的挑战:

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将涉及到行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和工作方式的重大调整,水资源管理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繁重的水利管理任务需要更多的投资保障,现行的水利投资机制不活、渠道单一,水资源补偿政策不完善,难以满足大规模水利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需求。

三是我州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迟缓、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滞后阻碍水利现代化进程,水利信息化任务艰巨。

四是加快水利发展,人才队伍是关键,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水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水利队伍。

4“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4.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积极推动海北水利“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

按照“生态立州、农牧稳州、工业富州、科教兴州、旅游活州”的战略部署,加快以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供水安全。

科学治水、依法管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农牧区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4.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牧区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农牧区生活条件改善、生产方式转变和农牧民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

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举、治标治本兼顾、开发保护并重,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农区与牧区水利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人水和谐。

落实节约、保护优先战略,扭转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切实转变用水方式,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资源保护,维护河湖健康,提高生态文明。

四是坚持建管并生。

把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与加强运行管理紧密结合,加强水利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建立符合州情、水情实际的水利工程运行体制机制,确保水利建设成果发挥长久效益。

五是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政府在推动水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沟通和协调,推进公众参与,形成推动水利发展改革的合力。

六是坚持科学发展。

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发展现代水利,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4.3发展目标

通过5年到10年努力,力争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建成与我州“二区一带”经济发展布局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

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资源性缺水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全面解决规划内农牧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重点城镇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

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利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上一个台阶。

4.3.1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重点城镇、工业园区及主要河流重点堤防达到防洪标准,易发生山洪灾害重点区初步得到治理;各类防洪工程实现良性运行,充分发挥防洪减灾效益,完善防洪减灾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防汛抗旱应急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与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综合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4.3.2农牧区水利建设目标

1、农村牧区饮水安全。

到“十二五”末,全面解决全州9.95万(包括学校)农村牧区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业区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牧业区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90%。

2、农田灌溉。

到“十二五”末,实现农田保灌面积47万亩。

3、草原灌溉。

到‘十二五”末,新增和改善草原及饲草料地灌溉面积243万亩,其中:

改善草原节水灌溉面积134万亩,新增草原灌溉面积57万亩,新增饲草料基地52万亩。

使渠道配套率达70%,完好率达90%,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提高到0.45。

4.3.3水土保持方面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的有效监管,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十二五”期间,实施阴田、纳龙河、白水河、铁迈、克麻沟、尕牧龙、金滩、沙柳河、扎麻什等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0km2,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流域沟道治理得到初步成效。

4.3.4水资源管理方面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施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方案,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审查。

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加强对重点用水行业、用水大户的节水监督管理,提倡节水型社会建设,使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

强化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加强以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的水质和水生态监测,有效应对突发供水安全事件。

4.4总体布局

“十二五”期间,按照州政府确定的“围绕一个核心任务,依托两个区位优势;着力培育三个新增长点,加快实施五大重点战略,努力实现五大新突破”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准确把握国家继续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支持藏区发展及启动对口援建政策机遇,制定我州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

—一湟水、黑河、大通河地区:

湟水、黑河、大通河地区地处源头,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区位和交通条件较好,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城镇建设和服务业优势突出,综合发展条件较好。

“十二五”期间,依托地处源头优势,加快源区水源地保护、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结合我州青稞及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契机,以现有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大防汛减灾建设,加快重点城镇防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

总之,谋划建设集防洪、供水、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支持和保障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环湖地区:

环湖地区;是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及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该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畜牧业较为发达,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矛盾比较突出。

“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青海湖水源地保护,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中小河治理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结合我州高效畜牧业育种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水利配套工程建设,加大草原及饲草料基地灌溉工程建设,支持特色旅游业和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

4.5编制依据

4.5.1基础规划

近年来,省厅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和规划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各类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这些规划为《海北州“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综合规划

青海省小流域综合规划、青海省水利现代化规划纲要、水资源综合规划、海北州‘十一五”水利规划等。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国家、省、州正式批准的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规划等规划成果和有关研究成果。

3、已完成的专项规划

防洪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灌区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等规划。

4.5.2相关文件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等相关文件。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3、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4、省政府《印发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5、青海省水利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6、国家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相关文件。

7、海北州州委、政府《关于印发海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4.5.3规划水平年

规划水平年:

规划的现状基准统计原则采用2009年数据,可根据实际采用最新数据。

规划指标以2020年作远景展望。

5水利建设项目规划任务

以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水的基本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核心,以建成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为保障,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水型社会为特征,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有效管理,凸显水利工程效益的综合性和社会性,形成科学配套的防洪保安、农牧区水利。

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和行业能力等六大现代水利工程体系,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和谐新海北,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5.1防洪减灾工程建设

5.1.1防洪工程

在“十二五”期间,优先对全州洪涝易发、人口集中、经济集聚、农田连片的大通河段、八宝河段、湟水河段、沙柳河段进行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规划项目28项,重点完成列入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规划的马匹寺河、哈利涧河、老虎沟、白水河、讨拉沟、扎麻图河、珠团河、沙柳河、哈尔盖河、泉吉河、吉尔孟河等11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积极争取初麻河、西河坝河,塔里华河等中小河流进入新增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力争中小河流治理300公里以上。

5.1.2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

“十二五”期间,规划项目2项,加快扎麻、良子两座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

主要采取措施:

一维修输水、排洪设施;二处理坝体渗漏、裂缝沉陷等;三清除库底淤泥;四维修排洪渠渠系配套2km等。

5.1.3山洪灾害防治

“十二五”期间,规划项目5项,加快实施列入全省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