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788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docx

缝制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8月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一、缝制机械不可替代,自动化势不可挡

1、缝制机械为何物?

缝制机械行业是以生产缝纫机为主的专业设备制造业。

缝制机械行业以生产缝纫机为主,裁剪、熨烫及粘合等机械为辅,具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制造水平的提高,记忆中的老式缝纫机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自动化、智能化等能够满足高效生产、便捷操作的缝制机械成为当下时代的主角。

图1:

传统老式缝纫机

按应用场景,缝制设备主要包括两大类:

工业缝制设备和家用缝制设备。

工业缝纫设备以加工生产资料为主要用途,家用缝制设备则主要用于满足家庭缝补和手工创意需求。

基于应用场景的不同,两类设备在性能上具有较大的差异。

与家用缝纫机相比,工业缝纫机可适用的面料更广、机种更多,能够满足高负荷工作的要求,并且较高质量地完成不同类型的缝制任务。

图2:

家用缝纫机

图3:

工业缝纫机

表1:

家用缝纫机与工业缝纫机对比

按缝制工序,缝制设备主要包括三大类:

缝前设备、缝中设备和缝后设备。

缝前设备主要包括裁床、铺布机等用于裁剪、铺开布料等缝纫前道工序的加工设备;缝中设备主要包括通用设备(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等)、特种设备、装饰设备、专用设备和刺绣设备等用于缝纫工序的加工设备;缝后设备主要包括熨烫、包装设备等生产后道工序的机械设备。

图4:

工业化服装生产中主要缝制机械设备

缝纫机门类繁多,全球专用机种数以千计。

由于缝制品类别繁多,生产过程中又需要综合若干道不同工序才能完成缝制任务,因此众多适用于不同缝制品和不同工序的缝纫机被陆续研发推出。

当前,专用于各类缝制品的有编织品、针织品、皮革、箱包、蓬帆、制鞋、制袋、制球、书籍装订缝纫机等,专用于各道工序的有平缝、包缝、绷缝、锁钮扣、上袖、打折、暗缝、加固、曲折缝缝纫机等,以及由此派生的各种特殊机型。

迄今全球缝纫机的专用机种已超过数千种。

表2:

部分专用缝纫机种及用途

图5:

缝制一件运动衫所需的缝纫机类型

2、缝制机械不可或缺,“机器换人”风口已至

(1)缝制机械应用广泛,不可或缺

市场规模近千亿。

缝制机械由于其广泛的应用下游,装备行业产值也非常大,从全球范围来看,缝前、缝中、缝后整机设备极其零部件的市场规模近千亿,且每年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行业!

上游零部件及原材料行业配套已较为完善。

缝制机械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电机、电控、轴承、机针等零部件和生铁等原材料。

尽管上游零部件在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品牌口碑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与整机产业相比,我国缝制机械零部件配套能力已较为完善,核心零部件均有专业的生产制造企业,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已经形成,供应体系日趋成熟。

下游应用涉及“衣、住、行”,缝制机械长期以来一直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缝制机械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除服装行业外,还大量应用于鞋帽、箱包、玩具、家居用品、汽车皮椅、户外用品、军工等众多需要裁剪、缝合和装饰的领域,与人们“衣、住、行”及相关行业的联系十分紧密,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图6:

缝制机械用于家居用品

图7:

缝制机械用于汽车皮椅

纺织服装制造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下游最主要应用领域。

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服装产业是与缝制机械行业关联最紧密的应用领域,二者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两个行业的规模、质量和技术水平历经数十年发展均不断取得突破和提升。

当前,我国已构建了世界最大、最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对我国及全球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图8:

缝制机械产业链

(2)缝制效率不断提高,自动化加速普及

从提高机械技术到改进控制系统,对缝制效率的追求亘古不变。

缝制机械行业不断发展,对缝制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纵观缝制机械发展历程,缝制效率的提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专用化→提速化→机电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专用化、提速化是对机械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机电一体化则是缝纫机的刺布、挑线、钩线、送料等执行部件仍沿用原机械机构,而控制方面则采用电子或微电脑系统。

我国当前正处于加速迈进自动一体化阶段。

图9:

缝制效率发展阶段

我国纺织服装业劳动力密集,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厂普遍规模较小,从业人员众多,劳动力十分密集。

以劳动力要素为主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纺织服装业效率低下。

在传统的大包流水生产模式下,从铺布、裁片到送布、剪线头,众多工序中依然需要人工的参与,怠工误工、差错疏忽和品质低下等问题较为严重,极大地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工人在旺季加班赶工为家常便饭。

图10:

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年底从业人员数(万人)

图11:

我国小作坊式服装加工厂

国内缝制机械自动化程度低,亟待加速普及。

自动化可以使设备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动作和程序完成缝制工作,极大地提高缝制效率,减少人工的使用,并实现对缝制品质的更高保证。

通过近十余年的发展与创新,国产自动缝纫机技术已较为成熟,但目前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率依然较低。

面对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游终端企业“机器换人”需求迫切的机遇,尤其是对“裁床”等大型设备,“机器换人”需求尤为强烈。

向自动化加速迈进已在缝制机械行业达成广泛共识。

3、国内承接全球缝制机械产能,转型升级空间大

(1)缝制机械产能转移——大陆承接生产中心

二战后,全球缝制机械生产中心从欧美转移至日本,实现第一次区域性转移。

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出现和发展,欧美国家研发先行。

在缝纫机出现后的一百余年内,美国胜家几乎主导全球缝制机械。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服装产业的快速崛起和出口需求的日益提高,在政府的资助下,日本利用低价优势销售并出口缝制机械,逐渐取代欧美产品的市场份额,世界缝制机械中心实现从欧美到日本的第一次区域性转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取代日本承接世界缝制机械生产中心,完成第二次区域性转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和消费结构不断调整,缝制机械行业以引进先进设备为突破口,以改善工业技术为重点,实现快速发展。

九十年代,在市场容量、劳动力成本和产业基础等因素的驱动下,全球缝制机械产能逐渐转移至国内,世界缝制机械生产基地实现从日本到我国大陆的第二次区域性转移。

图12:

世界缝制机械生产中心两次大型区域性转移

(2)中国缝制机械“大而不强”,转型升级空间广阔

我国为世界缝制机械制造第一大国,年产量占全球70%左右。

风雨兼程三十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截至2014年底,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总产值615亿元,生产各类缝制机械1214万台,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产品出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基础、配套格局、产品性价比、市场拓展能力和劳动力素质等综合实力决定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缝制机械生产大国地位不容撼动。

图13: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总产值(亿元)

图14:

中国缝纫机产量(万台)

中国缝制机械“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远低于日、德设备。

对全球缝制机械行业而言,日本、德国等国家的设备依旧是先进产品的代表,国内外高端市场仍以日、德产品为主流。

反观我国缝机产品,虽然产量以达到世界总产量的75%,但尚未摆脱“大而不强”的标签。

2016年,我国各类家用和工业缝纫机出口单价分别为36美元和290美元,日本家用和工业缝纫机出口单价分别约为93美元和1963美元,分别约是我国家用和工业缝纫机单价的2.5倍和6.8倍。

图15:

中、日家用缝纫机出口单价(美元/台)

图16:

中、日工业缝纫机出口单价(美元/台)

以加速承接全球缝制机械技术中心为目标,转型升级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等缝制机械的下游行业正处于“机器换人”的关键时期,面临日益多样化的海内外市场需求和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对上游缝制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转型升级空间十分广阔。

加快培育世界知名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承接全球技术中心,缩小与日、德等国家的技术差距,既是当前迫于产业生存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产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取向。

二、国内服装业沉淀升级,东南亚、南亚方兴未艾

1、全球纺服产能几经转移,高附加值环节被保留

世界纺织服装生产中心几经变迁,国内承接主要产能。

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兼有一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因素。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纺织服装的全球价值链于二十世纪六十年已经形成,并随着各国劳动力价格、资源条件、区域环境等比较优势进行了多次产业中心的调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将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转移至日本、德国等国家,随后又从日、德逐渐转移到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国家和地区。

九十年代起,世界主要纺织服装产能被国内承接。

当前,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纺织服装业方兴未艾,有潜力成长为重要的全球性生产基地。

东南亚、南亚国家已成为全球劳动力“价值洼地”,人力成本优势显著。

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2015年,中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六国制造业员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740美元、522美元、210美元,138美元和131美元。

2016年,泰国制造业员工月平均工资为358美元。

尽管我国制造业工资水平远低于德、日、意等发达国家,但目前人力成本已远高于东南亚、南亚国家,分别约为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1.4倍、2.1倍、3.5倍、5.4倍和5.6倍,东南亚、南亚国家已成为全球劳动力“价值洼地”,人力成本竞争优势显著。

图17:

2015/2016年全球部分国家制造业员工月平均工资(美元)

纺织服装业产能转移后,原生产基地主要保留了设备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

纺织服装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分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研发、工艺水平与管理经验等方面。

纺织服装制造业利润相对较薄,纵观全球纺织服装价值链形成后的几次生产中心转移,均是以追逐更低成本为主要目标,而在中低端产能转移后,留在原生产基地的企业主要保留了能够产生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如日本和德国保留了技术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高性能新型纤维纺织品生产及相关设备的研发与制造,长期以来日、德缝制机械等相关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持续走在世界前列。

图18:

世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路径

2、国内纺织服装业增速放缓,加速升级

(1)我国纺织服装全球产能第一,综合竞争力强

我国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

利用国际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服装企业已经遍布全国,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一直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

目前,我国为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2014年生产服装299亿件。

截至2016年底,我国拥有纺织服装、服饰企业15715家,从业人员423万人,纺织服装业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

图19:

我国服装产量(亿件)

图20:

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年底企业单位数

我国纺织服装业综合实力强,短期内地位难以撼动。

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在产业链配套、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品质量与交期稳定性、内销市场空间等方面较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国家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尽管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增速放缓,但依然具有绝对优势。

2014年我国服装出口额1866亿美元,占世界服装出口总额的38.61%。

同年,世界服装出口第二大国意大利出口额为248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的5.12%,与我国差距十分悬殊。

2015、2016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分别为1743亿美元和1578亿美元。

图21:

中国服装出口额及全球占比

(2)预计纺织服装业未来五年低增速为“新常态”

行业投资完成额有所回升,去库存初显成效。

2016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实际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4781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2015年增速明显放缓,但依然保持增长趋势。

2017年上半年行业投资额2241亿元,同比增长9.8%,投资增速有所提高。

我们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投资增速的回升,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币贬值促进服装出口增进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之前行业的去库存。

从存货同比增速来看,2016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行业存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去库存效果初显。

图22:

纺织服装、服饰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

图23:

纺织服装行业产成品存货同比

我国服装类产品零售端需求保持低增速,出口步入平稳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上半年,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7172亿元,同比增长7.3%,与去年同期的7.0%增速基本持平。

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241亿美元,同比增长0.36%,出口基本步入平稳期。

图24:

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亿元)

预计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25147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70%。

2016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05亿元,同比增长4.61%,增幅较2015年下降约1个百分点。

根据协会预测,2017年行业收入将达到25147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70%,2021年有望突破32000亿元。

我国纺织服装业步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图25:

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3)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自动化设备需求旺盛

纺织服装业下游集中度逐渐提高,自动化设备需求旺盛。

纺织服装业作为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在我国具有分布散、规模差距大的特点。

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加快,当前我国纺织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趋势越发明显,订单和市场份额正向优秀企业集中。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业从1.0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到4.0的智能自动化生产模式同时存在,小企业难以消化快速上涨的成本举步维艰。

随着下游集中度的逐渐提升,规模化企业对自动化设备需求更加旺盛。

图26:

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

对比日本,国内纺织服装业从“汗水型”走向“智造型”为必然趋势。

日本曾为全球纺织服装业产能中心,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升值、贸易摩擦升级等“内忧外患”时刻,日本纺织服装业将中低端产能逐渐向海外市场转移,国内仅保留了较高附加值新型纤维纺织品的生产和相关设备的研发制造,极大地提高了缝制机械等设备的高端制造能力,实现产业转型。

对比日本,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员工资持续上升而纺织服装业增速放慢,正值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唯有从“汗水型”走向“智造型”,才能使这一传统行业重现生机与活力。

图27:

我国制造业人员工资增幅与纺织服装、服饰业利润增幅

3、东南亚、南亚方兴未艾,为纺织服装业“后起之秀”

(1)低成本优势显著,分羹我国服装出口市场

东南亚、南亚凭借低劳动成本等优势分羹我国服装出口市场。

生产成本低廉,且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东南亚、南亚等地区适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全球越来越多的服装订单转向这些地区,近年来我国在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纺织服装建厂数量也明显增加。

由于东南亚、南亚本国消费能力有限,产能消化比例低,出口为主要产能消化途径。

如越南80%的服装用于出口,纺织服装已经成为这些地区重要的出口创汇行业。

图28:

越南服装厂

(2)纺服产业实力增强,出口势头强劲

孟加拉为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出口额占总出口的80%左右。

据孟加拉国官方统计,目前,孟加拉国拥有2000多家纺织厂,6000多家成衣加工厂,服装业人口已占总劳动人口的40%,成衣出口在总出口比重的80%左右,美国、欧盟、日本均为其主要出口市场。

沃尔玛、C&A、H&M、Marks&Spencer、Zara、GAP等大型服装企业都将部分订单转向孟加拉进行采购。

孟加拉2017年服装行业有望继续保持10%增度及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地位。

出口拉动越南纺织服装业迅速发展。

越南为新兴纺织服装生产与出口国,胡志明市周围已形成纺织工业经济圈,纺织服装行业80%以上的产品依赖出口,纺织成衣市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入世贸组织后,越南纺织业出口从2007年的74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14年的195亿美元。

据越南人民报网,2017年第一季度,越南纺织服装业出现积极信号,出口总额达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图29:

孟加拉服装出口额(亿美元)

图30:

越南服装出口额(亿美元)

印度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实力日益增强,柬埔寨、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服装出口均有一定竞争力。

2014年,印度实现纺织服装出口177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4.16%。

印尼、柬埔寨、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服装出口均有一定竞争力,2014年出口额分别为77亿元、59亿元和50亿元。

图31:

印度服装出口额(亿美元)

图32:

柬埔寨服装出口额(亿美元)

三、缝制机械行业回暖,设备出海步伐加快

1、行业步入转型期,企业二八分化趋势明显

(1)三十余年不断壮大,行业步入转型期

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主要分为萌芽期,崛起期、发展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

1982-1992年,为我国缝制机械发展萌芽期,以国企为主导的缝制机械企业表现活跃。

1993-1997年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崛起期,国内积极承接国际产能,日本兄弟、飞马、重机等世界一流缝制机械公司加大对华投资。

表3:

中国缝制机械崛起期(1993-1997年)企业发展大事记

1998-2007年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期,迎来高速发展黄金十年。

1998-2007年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行业产量连年增长,利润快速提高,众多企业实现了原始资本的大量积累。

与此同时,企业数量的快速膨胀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导致缝制设备严重趋同,行业竞争日渐激烈。

2008年至今,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迈入转型期。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缝制机械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面对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各种资源要素价格持续攀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等严重挑战,“转型”成为缝机企业关注的焦点。

缝制设备不断向自动化转型升级,行业步入由存量取代增量的新发展周期。

图33:

我国缝制机械发展阶段

伴随全球服装产能逐渐转移,我国将以缝机设备研发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为主攻方向。

对比日本、德国,在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制造业产能转移至成本更低的海外市场后,国内集中精力发展缝制机械等高附加值业务。

我国缝制机械生产三十余年,在全球纺织服装产能由我国大陆逐渐转移至东南亚、南亚国家下,国内企业将以缝制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环节为主攻方向,缝制机械制造未来将“由大到强”。

(2)民企成为发展主力,台州知名品牌云集

民营企业逐渐取代国营企业,成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主力。

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初期以国营企业为主导,并在国内逐渐形成上海、西安、天津、北京、华南五个缝纫机生产基地。

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最初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起步并实现原始资本积累,而后凭借机制优势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不断发展壮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目前已取代国营企业成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主力军。

台州为“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涌现杰克、中捷等大量知名品牌。

台州缝制机械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数十年发展,大量的缝制设备零部件和整机的生产厂家在此聚集,并拥有了杰克、中捷、飞跃、宝石等众多知名品牌。

至今台州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有机合理分层的产业集群,是我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

表4:

台州缝制设备及零配件产业概况

图34:

台州部分缝制机械整机企业

(3)供给侧改革效果显著,企业二八分化趋势明显

行业长期无序低价竞争,导致市场低迷期众多缝制机械企业无奈退出。

与国内其他机械行业类似,缝制机械行业也经历了供不应求到供给过剩的阶段,各类小企业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并带来了无序低价竞争,极大地恶化了环境生态。

如一些无研发支出的小企业通过不开票等形式压低成本,行业盈利能力急速恶化,导致行业低迷期众多缝制机械企业逐渐倒闭或无奈退出。

缝制机械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显著,行业生态大大优化。

2016年以来,行业开始了自发的供给侧改革,即低端设备的过剩产能被逐渐淘汰。

当前,很多小作坊企业已经退出行业,以我国缝制机械中心台州市下的陈镇为例,缝制机械企业数量从最高峰时的500家减少到了目前的数十家,供给侧改革效果显著。

中高端设备扩大“有效供给”,企业二八分化趋势明显。

随着低端产品逐渐退出市场,中高端设备将成为扩大“有效供给”的主流。

目前缝制机械行业民营企业发展越来越快,企业二八分化趋势明显,新的产业结构正逐渐形成。

此外,台州缝制设备行业也在进行调整改革,缝纫机产业从同质化、跟随式发展向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加速转变,逐渐形成分工合理、产品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

2、受下游回暖拉动,缝制机械产销持续增长

纺织服装业回暖拉动缝制机械产业景气度提升。

自去年下半年起,人民币贬值带来服装出口企业利润提升,原先利率较低的代工企业能够实现5-10个利润点,极大地提高了服装行业的利润空间。

再加上前期下游行业去库存效果的叠加作用,拉动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

缝制机械行业回暖态势明显,增产为今明两年的行业主旋律。

2017年前五月,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4.30%,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63%。

协会统计的行业百家整机企业2-5月工业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5.41%、24.46%、23.06%和23.47%;缝制机械产品总产量2-5月分别同比增长28.55%、14.01%、34.33%和32.57%。

图35:

2017年3-5月百家整机企业工业总产值

图36:

2017年3-5月百家整机企业产量

行业百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势良好,库存持续减少。

2017年3-5月协会统计的行业百家整机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8.7亿元、13.3亿元,13.6亿元,均同比增长10%以上。

同期各月缝制机械销量分别为51.6万台、48.3万台和49.4万台,分别同比增长19.14%、28.42%和26.27%。

截止5月份,百家整机企业缝制机械产品库存47.02万台(含家用机、工业机、缝前缝后等),同比减少25.73%,其中工业缝纫机库存量同比下降35.35%。

图37:

2017年3-5月百家整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图38:

2017年3-5月百家整机企业销量

3、东南亚、南亚服装出口拉动缝机出海

(1)全球服装产能转移,东南亚、南亚缝机进口态势强劲

伴随全球服装产能逐渐转移,东南亚、南亚缝制机械进口增势强劲。

全球纺织服装行业产能逐渐向东南亚、南亚地区转移,孟加拉、越南、印度、印尼等全球纺织服装新兴产地,近年来缝纫机进口增势强劲。

受益近期全球经济整体小幅回暖,尤其是美国及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东南亚、南亚自动缝制机械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图39:

孟加拉自动缝纫机进口额与服装出口额

图40:

越南自动缝纫机进口额与服装出口额

(2)东南亚、南亚为缝机角力海外的重要阵地

东南亚、南亚占我国缝纫机出口比重持续增长。

2016年,我国对前二十位出口国(地区)共计出口缝纫机11.87亿美元,其中向东南亚、南亚国家总出口额为6.51亿美元,较2015年的6.06亿美元增长7.32%。

我国对其中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出口总额占出口前二十位国家(地区)的比重由2015年的51%增长至2016年的55%,东南亚、南亚已成为我国缝机出口重要市场,出口占比持续提升。

图41:

2015年我国前二十位缝纫机出口国(地区)份额

图42:

2016年我国前二十位缝纫机出口国(地区)份额

中、日竞争东南亚、南亚缝制机械市场十分激烈。

世界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格局正经历重新洗牌,产业形态及发展模式均面临重大调整。

日本缝制机械行业加快产业国际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在巩固中高端市场优势同时,加快利用中低端产品布局东南亚、南亚市场,与我国缝制机械出口展开激励竞争。

目前,全球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