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059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docx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劳动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市劳动保障局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市劳动保障局党委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十六大以来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细化改进措施,明确发展方向,努力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现对局党委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

  十六大以来,劳动保障局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与时俱进调整思路,开拓创新攻坚破难,劳动保障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全市就业形势基本平稳,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先后荣获国家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劳动监察、基金监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统筹兼顾,抓好民生之本这个重点,确保全市就业局势保持了高质量的稳定态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

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来抓,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推动了就业工作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最近五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引进外来劳动力4.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1万人,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5%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先后两次被授予山东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先进集体,这是威海三市三区中唯一的一家。

工作中我们着重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

推动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劳动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文件,取消了计划经济时期延续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跨区域就业限制,实行城乡统一的招用工备案和保障制度,统一的工资待遇和就业制度,变防范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推动了城乡各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平等就业、统筹就业。

与此同时,政府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将促进就业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起严谨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定期监督检查,严格情况通报,为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先后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人力资源市场、基层保障机构、劳动力转移实训基地建设,将市、镇、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机构纳入到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管理信息应用规划,形成了一个“公开、透明、信息共享”的就业网络体系,确保了全市各类用工资源的稳定有序流转。

在此基础上,全力挖掘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积极拓展跨地区劳务输入协作,广泛开展“促进充分就业、共建和谐社区”主题活动,有针对性的做好劳动力引进和开发。

目前,全市已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库19处,外来劳务合作基地102家,组织小团组式的招用工活动上百余次,年均转移、引进劳动力XX0多人,基本满足了全市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有5家居委会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和威海市充分就业和谐社区。

三是抓好政策落实,促进城乡弱势群体实现稳定就业。

特别是《就业促进法》今年实施以来,我们以此为契机,建立起了一整套以项目支持、开业指导、跟踪服务与延长政策时间、扩大政策范围、拓展政策内容、提高政策标准作为重点的创业工作体系,使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岗位补贴、职业介绍等鼓励创业和再就业援助的政策稳步趋向长期化、普惠化,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家庭的创业热情。

到目前发放《再就业优惠证》8570份,减免各种税费近千万元,接收托管职工11000多人,特殊群体就业率达100%,城乡“双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重视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智力支持。

劳动者素质是就业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促进劳动者就业、推动企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从人才的培养、选拔、激励三方面着手,扎实开展劳动力培训工作。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技术工人5万余人次,拥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以上产业工人1.5万多人,占职工总数的19.6%,享受政府各类津贴技师30余名。

一是着力构建齐全的技能培训体系。

全面加快技能人才基地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大专、中专、技工等各类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17所,其中**技工学校发展迅速,在去年取得山东省重点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又于今年5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技工学校。

快速推进职业培训,XX年,在威海地区县级市中率先开展“金蓝领”技师培训工程,以机电工具、家纺制革、汽车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一线工人为重点,帮助和指导**技校、天润曲轴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金蓝领”技师培训机构,培养了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

同时,按照“抓培训促鉴定、抓鉴定促就业”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技能人才成长“梯级培训”计划,积极推行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互融通和认证,促进了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在全社会的推广。

二是建立健全多层次人才选拔体系。

以企业为主题,以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为平台,近年来连续举办了多期规模较大的机械、家纺、建筑等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参加人员达到5000多人,掀起了全市企业岗位练兵、技术创新的新高潮。

XX年10月,我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出台了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几年来,经过层层推荐、选拔、评审、考核、公示,先后有36名技师当选为“**市首席技师”,有11名技师当选为“威海市首席技师”。

三是完善了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发现培育技能领头人,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工序设立首席职位,发挥其作用,调动了在职职工和新生劳动力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对威海市和我市首席技师,市委、市政府都给予了隆重表彰,纳入市高层次人才库,与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同等待遇,全面提升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极大地调动了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其他各类人才的技能学习的热情。

  加快政策调整步伐,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多的群体纳入到了社会保障这个大笼子里来。

按照“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总体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贴近老百姓的政策,着力扩大覆盖范围。

截止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农民等各类参保人数达到62万余人,仅今年前11个月就累计新增各类参保人数6万多人。

在老有所养上,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被征地农民为重点,先后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大龄居民养老保险等政策,完善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截止目前,全市已有399个机关事业单位、1600多个企业组织、15个转非村、800多个自然村的20多万名不同群体人员纳入到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也即将于近期出台。

在病有所医上,先后实施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等制度政策,受益群体、层次不断扩大。

特别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于1997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已进行了四次修改,积极推行缴费年限和待遇挂钩制度,单病种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制度,医疗保险风险金和储备金制度和定点医院管理制度,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先后解决了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6万多名城镇居民,6000多名破产、倒闭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其经验、做法先后被国家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予以广泛推广。

在失有所助上,围绕资产重组,严格补缴发放政策,在确保失业人员按时领取失业金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措施,开展创业培训班,技能培训班,将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情况相挂钩,鼓励和吸引失业人员积极就业,减少失业存量,缩短失业周期,目前,是年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已确保达到95%以上,90%以上实现按期接续保险关系。

  强化基金征缴监管,提高保障待遇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到了广大群众。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重点,积极实行扩面参保,全方位做好企业破产、分流职工的保险关系接续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严格人员进出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争取资金,全力弥补缩小基金缺口;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依托良好的待遇政策标准和灵活的缴费措施,吸引了大批“历史欠费”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积极参保缴费;失业保险,以分流改制企业为重点,严格补缴规定,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工伤保险,以高风险行业和农民工为重点,强力推行浮动费率政策,基金盘子明显增大;生育保险,实行人性化政策报销制度,基金稳中有升;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巩固完善国债运营手续,稳妥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严格基金监管,建立起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主动加强对保费征缴、发放和运营的全方位监督,防止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流失,确保实现了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几年来,**市社会保险基金收缴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幅,今年力度进一步加大,前11个月已收缴8.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基金累计结余同比增长62%,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社会保障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有力确保了全市18200多名离退休人员、1700余名失业职工、2100多名遗属和6000多名到龄农保参保人员的养老失业金、生活补助费等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保险,连续四年按时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任务,人均月增加养老待遇400多元。

医疗保险,在全省率先采取无偿或个案补缴的方法,解决了6000多名破产、倒闭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在全省率先将无职业城镇居民以及中小学生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内,率先开展了退休人员免费健康查体活动,率先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今年实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地方筹资力度又再次加大,标准又比省里规定的分别高出20元和150元。

与此同时,工伤保险,也于今年启动了工伤预防和康复试点,生育保险也实行了新的更高报销标准,保障待遇水平的提高受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

包括中央台在内的各类新闻媒体对我市保险的开展和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关注。

可以一个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抗风险能力强的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建成。

  优化务工环境,保障职工权益,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是一座新型工业化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0多家,其中外向型经济占较大比重,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多,已达5万多人。

针对目前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时期,各项制度还不完善,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积极调整完善劳动关系利益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监察执法机制。

建立起劳动合同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欠薪报告和最低工资调整等制度,实现了政府监控指导、出资人监管落实的良性管理模式;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指导企业做好相关政策与法规的衔接,保证了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劳动保护投入,优化务工环境,推动劳动关系协调发展;注重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及时化解劳动纠纷,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企业的恶意违法行为,有力地保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几年来,先后参与资产重组企业近百家,受理劳动仲裁、监察案件千余起,为职工挽回社会保险、工资等各类经济损失1亿多元,95%以上的骨干企业、80%以上的城镇其它企业都建立并严格落实了详细的用工保护标准,在全省“百家善待农民工和谐企业”评选活动中,威力工具、芸祥绣品、森鹿制革等5家企业榜上有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

  二、结合实际,查找劳动保障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上级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特别是通过开展“为学习实践活动建言献策”主题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开设网站专栏等多种形式,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归纳梳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工作定位上局限于完成业务,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够,科学发展的能力欠缺。

具体表现在,第一,对新形势下就业工作思考得还不够深。

受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增长缓慢等影响,部分应对措施不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滞缓甚至停产,职工裁员放假,流动性加快,再加上转轨时期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城乡统筹就业压力较大,劳动力转移出现不稳定趋向。

第二,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满足于现有成绩。

虽然几年来我们不断创新,从制度上实现了城乡无缝覆盖,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别是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参保积极性还不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也刚刚起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以及事业单位工伤制度的出台对工伤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养老保险保障的刚性措施不够,导致目前整体待遇水平与老百姓的参保期望值有很大差距。

第三,在劳动关系维权上存在“满”和“怕”的情绪。

整体看企业一线劳动者工资偏低,且与管理人员相比,差距有所扩大;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各种纠纷继续增多,特别是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由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引发的就业安置、生活保障、权益维护等问题日益凸现,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激情不够高昂,干事创业的魄力和干劲还不够大。

具体表现在:

一是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主动研究问题的风气不浓,工作中不愿主动负责、敢于碰硬,往往是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研究不深,遇到问题和困难总是回避、绕着走,拿不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意见和措施。

二是抓落实的力度不够。

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浮在上面的时间多,深入基层调研少;有的重部署轻检查,对重点工作跟踪落实不到位;有的工作标准要求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工作效果不佳。

三是行政执行力不强。

有的存在着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问题,遇到对本部门有利的事就争着干,遇到需要提供服务就推诿扯皮;缺乏上下沟通、横向联系的工作机制,各科室、各部门之间情况通报、信息沟通不及时,工作环节的衔接配合不够密切,影响工作的质效。

  服务机制运行不够顺畅,服务意识缺乏换位思考,服务质量有待优化。

一是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还不强。

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不能及时向服务对象公开,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没有得到根本性保障。

二是为民爱民服务意识还不深。

经办服务窗口还存在被动服务倾向,缺乏情感服务、特色服务,甚至有的个别部门还存在行政不作为行为,门难进、脸难看、办事慢、办事拖、办事板。

三是办事效率还不快。

AB角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完全落实,部分岗位工作缺位,影响项目审批;有的职能权限下放不充分,窗口服务人员审批授权不彻底,影响了项目办理时效。

  三、剖析根源,消除科学发展障碍

  劳动保障工作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是劳动保障系统班子思想解放不够彻底、创新改革不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到位造成的。

具体有以下几点:

  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习不够系统。

往往是需要什么学什么,急什么学什么,缺乏深入研究、理性思考,不能全面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理论根基还不够扎实。

不知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从哪里着手,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深邃,思辨缺乏功力。

对科学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研究和把握还欠“火候”,对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缺少有效解决困难的新招、高招和奇招。

  对思想解放的力度要求不够深。

个别干部存在自满情绪,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缺乏清醒认识,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盲目乐观,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缺乏“全面工作创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的胆识和气魄。

个别干部存在畏难发愁情绪,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啃硬骨头”的决心还不够大,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这也不敢碰,那也不敢动,错失发展机遇。

个别干部存在求稳怕乱思想,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遭非议,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工作缺乏锐气和生机,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习惯用老眼光、老办法去生搬硬套,方法单一,不能触类旁通,缺乏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决心。

  对科学发展的宗旨观念要求不够高。

一是大局意识不强。

个别部门和干部不能真正做到以集体为主、以发展为重、以群众为本,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存在着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现象。

二是奉献意识不够。

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缺乏通盘考虑和科学安排,很多事情在做表面的应付,思想不活,亮点也不多,造成工作被动。

三是为民服务意识淡化。

没有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缺乏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意识,不能设身出地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事,不能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淡漠了与群众的感情。

四是团结协作意识缺位。

部门之间沟通协调配合不到位,特别是对一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没有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超常服务,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损害了党员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

  四、深化共识,凝聚科学管理的合力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更加全面,理解更加深入,领会更加透彻,认识更加深刻: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思维、新观念、新举措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面对不断变化的劳动保障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始终把开拓创新作为释放发展潜能和活力的切入点,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万事之先,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才能使业务工作更加得力有效,服务更加高效便捷,责任制管理更加科学公正,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才能着力解决影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

正确判断和把握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研究影响劳动保障工作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特别是要加强扩大就业再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劳动保障理论创新,加快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转变部门职能,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切实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做到主动服务、真诚服务、优质服务。

实践证明,打造服务型机关,不仅要关注服务的过程,更要重视服务的结果。

只有从内心把管理对象视为服务对象,把依法依规管理和热情主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不断丰富服务的内涵,提高服务的质量。

  ——必须坚持真抓实干,以实干、实效、实绩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调研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杂事合办,以务真求实的作风和迎难而上的态度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到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统筹部署,善于高标准研究办法,严要求破解难题,才能牢牢把握住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坚持班子和队伍建设,为构建劳动保障管理新机制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始终把加强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推进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保持班子和队伍的先进性,才能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各项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才能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劳动保障工作才有根本的政治保证,劳动保障事业才能取得科学发展。

  五、强化措施,着力构建劳动保障管理新机制

  按照“服务企业发展,切实保障民生”为主题,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更加解放,工作措施更加完善,工作方法更加科学,领导班子更加坚强,制度机制更加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更加有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再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理念。

继续深入开展以“五创”、“三破”为主题的思想解放活动,认真查找新的经济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存在的思想误区,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途径,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坚持把践行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先导工程贯彻始终。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认清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认清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不为陈旧的思维所束缚;认清劳动保障工作在全市发展大格局中的定位,不为目前的水平而停滞,始终保持高昂的创业激情,努力在全市科学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

二是坚持把践行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标尺贯彻始终。

进一步强化“只要发展讲科学、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增强科学发展意识,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使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升华,行为更加自觉,目标更加明确,使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地方化、部门化、具体化,成为谋划、指导和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成为激励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座右铭,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突破。

三是坚持把践行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贯彻始终。

在学习调研中增强思维力、在分析检查中增强辨别力、在解决问题中增强执行力、在完善机制中增强探索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协调快速发展。

  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受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增长缓慢等影响,部分应对措施不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生产滞缓甚至停产的现象,加上转轨时期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压力较大。

因此,当前要切实把促进城乡就业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第一要务,从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素质就业三个方面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城乡就业工作。

一是千方百计抓好就业稳定,减少失业。

加强减员监测,实行重点行业、企业减员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用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马上制定应急预案,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规范裁员行为,对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濒临破产或长期亏损确需裁员的企业,及时提供劳动保障服务,保证企业裁员工作的平稳进行。

做好劳动维权工作,对易发生劳动纠纷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妥善处置对因企业逃逸等原因发生的应急性突发事件,及时安置职工,保证社会稳定。

做好用工指导服务,及时提供准确的职业供求信息和工资价位信息,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提高劳动力流动就业的组织化程度,确保外部用工秩序的稳定。

二是积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就业。

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适当延长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认定期限,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一条龙”创业服务,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引进一大批对地方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又好又大项目。

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壮大,加强企业研发,推进技术改造,打造具有自主产权的拳头产品,向创新要效益,同时大力加强国内市场开拓力度,迅速提高国内销量。

三是着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素质就业。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着力构建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方位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格局。

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以及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门或几门对口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竞争就业能力。

加强高技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