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2035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docx

《留守儿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留守儿童.docx

留守儿童

还孩子一片纯净蓝天

——关于黄石市西塞山区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调部调研组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关爱心理

一、前言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经整理,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性别

男(百分比)

女(百分比)

62.5%

37.5%

同谁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母

亲戚

大多数住校

自己

其他

35.8%

19.2%

28.3%

9.2%

7.5%

就读学校

小学

初中

高中

没有读书了

34.2%

63.8%

2%

0%

从图表中可知,本次调查对象男生所占的比例为62.5%,女生所占的比例为37.5%。

所有被调查的孩子现今都在接受教育,其中小学的占34.2%,初中的占63.8%,高中的占2%。

这些留守的孩子中,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列最高占35.8%,其次是住校的占28.3%,和亲戚住的占19.2%,自己住的占9.2%,其他的占7.5%。

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留守的孩子们现在都还在接受教育,这是个比较欣慰的事实,许多留守的孩子都和自己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的是和自己的亲戚,也有相当多的孩子们是住校自己生活,这说明这些孩子的独立性还是较高的。

鉴于调查的基本信息,我们能清晰地看出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任重道远。

二、现状解析

(一)、情感方面

1、关于亲情:

(1)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情感上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情感孤寂问题。

他们渴望亲情,渴望被关爱尤其是来自父母亲的。

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回来一到两次,有的甚至好几年才回来一次,致使他们许多的情感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从以下表格中可以看出:

父母多久回来一次

半年左右

一年左右

两年左右

三年以上

66.7%

26.6%

2.5%

4.2%

是否感到孤独

经常

有时

不知道

14.6%

57.8%

27.6%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的留守孩子们都会感到孤独,其中经常的就占到了14.6%,有时感到的更高达57.8%,这就说明了这些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感情关怀。

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留守儿童情感孤寂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其父母长年外出,长时间缺乏亲子之间的直接互动。

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就会造成孩子们的孤独感,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3)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二)关于学习

(1)学习成绩不佳: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

学习成绩状况

选项

成绩不错

成绩一般

成绩不理想

百分比

21.9%

57.9%

20.2%

成绩不错的只有21.9%,一般的为57.9%,成绩不理想的占了20.2%,大多数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有可能辍学。

(2)学习信心不足

你的自我感受是

选项

很棒和优秀

一般

比很多人差

不知道,无所谓

百分比

15.7%

53.7%

14.3%

16.3%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不到16%的孩子们认为自己很棒,很优秀,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而大多数的认为自己很一般,还有14.3%的觉得自己很差,甚至还有16.3%的对此无所谓。

这不仅发映出了这些留守孩子们对自身学习信心不足,而且还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其学习状况的更为糟糕,与其他的孩子们差距愈来愈大。

(3)学习习惯不好

从本次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留守孩子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有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如有许多的孩子经常存在课堂违纪的行为,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这样容易造成上课效率低下,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吸收老师所传授的内容。

在此次调查中,只有22.4%的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去选择独立思考,而就有超过一半的选择了去请教同学或邻居亲戚,还有11%的孩子选择的是抄袭或不完成作业。

他们不喜欢去独立思考,更多的是去请教他人,甚至抄袭、不完成作业,如此不良的学习习惯肯定会造成学习成绩的不佳

3、关于心理健康:

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

儿童的道德行为关乎到支撑儿童成长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问题,切不可小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低龄段的儿童从行为到思维或从感知运动格局到概念的过渡还没有完成,其间经历着“一个缓慢的分化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同化性转换作用”,而在这种同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便是对成人行为的模仿。

这一模仿过程是通过成人行为的耳濡目染,其中不仅有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容,更有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

而家庭正是这种接受耳濡目染最直接、最多、最深的环境,特别是温暖的家庭气氛、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怀与爱护的父母态度,有助于亲子之间的认同倾向,是发展道德良知的最佳环境。

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疚感的态度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的影响。

以下习惯你有的是

选项

常有课堂违纪行为

有抽烟网瘾等不良行为

经常撒谎欺骗老师或监护人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其它行为

整体良好

百分比

23.2%

4.6%

5.3%

15%

12.5%

39.3%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为整体良好所占的比重不足40%,许多的学生存在着课堂违纪、抽烟网瘾、撒谎欺骗老师或监护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行为。

这是由于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的自制能力较差,在加上监护人监管不力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与不良嗜好的影响,就容易造成不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5、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普遍较差

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

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还有一些留守的孩子们他们在生病时普遍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有25%的孩子是忽略,让其自然好,而大多数的孩子是自己去医院或诊所治病,只有不到26%的是祖父母或亲戚照顾。

由于家庭收入较为微薄,生活条件贫苦再加上生病后缺少照顾,不及时治疗造成了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

6、留守儿童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其中,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主要劳动力外出,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往往钻上这个空子,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害。

还有对突发性事件应变自救能力差,偶发性事件频发。

如溺水身亡、交通事故等这些突发性事故。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三.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1.从家庭自身来看,家长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但当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2.家庭教育观念的错误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

留守子女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

祖辈在儿童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

其一是祖辈觉得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儿童过分溺爱,养成了儿童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和儿童交流,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儿童任何帮助。

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儿童,新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更加不利,站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儿童进行管束,儿童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

在外务工的父母平常很少与子女沟通,只有在节假期间回家,父母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此带给儿童的只有物质补偿,而缺少精神食粮。

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会督促儿童学习,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因而造成了很多家长成为儿童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的不足。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

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三)社会因素

1.城乡二元结构无法打破

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不良的社会风气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现代传媒对留守儿童幼小心灵的不良渗透。

当前互联网等新兴现代媒体已经渗透到大部分农村,外出务工的父母又大都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以弥补其对孩子的关爱不够,这就为留守孩子自由出入网吧和各种娱乐场所提供了经济条件;同时,农村孩子缺少公共活动的场所及设施,而电游室、网吧的大门则向他们随时敞开,加之他们缺乏成人的管教或管教不严,因此,沉迷于上网和游戏就成了部分留守儿童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

现代传媒除给农村少年儿童带来新的学习、沟通方式之外,其中一些腐朽、庸俗和低级趣味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会给留守儿童的心灵带来伤害。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1)关爱留守儿童,制度先行一步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真正做到关爱留守儿童。

1、普遍推行“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制度

  各中小学在新学年学生报到注册时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少年”档案和联系卡,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少年”个人信息,包括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把这些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帮助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

2、逐步完善校园寄宿制度

经统计分析该区的留守儿童监护大多是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

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年龄较大,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

而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等问题的考虑其寄宿制度也是实行粗放型,对留守儿童是否寄宿不作具体规定。

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逐步完善学校寄宿制度很有必要。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改革先行的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

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多方关心,形成留守儿童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哪一方的问题,而是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多方的责任,他们幼小的心灵不想被忽视,他们需要多方的关心,同时也只有多方的关心才能解决好这一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1、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1)各中小学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建立了“学生之家”,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谈心,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定期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出学校的主导作用。

  

(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育活动,有序地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训练,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对学生产生强大的约束力,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教育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上好心理健康课,建立校、处、班“三级”心理咨询辅导站,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通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儿童少年”心理的阴霾。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与有心理疾障的学生经常交流,及时排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起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正常心态。

 (4)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工作。

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至少三至四次培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并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对监护人开展正确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

通过各种途径建立起学校与监护人的沟通渠道,以便双方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校内校外情况,并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责任。

2、提升家长及临时监护人的协助作用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

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家长及临时监护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家长在不能亲自照顾他们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多给他们精神的鼓励,并要经常和学校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积极参加学校等组织的监护人培训,加强对儿童日常行为的管理,注意与儿童的沟通,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3、落实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

(1)教育资金的扶持。

①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无条件地自愿申请寄宿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②教育部门可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实际情况,适当减免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费等;民政部门可针对留守儿童制定专门的政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③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2)监督管理的扶持。

①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抵制互联网、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给孩子一个纯净的校园周边环境。

②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内容,要求从校长到辅导员到每一位教师,都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每个学校都要摸清和掌握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③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对一些有条件接受流动儿童入学,但对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查处和处罚。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学校就学。

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解决孩子留在家乡的后顾之忧。

城市政府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留守儿童跟随父母到城市后有学上,上好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农民与其未成年子女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使留守儿童结束远离父母的留守生活。

(3)本地经济发展的扶持。

加强地方经济建设。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是解决留守儿童的最好办法,发展当地经济,既利用了当地资源,又容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从而推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3、呼吁社会各相关组织部门的关爱协作。

①乡村组织要作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

并尽可能的多组织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②妇联和共青团等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优势,关爱这一特殊群体,妇联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各种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③各种媒体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多宣传他们的现状,公布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强社会各界对他们的了解,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从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多做贡献。

四、结语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