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971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货币银行学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货币银行学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货币银行学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货币银行学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总.docx

《货币银行学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总.docx

货币银行学总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货币形态的演变和发展

足值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三)信用货币(CreditMoney)

♦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信用货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与足值货币完全脱钩,不能与足值货币按照某种平价兑换。

♦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

♦(四)电子货币(ElectronicMoney)

♦电子货币是是指在零售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以及在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支付机制。

♦所谓“储值”产品,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以用来支付的价值,如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电子钱包等。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交易媒介价值尺度

派生职能:

价值贮藏支付手段

♦1、交易媒介(计算单位):

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2、价值尺度:

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格。

♦3、贮藏手段:

用货币作为保存财富的一种形式。

♦4、支付手段:

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向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定义: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贮藏手段职能的物品,都可以看成是货币。

♦货币供给量(或货币供给):

在一定时点上由非银行部门所拥有的货币总量。

货币层次:

♦狭义货币:

M1

M1=流通中现金(M0)+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

M2,M3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3=M2+其它短期性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中国的货币计量: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制度分类:

♦1、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内容: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

♦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货币代表物可以自由兑换银币。

♦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银币具有无限法偿。

♦2、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的内容:

♦金银都是本位币币材,本位币的价值与其所含的金银价值相等;

♦两种货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

♦3、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a)含义: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会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流通领域,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b)举例:

假定金币与银币法定比价1:

15,市场比价1:

16。

假设持有15枚银币,可以要求政府兑换成1枚金币,然后将金币熔化为金块,将金块在市场上卖出,得到可以铸造16枚银币的银子,将之铸造成16枚银币,15枚用于弥补原有投资,获得了1枚银币的收益。

由于金币的价值被低估,其实际价值高于其名义价值,故称金币为良币,由于银币的价值被高估,其名义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故称银币为劣币,因此称这种现象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第二章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业务(简答或论述)

银行业务

表内业务广义表外业务

资产负债中间狭义表

业务业务业务外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借入资金银行资本

资产业务:

贴现贷款证券投资

z1.银行业务=表内业务+广义表外业务

z2.表内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

z3.广义表外业务=狭义中间业务+狭义表外业务

z4.图中①表示表内业务与广义表外业务的区别在于:

该业务是否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z5.图中②表示狭义中间业务与狭义表外业务的区别在于:

该业务是否有风险。

z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定义

z广义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是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一切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和或有债权、或有债务表外业务。

狭义表外业务是指或有债权、或有债务表外业务。

z或有债权、或有债务业务是指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或有债权、或有债务类表外业务。

z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是指那些只能为银行带来服务性收入而不会影响银行表内业务质量的业务。

z中间业务是指金融服务业表外业务,也即是指银行并不需要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称为中间业务。

第三章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定义(见课本)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基础货币(BaseMoney),又称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是由流通中的货币和银行准备金和两部分构成。

其中,流通中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银行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银行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者的总和。

货币乘数公式推导:

见课本

货币供给模型:

见课本M1=K1*BM2=K2*B

B是基础货币K1、K2是货币乘数

中央银行功能:

见课本68页

第四章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

当收入一定时,理性的人们受便利、习惯、收益、风险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将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愿望。

事前货币需求:

在某一时段的初始时点上的货币需求。

事后货币需求:

在某一时段终点上的货币需求。

(M2)

费雪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人们持有货币占其收入的比例。

✶(3)两个方程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来解释物价,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货币需求的结论。

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

微观主体在收益性和流动性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

论述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比较(假定公式推导货币需求函数区别)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分析的前提假定:

(1)货币定义在M1层次;

(2)短期分析,假定价格不变,不分析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3)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可以是货币与债券

(一)货币需求即流动偏好的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支出而对货币的需求。

2、预防动机:

指人们为了预防紧急支出而须持有一定货币的需求。

3、投机动机:

指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为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而保留一定量货币的需求。

投机动机侧重于货币价值储藏职能。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代表性证券的利率水平。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实质货币需求,短期内假定价格不变):

▪Md/P=L1(Y)+L2(i)

▪dL1/dY>0,dL2/di<0

▪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

✶货币供给增加→利息率i下降→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AD(=C+I+G)增加→就业增加,产品总供给增加(当达到充分就业的时候,产品总供给不再增加,这时货币的供给再增加只会导致物价上涨)。

✶将货币通过利息率同投资、就业和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利息率→投资需求→有效需求→充分就业。

✶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使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就会刺激投资的增加,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分析的前提假定

Ø

(1)货币定义在M2层次,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Ø

(2)长期分析,价格是可变的。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一种持有财富的方式”,“如同债券、股票、房屋和耐用消费品等等一样”。

✶人们的货币需求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一样,受收入水平、机会成本和效用等因素的影响。

✶1、收入或财富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对应货币的交易需求)

✶财富总量

✶弗里德曼将个人的财富总额视为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由于总财富无法难以测量,以恒久收入Yr作为代表。

✶恒久收入(PermanentIncome)是指一个人在相当长时间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观察到的过去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财富结构

✶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W(对应货币的预防需求)

✶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

所以,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重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

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与货币需求为正相关关系。

2、持币成本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决定货币的投机需求)

Ø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m

Ø

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1元实物资产的收益率

3、效用(个人对财富持有形式的偏好)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社会的富裕程度、取得信贷的难易程度、社会支付体系的状况以及人们的嗜好、兴趣等,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1名义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Y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表示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b表示债券利率,re表示股票的收益率,Pe表示股票价格,P表示物价水平,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2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Md/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Yr表示实际恒久收入,w表示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m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e表示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gP表示物价水平的变动率,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

Ø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正相关;

Ø货币需求与人力财富的比重正相关;

Ø货币需求与货币本身的预期收益率正相关;

Ø货币需求与债券和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负相关;

Ø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变动率负相关;

Ø货币需求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不确定。

3经济意义分析

v

(1)货币收益率与其他市场上的利率是同升同降的,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是不敏感的。

v

(2)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如w、gP等在短期内不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大的影响。

v

(3)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收入Yr决定的。

由于恒久收入是稳定的,因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4简化形式

式中,Yr表示实际恒久收入,i表示市场利率。

四、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比较分析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三个经验上的问题,那就是:

1)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显著;弗里德曼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微不足道。

2)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何?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收入决定,恒久收入稳定,因而货币需求稳定。

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

Ø凯恩斯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

Ø

弗里德曼的货币流通速度(稳定)

✶ 将Md/P=f(.)式两边同除以变量Y,即有:

4)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什么?

凯恩斯认为是利率,弗里德曼认为是货币供应量。

流动性陷井

在一种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所有人都预期利率即将上升,从而所有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向无穷大,此时,若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地被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

这种极端的情形,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井”。

鲍莫尔模型:

见课本

第五章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定义:

货币政策也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Ø稳定物价

Ø充分就业

Ø经济增长

Ø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冲突

统一: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是一致的

冲突:

(1)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的矛盾;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简答或论述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见课本)

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

近期中介目标:

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远期中介目标:

货币供给量长期利率

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问题:

我们可以同时利率目标和总量目标吗?

(图见PPT)

问题:

我们可以同时利率目标和总量目标吗?

(图见PPT)

●结论:

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实现这两个中介目标,而只

能择其一而行之。

中介目标的历史演进:

●1)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影响,西方主要国家一般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受货币主义政策无效观点的影响,西方各国主要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转而采用利率作中介目标(七国集团除德国中央银行以外均如此)。

简答或论述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见课本)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4.道义劝告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v1、存款准备金政策

–定义: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容:

●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一般是确定存款余额。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

•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调节货币供应总量

–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

•对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是平等的

•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局限性:

•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会使商业银行资金严重周转不良

v2、再贴现政策

–定义:

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内容:

•调整再贴现率

•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再贴现政策的传导机制:

–作用: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全社会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

•再贴现政策有一定的“告示效应”

–优点

●比较温和;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和信贷结构。

–不足:

●中央银行在再贴现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与否取决于商业银行

●再贴现率的高低有限度,如果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贷款

●相对于法定准备金率来说,再贴现率容易调整,但随时调整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等。

–3、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

–定义: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内容:

●根据货币政策目标的需要及经济情况,选择最佳时机、最适当的规模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外汇,增加或减少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作用:

●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

●2.影响利率水平。

–优点: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手里,其操作规模与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

●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的震动较小。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

●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操作。

–局限性:

●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Ø定义: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Ø包括:

•优惠利率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Ø1、优惠利率

•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Ø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它是央行通过规定和调整证券保证金率等手段限制与证券交易有关的各种贷款业务,以抑制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最高贷款额度与保证金比率的关系:

最高贷款额度=(1-保证金比率)*证券交易额

v3、消费者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分期付款的首付比例或最低限额、最长付款期限、适用的消费品种类以及分期付款的信贷条件等,来调节和控制除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

v消费者信用控制的政策传导:

–通过调整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影响居民借款总额→调节社会信贷总量→影响社会消费总量→作用于国民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种类消费信贷贷款利率或首付比例→调整货币信贷使用结构→调整社会消费结构

v4、不动产信用控制

–央行通过限制房地产贷款的规模、期限和规定首付比例等措施来调节和控制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的贷款,以抑制房地产的投机。

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对商业银行放款或接受存款的数量进行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包括:

–利率最高限额

–流动性比率

–信用配给

–信贷规模控制

1、利率最高限

定义:

又称利率管制,是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最高水平。

利率管制的目的在于防止金融机构用提高利率的办法在吸收存款方面进行过度竞争,以及为牟取高利进行风险贷款活动。

2、信用配给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及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权衡轻重缓急,对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资金加以合理的分配和必要的限制。

例如:

对公共产业部门和优先发展产业的信贷支持。

3、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

指流动性资产对存款的比重。

一般来说,流动性比率与收益率成反比。

为保持中央银行规定的流动性比率,商业银行必须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和增加易于变现的资产等措施。

中央银行从而起到收缩信贷的作用。

4、信贷规模控制

信贷规模控制:

是规定贷款量的最高限额。

中央银行使用行政控制手段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额。

控制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控制贷款总量的最高额度;

一种是对贷款进行边际控制,即控制贷款增长的最高比率或幅度。

我国1998年以前比较常使用。

四、道义劝告

–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布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第六章货币与利率

⏹利息——债权人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从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

⏹利率——以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单利就是在信用关系存续期间内对分段计算的利息不再计算利息。

⏹复利就是在信用关系存续期间内分段计算的利息并入本金计算利息。

⏹投资者以某一价格购入某债券并保留到债券到期时获得的收益率称为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是投资者在投资期内的平均的复收益率。

⏹名义利率就是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利率。

⏹实际利率就是对物价变动因素已作剔除的利率。

⏹即期利率:

是指某一给定时点上无息证券的到期收益率。

⏹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官定利率(officialinterestrate)又称法定利率,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各金融机构必须执行.

⏹▲公定利率(pactinterestrate)是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对该公会会员银行有约束力。

⏹▲市场利率(marketinterestrate)是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场内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

(1)现值:

现在的货币资金价值。

(2)终值:

现在的货币资金在未来的价值。

利率理论(见课本见PPT)

IS—LM模型(公式推导模型)

新古典综合派利率理论——IS-LM模型

⏹其理论核心是:

利率与收入是在投资、储蓄、货币供应、货币需求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

IS曲线与商品市场的均衡

储蓄是收入的函数:

投资是市场利率的函数:

当储蓄和投资相等时,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此时得到IS曲线:

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需求:

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此时得到LM曲线: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的决定(分析见PPT)

第七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定义

是一般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公开或隐蔽)持续上升的过程。

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见PPT)画图、分析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混合型通货膨胀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主要通过四条途径:

(1)价格途径

(2)需求途径

(3)波动性或现金余额途径

(4)国际性预期及示范作用途径

北欧模型(见PPT)

货币主义模型(见PPT)

第三节价格与失业——菲利普斯曲线推导(见PPT)

第五节通货膨胀的治理

⏹虽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原因,但都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

特别是在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会使货币功能丧失,对经济产生巨大危害。

因此,为防止和治理通货膨胀,许多国家都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一、需求政策

⏹如果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那么采取紧缩需求的政策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般,减少总需求的途径主要有紧缩财政和紧缩货币两种措施。

⏹紧缩财政政策的常用的措施有:

(1)削减政府支出,包括减少军费开支和政府在市场上的采购;

(2)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公共福利支出;

⏹(3)增加赋税,以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控制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利润,以抑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四种形式:

(1)自愿的工资-价格指导线(voluntarywage-priceguidelines)。

政府根据预计的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估算出货币工资增长的最大限度。

(2)规劝(jawboning)。

政府劝告工资和价格制定者们“负责任地”采取行动。

⏹(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thetax-basedincomespolicies)。

政府以税收作为奖励和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